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聚落的100則教誨
滿額折

聚落的100則教誨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50 元
優惠價
90405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 日本都市建築三大建築家原廣司,首本中文版個人著作 ——

歷史沒那麼簡單,我們永遠可以在聚落中找到新的智慧,誕生新的見解與辭彙
「聚落聲音的翻譯者」日本建築大師原廣司,獨創的空間設計論

1970年代,現代建築告一段落。在應該提出下一步的新建築主張時,建築家開始思考︰也許可以引用歷史的範例。

先鋒者選擇最艱難的道路,原廣司帶著他的建築團隊,深入世界各角落的聚落,希望憑藉聚落的力量,找出解答。他以26年的時光,淬煉出100個聚落教誨:建築學、空間學、哲學、美學、幾何學、天體運行……人類總是試圖用知性來解讀歷史積攢的智慧,「但真正發言的,是聚落本身。」

建於嚴苛自然中的聚落、具戲劇性空間效果的聚落、一沙一世界的聚落、永遠等待新解釋的聚落……原廣司試圖拼湊出建築的過去與未來的藍圖,思考通行於萬物的空間哲理。

他說︰「世界,便是人類對自然的解釋。」「研究,是所有設計者的設計手段與資料的來源。」

我們看到一位叩問歷史,思考各種建築可能性的建築家。原廣司的精神不僅影響了隈研吾、山本理顯、小嶋一浩等眾多出身「原研究室」的新一代建築大師,也讓關於聚落的文字跨出聚落,超越了建築範疇,啟發了小說,也影響了時代。

「世界的聚落調查」至今約有40年,仍以無數種變形形貌刺激著人類的想像力。

 共同幻想創造了所有聚落與都市〈共同幻想〉
 神聖與庸俗、私有與公有、新生與古老……必須掌握空間的各種傾向!〈各種傾向〉
 牆是爭執的原因,也是逃離爭執的手段。由此可知,牆反映了自然。〈牆〉
 屋頂,整治了所有混亂。〈屋頂〉
 天空賦予建築無窮變化,有時則相反,建築賦予天空不同的形貌。〈天空〉
 宏大的構想有賴於雄偉的裝置。雄偉的裝置則有賴於微小的細節。空有構想而無細節,就只是乏味的聚落。〈宏大的構想〉
 由遠處望,要融入周圍環境;從近處看,要特立出眾。〈由遠,由近〉

「年輕時,我曾經提問:『建築能做些什麼?』只要是建築家,就必須帶著作品,對此提出答案。希望本書能夠憑借聚落的力量,成為解答之一。」──原廣司

(本書曾以《聚落的100則啟示》之名出版)

1987年,原廣司首次發表「聚落給空間設計的100則啟示」,刊載於《建築文化》雜誌。
隔年,東大同窗、小說家大江健三郎依其中20則「啟示」寫成了《為了新的文學》(新しい文学のために),NHK電視台亦以此內容製作了系列節目。

建築家原廣司的「聚落的啟示」在日本掀起熱烈討論。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原廣司 Hara Hiroshi
1936年 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
1964年 取得東京大學建築博士學位
1969年 擔任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教授,直至1997年退休

1970年代 原廣司展開其建築的原點:世界聚落的調查之旅,同時以原広司+アトリエ・ファイ(atelier Phi;哲學工作室)建築研究所名義從事建築設計

1987年「Yamato International企業總部」,體現「建築中埋藏都市」的概念
1993年 大阪「梅田天空大樓」,實踐了「空中城市」的構想
1997年 「JR京都車站」試圖在廣場中建造「山谷」,為代表作之一
2001年 「札幌巨蛋」,實驗了「冒出地面」的建築

原廣司的建築作品充滿了前瞻性的思維與挑戰精神,每回發表新作,除了囊括各建築獎項,總會引發熱烈探討
譯者簡介 黃茗詩
台灣台北人,東京大學文化資源學研究所畢

林于婷
台灣台北人,淡江大學日文系畢

兩人因喜愛原廣司,決定接下本書翻譯。

【審定者簡介】
曾光宗
中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日本東京大學工學博士、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建築碩士

