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漾-智造特色:朝向高中國文多元選修課程之理論與實務
滿額折

漾-智造特色:朝向高中國文多元選修課程之理論與實務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5361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這本書是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中,高中多元選修的設計者而寫,也獻給國文科之外,跨科合作的所有夥伴,更要獻給未來投入教育工作的朋友。

推薦本書給所有高中多元選修課程的任課教師,相信此書在手,課程設計必能事半功倍,而教學行動也必能嘉惠學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務長 陳昭珍
宜蘭縣政府教育處處長 簡菲莉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系主任 須文蔚
◎共同強力推薦


本書特色:
◎ 作者們分享在高中不一樣的國文教學,在單一課本單向傳授的傳統模式外,藉投問路石進而拋磚引玉,蕩漾起陣陣教學改造的波瀾。以五力──視覺力、閱讀力、在地力、資訊力、全球力,來回應新課綱中多元選修、校本特色的需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的關鍵能力。
◎ 本書集結的五種教案,從單科設計到跨科整合,從文本到數位的跨越,從個人到社區,從單元到議題,服膺著視覺、閱讀、在地、資訊與全球化的各種面向,提供策略性的模組及實作的步驟,這是特色課程教學萌芽的開端,亦可作為未來設計多元選修課程的參考。
◎ 未來國文選修課程擴大了「必讀經典」的閱讀、詮釋與理解的範疇。可以提醒老師們,在選修課的設計上吸納更多元的文學與文化課題進入高中校園,舉凡區域文學、小說選讀、電影與文學或是媒體寫作等主題,開放各式各樣的文本進入課堂,讓學生迎向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趨勢。
◎ 反映出臺灣國文教學的創新能力,重要的是學生的回饋與作業,充分顯現出一個簡單的道理:老師教的越少,學生學得越多;教學任務越貼近生活,學習回饋越生動活潑。本書在教育思辨與實踐上的成果,相信絕對是亮麗而耀眼的。
◎ 作者群開拓了一條新路,相信在這充滿啟發的教案刺激下,未來教師會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學生有更獨立的省思能力。從改革選修課開始,臺灣應當有機會一步到位,走向跨領域與主題式的新趨勢,給高中教育注入無窮的活力。

作者簡介

顧蕙倩

現職: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聯合報副刊專欄作家、天下雜誌特約採訪。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佛光大學文學系博士。
經歷:大學時期參與師大噴泉詩社以及地平線詩社。曾任迴聲雜誌採訪編輯、新觀念雜誌採訪編輯、中央日報副刊編輯、國立師大附中教師、薪飛詩社指導老師。作品曾收錄《九十二年散文選》,並曾獲師大噴泉詩獎、臺北詩人節新詩即席創作首獎、第一屆現代詩研究獎、國立臺灣文學館愛詩網現代詩獎、2014教育部特色課程特優獎、第51屆廣播金鐘獎「單元節目獎」。


歐陽宜璋

現職:北一女中國文科專任教師、臺大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國立臺灣政治大學文學碩士及博士
經歷:開設北一女中多元選修課程「城中詩樂園」,以及臺大師資培育中心「國文科/語文領域」系列課程,並先後榮獲臺大師資培育中心96年、102年度實習典範教師;國科會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性科技計畫,高中職資訊融入教學國文科諮詢教師。擔任第一屆及第四屆高中國文教學研討會論文發表者;教育部國文學科中心高中國文學習網、語文互動區管理者(民國96年-105年),並持續管理臺北市高中國文科輔導團社群。


宋怡慧

現職:新北市立丹鳳高中教務主任,聯合線上師生共閱專欄作家、《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網站駐站作家、中廣青春好好Young青少年書房分享人、教育廣播電台行動家陽光閱聽室分享人。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畢業
經歷:翻轉教育創新教學特刊30+翻轉教師、第五屆聖陶盃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展示課臺灣區教師代表、2015海峽兩岸語文教育教學觀摩會議課與談人、澳門高美士中葡中學師生共讀培訓講座講師、文化部在地i閱讀作家系列講座講師、文化部104年度閱讀植根實施計畫〜閱讀‧新浪潮文化大使閱讀交流專題演講、國立師範大學磨課師(MOOCs)高中職主任閱讀推動暨圖書館經營課程講師、全國圖書館主任會議分組論壇與談人、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


黃琇苓

現職:國立苗栗高中國文老師,高中國文、綜合活動、海洋資源中心種子老師。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歷史輔系),後進修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歷史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今為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經歷:近年致力數位時代資訊融入國文教學的可能性(行動載具、數位平台、google earth、擴增實境、悅趣化…等)與跨學科課程整合研發,並屢屢獲獎。


