商品簡介
出版重點:
※他為何稱自己為「二一老人」?何謂「木桶理論」?看弘一大師的經典人生智慧!
※他是中國一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他是中國話劇運動的先驅;他是第一個聘用裸體模特教學的教師;他的書法篆刻領風氣之先,他的詩詞風靡一時;他也是一位實踐躬行的佛學大師!
※從風流才子到空門高僧,從國學體悟到人生至理;大文豪林語堂、張愛玲、夏丐尊等也推崇不已的一代宗師!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送別》的作詞者!被譽為「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奇人!
※從弘一法師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進行剖析,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與可讀性,能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弘一法師傳奇的一生。
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讀大師國學精髓,悟人生處世智慧!
「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弘一法師
帶你走進弘一法師的世界,找回當代人們所缺失了的種種美好品質與心境,為你講述關於做人方法和處世的哲學。作者從弘一法師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進行剖析,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與可讀性,能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弘一法師傳奇的一生。讓我們跟隨大師的指引,一路找到靈魂的棲息之地,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
他是中國一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他是中國話劇運動的先驅;他是第一個聘用裸體模特教學的教師;他的書法篆刻領風氣之先,他的詩詞風靡一時;同時,他也是一位實踐躬行的佛學大師!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卻又是那個時代謙虛的人之一……
為何他要稱自己「二一老人」?著名的「木桶理論」是什麼意思?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在人生最高峰的一刻,他卻拋家棄子,放下一切,出家為僧,又是為了什麼?身為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也是世界名曲《送別》的創作者,一位實踐躬行的佛學大師:李叔同,帶你找回當代人們所遺失的種種美好品質與心境!
【弘一法師語錄】
*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實學者,必不誇學。
*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容,人險仄我待之以坦蕩。
「弘一法師是我們這個時代裏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林語堂
「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的圍牆外面。我是那樣的謙卑。」——張愛玲
「宗師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者,為戒律精嚴之頭陀,而卒以傾心西極,吉祥善逝。」——夏丐尊
李叔同(1880~1942),法號漱筒、弘一、晚晴。精通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是中國著名藝術家、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被譽為「二十文章驚海內」,更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後於1918年遁入杭州虎跑寺削髮為僧,皈依佛門。林語堂評價他:「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裏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作者簡介
目次
【目錄】
第一課 大肚能容天下事,立定腳跟好做人
1.以德報怨天地寬,相逢一笑泯恩仇
2.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3.包容細枝末節,方能成就大事
4.善納雅言,兼聽則明
5.得饒人處且饒人
6.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
第二課 不為外物所動,不為外物所實
1.以一顆沒有功利的心去生活
2.看淡名利,一生輕鬆
3.心志不為外物所移
4.不畏紅塵遮望眼
5.人情應酬可省則省,不必遷就勉強敷衍
6.於生活,應戒絕奢華,一切從簡
第三課 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1.禍莫大於不知足
2.富貴如霜,不必看得太重
3.不多奢求,身心自在
4.用理智戰勝欲望
5.減小欲望就會減少煩惱
6.擺脫人生中的虛浮之事
第四課 以虛養心,以德養身
1.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2.過而能知,知而能改
3.不恥下問,不必拘泥於年齡
4.不輕慢任何人
