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書優惠】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圍爐夜話》是清代最具代表性的清言小品,與《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此書內容廣泛,涉及道德修養、處世方法、家庭教育、門風傳承、生活情趣、讀書方法等方面,對今人依然很有啟示意義。「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人們經常引用的這句格言,便出自此書。文字平易淺近,自然順暢,讀來猶如傾聽長者娓娓而談,親切入耳。 ●與《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 ●研析觀點新穎,貼近時代需求,富現代啟示意義 ●進退應對怎麼辦?現代人必備的言行指南
作者簡介
馬美信,上海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長期從事古典文學教學與科研工作,專攻元明清文學、中國古代小說、戲曲,開設中國文學史、中國古代戲曲研究、中國小說史、元明清詩文研究、明代文學研究等課程。著有《新譯小窗幽記》、《莊子選譯》、《晚明文學新探》、《唐宋派文學活動年表》等。校注《胭脂本紅樓夢》。
序
《圍爐夜話》是明清清言小品的代表作。清言小品是一種格言式、語錄體的小品文,文字駢散相間,簡練精警,雅俗串連,飄逸自如,或引用前人名言佳句,或抒發個人感慨,言簡意賅,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人生哲理、道德修養、處世態度、家庭教育、生活情趣、文藝欣賞等各個方面。明代後期,出現了大量清言小品,如屠隆的《娑羅館清言》、黃汝亨的《寓林清言》、呂坤的《呻吟語》、田藝蘅的《玉笑零音》、洪自誠的《菜根譚》、陳繼儒的《岩棲幽事》、吳從先的《小窗自紀》、陸紹珩《醉古堂劍掃》(又名《小窗幽記》)等。清代的清言小品雖不復有晚明之盛況,但也不絕如縷,並產生一些頗有影響的作品,如張潮的《幽夢影》,而《圍爐夜話》則與《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 《圍爐夜話》是作者與家人的談話記錄,文字平易通順,雖也採用清言小品駢儷對仗的句式,但接近口語,與《菜根譚》、《小窗幽記》等大量引用經典和前人警句的作品比較,相對容易理解,沒有太多的閱讀障礙。然而此書問世距今已百餘年,有些詞語如今雖常見,其意義卻有所不同,或義有多出,若不加注釋,容易引起誤解。如「『博學篤志,切問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功夫」此處的「放心」,是古代哲學用語,指散漫不受約束之心,收放心意為約束放縱不守禮法的思想。現在「放心」多形容心情安定,沒有憂慮和牽掛。又如「安得有講名節之大人,光爭日月」中「大人」,指道德高尚的人,現在經常用於成年人、長輩,或下屬對上司的習慣稱呼,很少用來指稱道德高尚的人了。類似此種情況,是應加註的。此書也引用了不少典故和前人格言,必須註明其出處和意思,有助於讀者理解文義。如「古人比父子為橋梓,比兄弟為花萼,比朋友為芝蘭,敦倫者,當即物窮理也」,若不搞清「橋梓」、「花萼」、「芝蘭」的出典,就不能理解下文「即物窮理」的涵義。此書的研析,遵循〈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所提出「尋本與啟示」的原則,「尋本」即盡量按照作者的本意解釋此書各條的內容,通過對其引用典故成語的講解,揭示其文字深層的涵義。「啟示」則站在今人的立場,運用現代的觀點對其內容作出恰當的評價,指出哪些思想和觀點至今猶有啟示和借鑑作用,哪些思想和觀點已經過時,或有其侷限性,應該加以揚棄,並從文本引申出去,對當今的社會現象和思潮作出批評。 對古書的注釋、語譯和研析,代表了讀書不同的層次,指示了讀書的必由途徑。讀書首先要讀懂字面上的意思,明趙謙說:「窮理必先讀書,讀書必先識字。」