名人/編輯推薦

「原廣司的建築與著作,影響了時代。他擅於提出問題這一點,從以前到現在都沒有變。」——建築專門誌《INAX REPORT》

「我從事廣告業,但也常常向人推薦本書。每二頁就附一張世界各地的聚落照片,從中導出「啟示」,在體裁上是當成攝影集欣賞也可以樂在其中的一本書……它滿足了我們對知識的好奇,堪稱是成人繪本。」——Amazon讀者seisaku

書摘/試閱

後記

於全世界展開聚落調查至今,二十多載的歲月悄然流逝。我於1970年代進行了密集的調查,當時的調查成果,由岩波新書出版為旅行文學作品《聚落之旅》,並由鹿島出版社發行了五冊調查報告書《住宅集合論》。較近期的發表則是在NHK教育台的「人類大學」節目,節目中以幾乎相同的標題來介紹世界各地的聚落。本書以建築設計為中心,將從聚落學習到的事物濃縮集結成冊。一開始,並非沒有以系統化方式歸納的念頭,但因為聚落中各種現象實在過於多樣,只好放棄分類的想法。不過,即便當時有分類的企圖,也尚未準備好分類方法。1997年我從大學退休,終於有時間著手整理本書內容,對於統整方式也持續進行研究。最近,又進行了睽違已久的挪威與葉門聚落調查,如同70年代的調查,是滿足又暢快的體驗。葉門的聚落實在太完美,讓我不禁有此一想︰當初從莫查布山谷展開的聚落調查,就在葉門畫下句點吧。

今日的建築家對聚落並無多大興趣,理由之一,是現代建築學最初便是以「超越聚落」為目標而展開。但是,歷史並非如此單純,聚落是人類心血結晶的一部分,這樣的「紀錄」,不應該被輕易否定。然而若面對現實,就像那些已然凋零的日本聚落一般,本書中記載的聚落也在轉眼間消失無蹤。就某方面而言,這或許是無可奈何的現象,但應該質問的是,建築家面對此局面的態度。

年輕時,我曾經提問:「建築能做些什麼?」只要是建築家,就必須帶著作品,對此提出答案。希望本書能夠憑借聚落的力量,成為解答之一。

無論本書具有何種意義,如此調查規模下的相關著作,無法以個人之力完成,因為有一群聚落的共同研究者灌注了龐大精力,本書才得以問世。在此誠摯感謝這些一同進行調查、整理資料的夥伴。

感謝負責英文翻譯的Sherry Blake小姐,以及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時期的小組成員林信昭先生、小駒幸江先生,還有,大力協助本書出版的彰國社田尻裕彥先生,在此致上我由衷的感謝。

1997年12月 原廣司


摘文

黎明|在萬物逐漸清晰的黎明中,一探聚落樣貌。
DAWN|See the village’s modality in the way that clarity of sight increases at dawn.

時間,是聚落之所以能呈現特色、成為一獨立場所的主因。聚落中有各種時間,時間彼此重疊,例如週期性時間與非週期性時間,而週期性時間則較容易融入設計。我們可以說聚落中有「時間的設計」,毫無疑問,此設計不是在建設完成時便告結束。時間的設計是以聚落的可能形態加以設計的一種態度,設計意圖中包含了預料中的聚落必然樣貌,以及只屬推測的可能樣貌。以一日為週期是設計的基本,當然,日週期性與季節週期性是重疊的。冬日清晨及夏日清晨、雨季清晨與旱季清晨,同樣的早晨分屬於不同週期。