5.有真才者,必不矜才
第五課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1.如意時淡泊不染,失意時泰然處之
2.人要想得開,要有福禍自便的心境
3.坐觀世間變幻,坦然面對人生
4.是非止於智者,不被流言所左右
5.忘記該忘記的,記住該記住的
6.生亦何歡,死亦何懼
第六課 安貧樂道,自強不息
1.能吃苦才能做成事
2.安貧樂道,人到無求品自高
3.自強自立,求人不如求己
4.匹夫不可奪志
5.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
6.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第七課 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
1.有才而性緩,有智而氣和
2.時機若不成熟,行動就要緩一緩
3.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
4.若境遇不佳者,當作退一步想
5.懂得急流勇退,方可免除禍患
6.退步,是為了更好地前進
第八課 物忌全勝,事忌全美
1.月有陰晴圓缺,不完滿才是人生
2.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3.命裏無時莫強求
4.完美是心靈的重負
5.得失常在,要學會隨遇為安
第九課 聖賢處事,惟寬惟厚
1.身體力行,換來德高望重
2.做人厚道,眾人喜歡
3.寬厚雖好,但也要講究方法
4.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
5.不做沽名釣譽之人
6.以真誠之心贏得敬仰
第十課 心不妄念,口不妄言
1.過,莫大於多言
2.惡莫大於縱己之欲,禍莫大於言人之非
3.話不可以說得太滿
4.勸人改過,必先美其長
5.說話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
第十一課 靜坐常思己過,吾日三省吾身
1.自知之明是最難得的智慧
2.喜聞人過,不若喜聞己過
3.常常反躬自責
4.面對不足,改過自新
5.常常失敗常常悟
6.懺悔是淨化心靈的力量
第十二課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
1.慎獨是一種修養
2.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3.待己者,當於無過中求有過
4.寬容對待別人的過錯和缺點
5.自行檢點,不敢輕率妄行
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第十三課 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1.不隨波逐流者,堪立千古品格
2.捨棄塵世的一切榮華功名
3.堅定自己的選擇
4.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5.不受他人言論左右
6.做一隻立在雞群中的仙鶴
第十四課 施恩莫記,得恩莫忘
1.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2.感激一切可以感激的
3.善用恩的人不妄施
4.學會感恩批評你的人
5.善待人生知遇之恩
6.不忘久德,不思久怨
第十五課 忍一切難忍,納一切難納
1.大的災禍往往源於一時的不能忍
2.無辯能息謗,無爭能止怨
3.世人謗我,只需微微一笑
4.忍讓,並不意味著懦弱可欺
5.規過勸善不強求
6.吃得小虧,則不至於吃大虧
第十六課 為善最樂,讀書便佳
1.最高的快樂是行善助人,贈幸福予人
2.與人為善,利人利己
3.愛心比金子貴重
4.學到用時方恨少,趁著年少多讀書
5.一生慎學防疏漏
書摘/試閱
第一課 大肚能容天下事,立定腳跟好做人
1.以德報怨天地寬,相逢一笑泯恩仇
弘一法師曾經說:「面對事情,要先考慮別人的難處;談論別人,要先將心比心地想自己是否能夠承受。當你用一個指頭指向別人時,要記得其他四個指頭是指向自己的。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弘一法師一生從未與人有過爭執,他從不記恨任何人,在他心裏,每個人都是可以被原諒的,每個人都是他的朋友。
宋代的呂蒙正胸懷寬廣,氣量宏大,頗有大將風度。每當遇到與人意見相左時,他必定要以委曲婉轉的比喻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不跟人爭吵。因此,皇帝對他很是信任。
當呂蒙正初次進入朝廷的時候,有一位官員指著他說:「這個人也能當參政嗎?」
呂蒙正假裝沒聽見,付之一笑。
呂蒙正的朋友為此憤憤不平,想要質問那個官員叫什麼名字。呂蒙正馬上制止他們說:「一旦知道了他的名字,就一輩子也忘不了,不如不知道的好。」
當時在場的官員無不佩服他的豁達大度。
後來那位官員親自到呂蒙正的家裏去致歉,並與他結為好友,從此相互扶持。
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與人相處,磕磕絆絆總是在所難免的,關鍵要看我們如何處理。學會以德報怨,用一種寬容、寬恕的心態來處理的話,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個斤斤計較、毫無雅量的人,是不可能贏得別人信任的。不管別人是有意還是無意做出傷害我們的事情,若事事都要睚眥必報,要別人加倍償還的話,恐怕是會大失人心的。這樣不懂忍耐,不懂寬容,看上去是報了仇,實際上害的還是我們自己。
當我們壓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想要採取極端的方式處理問題時,不妨多想一想。一旦我們硬碰硬地去處理問題,仇恨的種子就會在心裏紮根,從而毀掉我們的生活。與其硬碰硬地讓雙方都受到傷害,不如我們主動退讓,予人一個方便,又何嘗不可呢?
