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語料庫的當代美國政治語篇的架構隱喻模式分析(簡體書)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基于語料庫的當代美國政治語篇的架構隱喻模式分析:以布什與奧巴馬的演講為例》突破了以往的語言研究范式,從政治語篇的核心問題--道德模式出發,運用認知語言學中的架構理論和概念隱喻理論對比研究布什與奧巴馬演講的架構隱喻模式,自上而下從社會和認知兩個維度,從受眾視角建構美國當代政治語篇,挖掘語篇背后的思維和認知機制,視角獨特。本研究克服了以往缺乏系統性、偏重于理論探討等傳統的政治語篇研究方法,凸顯了架構理論在政治語篇分析中的動態性和可操作性。使用了語料庫研究方法,該方法可以分析隱喻的疏密度,有利于較完整地總結政治演講中的概念隱喻系統和架構隱喻模式,使研究成果具有系統性,彌補以往研究的缺陷。聯系社會文化認知,從整體上構建當代美國政治語篇體系,既有解構,又有建構,系統性強。這對語言學、政治學、傳播學和國際關系學等學科的研究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汪少華,南京師范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中國認知語言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語言教育學會理事、國際交流處副處長,師從George Lakoff 教授,目前研究興趣主要有:理論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語篇分析、詞匯學和英語教學研究等。
目次
目錄
第一章緒論/
1.1研究背景/
1.2研究內容/
1.3研究的重難點/
1.4全書結構/
第二章文獻綜述/
2.1引言/
2.2相關核心概念界定/
2.3國外相關研究綜述/
2.4國內相關研究綜述/
2.5以往研究的特點與不足/
2.6小結/
第三章理論基礎/
3.1引言/
3.2架構理論/
3.3概念隱喻理論/
3.4美國的兩黨政治與架構隱喻特征/
3.5小結/
第四章研究方法/
4.1引言/
4.2研究的主要問題/
4.3語料的選擇與提取/
4.4架構提取/
4.5隱喻識別/
4.6概念隱喻分布和隱喻疏密度分析/
4.7架構隱喻分析方法/
4.8小結/
第五章布什與奧巴馬政治語篇的表層架構對比分析/
5.1引言/
5.2表層架構分析/
5.3表層架構對比分析/
5.4小結/
第六章布什與奧巴馬政治語篇的深層架構對比分析/
6.1引言/
6.2深層架構對比分析/
6.3小結/
第七章當代美國政治語篇的架構隱喻模式分析/
7.1引言/
7.2道德模式/
7.3道德倫理的隱喻性/
7.4美國道德倫理概念的隱喻學分析/
7.5嚴父慈親模式的道德概念及其隱喻性/
7.6美國政治語篇的架構隱喻模式/
7.7小結/
第八章結語/
8.1本研究的主要發現/
8.2本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8.3本研究的創新之處/
8.4本研究的局限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第一章緒論/
1.1研究背景/
1.2研究內容/
1.3研究的重難點/
1.4全書結構/
第二章文獻綜述/
2.1引言/
2.2相關核心概念界定/
2.3國外相關研究綜述/
2.4國內相關研究綜述/
2.5以往研究的特點與不足/
2.6小結/
第三章理論基礎/
3.1引言/
3.2架構理論/
3.3概念隱喻理論/
3.4美國的兩黨政治與架構隱喻特征/
3.5小結/
第四章研究方法/
4.1引言/
4.2研究的主要問題/
4.3語料的選擇與提取/
4.4架構提取/
4.5隱喻識別/
4.6概念隱喻分布和隱喻疏密度分析/
4.7架構隱喻分析方法/
4.8小結/
第五章布什與奧巴馬政治語篇的表層架構對比分析/
5.1引言/
5.2表層架構分析/
5.3表層架構對比分析/
5.4小結/
第六章布什與奧巴馬政治語篇的深層架構對比分析/
6.1引言/
6.2深層架構對比分析/
6.3小結/
第七章當代美國政治語篇的架構隱喻模式分析/
7.1引言/
7.2道德模式/
7.3道德倫理的隱喻性/
7.4美國道德倫理概念的隱喻學分析/
7.5嚴父慈親模式的道德概念及其隱喻性/
7.6美國政治語篇的架構隱喻模式/
7.7小結/
第八章結語/
8.1本研究的主要發現/
8.2本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8.3本研究的創新之處/
8.4本研究的局限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書摘/試閱
第一章
緒論