隨著黎明到來,萬物逐漸清晰,這種狀態著實令人感動。「黎明的樣貌」同時也指事物或概念逐漸明朗的過程。這個充滿希望、為事物逐一上色的過程,是支持人類生存的根本,如同童年的難忘回憶。每個聚落都能讓人感到懷念或溫暖,除了清晨的姿態,還有那無法大膽上色的,黎明破曉時刻的矇矓風景。

照片是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脈的谷底聚落一景。橢圓狀的住宅極其稀少。山谷中的黎明景致獨一無二,山擋住光線,讓人感覺清晨時太陽在西邊,日落時則在東邊,方向相反了。


黃昏|在萬物逐漸隱沒的黃昏中,一探聚落樣貌。
DUSK|See the village’s modality in the way that clarity of sight decreases at dusk.

在時間的設計上,與「黎明」相對的是「黃昏」。聚落的黃昏風景,大致上比黎明更具戲劇性,變化也更加豐富。在萬物逐漸隱沒的過程中,黃昏的光線變化複雜而微妙,分分秒秒刻畫著聚落的色彩與明暗。在沙漠地方,隨著事物愈來愈模糊難辨,周圍的氣溫也逐漸下降,我們感受到死亡的盤旋。沙漠聚落,是黃昏的幾何學。

廢墟,是聚落的黃昏風景,我們從中看見自己的未來。以這層意義而言,廢墟具有普世之美。以土磚建造的聚落,只要某處住宅一崩壞,那麼即使聚落全體如常生活,也會露出荒廢景象。同時,聚落也逕自展開了無聲的永劫回歸。聚落中荒廢的的石材建築,大多原是公共建築,讓人感受到一種千秋萬載的意志。這是時間劃下的深刻痕跡,即使已成遺跡,也是永恆的存在。不過,以蘆葦搭蓋的聚落,生命週期較短,遺跡的概念並不存在,「黃昏」與「黎明」同時發生。在聚落的世界風景中,有「黃昏」的形態學。

無論哪處聚落,黃昏時分都可見到共同的美。聚落的「黃昏風景」無關宗教背景,是人類的普遍祈求。

照片是在中南美常見的離散型聚落,我們稱之為「木柵欄聚落」。聚落使用後山的林木建造住宅或柵欄,整體呈現褪色的色調,是印地安文化的代表實例。


天空|天空賦予建築無窮變化,有時則相反,建築賦予天空不同的形貌。
SKY|Bestow the infinite changes of the sky on architecture. Sometimes, conversely, bestow the form of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sky.

天空是聚落的背景,也是全體聚落的拱頂。在叢林中,聚落的天空就像在水中仰望的水面,也像山谷間的上方河流。天空所呈現的樣貌,因場所而有所不同。

天空依建築或聚落的建造方式而呈現各種樣貌。一般說來,在規劃建築或建築群時,如何「框取天空」是非常重要的,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天窗,但框取天空的設計,事實上也出現在街道、中庭以及房屋的排列設計中,甚至包括樹木如何站立、天空以何種角度映照在水面上等。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馬格利特有一幅作品是將天空切割成鳥的形狀(編注︰此指畫作La Grande Famille,為「偉大家庭」之意)。實際上,建築的每一扇窗戶或屋簷都具有相同的框景功能。以窗戶框景,可以說是建築上「重疊」(overlay)手法最原始的應用。

一般而言,中庭、露臺、屋頂或是陽臺,都是用來仰望天空的裝置。以葉門的聚落為例,聚落多為塔狀住宅,廚房設在屋頂的露天平臺上,對於總是得遮著臉生活的葉門女性而言,屋頂的平臺同時也是眺望世界的地方。

照片是亞特拉斯山中柏柏爾人的聚落,主要建築物卡斯巴哈(Kasbah),外形貌似土壤結晶體,除了住宅之外,同時也具有城寨、倉庫的功能。建築群以戲劇性的大自然為背景,中庭或天窗則將燦爛天空框取為室內景致。住宅內部一般都是陰暗的,光線則讓室內產生多變的樣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