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美國藝術設計出版社翹楚Rizzoli暢銷花藝單品原版引進,花藝類口碑之作!,花藝類口碑之作!
美國時尚達人,“華爾街日報”旗下時尚雜誌《WSJ》現任總編——黛博拉·尼德曼(DeborahNeedleman)傾情作序推薦!
112款花藝作品,大16開全彩精緻印刷,各大媒體力荐!
書中花藝作品崇尚自然的安排,透過吳玉明筆下的文字和富有詩意的照片,詮釋出帶自然回家的真諦。
這是一本插花指南,也是一本室內裝飾寶典。
這是一本創意薈萃,也是一本實用手冊。
《把大自然搬回家》是一首獻給大自然的十四行詩。它樂於見證一切美好的事物,特別是一花一木的千姿百態,房間裡的四季變化與春華秋實。吳玉明筆下的文字和富有詩意的照片詮釋出了本書的精華。她的作品還展示了她對不同文化和歷史時期下各種插花藝術的深刻理解。
正因為生活攝影大師吳玉明,以及尼可蕾特·歐文位於布魯克林的小小花藝學校,《把大自然搬回家》成為了一部令人驚歎的作品集。書中的插花作品崇尚自然的安排,其花料均來自花市、花園和郊外草地。全書通過豐富而精美的原創照片,呈現出插花作品的美好內在。這是一本插花指南,也是一本室內裝飾寶典。
與大多數不辨季節的花藝圖書不同,這本書給出了另一種選擇,號召大家回歸自然。首卷展示了四季更迭所帶來的靈感,有心之人可以通過插花這種藝術表現形式把自然帶回家。書中總結了花卉選擇、修剪、養護的專業經驗,同時還提供了可參考使用的花器。這是一本創意薈萃,也是一本實用手冊。
作者簡介
吳玉明
一名自學成才的攝影師,在哥倫比亞大學專修園林設計。她為很多雜誌撰稿,提供攝影作品,如《Elle(英國版)》《建築文摘》《瑪莎·斯圖爾特生活》和《花園設計》等。
尼可蕾特·歐文
尼可蕾特·卡米拉花藝設計公司(Nicolette Camille Floral Design)的所有者,也是布魯克林小小花藝學校(Little Flower School)的聯合創辦者。
名人/編輯推薦
這本書令人愛不釋手。兩百頁的篇章記錄了四季流轉中的花草樹木。我很喜歡,所以買了兩本。一本放在公司,一本放在家裡。不管你是花卉愛好者還是設計達人,這本書都值得買回來。
——人氣家居裝飾品牌Design Sponge
我想這是一本精美實用的插花設計書。每一頁都精彩紛呈,佈局簡單易學,卻又不失美感,創意靈動。書中自有花如玉。大自然愛好者,室內或攝影愛好者,可以人手一本。
——Urban Comfort
在鳥語花香的春天裡,插花大師妮可萊特·歐文的作品被賦予了生命。
——《社會日記》雜誌(Society Diaries)
不靠昂貴的非應季花材,玉明和歐文以巧奪天工的方式呈現了自己的作品,與當地環境融為一體。新奇的技巧與手法,簡單的資源利用,這本書證明了插花作品可以既驚艷又自然。
——朗尼(Lonny)室內設計
重點在於每一天都能欣賞當下的鮮花,個性的設計並不是重要的。大自然就是那雙神奇的手。這本書讓人們相信美麗的插花遠不止現身於婚禮、專業攝影、特殊場合。
——時尚博客Style Court
很多人不方便收集鮮花,或者沒有關於花藝的書、照片、繪畫作品,沒有與花有關的面料、瓷器等。如果你也是這類人,可以考慮買下這本書。吳玉明的這本新書,記錄了自然賦予的靈感,也刻畫出了花葉百態。
——時尚博客Peak of Chic
序
我們愛花,愛它給我們帶來的感官體驗,愛它給我們帶來的情緒共鳴。花朵無與倫比的形態、顏色和氣味激發了人們的想像力,為我們帶來對快樂時光的美好回憶,激勵人們創造出鼓舞人心的偉大作品。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 abriel García Márquez)在創作魔幻現實主義鉅作《百年孤獨》的那18個月裡,每天都會在桌子上放一支黃玫瑰。亞歷山大?利伯曼(Alexander Liberman)在《工作室裡的藝術家》一書中描述了雕刻大師阿爾貝托?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家裡的大量細節,他一生中有大部分時間在這裡學習和工作。這裡十分破舊,油漆早已乾裂,只有幾件簡單的家具,地板上的床墊,牆角掛著的干燥線,舊收音機,平板爐子,無數張報紙和幾卷詩集。這些物件中間擺放著一個質地溫和的陶罐,插著一束簡單的花,彷彿成了“情緒舒緩”的小小火花。沒有這束花,“房間似乎難以忍受”。這就是在房間裡擺放一小束花的力量。
自文明誕生以來,人們一直用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插花。已發掘的公元前十四世紀早期的埃及墓穴中有一幅壁畫,畫上的宴會桌就擺放了很多花束。在古代中國,漢朝的花卉藝術就珍貴非常。五世紀後期的中國佛教僧人在青銅花瓶中插入鮮豔的花束,以裝飾祭壇,這種做法後來在日本得到改進和發展,花道(Ikebana)這種高度精緻的藝術形式誕生了。