在此基礎上探求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深層涵義。其次,讀書要敢於質疑,發現書中的問題,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就是說讀書要勤於思考,不能盲從,要有自己的見地。最後,讀書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要用古人精闢的思想和理論來認識和解決現實問題,既要進得去,又要出得來,此為讀書的最高境界,也是讀書的最終目的。 此書是普及性的通俗讀物,故注釋力求詳盡明瞭,也許有過於繁冗之弊。因為此書是作者談話記錄,未經精心編排,內容多有重複,從閱讀方便起見,注釋、語譯、研析不作「重見」之省略,因而文字也多重複。凡此種種,望讀者見諒,對本書的疏漏錯誤之處,請不吝指正。
目次
一 教子弟於幼時
二 與朋友交遊
三 貧無可奈唯求儉
四 穩當話卻是平常話
五 處事要代人作想
六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
七 人皆欲會說話
八 教小兒宜嚴
九 善謀生者
十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
十一 生資之高在忠信
十二 風俗日趨於奢淫
十三 人心統耳目官骸
十四 伍子胥報父兄之仇而郢都滅
十五 有才必韜藏
十六 積善之家
十七 每見待弟子嚴厲者易至成德
十八 讀書無論資性高低
十九 孔子何以惡鄉愿
二十 打算精明
二一 心能辨是非
二二 忠有愚忠
二三 權勢之徒
二四 自家富貴
二五 王者不令人放生
二六 大丈夫處事
二七 求科名之心者
二八 潑婦之啼哭怒罵
二九 肯救人坑坎中
三十 氣性乖張
三一 志不可不高
三二 貧賤非辱
三三 古人比父子為橋梓
三四 父兄有善行
三五 守身不敢妄為
三六 無論做何等人
三七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分
三八 常人突遭禍患
三九 天地無窮期
四十 處事有何定憑
四一 氣性不和平
四二 誤用聰明
四三 看書須放開眼孔
四四 嚴近乎矜
四五 財不患其不得
四六 交朋友增體面
四七 君子存心
四八 求個良心管我
四九 一言足以召大禍
五十 顏子之不較
五一 觀朱霞
五二 行善濟人
五三 不鏡於水
五四 凡事謹守規模
五五 十分不耐煩
五六 習讀書之業
五七 知往日所行之非
五八 敬他人
五九 見人善行
六十 奢侈足以敗家
六一 種田人改習塵市生涯
六二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
六三 讀《論語》公子荊一章
六四 捨不得錢
六五 富貴易生禍端
六六 作善降祥
六七 和平處事
六八 君子以名教為樂
六九 縱子孫偷安
七十 謹守父兄教誨
七一 蓮朝開而暮合
七二 伐字從戈
七三 家縱貧寒
七四 儉可養廉
七五 一生快活皆庸福
七六 濟世雖乏資財
七七 一室閒居
七八 觀周公之不驕不吝
七九 門戶之衰
八十 孝子忠臣
八一 飽暖人所共羨
八二 愁煩中具瀟灑襟懷
八三 勢利人裝腔作調
八四 不忮不求
八五 數雖有定
八六 和為祥氣
八七 人生不可安閒
八八 成大事功
八九 但責己
九十 無執滯心
九一 耳目口鼻
九二 有生資
九三 世風之狡詐多端
九四 能結交直道朋友
九五 為鄉鄰解紛爭
九六 發達雖命定
九七 常存仁孝心
九八 自奉必減幾分方好
九九 守分安貧
一○○ 人生境遇無常
一○一 川學海而至海
一○二 守身必謹嚴
一○三 人之足傳
一○四 與其使鄉黨有譽言
一○五 多記先正格言
一○六 陶侃運甓官齋
一○七 但患我不肯濟人
一○八 何謂享福之人
一○九 子弟天性未漓
一一○ 忠實而無才
一一一 人雖無艱難之時
一一二 心靜則明
一一三 清貧是讀書人順境
一一四 正而過則迂
一一五 人知佛老為異端
一一六 圖功未晚
一一七 道本足於身
一一八 讀書不下苦功
一一九 才覺己有不是
一二○ 淡中交耐久
一二一 凡遇事物突來
一二二 聰明勿使外散
一二三 身不飢寒