《菜根譚》中寫道:「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懂得寬恕別人,原諒別人是一種非常難得的品質。佛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師問弟子:「如果別人把口水吐到你的臉上,你該怎麼辦?」弟子回答說:「把他擦乾。」師說:「應該讓它自己乾。」
人若能以德報怨,必然能夠化解仇恨與敵意。到時候,再敵對的人也能夠相逢一笑泯恩仇。
2.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一句出自《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其釋義為:水如果太清,就沒有魚了;人如果太精明,就沒有同伴了。水清本是好事,但乾淨到沒有一點雜質的水,魚能去嗎?因為水太清了,什麼都沒有,魚沒有吃的,所以才會沒有魚。同理,一個人如果對身邊的人和事錙銖必較,斤斤計較,也是會沒有朋友的。
弘一法師未出家之前,是個有名的才子。他在一九一三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範學堂音樂、圖畫教師。
教學期間,有一位同學上音樂課時不唱歌而看別的書,甚至還把痰吐到地板上。然而李叔同看見了之後,並沒有刻責備他,而是等到下課後,他才用輕而嚴肅的語調對那位同學說:「請你等一下再出去。」隨後,李叔同用尊重的語氣告訴他:「下次上課的時候不要看別的書,也不要把痰吐在地板上。」
還有一次音樂課上,李叔同在示範演奏的時候,有一位學生突然放了一個屁,雖然沒有聲音卻很臭。當時所有的學生都做出掩鼻的動作,或發出討厭的聲音。只有李叔同一人,輕皺眉頭,然後繼續自顧自地彈琴。
下課鈴聲一響,李叔同照例站起來向同學們一鞠躬,表示散課。可還沒等同學們出門,李叔同鄭重其事地讓大家等一等再離開。學生們都等著這位年輕的老師因為剛才的事情發火,可李叔同只是用很嚴肅的聲音說:「以後放屁到門外去,不要在室內。」
李叔同教過的學生都說:「李老師是一個難得的好人。他懂得尊重學生,能容忍學生的缺點壞處,這在當時的社會非常難得。」
古語有云:「難得糊塗。」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事,更沒有完美的人,我們又何必對別人的小缺點、小毛病揪住不放。有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當做沒看見對誰都有好處。
一個斤斤計較,毫無雅量的人,怎麼能夠讓眾人真心相隨呢?待人刻薄,不能包容別人,只會四處樹敵,讓自己危機四伏,隨時都可能有禍患降臨到自己頭上。只有用包容之心,原諒別人的錯誤,才能為自己贏得和諧圓融的人際關係,為成就事業奠定基礎。
《後漢書‧班超傳》中有句話叫「水清無大魚,察政不得下和」。這句話的起因,是班超在西域為都護時限較長,又生了病,所以朝廷召他回京,接任者任尚請求班超臨別贈言,班超說:「塞外的吏士本來就不是孝子順孫,他們都是因為有罪而被發配到邊地的,而蠻夷又都懷有鳥獸之心,不僅不容易安撫,而且極易挑起事端。您的性格太過嚴厲急躁,這是不好的,也容易出問題。水清了就沒有大魚,政務太苛察就不易讓下面的人親附,以至人事不能和諧。所以您還是應當將法度放鬆點,要寬容人家的小小過錯,只要大事能夠抓住、不出問題就算盡到職責了。」
戰國時期,齊國有位名叫夷射的大臣,經常為齊王出謀劃策,整治別人,被齊王視為近臣。
一次齊王設宴請他吃酒,他因為不勝酒力,便到宮門後吹吹風。守門人是個曾經坐過牢的人,他想要向夷射討杯酒吃,哪知夷射對他甚是鄙棄,還大聲斥責他,說他不過是個囚犯,不配向他討酒吃,讓他滾到一邊去。
守門人剛想為自己辯解,夷射卻已揚長而去。從此,這位守門人便對夷射懷恨在心。
巧的是,不久前天降大雨,宮門前剛好積了一灘水,形狀有如人的便溺之物,守門人由此萌生報復心理。
次日清晨,齊王出門的時候,正巧看見門前的那灘不雅之物。齊王心生不悅,急忙問守門人是誰如此放肆,竟在宮門前便溺。守門人故作惶恐道:「我不是很清楚,但昨天晚上,我看到大臣夷射曾經站在這裏一段時間。」
齊王聞知甚為憤怒,便以欺君之罪將夷射賜死。
對於我們自身的小過失,理當嚴格要求,這是關於修身的問題,不可輕忽。但是對於別人的小過失,我們應該予以寬容,切不可多加譴責,不然既傷了別人的自尊,又影響彼此的和氣。
所謂「宰相肚裏能撐船」,不要給人動輒得咎的感覺,這樣只會使自己孤軍奮戰,難以取得成功。我們不妨學習藺相如的容忍之功,學習蔣琬的胸襟開闊,做一個「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的人,將自己置身於一個和諧的環境中,為自己贏得良好的人脈資源。