中世紀的歐洲人過著備受限制的斯巴達式簡樸生活,花藝裝飾藝術被遺忘了。人們培植花是因為它的醫用價值,而不是因為它的美麗。後來,哥特式色彩鮮明的畫稿裡出現了簡單的花束和實用主義的容器。直到文藝復興早期,鮮花才在室內裝飾中重新得到重視。在貴族的房子裡,精心修飾的花束能夠照亮房間,清新空氣。這個時期的許多畫作都有鮮花的身影,它裝扮了人們的桌子、壁爐、窗台和壁龕。在小漢斯?荷爾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的《托馬斯?摩爾爵士的家庭肖像畫練習》(Study for the Family Portrait of Sir Thomas More, 1527年)中,房間裡就擺放了三種不同的插花。
大航海時代,異國植物被從東方國家帶到歐洲,許多新品種的花兒成為奢侈品。十七世紀的荷蘭和佛蘭德畫家的花卉繪畫作品讓我們看到了精緻而奢侈的花束。畫中描繪了這個時期極吸引人的花卉,舉幾個例子,鬱金香、月季、康乃馨和風信子——這些宏偉的畫作並沒有受真實的花束啟發,因為它們融合了不同季節的花朵。與其說是反映現實,不如說是表達願望,然而這樣的作品對插花藝術留下了持久的影響。
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迎來了花卉裝飾的新紀元。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自己熱衷於在每個房間裡修剪花枝。這個時候出現了大量關於花卉裝飾的雜誌和書籍。適齡的年輕小姐如果沒有參加花藝學習,她們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富人家裡有大花園,可以為房間提供新鮮的切花。園丁們用夜班火車從鄉下運出鮮花,早上它們就能抵達城鎮,裝飾這兒的房子了。溫室栽培技術的推廣讓一年四季都有鮮花綻放。今天,切花裝飾著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房屋。
在歷史的長河裡,花卉為不同文化的人們所喜愛,象徵著複雜的感情。鮮花花期短,保鮮期也短,每年只綻放一次供人們欣賞,這種特性增加了它們的魅力。花卉和植物是自然界的美好像徵,它們是季節的景觀使者。它們是希望之光,用獨特的魅力支持著我們。在不同的時期,人們因為不同的原因將花朵和枝葉帶到家裡:為了點亮黑暗的角落,用香味填充房間,甚至只是為了近距離欣賞一朵花的複雜形態或觀察秋天樹葉上複雜的色調。在今天越來越忙碌和緊張的世界中,家的重要性遠遠不止是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借用托馬斯?斯特爾那斯?艾略特(TS Eliot)描述時間本質的話,家是“轉折世界的一個靜止的點”。我們希望家可以成為一種自我表達的地方,不同的花朵證明了我們對美的精神需求。簡單地修剪花朵並帶入家中的行為變得很自然,就像孩子們把一束蒲公英帶回家。園丁本能地將室內切花和枝葉作為繪製季節節奏的方式,用每一朵綻放的花和枝葉勾勒出不同的月份:四月是一抹丁香紫,六月是牡丹一枝獨秀,九月是月季扭著腰身,十月是楓葉風風火火。像古代中國人把整個宇宙的奧義賦予幾朵花或樹枝,園丁可以欣賞一朵花的整個生命週期,從花蕾生長到褪色枯萎,花朵教會了我們重要的一課——時間的流逝。
十四世紀以來,傳統的日本家庭都有一個特別建造的壁龕,叫作tokonoma,那裡擺放著花瓶和書法捲軸供人自省。在室內單獨欣賞一朵花或一株植物,您將學會欣賞獨特的美。例如,康乃馨花瓣邊緣的褶皺會使人想起蓬蓬裙的泡泡紗裙邊。仔細觀察玫瑰和月季伸展的花瓣,你會明白詩人萊納?馬利亞?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寫下“我看見你,玫瑰,如同一本微微開啟的滿滿記載著各種幸福而從未被人讀過的書。”所要表達的意思。通過將一些自然元素帶進家門,我們便和不斷變化的自然界建立了重要的聯繫。每一個季節都向人們呈現出豐富的寶藏。冬日天空下曲折伸展的樹枝,如同夏日路邊安妮女王(Queen Anne)在風中飛舞的蕾絲裙一樣迷人。
花有時被當作無用的奢侈品。羅馬帝國末期,戰爭和宗教衝突導致植物種植被嚴格限制於必需的食品和藥物上。但是當亞歷山大?利伯曼描述賈科?梅蒂家時,幾朵聚集在一起的花朵可以為最陰霾的地方帶來生命的氣息。所以在你的家裡擺些花吧。折一枝花枝來欣賞花蕾的綻放,或用一束葡萄風信子來慶祝春天的到來。先知穆罕默德(Mohammed)說過,“麵包強壯身體,鮮花滋養靈魂”。
目次
序言
前言
四季花藝
春
夏
秋
冬
照顧鮮切花
如何插花
植物日曆
致謝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