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和家庭治療中的正念與接納(簡體書)
護牙看牙攻略:只有牙醫知道的看牙秘密(簡體書)
進出口操作實務(簡體書)
新制日檢必搶高分熱銷N1,N2必考單字辭典
社區發展季刊158期:居住與福利服務(106/06)
軍師大進擊:歷代智囊的奇謀妙計
知識與法律
Visual C# 2013/2012程式設計16堂課(電子書)
Rango (1平裝+1CD)
組織行為學(Robbins/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7e)
MARUGO黏土舖的小小麵包模型書:永久留存20款手揉溫度的古早味麵包

TOP
5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夫妻和家庭治療中的正念與接納(簡體書)
滿額折

夫妻和家庭治療中的正念與接納(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在所有的關係當中,或許夫妻關係和家人之間的關係是令人費解的。正如諺語所說:“和他們在一起活不下去,不和他們在一起也活不下去。”愛的關係之強烈,幾乎總涉及那些令人困惑的受傷和憤怒的時刻。

這本書為治療師們提供了一份詳細而務實的指導,將正念、接納和與之相關的實踐方法用於夫妻和家庭治療。書中詳細地介紹了正念是如何應用於治療中的以及它為什麼適用於解決很多難以治療的關係問題。總之,本書非常適合夫妻和家庭治療師閱讀。


作者簡介

Diane R. Gehart博士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婚姻與家庭治療項目的教授。她的研究領域和專長包括:後現代療法、正念、佛教心理學、性虐待、心理健康復原、質性研究,以及家庭治療與咨詢中的教育等。此外,她還研究過中文和藏文的原文佛教經典文獻。

這本書的源頭,要追溯到1988年弗吉尼亞州威廉姆斯堡一個悶熱潮濕的午後。我的課程顧問剛為我報了心理學第一學期的必修課,然後他讓我選一門選修課。當我在進行選擇時,我很驚訝地發現,威廉瑪麗學院有一個宗教系,畢竟,這是一所公立大學。作為南加州的本地人,佛教課程吸引了我的眼球,盡管我的教授非常困惑不解,我還是堅持請他替我報名了。建構主義的哲學把現實描述為“是經由觀察者的語言建構而成”,我發現這種觀點既富有挑戰性又令我著迷。很快,我就說起了中文,主修東亞研究及心理學。但是,我被迫要將這兩個世界分割開來:我當時在心理學和宗教研究領域找不到願意督導我的佛教與心理學研究論文的教授,他們每一位都認為我的研究主題不適合做學術研究。

因為無法追尋我的這兩個熱情所在,我決定繼續博士學位的學習,成為了一個研究藏傳佛教的學者,同時得到了華盛頓大學的研究職位。然而,當我聽說大部分同學畢業後都是為美國中央情報局做秘密工作而不是去象牙塔開乏味的講座時,我離開了那裡,再一次回到了風險不那麼大的心理學領域。不幸的是,我當時還不太理解那個領域中的微妙之處,選擇了婚姻與家庭治療這個分支。就像生活中經常出現的情況一樣,這個“錯誤”最終被發現是一個偽裝的祝福。當我聽完了我的第一堂家庭治療理論課後,我立刻就知道,我終於找到了一條能夠讓我追隨那兩個熱情的道路。系統化後現代家庭治療理論只不過是西方治療版的東方哲學,而且可以讓我在無需掌握十一種外語的情況下,將佛法的原則運用到實踐之中,豐富他人的生命。我找到了自己學術的家園。讓我非常感謝的是,我的同事們心態開放,讓我時不時地汲取自己作為一個佛教徒的資源,寫下自己是如何將行動中的佛學用於家庭治療實踐的。然而,在我從研究生院畢業後,我就非常地小心,絕口不提這兩個世界之間的共性,因為我還記得之前學到的令我備感羞愧的教訓——有些主題是不值得做學術研究的。

當正念作為一個重要的力量出現在心理治療領域中的時候,我震驚了。禁忌已經被打破。我的眼中真的滿含著喜悅的淚水。盡管我知道,這對於非學術界人士而言有些戲劇化,但對我而言,這有點像是自己的原罪終於被寬恕了。後來我了解到,是卡巴金(Jon Kabat-Zinn)把正念引入到了行為醫學領域,從而帶來了很多的解放。所以,就像很多人一樣,我蒙受了他的先驅精神的恩惠。

在本書中,我希望能為這趟旅程帶來圓滿,把正念取向的治療以及它的姻親家庭治療帶回到它們的佛學基礎上。我會分三個部分來做這件事。首先,我將對在夫妻和家庭治療中使用正念、接納和佛教心理學的研究及哲學基礎做一個綜述,本書的第二部分將提供一個詳盡且務實的方法,以便將這些理念投入到治療的實際行動中去,這包括:

● 形成並維持治療關係

● 發展個案的概念化

● 識別目標並發展出一個治療計劃

● 在“治療中”采用正念和接納的原則

● 采取幹預,為夫妻和家庭關係帶來改變

● 適當地指導個案進行正念練習

● 用正念來實踐治療師的自我關愛


這套方法中練習的設計,是為了讓治療師能夠輕松地將其整合到他們現有的實踐中去,無論他們偏好哪一種治療模型都可以操作。最後,本書的最後一個部分涉及的是將正念用於培訓以及治療師的自我關愛。我分享了無數的個案案例,所有那些案例都是基於我多年來接待的個案,為了保護他們的隱私,我把關於身份的各種具體細節作了調整。我要特別感謝這些充滿冒險精神的靈魂,是他們和我一起探索了新大陸,於是我才發展出了在這本書裡所描述的實踐方法。

我邀請你—讀者,去發現正念和接納的潛能,來幫助你的來訪者活出更充分、更豐富的生命,也為你自己找到這份同樣的禮物。享受這段旅程。合十祝福。

目次

第一部分 哲學及研究基礎介紹

第一章 治療中的正念

第二章 對夫妻和家庭治療實踐充滿正念的重新展望

第三章 正念研究的基礎


第二部分 正念取向的夫妻和家庭治療實踐

第四章 治療性臨在與正念

第五章 正念取向的個案概念化及治療計劃

第六章 在治療中教授正念練習

第七章 以基礎性的正念和接納為內容的幹預與實踐

第八章 對夫妻和家庭使用的正念與接納幹預


第三部分 培訓和自我關懷

第九章 培訓和督導

第十章 治療師的自我關懷和生活方式


書摘/試閱

第一章 治療中的正念


杰佛瑞懶散而安靜地坐在我辦公室一角的沙發上,他的母親激動地訴說著,他的老師認為他已經成為了一個有嚴重問題的學生:和同學打架、在教室裡吼叫、他很費勁才完成的一個小小的課堂作品也沒有交上來。這個10歲的孩子已經很熟悉校長辦公室了。他們建議他母親帶他去做個注意力缺陷及多動障礙的評估。盡管三年前蘇珊娜和前夫艾爾離婚時,兩個人有許多的意見分歧,但是在這件事情上,他們很快就達成了一致:我們的兒子不服用藥物。於是,蘇珊娜帶他來見我,希望心理治療能有所幫助。

在我們的第一次會談中,蘇珊娜最急切的問題就是,在我們訴諸藥物之前,有沒有任何可能可以嘗試的心理治療方法。我向她提供了一份來訪者很容易讀懂的文獻綜述和證據基礎(Northey,Wells,Silverman,& Bailey,2002),也告訴她正念是一種新興的方法,有可能真的能夠處理潛在的神經方面的議題。比起杰佛瑞,她更迫切地想要試一試。

在接下來的那次會談中,我提供了基本的正念呼吸冥想訓練,和他們一起合作制定了一個練習計劃。他們同意在上學前“坐下觀察自己的呼吸”5分鐘的時間,並認為這是最好的計劃。他們會在早餐後一起在客廳裡做這件事,用媽媽手機上的計時器為這個練習計時。

當我在接下來的那個星期問起他們的這個體驗時,杰佛瑞很興奮地說他認為正念非常有幫助:因為那讓他的媽媽情緒好多了!他喜歡這個“新媽媽”,如果這能幫到她的話,他願意繼續做這個練習。蘇珊娜承認,保證這每天5分鐘安靜地聚焦在她的呼吸上,會提醒她每天早上不要匆忙慌亂地衝出門,而是保持一種覺察的感覺。她也認為,杰佛瑞似乎也更平靜、更樂於合作了。不僅如此,她還告訴我,她的前夫也同意和他們一起練習,願意使用打印出來的指導說明,並且在線記錄練習情況,以此來與他們保持一致。他們共同的價值觀—避免使用藥物—讓他們在這件事情上對兒子的養育工作協調得很好,比過去三年中的任何一件事都要好。