1.1研究背景每當讀到精彩的政治演講,我們都會被其中的語言深深地打動。尤其是看到視頻,現場觀眾更是激情澎湃,十分熱烈。例如:今天,二月的星期二,在斯普林菲爾德的低聲吟唱變成了來自東西南北四方八方的千百萬人呼喚變革的大合唱。這一進程誰都不能視而不見,誰都無法阻止。這次的確不一樣,因為這次美國總統競選不同于以往的任何競選。 (And today, on this Tuesday in February, in states north and south, east and west, what began as a whisper in Springfield has swelled to a chorus of millions calling for change. It’s a course that cannot be ignored, a course that cannot be deterred. This time can be different, because this campaign for the presidenc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s different.—Obama on Super Tuesday: “Our Time Has Come” February 6, 2008)這是奧巴馬首次競選期間的演講片段。作為語言研究者,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么打動了觀眾?難道僅僅是語言?對此,奧巴馬的另一段演講做出了回答。別說語詞無關緊要。“我有一個夢想”——難道僅僅是語詞?“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即所有的人都生來平等”——難道僅僅是語詞?“我們沒有什么好害怕的,除了害怕本身”——難道僅僅是語詞?難道僅僅是演講?(Don’t tell me words don’t matter. “I have a dream”—just words?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just words? “We have nothing to fear but fear itself”—just words? just speeches? —Barack Obama, February 16, 2008)這段話揭示了政治演講不僅僅涉及語言,而且關乎我們的思維、認知和價值觀。因為演講者不只是去說服觀眾,而且是讓觀眾認同你的價值觀。正是這一點成為認知語言學與政治語言研究的交集。認知語言學是研究人們如何對世界進行概念化的,政治語言也是表述自己的價值觀的。正如Lakoff這里的Lakoff不是George Lakoff,而是指Robin Tolmach Lakoff。文章其余各處均指George Lakoff。曾指出:政治即是語言,同時語言也是政治(1990: 13)。近年來Lakoff在美國社會學家Goffman和語言學家Fillmore提出的“架構”概念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架構理論(Framing Theory),進一步完善了概念隱喻理論(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來解釋政治語篇,并于1997年創立洛克里奇研究院(Rockridge Institute),其宗旨是重新審視美國的進步主義政治,分析政治語篇中的架構和隱喻,揭示架構方式在政策的接受中的重要性,喚醒民眾的架構和隱喻意識,監控保守黨對架構的操縱,從進步主義價值觀的視角對公共辯論進行再架構(reframing),最終達到改變公共政策之目的。因此,本研究將運用認知語言學理論去探究美國政治語篇的認知機制及其接受度高低的緣由。筆者以美國總統布什與奧巴馬的演講為語料庫,對比其不同的架構隱喻模式及其社會架構功能,探討當代美國政治語篇的架構隱喻模式。1.2研究內容本研究將以架構理論、概念隱喻理論、美國兩黨的道德模式為理論依據,運用語料庫方法,研究布什與奧巴馬演講中的表層架構與各種隱喻表達以及深層架構與概念隱喻,并探討當代美國政治語篇的架構隱喻模式。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1) 著重探討美國政治語篇中的表層架構、深層架構,研究不同語篇隱喻的疏密度和分布情況,總結出具有典型意義的概念隱喻;(2) 對美國政治領域的基本架構和概念隱喻進行批評性分析,分析其架構的不同特點和功能,揭示架構和概念隱喻背后的道德模式和價值觀;(3) 將布什與奧巴馬的政治演講進行對比分析,剖析其架構隱喻模式的異同和動因,并分析其演講的接受度,歸納出美國政治語篇的架構隱喻模式和一般規律。1.3研究的重難點為了完成以上研究任務,本研究將圍繞以下兩個重點和一個難點來展開。(1) 本研究的重點① 挖掘其理論基礎。筆者將探討認知科學中的架構理論和概念隱喻理論,需要深入研究認知語言學,同時結合批評語言學和社會文化學理論;② 進行語料的收集和精加工。筆者將收集美國政治語篇的語料,并對其中的架構和隱喻進行識別、標注和加工處理。