張馨云

現職:臺南女中國文科教師。
經歷:教育部行動教育優良教師、國文學科中心第五屆種子教師優良教案。以「雙語玩文學,愛臺灣」的資優跨科教育專題選修課程,獲教育部特色課程優選;文化教材學科中心種子講師……。是個遇到喜歡事就軟土深掘、一點不放過的人。教學年資雖然比上不足,但已經漸漸邁向比下有餘的過渡。對於教學還有很多想學,所以常常想要走出趣;對於文學還有很多未知,一旦欣於所遇每每無法自拔!座右銘:「江湖度量我,我也掂掇江湖。」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一
自造自創的改變

多次跟怡慧及琇苓談起大學多元入學、跨域教學、素養教育、學習方法、課程改革等議題,沒想到兩位心思靈動的高中老師,早已結合一樣從師大國文系畢業的學姐妹們,寫了「漾-智造特色」這本書,分享在高中不一樣的國文教學,以五力:視覺力、閱讀力、在地力、資訊力、全球力,來回應新課綱中多元選修,校本特色的需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的關鍵能力。除了佩服她們勇於突破、不拘泥於傳統的課本教學外,更敬佩五位老師紮實深厚、細緻周全的學術專業及教學理念。
在台灣很多人都有痛苦及慘白的高中學習經驗,為了大學聯考,參考書試題一遍又一遍的練習,晚上及週末擠在窄窄的補習班教室,但真正又學到了什麼?我們年輕的智能發展了什麼?如果高中國文課或特色課程可以如這五位老師在本書中所設計的教案教學,讓學生的想像力可以馳騁,思辨力可以提升,跟生活可以連結,跟世界可以接軌,評量方式可以改變,這樣的學習也是學生喜歡的,實在沒有不行動的理由!做家長也一定可以放心的讓的孩子在學校學習!
有好老師才有好教育,任何的教育改革,如果沒有願意配合改變的老師,都註定失敗。教師的改變不能只是從上而下的要求,真正的改變是老師自發自省,自造自創的改變,才是真正的改變。在十二年國教課綱推動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很多來自高中現場教師的理想與行動,也讓人對這波的教育改革充滿期待,對台灣的教育燃起希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務長
陳昭珍 謹誌


推薦序二
自主學習的黃金階梯

歐陽宜璋、顧蕙倩、宋怡慧、張馨云、黃琇苓(按章節作者順序)五位老師所著《漾∼智造特色》一書,副標題「朝向高中國文多元選修課程之理論與實務」,讀畢有名符其實,意在筆先、筆不到意到之快感,是可以深掘寶藏、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所謂名符其實者,在其「漾」也。如本書緒論「從十二年國教課綱核心素養到高中國文的智造特色」所言:「如果每一位教學工作者都能因應時空變化與學生特質,依照專業領域與學生的需求去設計不同的課程,那麼中小學的基礎教育將會成為自主行動的初階,而不再是一座封閉的高塔,無法參與社會互動,進而被拒於世界共同體之外。」這是作者們透過具體的課程設計與教學行動,在原本靜止的校園淺灘中,藉投問路石進而拋磚引玉,蕩漾起陣陣教學改造的波瀾;就像在一座封閉的高塔中,拋擲出社會互動的鋼索,與外界搭起溝通的橋樑,不但突破了封鎖,更贏得塔中人踏出自主行動的第一步。
所謂意在筆先者,可從前言「如何使用本書」窺得一斑:「如何在沒這麼多選修空間讓老師開課的情況下,多元選修課程依然能兼顧基礎科目學習能力與多元學習實踐能力,充分掌握學習天秤兩端的籌碼呢?」這是作者們透過「視覺力:我的城市我的歌、閱讀力:去閱讀越讀趣、在地力:後大安書寫、全球力:雙語玩文學愛臺灣、資訊力:聲情×搜神記」等六篇教學經驗分享,旁敲側擊借力引導,讓任課教師們「對於即將實施的十二年國教課綱多元選修課程(跨科),有更明確的理論與實務(體驗),也提供了課程的文本去按圖索驥。」可見作者們在成書之前,就期許未來這些篇章,能讓面臨新課綱的挑戰而徬徨迷途者,有所依循。
所謂筆不到意到者:在「後記」中,作者們建議「本書所集結的五種教案,從單科設計到跨科整合,從文本到數位的跨越,從個人到社區,從單元到議題,服膺著視覺、閱讀、在地、資訊與全球化的各種面向,提供策略性的模組及實作的步驟,這是特色課程教學萌芽的開端,亦可作為未來設計多元選修課程的參考。」多數教師可能很容易發現,本書的實作場域,是以都會區為主,如台北市、新北市、台南市,實作對象也以於明星高中居多,如建中、一女中、師大附中、臺南女中。然而個人以為,這正是本書價值所在,即冀望偏鄉離島地區教師,也能一起參考本書,統整各自學校特色、校本課程、特色課程概念,形塑各校未來發展的關鍵能力。五位老師的學術專業與教學理念,充分展現在本書字裡行間,對於即將實施的十二年國教課綱多元選修課程,也以教學行動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其誠心高義令人佩服。個人謹推薦本書給所有高中多元選修課程的任課教師,相信此書在手,課程設計必能事半功倍,而教學行動也必能嘉惠學子。