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他們報告說事情進展得越來越好了:校長辦公室去得越來越少了(很快就不再去了);越來越少被罰留校;上交的作業更多了。在會談中,我們不僅討論與每個星期的正念練習相關的實際因素(如,你們有沒有練習,練習的頻率),還會討論他們所看到的效果,以及他們認為這些效果帶來的意義(如“我更平靜了”,“我是一個更好的媽媽了”,“擁有一個平靜的早晨能幫助我更好地在教室裡集中注意力”)。這些意義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使他們能認同更多新的行動,輔助他們在學校和家裡變得“更平靜”、“更好”。我們也檢視了正念為家庭關係帶來的效果:蘇珊娜和杰佛瑞爭吵的次數明顯減少,而且蘇珊娜和艾爾的溝通狀態是自離婚以來最好的。杰佛瑞在兩個家裡都能有一樣的常規活動,他認為這很“酷”,而且他有這樣一個印象,他的老師和校長都開始更多地鼓勵他。他也很高興能和父親有獨處的時間,在那段時間裡繼母不會出現。三個月後,杰佛瑞不僅在學校裡很少再惹麻煩,他和母親的關係也達到了幾年來最好的狀態,並且,蘇珊娜和艾爾在離婚後第一次得以很好地協同養育兒子。

正念在這個家庭中有一個漣漪效應,影響到的遠不止是他們最開始時所抱怨的杰佛瑞的行為問題。這個方法幫助他們在家裡創造了一種正面的氛圍,也促使家庭成員體驗到了一種勝任感,這種勝任感蔓延到他們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他們承諾於正念練習,每天一起迎接共同的任務,這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合作感和有一個共同目標的感覺。杰佛瑞的老師和校長開始與他建立起不一樣的關係,他的同學們也是一樣。

盡管並非所有的家庭都會像杰佛瑞一家那樣具有合作性,或者用正念練習獲得他們那樣的成功,但治療師們還是可以把正念及相關的概念,如接納,整合到自己的工作中。正念正在快速地確立起聲譽,它是一種以實證為基礎的療法,用於成人抑鬱、焦慮,以及許多其他的心理及身體議題(Baer,2003),而且它在幫助兒童、夫妻及家庭方面的潛力也正在得到探索。本書旨在通過理論、研究基礎和如何運用正念與接納的實踐技能來指導治療師們,幫助來訪者在關係中更為成功。


正念和家庭治療


在所有苦的形式當中,或許夫妻關係和家人的關係最令人費解,而且它無處不在。正如諺語所言:“和他們在一起活不下去,不和他們在一起也活不下去。”愛的關係之強烈,幾乎總是涉及那些令人困惑的受傷和憤怒的時刻。體驗性的關係治療師們知道,夫妻和家人的工作觸及了作為人的核心—人們學習如何在彼此之間找到信任和安全、原諒所犯的錯誤、更全面而深刻地去愛,同時發現,在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它也是一項很艱巨的工作:通常每個人在治療會談結束的時候都精疲力盡了。但是這項工作也是值得為之付出努力和投入的:研究者們越來越發現,幸福感和身體健康與一個人的親密關係的質量密切相關(Gambrel & Keeling,2010)。

這本書為治療師們提供了一份詳細而務實的指導,將正念、接納和與之相關的實踐方法用於和夫妻、兒童及家庭一起工作,既可以在門診中使用,也可以用於私人執業的情況。書中描述了一種連貫且整合的方法,包括用於以下各個方面的正念方法:

● 形成並維持治療關係

● 發展一種對案例的概念化

● 識別目標並發展出一個治療計劃

● 運用正念和接納的原則來實施“治療”

● 促成夫妻及家庭關係發生改變的幹預方法

● 在恰當的情況下指導來訪者進行正念練習

● 用正念來踐行治療師的自我關愛


本書並不是把某個單一的方法作為處方,而是描述如何運用這些實踐方法的各種選擇,這使得臨床工作者可以靈活地將這些理念以最適合他們現有的工作與所具有的技能的方式整合進去。但是,在介紹這個治療性的方法之前,我將從正念的定義開始,探索其哲學基礎,並檢視這些實踐方法現有的證據基礎。


正念的定義


你很快就會發現,正念並沒有一個簡單直白的定義。相反,作為一個具有很多面的概念,正念的定義會隨著你對它的體驗而變化。所以,讓我們從頭開始:

就像在治療中所用的那樣,正念翻譯自巴利語Sati和梵語Smrti,它們有的時候被翻譯為覺知(awareness)或者明辨(discernment)。卡巴金(Kabat-Zinn,2003)是在行為健康領域使用正念的超級先鋒,他在多年實踐中發展出了以下的定義:

隨著有意識地注意當下的片刻,以及不加評判地注意在一個接一個的片刻中展開的經驗而出現的覺知(p.145)。

卡巴金的定義中關鍵的元素是:(1)有意識地覺知;(2)關於當下;(3)不作評判。最常見的正念練習,是有意識地覺知個體當下時刻的呼吸,對呼吸或任何在那一刻升起的念頭或感受不作評判。正念也可以用於幾乎所有當下時刻的體驗,比如行走、飲食、聽、感受情緒,以及感受身體的疼痛。