在歸納政治語篇架構隱喻系統的同時,對比同一政治概念的不同或截然相反的隱喻表達,探討政治隱喻的復雜性、動因及社會架構功能。(2) 本研究的難點從認知視角在篇章層面上揭示美國政治語篇中的典型架構隱喻模式,以及這些模式所折射的不同的文化價值觀、使用目的和使用效果,并試圖解析政治語篇的再架構功能,對我國的政策宣傳和文化傳播活動提供借鑒。1.4全書結構第一章主要介紹本書的研究背景、研究內容、研究重難點和每章要點。第二章主要綜述國內外學者對政治語篇從修辭學、傳播學、批評語言學、功能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等方面所做的相關研究,并指出目前研究的特點和不足。第三章主要闡述本書的理論基礎,在對認知科學、真實推理、軀體標記等相關概念做簡要介紹,并厘清“架構”概念的演變和學術傳承關系后,本章重點介紹Lakoff的架構理論、概念隱喻理論和美國兩黨的道德模式。第四章主要介紹本書的研究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即語料的選取與提取、架構提取、隱喻識別、概念隱喻分布和隱喻疏密度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架構隱喻的分析方法。第五章主要對比分析布什與奧巴馬政治語篇中的表層架構,涉及教育、就業、稅收、醫保、經濟、外交和移民七方面的演講,旨在發現二者在隱喻性表層架構和非隱喻性表層架構方面使用的異同及其與兩黨道德模式的關系。第六章主要對比分析布什與奧巴馬政治語篇中的深層架構,涉及教育、就業、稅收、醫保、經濟、外交和移民七方面的演講,旨在探討布什與奧巴馬使用的架構在小政府與大政府的執政理念、嚴父慈親的道德模式以及兩位總統架構駕馭能力等方面的不同。第七章主要在闡釋美國的道德倫理觀,兩大政黨的道德模式和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歸納出美國政治語篇的架構隱喻模式,并以布什與奧巴馬關于教育法案的演講為例,詳細分析重大議題的認知架構六大步驟,即從道德價值觀,基本原則,議題蘊含的深層架構和概念隱喻,到表層架構與隱喻表達,推論和敘事角色。第八章為本書的主要發現,研究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研究的創新之處,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緒論
1.1研究背景每當讀到精彩的政治演講,我們都會被其中的語言深深地打動。尤其是看到視頻,現場觀眾更是激情澎湃,十分熱烈。例如:今天,二月的星期二,在斯普林菲爾德的低聲吟唱變成了來自東西南北四方八方的千百萬人呼喚變革的大合唱。這一進程誰都不能視而不見,誰都無法阻止。這次的確不一樣,因為這次美國總統競選不同于以往的任何競選。 (And today, on this Tuesday in February, in states north and south, east and west, what began as a whisper in Springfield has swelled to a chorus of millions calling for change. It’s a course that cannot be ignored, a course that cannot be deterred. This time can be different, because this campaign for the presidenc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s different.—Obama on Super Tuesday: “Our Time Has Come” February 6, 2008)這是奧巴馬首次競選期間的演講片段。作為語言研究者,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么打動了觀眾?難道僅僅是語言?對此,奧巴馬的另一段演講做出了回答。別說語詞無關緊要。“我有一個夢想”——難道僅僅是語詞?“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即所有的人都生來平等”——難道僅僅是語詞?“我們沒有什么好害怕的,除了害怕本身”——難道僅僅是語詞?難道僅僅是演講?(Don’t tell me words don’t matter. “I have a dream”—just words?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just words? “We have nothing to fear but fear itself”—just words? just speeches? —Barack Obama, February 16, 2008)這段話揭示了政治演講不僅僅涉及語言,而且關乎我們的思維、認知和價值觀。因為演講者不只是去說服觀眾,而且是讓觀眾認同你的價值觀。