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山西資源型經濟在全國具有典型性,資源型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山西一直以來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資源型經濟轉型改革方案,以擺脫資源型地區發展中面臨的“生態詛咒”困境,破解山西資源型經濟發展中面臨的“資源詛咒”難題,改變資源型地區發展中面臨的“馬太效應”現象。這些問題復雜性高,涉及經濟、社會、政治多個領域,必須依靠多個單位的協同創新,聯合攻關方可加以解決。本書分為上、下兩部,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就當前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中的突出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研究,以期為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參考。
《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報告》涉及的領域較為廣泛,可供管理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學科的相關研究者進行參閱,也可為管理部門進行相關政策的制訂提供參考。
《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報告》涉及的領域較為廣泛,可供管理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學科的相關研究者進行參閱,也可為管理部門進行相關政策的制訂提供參考。
目次
前言
上部
產業轉型發展篇
山西省低碳發展報告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推進山西資源型經濟結構均衡發展研究報告
碳交易制度實施對資源型地區的影響——以山西省為例
資源型地區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研究報告——以山西省為例
經濟轉型背景下的山西服務業發展研究報告
公司治理篇
山西省企業研發投資決策行為分析與政策效果評價研究報告
資源型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研究報告
“互聯網+”背景下資源型企業轉型路徑分析——以山西資源型企業為例
山西省創業企業成長研究報告
下部
金融支持與價格監控篇
資源型經濟轉型的金融創新視角下穩健型評價策略研究
能源價格監測預警研究報告
科技管理與決策評價篇
山西省實施科技創新調查制度對策研究
山西省高校科研創新與科技轉化能力研究報告
資源型經濟轉型評價研究報告
法治文明篇
關于提升地方立法水平的思考與建議——以山西省2015年地方立法為樣本的研究報告
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中如何健全司法權運行機制研究報告
社會保障篇
“山西整合城鄉醫保”的研究報告
高教管理篇
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中的大學支持研究報告
關于提升山西高校黨建服務資源型經濟轉型研究的思考與建議
上部
產業轉型發展篇
山西省低碳發展報告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推進山西資源型經濟結構均衡發展研究報告
碳交易制度實施對資源型地區的影響——以山西省為例
資源型地區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研究報告——以山西省為例
經濟轉型背景下的山西服務業發展研究報告
公司治理篇
山西省企業研發投資決策行為分析與政策效果評價研究報告
資源型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研究報告
“互聯網+”背景下資源型企業轉型路徑分析——以山西資源型企業為例
山西省創業企業成長研究報告
下部
金融支持與價格監控篇
資源型經濟轉型的金融創新視角下穩健型評價策略研究
能源價格監測預警研究報告
科技管理與決策評價篇
山西省實施科技創新調查制度對策研究
山西省高校科研創新與科技轉化能力研究報告
資源型經濟轉型評價研究報告
法治文明篇
關于提升地方立法水平的思考與建議——以山西省2015年地方立法為樣本的研究報告
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中如何健全司法權運行機制研究報告
社會保障篇
“山西整合城鄉醫保”的研究報告
高教管理篇
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中的大學支持研究報告
關于提升山西高校黨建服務資源型經濟轉型研究的思考與建議
書摘/試閱
3.產業結構調整
(1)加強第一產業的基礎性地位,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提高農業的產業化水平。山西省第一產業的發展速度比較緩慢,而且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持續下降;而第一產業是社會平穩發展的基礎,因此應該加大第一產業的發展。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質,增強市場競爭觀念。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農業穩定增長,保證農業生態良性循環,引導農民進行多元投資。大力發展糧食水果和蔬菜加工業,為農業的中間產品創造新的市場,依靠科學技術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調整農業的產業結構。
