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90 元
定價
:NT$ 540 元優惠價
:87 折 470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在介紹經典塑性力學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闡述了巖土材料的基本力學特性、屈服條件、流動法則和本構關系,并側重于巖土塑性極限分析理論及應用。采用巖土塑性極限分析理論對工程實例進行分析、計算和設計,并通過數值模擬、相似材料實驗和現場實測進行驗證,說明其有效性。第1章介紹了塑性力學的基礎理論及相關重要概念,以及巖土塑性本構關系;第2章介紹了巖土材料的滑移線理論與極限分析的上、下限定理,并以地下工程支護技術中的圓形條帶碹為例闡述了極限分析上、下限法的應用;第3章介紹了塑性極限分析理論在地下硐室底板穩定性及相應控制技術中的應用;第4章通過模型試驗研究極限狀態下地下硐室底板的穩定性;第5章對極限狀態下的巷道底板穩定性進行數值模擬研究。本書可以作為土木工程、采礦工程等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塑性力學教材,也可以作為廣大巖土力學科研及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資料。
目次
1 巖土塑性理論基本概念
1.1 巖土塑性理論簡介
1.2 土的壓縮試驗結果
1.2.1 土的單向固結壓縮試驗
1.2.2 土的三軸剪切試驗結果
1.3 巖土材料的基本力學特征
1.3.1 巖土材料的基本特性
1.3.2 巖土材料的基本力學特性
1.3.3 巖土塑性力學的基本假設
1.4 應力張量及其不變量
1.4.1 八面體應力與等效應力
1.4.2 主應力空間及偏平面
1.4.3 應變張量分解及其不變量
1.4.4 應變率張量與應變增量
1.5 屈服與破壞準則
1.5.1 屈服與破壞
1.5.2 金屬類材料的屈服與破壞準則
1.5.3 巖土材料的屈服與破壞準則
1.6 加卸載準則與塑性流動法則
1.6.1 加卸載準則
1.6.2 塑性流動法則
1.7 硬化規律
1.7.1 硬化模型
1.7.2 硬化模量與硬化規律
1.8 巖土塑性本構關系
1.8.1 彈塑性增量本構關系的一般表達式
1.8.2 巖土彈塑性本構模型
1.8.3 巖土黏彈塑性本構模型
2 巖土塑性滑移線理論與極限分析理論
2.1 概述
2.2 經典滑移線理論與滑移線法
2.2.1 應力滑移線場及其性質
2.2.2 速度滑移場及其性質
2.2.3 間斷值定理
2.2.4 邊界條件
2.2.5 基本邊值問題及數值積分法
2.3 巖土材料的滑移線理論與滑移線法
2.3.1 基本假設與基本方程
2.3.2 應力滑移線場及其性質
2.3.3 速度滑移線及其性質
2.4 極限分析的上、下限定理
2.4.1 耗散函數
2.4.2 小變形假設下的虛功原理
2.4.3 極限分析的上、下限定理
2.5 極限分析的上限方法
2.5.1 速度間斷面及相容破損機構
2.5.2 能量耗散率的表達式
2.5.3 關于上限方法的有效性簡述
2.5.4 上限方法的應用:條形基礎下Coulomb材料的極限平衡問題
2.6 極限分析的下限方法
2.6.1 間斷應力分布及均勻應力場疊加
2.6.2 半無限平面上的條形基礎間斷應力場
2.6.3 半平面體承受深埋基礎荷載的下限解
2.7 圓形條帶碹塑性極限分析
2.7.1 圓形條帶碹的塑性力學分析方法
2.7.2 圓形條帶碹支護壓力的上限解
2.7.3 圓形條帶碹支護壓力的下限解
2.7.4 圓形條帶碹支護地壓分析
3 基于塑性極限分析的巷道底板穩定性及控制技術研究
3.1 基于塑性極限分析的巷道底板穩定性的滑移線解答
3.1.1 巷道底板變形的Prandtl解答
3.1.2 巷道底板變形的Hill解答
3.1.3 反底拱支護后巷道底板的應力場分析
3.2 基于塑性極限分析的底鼓控制技術力學效應分析及支護參數設計
3.2.1 底板錨桿控制底鼓的原理和方法
3.2.2 抗滑樁控制底鼓的原理和方法
3.2.3 反底拱控制巷道底鼓的原理和方法
3.3 抗滑樁聯合底板錨桿控制硐室底鼓的實例
3.3.1 工程概況
3.3.2 底板支護方案設計
3.3.3 支護效果評價
4 極限狀態下巷道底板穩定性的模型試驗研究
4.1 數字散斑相關方法的理論與應用
4.1.1 數字散斑相關方法的原理
4.1.2 數字散斑相關方法的儀器設備及操作步驟
4.1.3 數字散斑相關方法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
4.1.4 二維數字散斑相關測量系統
4.2 模型試驗的相似條件
4.2.1 基本概念
4.2.2 模型試驗相似三定理
4.2.3 相似模擬的定義
4.2.4 模型材料研制的基本原則
4.3 模型試驗的準備
4.3.1 試驗箱的制備
4.3.2 試驗模型材料的選取與制備
4.4 試驗方案及實施過程