3.包容細枝末節,方能成就大事
「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後乃視為常故,而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這句話是弘一法師給世人的忠言,意思是說,一些看似細枝末節的失誤,很可能就此耽誤一個人一生的發展。
有一次,音樂課結束後,最後一位出去的學生無心把門一關,發出很大的聲音。這位同學已經走了數十步,李叔同還是走出門來叫住了他,讓他回到教室去。
進了教室後,李叔同很和氣地對他說:「下次走出教室記得輕輕地關門。」說完還對著這位學生深深地鞠了一躬。要知道,那個年代的教師有著極大的權威,對學生生氣、教訓學生是家常便飯,而李叔同這樣包容,實屬罕見。
三國時的曹操,為人非常聰明。官渡之戰,他打敗袁紹,從袁紹的書信中,曹操發現了很多許都的官員和軍中人員寫給袁紹的投降書。曹操本可以把這些寫密信的人抓起來,但他並沒有這樣做。他把密信全部燒掉。他說:「在袁紹強大的時候,連我也難自保,何況別人?」
曹操的做法很妥當。縱然是將那些人全部抓出來殺了,其實也毫無意義。倒不如做個順水人情,讓此事就此翻過。那些人自然會對他感激涕零,為他賣力。
無獨有偶,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也曾經做過類似的事情。劉秀進入邯鄲後,開始檢查前朝的公文,從中發現了大量辱罵自己,有一些甚至是策劃暗殺自己的密信。但是劉秀並沒有追究此事,而是將這些信件全部燒毀。他的這種化敵為友的做法,最終成就了他的帝業。
劉秀的包容,毀滅了間隙,也鑄就了堅固的事業之基。
多一些包容之心,少一些睚眥必報,是每個人都需要掌握的修養與品德。即使身居高位,也不可經常對下屬大聲斥責。人都是有尊嚴的,當我們的頤指氣使傷害了別人的尊嚴的時候,就是在別人的心裏埋下了仇恨的種子。這樣一來,圍繞在自己身邊的就是一顆又一顆的定時炸彈,只要有機會,隨時都有可能將我們炸得粉身碎骨。
漢初的著名將軍韓信,年輕時不為人所賞,處處遭人的短,他來到漢中投奔劉邦,劉邦以為有恥,蕭何對劉邦說:「成大事者應不拘小節。今項羽雄師百萬駐守關中,我等被囚禁於此,韓信是一個可造之才,不可多得。」於是,劉邦用之為糧倉中郎將。
韓信認為才無可用,想逃出漢中,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也才有了後來的大漢王朝。
故想,成大事者應不拘小節。每個人才都有缺點,為了達到自己的利益,我們不能因為他小小的缺陷而把他拒之門外。
首先要注意「小節」絕非「細節」,它們有著怎樣的區別呢?「細節」是從事物本身的組成而言,「小節」是從與事物的相關程度而言。細節是構成事物的基礎,是要素,不可忽視;而「小節」是指無關大局的細枝末節,非原則的瑣事,對事件的發展和方向不起決定作用。一個很小的細節的疏忽往往會影響事物的成敗;而一個很大的小節的疏漏可能對事物的發展於事無補。
夏原吉是明宣宗時期的宰相,他為人寬厚,從不拘泥於任何瑣碎的事情。任何事情在他心中,都有一套評判標準。比如廚師做菜太鹹,他無法入口,他即便只是吃些白飯充饑,卻也不會說出原因,以免廚師受責。
有一次夏原吉巡視淮陰。當他在野外休息的時候,他的馬突然跑開了,隨從追去了好久,都不見回來,夏原吉不免有點擔心。恰逢有人路過,他便上前問道:「請問,您看見前面有人在追馬嗎?」
沒想到話剛說完,那人卻怒目答道:「誰管你是追馬還是追牛?走開!我還要趕路。我看你是真的像一頭笨牛!」
這時,那位隨從正好追馬回來,一聽這話,立刻抓住此人,厲聲呵斥,要他跪下向宰相賠禮。可是夏原吉阻止道:「算了吧!他也許是趕路辛苦了,才如此急不擇言。」說完,便笑著把他放走了。
這樣的故事其實還有很多。比如,夏原吉在告老還鄉的途中,曾在一所旅館住宿過。當時,他的一隻襪子濕了,他便請夥計幫忙烘乾。因為夥計大意,夏原吉的襪子被火燒了一個洞,夥計卻不敢報告。過了好久,才托人請罪。夏原吉聽了事情的原委後,笑著說:「怎麼不早告訴我呢?」接著,就把剩下的一隻襪子丟進了垃圾桶裏。
回到家鄉以後,夏原吉每天和農人、樵夫一起談天說笑,格外親切。不認識他的人,一定看不出他曾經做過當朝的宰相。
想成大事一定要有大的胸懷,這樣才不會成日計較於雞毛蒜皮的小事,整天著眼於蠅頭小利,枉費了許多的時間和精力。一個人要是有了寬廣的胸懷,他在生活中便多了些理解,多了些寬容,多了些溫和,多了些寵辱不驚的氣度,也更能體會到寧靜和幸福。
4.善納雅言,兼聽則明
弘一法師為人精進,嚴於律己,他最難能可貴的一點,是他對任何人的建議與批評都會虛心接受,認真反省。弘一法師從不認為自己的修行到了無人可以指責的地步,相反,他常常把別人的批評指責當成是一件「可慶幸的事」。