(2)適度放慢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的發展速度。山西的第二產業所占比重較大,而且傳統產業所占比重過大。首先,適度限制采掘業,重點轉換工業經濟的增長方式和提高其經濟效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其次,要充分考慮山西的實際情況,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高傳統產業,提高工業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同時大力推進信息化,使工業化的發展與信息化能結合起來,互為動力,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
(3)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首先,重點發展附加值高的產業,如金融保險、通信、房地產、信息、咨詢等,提高第三產業在總產出中所占的比重。其次,繼續完善各地區的法律法規,保證市場活動主體的公平。最后,通過高新技術的開發與運用,推動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發展,帶動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提升。
(4)加強旅游業的開發投入,盡快實現旅游資源向經濟優勢的轉化,使山西成為旅游大省。旅游業集旅游、娛樂、商品消費于一體,對促進服務產業的水平,提高山西產品的知名度,提高山西在國內及國際上的聲譽起著重要作用。山西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人文資源豐富,歷史遺跡、名人足跡星羅棋布。從文物的數量與價值來說,山西是相當突出的,謂之文物大省當之無愧,因此要大力宣傳,深挖旅游業的發展潛力。
(5)大力發展山西優勢產品和潛力產品。選擇具有潛在優勢的產品為切入點,是調整產業結構大思路的關鍵。優勢產品和潛力產品的共同之處是,具有戰略帶動意義的產品,對一個地區的經濟增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一般是規模效益比較突出的產品;其區別在于,優勢產品已經成為現實,而潛力產品則是還沒有成為現實的優勢產品,通過扶持擴大規模,就能轉換為優勢產品。但現實情況是,山西的優勢產品太少,不足以承擔山西經濟增長的重任。另外,優勢產品是就山西現存的產業結構而言的,這樣越扶持、越調整很可能導致產業結構的越剛性化,因此應該選擇那些不僅具有戰略帶動性而且成長性好、市場空間大、技術先進、附加值高、規模效益突出、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潛力產品為調整產業結構的切入點。
(6)加速山西企業組織模式的改造。條塊分割的企業組織模式降低了山西企業對市場信息的感應度,是造成山西經濟“慢半拍”的重要原因。改造企業組織規模、實施產業鏈順序組織企業集團是解決山西經濟“慢半拍”的有效措施之一。以往組建企業集團之所以收效不大,是因為沒有按經濟規律辦事,集團內部沒有真正實現利益一致,許多是長官意志主導的“拉幫派”行為。政府應該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組建實質性的企業集團,尤其鼓勵山西企業與沿海企業、外資企業組建企業集團。只有當山西企業生產過程、經濟利益與處于生產鏈前沿的企業融為一體的時候,山西經濟“慢半拍”的問題才可以有效地得以解決。
4.1.2低碳交通
全省大力推行低碳交通,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和改善出行模式,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擔率,引導市民低碳出行,不斷提高強制性的汽車燃油效率標準,促進汽車改善燃油效率。另外,大力發展混合燃料汽車、電動汽車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推進晉中市、長治市甲醇汽車試點,促進山西省甲醇、燃氣、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城市公交車和出租車基本實現燃氣化。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監管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例如,山西省省會太原市是國家首批“公交都市”建設試點城市,近幾年,在公交車、出租車、公共自行車等方面取得不錯的成果。2014年年底前,全市公交車輛將全部實現燃氣。截至2015年11月,太原全市共有8292輛出租車,氣化率已經達到95%,剩余5%(390輛)出租車正在陸續改造。公共自行車系統是太原市建設“公交都市”、防控城市大氣污染的一個特色項目。2013年年底,太原市公共自行車服務站點達到1100個,公共自行車投放達到3萬輛。2014年,服務站點擴大到1280個,公共自行車投放數量達到4萬輛,實現全市建成區內符合建設條件地區公共自行車全覆蓋。
……