4.4.1 試驗原理
4.4.2 試驗方案
4.4.3 試驗過程
4.5 試驗結果分析
4.5.1 模型一的試驗結果分析
4.5.2 模型二的試驗結果分析
4.6 模型試驗與數值模擬的對比
4.6.1 模型一的對比結果分析
4.6.2 模型二的對比結果分析
5 極限狀態下巷道底板穩定性的數值模擬研究
5.1 數值模型的建立
5.1.1 FLAC簡介
5.1.2 工程背景簡介
5.1.3 巷道模型的建立
5.2 影響底板穩定性因素分析
5.2.1 巷道寬度對底板變形模式的影響
5.2.2 垂直壓力對底板變形模式的影響
5.2.3 襯砌厚度對底板變形模式的影響
5.2.4 開挖反拱對底板變形模式的影響
參考文獻
1.1 巖土塑性理論簡介
1.2 土的壓縮試驗結果
1.2.1 土的單向固結壓縮試驗
1.2.2 土的三軸剪切試驗結果
1.3 巖土材料的基本力學特征
1.3.1 巖土材料的基本特性
1.3.2 巖土材料的基本力學特性
1.3.3 巖土塑性力學的基本假設
1.4 應力張量及其不變量
1.4.1 八面體應力與等效應力
1.4.2 主應力空間及偏平面
1.4.3 應變張量分解及其不變量
1.4.4 應變率張量與應變增量
1.5 屈服與破壞準則
1.5.1 屈服與破壞
1.5.2 金屬類材料的屈服與破壞準則
1.5.3 巖土材料的屈服與破壞準則
1.6 加卸載準則與塑性流動法則
1.6.1 加卸載準則
1.6.2 塑性流動法則
1.7 硬化規律
1.7.1 硬化模型
1.7.2 硬化模量與硬化規律
1.8 巖土塑性本構關系
1.8.1 彈塑性增量本構關系的一般表達式
1.8.2 巖土彈塑性本構模型
1.8.3 巖土黏彈塑性本構模型
2 巖土塑性滑移線理論與極限分析理論
2.1 概述
2.2 經典滑移線理論與滑移線法
2.2.1 應力滑移線場及其性質
2.2.2 速度滑移場及其性質
2.2.3 間斷值定理
2.2.4 邊界條件
2.2.5 基本邊值問題及數值積分法
2.3 巖土材料的滑移線理論與滑移線法
2.3.1 基本假設與基本方程
2.3.2 應力滑移線場及其性質
2.3.3 速度滑移線及其性質
2.4 極限分析的上、下限定理
2.4.1 耗散函數
2.4.2 小變形假設下的虛功原理
2.4.3 極限分析的上、下限定理
2.5 極限分析的上限方法
2.5.1 速度間斷面及相容破損機構
2.5.2 能量耗散率的表達式
2.5.3 關于上限方法的有效性簡述
2.5.4 上限方法的應用:條形基礎下Coulomb材料的極限平衡問題
2.6 極限分析的下限方法
2.6.1 間斷應力分布及均勻應力場疊加
2.6.2 半無限平面上的條形基礎間斷應力場
2.6.3 半平面體承受深埋基礎荷載的下限解
2.7 圓形條帶碹塑性極限分析
2.7.1 圓形條帶碹的塑性力學分析方法
2.7.2 圓形條帶碹支護壓力的上限解
2.7.3 圓形條帶碹支護壓力的下限解
2.7.4 圓形條帶碹支護地壓分析
3 基于塑性極限分析的巷道底板穩定性及控制技術研究
3.1 基于塑性極限分析的巷道底板穩定性的滑移線解答
3.1.1 巷道底板變形的Prandtl解答
3.1.2 巷道底板變形的Hill解答
3.1.3 反底拱支護后巷道底板的應力場分析
3.2 基于塑性極限分析的底鼓控制技術力學效應分析及支護參數設計
3.2.1 底板錨桿控制底鼓的原理和方法
3.2.2 抗滑樁控制底鼓的原理和方法
3.2.3 反底拱控制巷道底鼓的原理和方法
3.3 抗滑樁聯合底板錨桿控制硐室底鼓的實例
3.3.1 工程概況
3.3.2 底板支護方案設計
3.3.3 支護效果評價
4 極限狀態下巷道底板穩定性的模型試驗研究
4.1 數字散斑相關方法的理論與應用
4.1.1 數字散斑相關方法的原理
4.1.2 數字散斑相關方法的儀器設備及操作步驟
4.1.3 數字散斑相關方法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
4.1.4 二維數字散斑相關測量系統
4.2 模型試驗的相似條件
4.2.1 基本概念
4.2.2 模型試驗相似三定理
4.2.3 相似模擬的定義
4.2.4 模型材料研制的基本原則
4.3 模型試驗的準備
4.3.1 試驗箱的制備
4.3.2 試驗模型材料的選取與制備
4.4 試驗方案及實施過程
4.4.1 試驗原理
4.4.2 試驗方案
4.4.3 試驗過程
4.5 試驗結果分析
4.5.1 模型一的試驗結果分析
4.5.2 模型二的試驗結果分析
4.6 模型試驗與數值模擬的對比
4.6.1 模型一的對比結果分析
4.6.2 模型二的對比結果分析
5 極限狀態下巷道底板穩定性的數值模擬研究
5.1 數值模型的建立
5.1.1 FLAC簡介
5.1.2 工程背景簡介
5.1.3 巷道模型的建立
5.2 影響底板穩定性因素分析
5.2.1 巷道寬度對底板變形模式的影響
5.2.2 垂直壓力對底板變形模式的影響
5.2.3 襯砌厚度對底板變形模式的影響
5.2.4 開挖反拱對底板變形模式的影響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