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7/10,三民書局週年慶暖身活動,簽到拿好禮!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錯嗎?(簡體書)
滿額折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錯嗎?(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2 元
定價
:NT$ 252 元
優惠價
87219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個性背後是怎樣的心理成因?
戀愛關係中有怎樣的心理機制?
那些你在困惑時向自己提出的疑問,都可能在這本心理學科普書中,找到答案。
直面真實,才有可能改變。

是什麼決定了我們在感情中的表現?
父親在家庭中的投入,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
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嗎?
明知自律有益,為什麼總是做不到?
為什麼經常感到空虛?
於千萬人之中,真的存在一個"對"的人嗎?
分手後,應不應該迅速開始新戀情?
……

探討原生家庭、親密關係、心理困境;
關於完美主義、自卑情結、性格內向、反彈式關係、恐婚……
從心理學的角度,剖析生命中的疑問與困惑。
看清它們,接納自己,再大步向前。

作者簡介

KnowYourself主創們

以幫助青年人自我探索為己任。成員有海內外名校臨床心理、社工、精神衛生專業背景,以及國內知名媒體經驗。堅持一切都是開放和未完成。希望聯結最大的力量,支持青年人的心理健康、自我發展與福祉。

2015年7月,創辦KnowYourself微信公眾號(id: knowyourself2015),致力於引導青年人自助互助,共同建造一個秘密的、只有理解沒有傷害的小世界。話題涉及原生家庭、親密關係、心理困境等,一年內吸引百万讀者。

目次

Chapter 1認識家庭: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是什麼決定了你在感情中的表現?
"媽寶"男是怎麼形成的?
父親如何影響了我們的一生?
機能不全的家庭,會如何影響身在其中的你?
為什麼說原生家庭不是決定你的唯一因素?
一個人要如何才能走向獨立?

Chapter 2認識自己:個性背後是怎樣的心理成因?
這3種類型的完美主義者,是你嗎?
為什麼自負可能是自卑的一種偽裝?
我們為什麼不願意談論自己的真實感受?
什麼是內向者專屬的"社交宿醉"?
為什麼有些人比大多數人更敏感?
明知自律有益,為什麼總是做不到?
如何提高對不確定的容忍度?
你為什麼總是感到空虛?
你有"彼得•潘綜合徵"嗎?
為什麼說有些付出是"過度"的?
如何更科學地拒絕別人?
人格是可以被改變的嗎?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失敗與遺憾?
為什麼說我們應當主動選擇脆弱?
如何過上更高效的人生?
女性為何很難只屬於自己?

Chapter 3認識伴侶:戀愛關係中有怎樣的心理機制?
真的存在一個"對"的人嗎?
被伴侶情感忽視怎麼辦?
你有沒有經歷過這4種高壓型控制?
這4種背叛,你經歷過哪一種?
分手後,應不應該迅速開始新戀情?
為什麼會無法對前任釋懷?
當恐懼婚姻時,你在恐懼什麼?

書摘/試閱

是什麼決定了你在感情中的表現?

有些人在親密關係中總是容易感到不安、焦慮,渴望對方的一舉一動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有些人卻恐懼與伴侶過度親密,希望凡事都能獨自解決;還有一些人能夠與伴侶相互支持,在需要的時候接受對方的幫助,也能與對方彼此獨立,不過度依賴伴侶。
心理學家們認為,伴侶之間的這些互動模式,事實上是人們對早年與照顧者(主要是父母)之間互動模式的一種"投射"。也就是說,在嬰幼兒時期,我們與父母之間形成的對彼此的信任與愛的表達方式,成為了我們成年之後處理親密關係的一種"框架"。
在這種框架中,我們會不自覺地用自己熟悉的、令自己感到安全的方式,我們與父母原有的互動方式,來與伴侶相處。比如,在兒時為了應對忽冷忽熱的父母,我們會變得緊張焦慮、渴望控制對方,在成年之後,我們也會繼續以這種焦慮、渴望控制的方式與親密關係的伴侶相處。
不僅如此,由於這個框架的存在,我們還總會不自覺地被特定的人所吸引。比如,童年時期,父母對自己忽冷忽熱的人,往往在成年之後也會不自覺地被對自己忽冷忽熱的人所吸引,儘管他們對對方的忽冷忽熱感到不安,但這種熟悉的焦慮感又會讓他們感到安全,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會覺得自己總是不斷與不同的伴侶陷入"相似"的糾葛之中的原因。
那麼,這種"框架"與投射機制的存在,是否意味著我們終究只能不斷重複童年的經驗,即便那可能是令自己感到痛苦的?我們是否有能力去改變或者調整既有的"框架"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個框架究竟是什麼?


