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天天領券享優惠!
好的孤獨:復旦名師的課後哲思
滿額折
好的孤獨:復旦名師的課後哲思
好的孤獨:復旦名師的課後哲思
好的孤獨:復旦名師的課後哲思
好的孤獨:復旦名師的課後哲思
好的孤獨:復旦名師的課後哲思
好的孤獨:復旦名師的課後哲思
好的孤獨:復旦名師的課後哲思
好的孤獨:復旦名師的課後哲思
好的孤獨:復旦名師的課後哲思
好的孤獨:復旦名師的課後哲思
好的孤獨:復旦名師的課後哲思
好的孤獨:復旦名師的課後哲思
好的孤獨:復旦名師的課後哲思

好的孤獨:復旦名師的課後哲思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90324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為了活在社會的主流內,我們選擇了活在自我的邊緣外。」

復旦大學「思修課女神」
帶你看見生活中的各種孤獨「認識你自己」

「這書寫給那些感到孤獨的人,因為這裡面集結了很多
孤獨者對生活、對生命、對自我、對世界的困惑與提問。」

好的孤獨,讓你脫胎換骨
上市2個月,熱銷2萬餘冊

【內容簡介】

好的孤獨,讓你靜下心來面對自我。
當你一個人獨處,自我的力量就開始覺醒,內心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2008年,陳果開始在復旦大學教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和年輕學子們探討孤獨、道德、朋友等觀點。

2010年,陳果的課堂影片被學生上傳到網路,「關於愛情」、「朋友無用」等主題迅速傳播開來,廣受好評,一周內播放超過3000萬次!

2013年,陳果登上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開講啦》節目,以「你好,好奇心」為題,分享以好奇心出發的人生觀。

哲學專業出身的陳果,以生動平易的方式講述生命、孤獨、愛情、自信、道德等課題。這本書是陳果老師近10年的教學心得,包括了她的思想與觀察。


【各界推薦】

哲學專業出身的陳果,喜歡從哲學角度去重新定義一些東西,或者用一種批判的眼光去看一些東西,比如道德、比如修養。她覺得有責任把社會各界對道德等問題產生的誤解撇開,並呈現它們真實的本義。──《齊魯晚報》
陳果的「思修」課和別人的不一樣,她在課上談友情,談愛情,區分孤獨和寂寞,讓學生覺得新鮮而有益。──《澎湃新聞》
對學生的看重,對知識的敬重,讓陳果把能量都釋放在了三尺講臺上,用自己的熱情點燃著學生的人生激情。──《新民晚報》
帶給我們年輕人一種難得的能量。──撒貝寧(央視著名主持人)
陳果簡單明瞭的講述卻能直指人心。 ──駱新(東方衛視主持人)


【讀者好評】

以前的我,讀這樣的書,可能只會罵一句「雞湯」,但現在經歷過一些人生之後,對於作者的一些觀點,真的會有發自肺腑的感慨──亞馬遜網友評論

分析了真誠、自由、道德、生死、大愛等,用哲學的智慧進行追根溯源,有助於心靈的淨化。論理的書,不是小說詩歌,沒有花俏的寫法,裝逼的文青請繞路,不適合你們。──豆瓣網友評論

書裡的觀點很簡單,說的全是大家心裡的話,但偏偏這麼淺白的道理,大部分人卻又想不到。──亞馬遜網友評論

頗有些有趣的觀點,復旦民間校訓素有「自由而無用的靈魂」,無用的本質上彼此純真始終信任,是無所用而心安;而成熟也不是變得圓滑世故,不是人格上越長越多的「皺紋」,而是永不起「皺紋」的靈魂。──豆瓣網友評論

其實孤獨這個點,和陳果之前講的「朋友無用」是相通的,就是孤獨和交友其實不矛盾,孤獨的人可以有很多朋友,但是他還是會保留一個人的孤獨,不會因為交際而失去自我。──豆瓣網友評論

作者簡介

陳果,生於上海。復旦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復旦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師。在學生中擁有極高人氣,被稱為「麻辣教師」,她的課也被學生評為「我最喜愛的復旦課程」。

目次

台灣版序 
前言:我為什麼要寫書? 