一九三八年的初冬,弘一法師到泉州說法。他會了幾次客,又赴了幾場齋宴。
他參加活動的新聞經常見報,大家也都非常歡迎他的到來。但是,一位十五歲的少年李芳遠在看到報紙後,卻給弘一法師寫了一封信,信中言之切切,指出弘一法師已經變成了「應酬和尚」,並勸他閉門靜修。
當時的弘一法師已經年過半百,聲名遠播。可他不僅沒有絲毫的嗔怒之色,反而被這封信感動,並為此深感慚愧。隨後,他便謝絕參加任何宴會。
後來,弘一法師在承天寺講法的時候,還特意為此事懺悔,他說:「近來有一件可慶幸的事情,因為我得到一封來自一位十五歲的少年的信。他勸我以後不要常常參加宴會,而要養靜用功。除此之外,他還在信中說起他近來的生活:賞月,吟詩,看花,靜坐。洋洋灑灑竟有千言。他只是一個十五歲的孩子,卻有如此高尚的思想,正當的見解,這令我十分慚愧。
「自從收到他的信,我就以十分堅決的心,謝絕宴會。雖然這種做法可能會得罪別人,但這應該算是近來,我做的一件可值得慶幸的事情了。」
聽得進別人的「逆耳忠言」也是一種能容的表現。古語說:「聞過則喜。」這是一種氣度,一種風範,一種胸襟。要善於接受和採納別人好的意見,吸取他人的教訓,借鑒他人的經驗,
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的人終會四處碰壁,一事無成。關羽固執己見,不聽勸告而大意失荊州。學會接受別人的批評建議。哪怕這些批評與建議是一些非常難聽的話,我們也要認真反省。
或許有些批評指責是無中生有的,我們並沒有這樣的錯誤,但是孔子說過:「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別人的指責批評即使是錯誤的,我們也要牢記,避免自己將來犯這樣的錯誤。
所謂「忠言逆耳利於行」。那些會刺痛我們神經的意見不一定就對我們不利,那些阿諛奉承的甜言蜜語也不一定就對我們有利。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意見,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既不要因為言語激烈而怒火中燒,不聽勸諫,也不要因為言語好聽而飄飄欲仙,肆意而為。
善納雅言是人的一種極高的修養,很多人卻會因為受到情緒的左右而做不到這一點。因此,我們要努力在這方面訓練自己,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在聽到別人的批評建議的時候,不要先生氣,保持平和的心態,這樣才能正確地判斷別人的意見是否正確,達到「兼聽則明」的境界。
5.得饒人處且饒人
弘一大師有一句著名的偈語:「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容,人險仄我待之以坦蕩。」有人說,弘一門下的弟子,都是一派「忍者」相,沒有火氣,也沒有野心,他們就在那裏默默修煉,委實可敬。得饒人處且饒人是一種寬容,一種讓人心裏感覺溫暖的品質,常能讓人感覺如沐春風。
一九一○年,還未出家的李叔同從日本畢業,回國後在天津工業學堂任教。辛亥革命後,他到上海《太平洋報‧畫報》任副刊編輯。一九一二年秋,《太平洋報》停辦,李叔同受聘到杭州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教書。他教的是圖畫和音樂,這兩門課向來是被人忽視的。可奇怪的是,只要是他來上課,那課堂上一定人滿為患。
有一次,李叔同夾著教案在走廊裏走著。這時,一個學生飛快地跑過來,他沒有看見李叔同,一下子撞在了他身上,險些把李叔同撞倒在地上。
學生撞完了人,連句道歉都沒有,就頭也不回地繼續向前跑。旁邊有學生提醒他道:「你撞了李老師。」
那位學生在遠處大聲回道:「什麼李叔同,李叔同在哪呢?」
下午,那名學生站在李叔同的辦公室門口,等待著向下課後的李叔同認錯。而李叔同還沒等學生認錯,便說道:「還站在這兒幹什麼?快復習功課去。」
學生感動地點點頭,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對老師們不敬的行為了。
弘一法師曾經說過:「寬著以心待同群,須如一片春陽,無人不暖。」佛家有一段著名的對話,寒山曰:「世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因此,忍耐不是無能、無奈,而是以低調展現出的氣度和胸懷,是對人對事的包容和接納。
很多人都秉持著「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的觀念行事。總覺得對方做錯了事,傷害了我,一定要懲罰對方才行。其實,常常是懲罰了對方而自己也並沒有更加開心,反而會將雙方的關係永遠鬧僵。所以,能寬容別人的時候一定不要吝嗇寬容,在不能寬容的時候寬容,更能展現我們的大度。