一二四 不與人爭得失
一二五 為人循矩度
一二六 文章是山水化境
一二七 郭林宗為人倫之鑑
一二八 天下無憨人
一二九 甘受人欺
一三○ 漫誇富貴顯榮
一三一 神傳於目
一三二 富家慣習驕奢
一三三 人犯一「苟」字
一三四 有不可及之志
一三五 事當難處之時
一三六 無財非貧
一三七 知過能改
一三八 士必以《詩》《書》為性命
一三九 德澤太薄
一四○ 把自己太看高了
一四一 古之有為之士
一四二 偶緣為善受累
一四三 賓入幕中
一四四 地無餘利
一四五 成就人才
一四六 和氣迎人
一四七 矮板凳且坐著
一四八 天地生人
一四九 世上言樂者
一五○ 天雖好生
一五一 薄族者
一五二 為學不外「靜」「敬」二字
一五三 人得一知己
一五四 以直道教人
一五五 粗糲能甘
一五六 性情執拗之人
一五七 不必於世事件件皆能
一五八 夙夜所為
一五九 念祖考創家基
一六○ 但作里中不可少之人
一六一 齊家先修身
一六二 桃實之肉暴於外
一六三 求備之心
一六四 有守雖無所展布
一六五 遇老成人
一六六 有真性情
一六七 為善之端無盡
一六八 自己所行之是非
一六九 治術必本儒術者
一七○ 莫大之禍
一七一 家之長幼
一七二 富不肯讀書
一七三 自虞廷立五倫為教
一七四 意趣清高
一七五 最不幸者
一七六 錢能福人
一七七 凡事勿徒委於人
一七八 耕讀固是良謀
一七九 儒者多文為富
一八○ 博學篤志
一八一 何者為益友
一八二 待人宜寬
一八三 事但觀其已然
一八四 觀規模之大小
一八五 義之中有利
一八六 小心謹慎者
一八七 耕所以養生
一八八 人皆欲貴也
一八九 文、行、忠、信
一九○ 隱微之衍
一九一 士既知學
一九二 用功於內者
一九三 盛衰之機
一九四 魯如曾子
一九五 敦厚之人
一九六 以漢高祖之英明
一九七 處世以忠厚人為法
一九八 紫陽補《大學》「格致」之章
一九九 人稱我善良則喜
二○○ 處事要寬平
二○一 天有風雨
二○二 人之生也直
二○三 家之富厚者
二○四 言不可盡信
二○五 兄弟相師友
二○六 友以成德也
二○七 明犯國法
二○八 浪子回頭
二○九 飲食男女
二一○ 《東坡志林》有云
二一一 余最愛《草廬日錄》有句云
二一二 敵加於己
二一三 凡人世險奇之事
二一四 憂先於事故能無憂
二一五 堯、舜大聖
二一六 程子教人以靜
二一七 卜筮以龜筮為重
二一八 每見勤苦之人絕無癆疾
二一九 欲利己
二二○ 古之克孝者多矣
二二一 不能縮頭者
二二二 居易俟命
二二三 見小利
二二四 正己為率人之本
二二五 在世無過百年
二 與朋友交遊
三 貧無可奈唯求儉
四 穩當話卻是平常話
五 處事要代人作想
六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
七 人皆欲會說話
八 教小兒宜嚴
九 善謀生者
十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
十一 生資之高在忠信
十二 風俗日趨於奢淫
十三 人心統耳目官骸
十四 伍子胥報父兄之仇而郢都滅
十五 有才必韜藏
十六 積善之家
十七 每見待弟子嚴厲者易至成德
十八 讀書無論資性高低
十九 孔子何以惡鄉愿
二十 打算精明
二一 心能辨是非
二二 忠有愚忠
二三 權勢之徒
二四 自家富貴
二五 王者不令人放生
二六 大丈夫處事
二七 求科名之心者
二八 潑婦之啼哭怒罵
二九 肯救人坑坎中
三十 氣性乖張
三一 志不可不高
三二 貧賤非辱
三三 古人比父子為橋梓
三四 父兄有善行
三五 守身不敢妄為
三六 無論做何等人
三七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分
三八 常人突遭禍患
三九 天地無窮期
四十 處事有何定憑
四一 氣性不和平
四二 誤用聰明
四三 看書須放開眼孔
四四 嚴近乎矜
四五 財不患其不得
四六 交朋友增體面
四七 君子存心
四八 求個良心管我
四九 一言足以召大禍
五十 顏子之不較
五一 觀朱霞
五二 行善濟人
五三 不鏡於水
五四 凡事謹守規模
五五 十分不耐煩
五六 習讀書之業
五七 知往日所行之非
五八 敬他人
五九 見人善行
六十 奢侈足以敗家
六一 種田人改習塵市生涯