(1)加強第一產業的基礎性地位,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提高農業的產業化水平。山西省第一產業的發展速度比較緩慢,而且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持續下降;而第一產業是社會平穩發展的基礎,因此應該加大第一產業的發展。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質,增強市場競爭觀念。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農業穩定增長,保證農業生態良性循環,引導農民進行多元投資。大力發展糧食水果和蔬菜加工業,為農業的中間產品創造新的市場,依靠科學技術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調整農業的產業結構。
(2)適度放慢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的發展速度。山西的第二產業所占比重較大,而且傳統產業所占比重過大。首先,適度限制采掘業,重點轉換工業經濟的增長方式和提高其經濟效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其次,要充分考慮山西的實際情況,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高傳統產業,提高工業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同時大力推進信息化,使工業化的發展與信息化能結合起來,互為動力,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
(3)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首先,重點發展附加值高的產業,如金融保險、通信、房地產、信息、咨詢等,提高第三產業在總產出中所占的比重。其次,繼續完善各地區的法律法規,保證市場活動主體的公平。最后,通過高新技術的開發與運用,推動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發展,帶動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提升。
(4)加強旅游業的開發投入,盡快實現旅游資源向經濟優勢的轉化,使山西成為旅游大省。旅游業集旅游、娛樂、商品消費于一體,對促進服務產業的水平,提高山西產品的知名度,提高山西在國內及國際上的聲譽起著重要作用。山西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人文資源豐富,歷史遺跡、名人足跡星羅棋布。從文物的數量與價值來說,山西是相當突出的,謂之文物大省當之無愧,因此要大力宣傳,深挖旅游業的發展潛力。
(5)大力發展山西優勢產品和潛力產品。選擇具有潛在優勢的產品為切入點,是調整產業結構大思路的關鍵。優勢產品和潛力產品的共同之處是,具有戰略帶動意義的產品,對一個地區的經濟增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一般是規模效益比較突出的產品;其區別在于,優勢產品已經成為現實,而潛力產品則是還沒有成為現實的優勢產品,通過扶持擴大規模,就能轉換為優勢產品。但現實情況是,山西的優勢產品太少,不足以承擔山西經濟增長的重任。另外,優勢產品是就山西現存的產業結構而言的,這樣越扶持、越調整很可能導致產業結構的越剛性化,因此應該選擇那些不僅具有戰略帶動性而且成長性好、市場空間大、技術先進、附加值高、規模效益突出、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潛力產品為調整產業結構的切入點。
(6)加速山西企業組織模式的改造。條塊分割的企業組織模式降低了山西企業對市場信息的感應度,是造成山西經濟“慢半拍”的重要原因。改造企業組織規模、實施產業鏈順序組織企業集團是解決山西經濟“慢半拍”的有效措施之一。以往組建企業集團之所以收效不大,是因為沒有按經濟規律辦事,集團內部沒有真正實現利益一致,許多是長官意志主導的“拉幫派”行為。政府應該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組建實質性的企業集團,尤其鼓勵山西企業與沿海企業、外資企業組建企業集團。只有當山西企業生產過程、經濟利益與處于生產鏈前沿的企業融為一體的時候,山西經濟“慢半拍”的問題才可以有效地得以解決。
4.1.2低碳交通
全省大力推行低碳交通,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和改善出行模式,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擔率,引導市民低碳出行,不斷提高強制性的汽車燃油效率標準,促進汽車改善燃油效率。另外,大力發展混合燃料汽車、電動汽車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推進晉中市、長治市甲醇汽車試點,促進山西省甲醇、燃氣、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城市公交車和出租車基本實現燃氣化。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監管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例如,山西省省會太原市是國家首批“公交都市”建設試點城市,近幾年,在公交車、出租車、公共自行車等方面取得不錯的成果。2014年年底前,全市公交車輛將全部實現燃氣。截至2015年11月,太原全市共有8292輛出租車,氣化率已經達到95%,剩余5%(390輛)出租車正在陸續改造。公共自行車系統是太原市建設“公交都市”、防控城市大氣污染的一個特色項目。2013年年底,太原市公共自行車服務站點達到1100個,公共自行車投放達到3萬輛。2014年,服務站點擴大到1280個,公共自行車投放數量達到4萬輛,實現全市建成區內符合建設條件地區公共自行車全覆蓋。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