秦穆公是春秋時期秦國的君主。
有一次,他的一匹愛馬跑到了岐山腳下,結果被村民殺了吃馬肉。官差知道後便把老百姓都抓了起來,準備嚴懲。
秦穆公卻說:「一個真正的君子,絕不會為一匹馬去殺人。」他不但原諒了那些村民,還送上酒給他們喝,說:「吃好的馬肉,必須喝上等的酒。」村民們都很感激他。
後來,晉國攻打秦國,秦穆公差點當了俘虜。危難之際,那些受過他恩惠的村民們自動組成敢死隊,為秦穆公解了圍。秦穆公失去一匹心愛的馬,得到的卻是人民的擁戴。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古語有言:「終生讓路,不失尺寸。」雨果在詩中寫道:「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我們要得饒人處且饒人,不饒人處也饒人。寬容別人能夠讓我們成為朋友,缺少寬容則會讓彼此永遠都心有芥蒂。很明顯前者對所有人都有莫大的好處。
6.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
弘一法師把寬容看成一種暖流。在他眼裏,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最重要的是寬容。在弘一法師看來,天下沒有不能寬容的事,有的只是不肯寬容的心。
《三國演義》裏,張繡起兵造反,殺了曹操的愛子,曹操狼狽逃走。後來,張繡又要投誠曹操,而曹操竟然不計前仇將他納入麾下,這是非常罕見的寬容。因為曹操懂得,被殺的愛子不能複生,若能寬相對方,自己勢必能得到一名大將。
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餘香留在那隻腳上。紫羅蘭並沒有向踩扁它的人報復,相反卻贈予馨香,這種高貴的復仇正是寬容的最高境界。
「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即中國古話裏的以德報怨,這是一種美德。當然我們都不是聖人,總是律人容易而律己難,但我們應該學會去寬容——寬容別人的錯誤,寬容別人的過失,寬容別人的失足,寬容別人的罪惡。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這個字吧。」寬容比直接報復更能顯現我們的心胸,也更能讓對方無地自容,激起他靈魂身處的震撼。同時,也終止了你來我往的迴圈的惡性報復。不能寬恕別人,事事耿耿於懷,苦的是自己,折磨的也是自己。有位哲人曾經說過,「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句話就是對不懂得寬容的最好注解。
有的時候,別人做了對我們不好的事情,他很可能是故意為之,藉以激怒我們,讓我們與之爭鬥,好犯下錯誤。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是選擇報復,做出一些讓人不齒的事情,而這些報復常常會兩敗俱傷。更何況有的時候,別人的某些冒犯是無心之過。所以,最好的面對策略就是原諒對方,相視一笑泯恩仇。
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愛和寬容。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漏嘴之語,亦是無心之過,即使犯錯,也應給予「善莫大焉」的機會。些許寬容,也許就能將失衡的心靈叫醒:體諒別人的苦楚,三思後言。予人預留後路,予己乃是道德的提升。
紀伯倫說過:「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如果把別人的錯誤、別人的傷害一直記掛在心裏,就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和思維,於人於己都沒有好處。
南非「國父」曼德拉在監獄服刑時,獄警對他並不友好,總是尋找各種理由虐待他。一九九四年,曼德拉出獄後當選南非總統。在總統就職儀式上,當初在羅本島監獄看守他的三名獄警也到了現場。曼德拉恭敬地向這三位曾經關押他的看守致敬。他說:「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如果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所以,當別人傷害我們的時候,我們就選擇用寬容來「報復」對方,從此化解恩怨,消除芥蒂。而對方有感於我們的寬容也一定會以真心對待我們,這就是寬容的意義所在。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