六二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
六三 讀《論語》公子荊一章
六四 捨不得錢
六五 富貴易生禍端
六六 作善降祥
六七 和平處事
六八 君子以名教為樂
六九 縱子孫偷安
七十 謹守父兄教誨
七一 蓮朝開而暮合
七二 伐字從戈
七三 家縱貧寒
七四 儉可養廉
七五 一生快活皆庸福
七六 濟世雖乏資財
七七 一室閒居
七八 觀周公之不驕不吝
七九 門戶之衰
八十 孝子忠臣
八一 飽暖人所共羨
八二 愁煩中具瀟灑襟懷
八三 勢利人裝腔作調
八四 不忮不求
八五 數雖有定
八六 和為祥氣
八七 人生不可安閒
八八 成大事功
八九 但責己
九十 無執滯心
九一 耳目口鼻
九二 有生資
九三 世風之狡詐多端
九四 能結交直道朋友
九五 為鄉鄰解紛爭
九六 發達雖命定
九七 常存仁孝心
九八 自奉必減幾分方好
九九 守分安貧
一○○ 人生境遇無常
一○一 川學海而至海
一○二 守身必謹嚴
一○三 人之足傳
一○四 與其使鄉黨有譽言
一○五 多記先正格言
一○六 陶侃運甓官齋
一○七 但患我不肯濟人
一○八 何謂享福之人
一○九 子弟天性未漓
一一○ 忠實而無才
一一一 人雖無艱難之時
一一二 心靜則明
一一三 清貧是讀書人順境
一一四 正而過則迂
一一五 人知佛老為異端
一一六 圖功未晚
一一七 道本足於身
一一八 讀書不下苦功
一一九 才覺己有不是
一二○ 淡中交耐久
一二一 凡遇事物突來
一二二 聰明勿使外散
一二三 身不飢寒
一二四 不與人爭得失
一二五 為人循矩度
一二六 文章是山水化境
一二七 郭林宗為人倫之鑑
一二八 天下無憨人
一二九 甘受人欺
一三○ 漫誇富貴顯榮
一三一 神傳於目
一三二 富家慣習驕奢
一三三 人犯一「苟」字
一三四 有不可及之志
一三五 事當難處之時
一三六 無財非貧
一三七 知過能改
一三八 士必以《詩》《書》為性命
一三九 德澤太薄
一四○ 把自己太看高了
一四一 古之有為之士
一四二 偶緣為善受累
一四三 賓入幕中
一四四 地無餘利
一四五 成就人才
一四六 和氣迎人
一四七 矮板凳且坐著
一四八 天地生人
一四九 世上言樂者
一五○ 天雖好生
一五一 薄族者
一五二 為學不外「靜」「敬」二字
一五三 人得一知己
一五四 以直道教人
一五五 粗糲能甘
一五六 性情執拗之人
一五七 不必於世事件件皆能
一五八 夙夜所為
一五九 念祖考創家基
一六○ 但作里中不可少之人
一六一 齊家先修身
一六二 桃實之肉暴於外
一六三 求備之心
一六四 有守雖無所展布
一六五 遇老成人
一六六 有真性情
一六七 為善之端無盡
一六八 自己所行之是非
一六九 治術必本儒術者
一七○ 莫大之禍
一七一 家之長幼
一七二 富不肯讀書
一七三 自虞廷立五倫為教
一七四 意趣清高
一七五 最不幸者
一七六 錢能福人
一七七 凡事勿徒委於人
一七八 耕讀固是良謀
一七九 儒者多文為富
一八○ 博學篤志
一八一 何者為益友
一八二 待人宜寬
一八三 事但觀其已然
一八四 觀規模之大小
一八五 義之中有利
一八六 小心謹慎者
一八七 耕所以養生
一八八 人皆欲貴也
一八九 文、行、忠、信
一九○ 隱微之衍
一九一 士既知學
一九二 用功於內者
一九三 盛衰之機
一九四 魯如曾子
一九五 敦厚之人
一九六 以漢高祖之英明
一九七 處世以忠厚人為法
一九八 紫陽補《大學》「格致」之章
一九九 人稱我善良則喜
二○○ 處事要寬平
二○一 天有風雨
二○二 人之生也直
二○三 家之富厚者
二○四 言不可盡信
二○五 兄弟相師友
二○六 友以成德也
二○七 明犯國法
二○八 浪子回頭
二○九 飲食男女
二一○ 《東坡志林》有云
二一一 余最愛《草廬日錄》有句云
二一二 敵加於己
二一三 凡人世險奇之事
二一四 憂先於事故能無憂
二一五 堯、舜大聖
二一六 程子教人以靜
二一七 卜筮以龜筮為重
二一八 每見勤苦之人絕無癆疾
二一九 欲利己
二二○ 古之克孝者多矣
二二一 不能縮頭者
二二二 居易俟命
二二三 見小利
二二四 正己為率人之本
二二五 在世無過百年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