為了便於對正念進行研究,Bishop等人(2004)發展出了一種常用的兩部分組成的操作定義,它把卡巴金定義中的前兩個元素結合為一個部分,並且進一步增加了正念定義的精微之處,勾勒出了它的輪廓。他們對於正念的定義如下:

1. 對注意力的自我調節,於是注意力始終維持在當前的體驗上。

2. 特定地定向於個體當下這個片刻的體驗……其特點為好奇、敞開以及接納。


這個操作定義強調的是,正念的注意力本質上是一種自我調節的注意力,要求持續地、有意識地努力,和一個維持焦點的次級加工過程。此外,他們還進一步闡釋了踐行者與當下體驗的關係,即對所經驗到的任何內容保持好奇和接納。夫妻和家庭治療師對於接納這個元素尤為感興趣(Christensen,Sevier,Simpson,& Gattis,2004)。

Brown,Ryan 和Creswell(2007)在他們對於正念的定義中增加了兩個質量:(1)無概念,(2)實證。他們強調,正念是一個頭腦中沒有概念的狀態:在正念狀態下,頭腦不會用已有的概念來解釋這個世界(或者以最小的程度),而是采用一種不幹預的姿態,只是注意到正在發生什麼。這種“無概念”的方式同時也是一種實證的方法,類似於一個客觀的科學家在做判斷和決定之前,先對現象做出無偏見的描述,以尋求“完全的事實”。這個無概念的姿態很好地整合了家庭治療中無數的建構主義傳統(Gehart & McCollum,2007;Gehart & Pare,2009)。此外,Brown等人讓我們注意到了正念中自下而上的加工這個元素,這也讓神經研究者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如Dan Siegel(見第二章中的詳細討論)。

也許對於正念的主觀體驗最好的描述並非來自某個佛教或者心理學的來源,而是來自魯米,一位十三世紀的蘇菲派詩人:


客 棧

做人就像是一家客棧

每個早晨都有一位新的客人到來。

喜悅、悲傷、吝嗇,

一瞬間的覺悟來臨,

就像是一個意外的訪客。

歡迎並招待他們每一位!

即使他們是一群憂傷之徒,

暴力地掃蕩你的房舍,

將家居一掃而光,

但你仍然恭敬地對待每一位客人。

他也許是在為你清理,騰出空間給一些新的喜悅。

對陰暗的念頭、羞恥和惡意,

在門口笑臉相迎,

邀請他們進來。

無論誰來都感恩,

因為他們每一位都是從超越之處而來,

來做你的向導(Barks,2001,pp. 179-180)


魯米的描寫捕捉到了練習正念的主觀挑戰。“接納”和“活在當下”聽起來浪漫、理想而且足夠容易,但當你坐下來親自去做的時候,才發現在當下的片刻升起的很多東西都至少是不愉快的,有的時候幾乎難以承受;突然間,魯米所說的“暴力”變得痛苦而清晰。無論意識中升起的是什麼,都學習成為一個豁達的主人,這或許是生命中最大的挑戰之一。魯米假設,帶著接納歡迎內在升起的所有將會獲得正向的益處,這也許比許多佛教徒的觀點更為樂觀,但是,當我們實踐這個具有挑戰性的練習時,多一些鼓勵是會有幫助的。


正念定義的多個面向

把正念的行為、操作和主觀描述放到一起,我們就得到了以下這個多面向的定義:


正念:自我調節的、當下的覺知,不帶預有概念和評判地歡迎所有的體驗,帶著好奇和慈悲“如其所是”地接納。


正念最基本的成分是將覺知有意識地集中、並一再集中於當下體驗中的一點,比如呼吸或者身體的感覺。這種注意力必須是持續地自我調節,意思就是需要通過努力來維持焦點。接下來,這種注意力的精神是一種豁達的歡迎,不帶任何預有的“應該”如何的概念,對於所升起的內容也不作評判。最後,是一種開放的好奇和接納的精神,要求一種不作反應的、探究的、深度慈悲的態度,來對待其核心:一份脆弱而謙卑的體驗。如果你是這種練習的新手,謹記它可不適合怯懦的心。


狀態和特質

如果這還不夠復雜的話,學術文獻讀物中對正念還作了另一個重要的區分:正念的狀態和正念的特質(Ddonna,2009)。正念的狀態就如其名,指的是處在一種覺知當下的狀態中。相比之下,正念的特質指的是個體傾向於更頻繁地進入到正念的狀態中,或者能更容易地安住在這個狀態裡;它描述的是一種性情。個體可能因為有規律的正念練習、環境或者可能的基因而更頻繁地表現出正念的特質(Smalley & Winston,2010)。大部分用於測量正念的紙筆測試都是關於正念的特質。所以,在閱讀正念的研究文獻時,臨床工作者應小心地區分這兩類研究。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