宜蘭縣政府教育處處長
簡菲莉


推薦序三
前瞻適才適性教育的思辯與實踐

臺灣號稱十二年國教課綱上路,將推動高中職適才適性的「多元選修」課程、一生一課表等新制度,鼓勵高中生獨立思考,並且及早發現自身專長,進行更清晰的生涯規劃。當我們還在思索高中老師該如何設計選修課時,近年在國際學生評估計劃成績亮眼的芬蘭,提出更大幅度的教改方案,預計在新課綱中刪去課表上物理、數學等單一學科,課綱中列出希望學生具備的7種跨領域能力,以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取代傳統的單一學科教學。芬蘭的「現象式」教學(phenomena teaching)理想中,「觀光休閒」主題課程的設計,就包含觀光服務業的實習,以及語言、寫作及溝通能力等,希望讓學生認識跨國服務業的現況與變遷。而「歐盟」主題課程就比較學術性,包含歷史、經濟及外文等科目組成。顯然,面對未來世界的挑戰,高中教育能夠給青年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包含就業與生涯的準備。
臺灣從1983年修訂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引進「以選修代替分組」,在課程中設置六類64科選修課程,希望提供學生選修,以發揮分化適性教育的功能。高中教育裡的選修課,因為學生升學的壓力大,在學校、教師、家長與學生的多方角力下,多半未能落實在本地的課堂中。《漾∼智造特色:朝向高中國文多元選修課程之理論與實務》一書,是一群前衛、熱誠與創意十足的老師,把握有限的教育創新機會,發展出一系列選修課程,補強了過去選修課程範例不足的窘境,更值得欣喜的是,展現出臺灣教育界也正朝向跨領域教學,讓高中生更具有面對未來的視野。
選修課與學分制的建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學分制源於美國,1894年哈佛大學首先採用學分制,哈佛醫學院藉此改革,希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獨立性,有效開發學生的潛能;同時,學校可以把選課的人數作為評價教師的一種基準,增強大學教師的競爭力,改善教學的成效。不過高中端擴大選修課的討論,往往陷入基礎學術知識遭到排擠的疑慮,這尤其在高中推動國文選修課時,是最容易聽見的反對理由。例如「十二年國教總綱」於2014年10月5日拍板定案,與現行課綱相較,國文、英文、社會、自然四科必修學分減四到六個學分,預計2018年八月實施。「十二年國教總綱」下,高中國文從現行必修24學分,減為必修20加選修4學分,立即引起一些社會輿論搶救國文教育聯盟不滿,認為將使國語文教學無法扎根,希望教育部重新審議。
提高選修課學分數,也勢必降低升學考試科目的授課時數,當學校、家長、學生依舊以升學成績作為教育的成敗判準,也使得選修課的推動遭遇反對力量。尤其在臺灣近年來,普通高中與綜合高中人數相較於高職體系比例逐漸增加,當大學文憑備受重視,大量高中生有著升學的壓力,就把壓力轉嫁在高中課程與教學之上,於是形成了十分弔詭的現象:教育改革者直指必修學分過多,選修學分缺乏彈性,不斷透過課綱修正加以調整,但實際上,在升學壓力之下,學校把選修課開設升學相關的內容,或是學生選擇對升學最有力的學分來修習,選修學分形同虛設。高中課程課務發展工作圈於2007年的調查研究指出,50所高中開設95暫綱選修課程的類別大多為升學或學科類別,尤其是高二、高三預定開設選修語文類、數學類、社會學科類與自然科學類者平均高於九成,顯然教育改革對高中教育現場,已經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看來不無疑問。
面對大環境不重視選修課的狀況下,《漾∼智造特色:朝向高中國文多元選修課程之理論與實務》一書的五位老師顯然逆流而上,她們學養俱佳,或在大學開課,或獲獎無數,或長期擔任教育部高中國文學科中心的種子教師,全國巡迴演講,分享教案,此時提出五個教案,擲地有聲,無異是一隻強心針,要矯正教育環境長年忽略選修的病症。