依戀類型:自幼形成的影響親密關係的"框架"

其實,從人們幼年時與父母互動中形成,並影響成年後親密關係的"框架",又被稱為人與人之間的"依戀",指的是關係中雙方的情感聯結,以及在這種聯結中所反映出的彼此的信任與安全感。
英國心理學家基姆•巴塞洛繆(KimBartholomew)在前人的基礎上,根據人們在關係中的焦慮程度與對關係的迴避程度,將成年人之間的"依戀"劃分為了四種不同的類型,分別為:安全型、痴迷型、疏離-迴避型和恐懼-迴避型。

安全型
安全型依戀的人,在關係中能夠適度依賴伴侶,也尊重彼此的獨立性去探索更大的世界。他們不會過分擔心失去對方,也不會懼怕向對方做出承諾。他們通常能有效地與伴侶溝通自己的感受與需求,也能夠及時回應對方的需求。因而,安全型依戀被認為是"最理想""最健康"的依戀類型。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安全型的人遇到伴侶未接聽自己電話的情況時,他們通常會想:"啊,那Ta應該在忙,過會兒再聯繫Ta吧。"

痴迷型
痴迷型依戀的人,總是表現出一種"情感上的飢渴",以及對依賴和承諾的強烈渴望。他們常常過度擔心自己會失去對方,也害怕當自己需要的時候,對方不在身邊或不能及時回應,因此他們總希望能時刻掌握對方的去向、和誰在一起、在做什麼等。他們無法真正相信伴侶是愛著自己的,也常常需要在關係中反复確認這件事。
在上文的例子中,遇到未接電話的伴侶,痴迷型的人可能就會懷疑"Ta是不是不愛我了",也會奪命連環call,直到對方接到電話並答復自己。

恐懼型
恐懼型的人一方面總是擔心被伴侶拋棄、被拒絕(認為自己不夠好),但另一方面卻在感到這種焦慮和不安的時候,不是直接表達而是變得疏遠和冷漠(其他情緒的表達因為羞恥感的存在而被抑制)。於是,在親密關係中,他們常常容易陷入戲劇化的、大起大落的、分分合合的關係中。
對於未接電話的伴侶,"恐懼型"的人雖然也會像痴迷型的人一樣立馬懷疑對方,但他們卻不動聲色,甚至開始疏遠對方。而當伴侶回電時,他們會表現得很冷漠,即使被問及是否生氣的時候,也立馬會矢口否認。

疏離型
疏離型的人通常既不向伴侶表達自己的情感,也不希望伴侶對自己產生情感上的依賴或向自己尋求安慰。他們甚至不會花太多時間去關心彼此關係的進展,更不會擔心被拋棄。他們常被伴侶認為是不坦誠的、難以親近的,也更容易陷入一種"假性親密關係"。
疏離型的人對於伴侶不接電話,則抱持一種無所謂的態度。若他們發現伴侶經常性不接自己電話時,他們不會懷疑對方忽視自己,而是會懷疑對方是不是在試圖以此操控自己、博取關注,於是很可能再也不主動聯繫對方。


哪些因素影響了人們依戀類型的形成呢?

研究者們認為,人們儿時的照顧者如何對待自己,是其成年之後依戀類型形成的關鍵因素。
o安全型。若父母在孩子年幼時能夠一以貫之、及時有效地回應孩子的需求,那麼孩子在成年之後會更少對親密關係感到焦慮,也不排斥與人保持親密,即更可能成為"安全型依戀"的人。
o痴迷型。在兒時偶爾得到父母對自己需求的回應的人,會逐漸發展為"痴迷型依戀者"。父母時而滿足他們的需求,時而又對他們的需求熟視無睹,於是,他們便會對父母是否在身邊,什麼時候會回應自己的需求感到焦慮,十分渴望父母能時時刻刻滿足自己的需求、親近自己,也害怕被拋棄和忽視。
o恐懼型。通常,在童年時期始終都得不到父母的回應,總是被忽視和冷落的人,就會發展出害怕與人親近、迴避親密的特點。而這其中,將這種經歷以"羞恥"的感受記憶下來--認為是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好好對待,才會被忽視的人,在成年之後,便會成為"恐懼型"依戀者。他們一方面總是擔心被伴侶拋棄或拒絕,但感到焦慮和不安的時候,不直接表達,而是變得疏遠和冷漠。
o疏離型。而還有一些同樣遭到父母冷落和忽視的人,則將這段經歷以"憤怒"的感受記憶下來--認為是因為父母不夠好,自己才遭到忽視的。並且他們還在成長過程中,徹底抑制了這種情緒的產生,凸顯出自己的獨立、無所謂。漸漸地,他們在意識層面徹底"封鎖"了這些感受。即他們的防禦機制不是在體會到感受之後才發揮作用的,而是在此之前就徹底抑制了以至於自己根本感受不到。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1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