正是這一點成為認知語言學與政治語言研究的交集。認知語言學是研究人們如何對世界進行概念化的,政治語言也是表述自己的價值觀的。正如Lakoff這里的Lakoff不是George Lakoff,而是指Robin Tolmach Lakoff。文章其余各處均指George Lakoff。曾指出:政治即是語言,同時語言也是政治(1990: 13)。近年來Lakoff在美國社會學家Goffman和語言學家Fillmore提出的“架構”概念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架構理論(Framing Theory),進一步完善了概念隱喻理論(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來解釋政治語篇,并于1997年創立洛克里奇研究院(Rockridge Institute),其宗旨是重新審視美國的進步主義政治,分析政治語篇中的架構和隱喻,揭示架構方式在政策的接受中的重要性,喚醒民眾的架構和隱喻意識,監控保守黨對架構的操縱,從進步主義價值觀的視角對公共辯論進行再架構(reframing),最終達到改變公共政策之目的。因此,本研究將運用認知語言學理論去探究美國政治語篇的認知機制及其接受度高低的緣由。筆者以美國總統布什與奧巴馬的演講為語料庫,對比其不同的架構隱喻模式及其社會架構功能,探討當代美國政治語篇的架構隱喻模式。1.2研究內容本研究將以架構理論、概念隱喻理論、美國兩黨的道德模式為理論依據,運用語料庫方法,研究布什與奧巴馬演講中的表層架構與各種隱喻表達以及深層架構與概念隱喻,并探討當代美國政治語篇的架構隱喻模式。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1) 著重探討美國政治語篇中的表層架構、深層架構,研究不同語篇隱喻的疏密度和分布情況,總結出具有典型意義的概念隱喻;(2) 對美國政治領域的基本架構和概念隱喻進行批評性分析,分析其架構的不同特點和功能,揭示架構和概念隱喻背后的道德模式和價值觀;(3) 將布什與奧巴馬的政治演講進行對比分析,剖析其架構隱喻模式的異同和動因,并分析其演講的接受度,歸納出美國政治語篇的架構隱喻模式和一般規律。1.3研究的重難點為了完成以上研究任務,本研究將圍繞以下兩個重點和一個難點來展開。(1) 本研究的重點① 挖掘其理論基礎。筆者將探討認知科學中的架構理論和概念隱喻理論,需要深入研究認知語言學,同時結合批評語言學和社會文化學理論;② 進行語料的收集和精加工。筆者將收集美國政治語篇的語料,并對其中的架構和隱喻進行識別、標注和加工處理。在歸納政治語篇架構隱喻系統的同時,對比同一政治概念的不同或截然相反的隱喻表達,探討政治隱喻的復雜性、動因及社會架構功能。(2) 本研究的難點從認知視角在篇章層面上揭示美國政治語篇中的典型架構隱喻模式,以及這些模式所折射的不同的文化價值觀、使用目的和使用效果,并試圖解析政治語篇的再架構功能,對我國的政策宣傳和文化傳播活動提供借鑒。1.4全書結構第一章主要介紹本書的研究背景、研究內容、研究重難點和每章要點。第二章主要綜述國內外學者對政治語篇從修辭學、傳播學、批評語言學、功能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等方面所做的相關研究,并指出目前研究的特點和不足。第三章主要闡述本書的理論基礎,在對認知科學、真實推理、軀體標記等相關概念做簡要介紹,并厘清“架構”概念的演變和學術傳承關系后,本章重點介紹Lakoff的架構理論、概念隱喻理論和美國兩黨的道德模式。第四章主要介紹本書的研究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即語料的選取與提取、架構提取、隱喻識別、概念隱喻分布和隱喻疏密度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架構隱喻的分析方法。第五章主要對比分析布什與奧巴馬政治語篇中的表層架構,涉及教育、就業、稅收、醫保、經濟、外交和移民七方面的演講,旨在發現二者在隱喻性表層架構和非隱喻性表層架構方面使用的異同及其與兩黨道德模式的關系。第六章主要對比分析布什與奧巴馬政治語篇中的深層架構,涉及教育、就業、稅收、醫保、經濟、外交和移民七方面的演講,旨在探討布什與奧巴馬使用的架構在小政府與大政府的執政理念、嚴父慈親的道德模式以及兩位總統架構駕馭能力等方面的不同。第七章主要在闡釋美國的道德倫理觀,兩大政黨的道德模式和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歸納出美國政治語篇的架構隱喻模式,并以布什與奧巴馬關于教育法案的演講為例,詳細分析重大議題的認知架構六大步驟,即從道德價值觀,基本原則,議題蘊含的深層架構和概念隱喻,到表層架構與隱喻表達,推論和敘事角色。第八章為本書的主要發現,研究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研究的創新之處,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