歐陽宜璋的「城中詩樂園」(Poetry paradise in Taipei city)、顧蕙倩的「後大安書寫」以及黃琇苓的「聲情×搜神記」等三組課程,結合文學經典、人文地理,平面媒體編輯、報導文學、紀錄片拍攝與展演。就知識面言,這一系列的國文選修課程擴大了「必讀經典」的閱讀、詮釋與理解的範疇,更進一步把流行文化的文本納入課程中,可以提醒老師們,在選修課的設計上,可以吸納更多元的文學與文化課題進入高中校園,舉凡區域文學、小說選讀、電影與文學或是媒體寫作等主題,開放各式各樣的文本進入課堂,讓學生迎向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趨勢。
宋怡慧的「『去』GO越讀,越讀『趣』FUN」則著眼於閱讀能力的培養,翻轉過去由老師指定書目的作法,讓學生自主閱讀,並在實踐上朝向溝通互動,以TED演講為例證,強化學生的演說、人際溝通與同儕互動的能力。值得激賞的是,怡慧老師設計社會服務,讓高中生帶動偏鄉的國中的閱讀,讓高中生重視紀律、榮譽跟責任,為了教好一堂課,高中生的閱讀就更深入,加上表演、演講和團康的準備,更是難得的教育實踐。
張馨云雙語玩文學,愛臺灣」則指向博物館的導覽,在學科上跨越了臺灣文學、英美文學與英語,訓練學生成為臺灣文學館的雙語導覽人員。張馨云能夠找到英美文學專長的林于婷老師,兩人以台文館常設展內容為教案,指導學生從學習、引導至雙語導覽,跳脫傳統高中文學課程缺乏區域文學、比較文學與生活應用的缺點,交付具體的雙語導覽志工任務給學生,大幅提昇了學生翻譯、口語與文學詮釋的能力。
《漾∼智造特色:朝向高中國文多元選修之建構》一書作為範例,反映出臺灣國文教學的創新能力,重要的是其中學生的回饋與作業,充分顯現出一個簡單的道理:老師教的越少,學生學得越多:教學任務越貼近生活,學習回饋越生動活潑。本書在教育思辯與實踐上的成果,相信絕對是亮麗而耀眼的。
批閱此書,感動之餘不免想起,過去選修課的核心想像都建構在「學生自主學習」、「增強教師競爭力量」、「課程結構多元」等價值上。事實上,馮婉楨就曾指出:「只有當持不同社會價值取向、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學習需要和個性特徵的學生同時對一所學校寄予學習期望時。或當持有不同教育價值取向、具有不同文化優勢的教師,同時在一學校內要求實現課程理想時。亦即學校必須承擔差異融合的功能時,學校才可能設立真正意義上的選修課。以滿足不同學習者或教育者的共同和特殊的學習或教育需要。」顯然迎接未來的挑戰,選修課的設計畢竟要以學生的特質為主,因材施教,還是不變的道理。《漾∼智造特色:朝向高中國文多元選修之建構》一書的成功絕對不能單純模仿,此書的老師們努力找到學生的興趣、能力與需要,轉換到不同的學校,一定要有完全不同的設計與方法才是。
高中多元選修課的改革,路阻且長,所幸《漾∼智造特色:朝向高中國文多元選修課程之理論與實務》一書的作者群開拓了一條新路,相信在這麼充滿啟發的教案刺激下,未來教師會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學生有更獨立的省思能力,從改革選修課開始,臺灣應當有機會一步到位,趕上芬蘭教育的跨領域與主題式的新趨勢,給高中教育注入無窮的活力。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系主任
須文蔚

目次

推薦序一 自造自創的改變/陳昭珍教務長
推薦序二 自主學習的黃金階梯/簡菲莉處長
推薦序三 前瞻適才適性教育的思辯與實踐/須文蔚主任
作者群像
如何使用本書/顧蕙倩
第一章 緒論:從十二年國教課綱核心素養到高中國文的智造特色/歐陽宜璋 1
第二章 視覺力:我的城市我的歌/歐陽宜璋 11
第三章 閱讀力:去閱讀,越讀趣/宋怡慧 53
第四章 在地力:後大安書寫/顧蕙倩 87
第五章 全球力:雙語玩文學,愛臺灣/張馨云 129
第六章 資訊力:聲情X搜神記/黃琇苓 173
第七章 結語:探索高中國文多元選修的各種可能/宋怡慧、黃琇苓 239
參考資料 256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361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