Chapter 1 生命可承受之「重」 
孤獨時,我們才會和自己對話 
對自己真誠是種自愛 
每個重負都藏著恩賜 

Chapter 2 換一種看法,就會是一種活法 
怎樣的人生才算成功 
風度,是內在的氣度流露 
要自信,不要自負 

Chapter 3 尋找精神家族 
愛,無富貴貧賤之分 
尋找「精神家族」──我們的友情與愛情 
謝謝你,陪我一路同行 

Chapter 4 道德日常 
利他,是最高境界的利己 
自律的種子,開出自由的花 
道德與功利,可以是朋友 

Chapter 5 用大愛,做小事 
做一個「達」人 
大愛者,無惑 

Chapter 6 生老病死 
每個人都是承上啟下者 
再見了,我的童年 
成熟,就是不斷變得「天真」 
向死而生 

Chapter 7 心之所向 
感恩,所以富有 
心若有愧,永斷不作 
你好,好奇心

書摘/試閱

孤獨時,我們才會和自己對話


孤獨≠寂寞

 「孤獨」是自得其樂的獨處,是自成體系的完整。就像一個小女孩在嘈雜的房間一角靜靜地摺紙、畫畫、凝視著魚缸中的小魚,心無雜念,旁若無人,那是一種將散佚於外部事物之中的眼光引回內心世界的專心致志,那是一份心境和平的自給自足、清明安和而無所外求的精神圓融。而「寂寞」是無可慰藉的空虛,是急於衝破的樊籠,深陷其中的人往往不知道做什麼好,做什麼都沉浸不進去,都打不起精神,都不快樂;任何一件東西、每一個人都難以激發起自己對於生活擁抱歡呼的熱情;翻了一圈電話本,數百個名字裡卻找不到一個真正想說話的人;電視頻道換了又換,卻都顯得那麼枯燥乏味;想痛哭流涕,想聲嘶力竭地大喊,想在暴雨裡狂奔,來驅趕壓迫著自己的精神低迷……那是一種無所適從的「自厭」,那是自我心靈之火熄滅時的憔悴沮喪。

 「孤獨」是由自我思想的豐富性而帶來對獨處近乎貪婪的偏好與享受,那是一種對自我充實飽滿的精神生活,不緊不慢的消化、悠然自得的回味,嫻靜而從容。而「寂寞」是由自我內心的荒涼、思想的貧乏而引起的對獨處的恐慌,精神的空洞使我們直覺到生命的虛無,情感的真空使我們懷疑自我的存在,那是一種靈魂中空的乾癟,是絢爛的煙花在高空瞬間綻放、又墜回廣漠低沉的黑暗中的無望,焦灼卻疲乏。

 「孤獨」源於精神的自由自在,即使身處鬧市、被人群包圍,也依舊如急流中的一塊浮木、沙漠中的一位托缽僧,穿行人世,心無纖塵。當你沉入自我並享受孤獨時,人群在你眼中自動隱退,因為喧囂業已從你心中淡退,或者說,你業已從喧囂中淡退。而「寂寞」是一種病,源於心靈的饑餓、精神的營養不良,它需要用人群與喧鬧來治療,像病人一樣需要身邊常有人陪伴,它需要用迎來送往來遺忘內心的狂躁不安。


孤獨:自然界最古老的真相

 孤獨不是一種姿態,而是一層心境。「重要的不是離群索居,而是獨立思想」。不必去刻意尋找一個偏僻的角落,從而隱居於孤寂之中。孤獨本就是自我心靈的詩意棲居,環境固然有一定的激發效果,卻不起決定性的作用。孤獨是在鬧市中「心遠地自偏」的出離。

 孤獨很多時候的表現形式是沉默,但沉默不足以代表孤獨,孤獨與任何可見可聞的形式無關。有些年輕人用抽菸來製造煙霧包裹中的寂寥,或者借酒來玩弄氤氳醉意中的寂寞,或者走頹廢路線來表露自己與眾不同的獨特,這是一種擺酷,或是一種造作,那只是對想像中的孤獨的描摹,是流於表面的裝扮,是看似冷寂的面具之下一顆急欲引人注意的虛榮心在作祟,而不是真正的孤獨者的風範。孤獨源於思想的充沛飽滿,是思想自發的精神流浪。

 孤獨不是人類刻意的自我培養、自我要求、自我改造,不是人類文明的產物,而是自然最古老的真相,是萬物最原始的本來面目。人在離開母體之後,一直是孤獨的,我們的皮膚隔開了我們與外界,我們孤單地蜷縮在自我的皮囊之中。傳說中神是孤獨的,正因為如此,祂造出了人來和自己做伴;真理是孤獨的,正因為如此,能與之親近的人永遠只是極少數。我們所居住的這個熱鬧的地球是孤獨的,在廣袤的宇宙中,它不過是一個孤獨的藍色的小點,淹沒在無邊的靜默之中。


孤獨不可恥

 社交往往有兩種類型:要麼是利益驅動下的人脈構建,要麼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若社交出於功利,則難免逢場作戲,大家都戴著「面具」,嬉笑怒罵無外乎作秀,旨在互為工具、相互利用,這樣的交往自然不會有純淨之清氣,只充斥著煙火之濁流。若社交出於寂寞,則往往流於膚淺而難以深入人心,因為寂寞者的群體仍逃不出寂寞,寂寞的疊加只是令寂寞更加走投無路,就像無聊重複一萬遍,終究還是無聊。

 當然,對生活於社會中的人而言,社交在所難免,而且不可否認,它自有其意義,如果我們行之得當,社交確實能為我們提供一些我們想要的東西,比如人脈、人氣、機會……這些東西是有用的,所以是有價值的。但是,即使如此,與情深義重的友誼相比,與心心相印的愛情相比,它仍然只能算是一種廉價的交往,或者說,就像我一個朋友所說的「任何一種關係,只要能被標價,不論小數點之前標了多少個『0』,它都不可能是珍貴的」。真正美好的交往,都是發自內心的赤誠,是金錢無力收買的。哪一天,如果連我們的「心」也有了價格,即使價格高昂,那麼不是我們的「心」值錢了,而是我們把「心」糟蹋了。

 與「寂寞」相比,「孤獨」是一種更高貴更優美的狀態,人需要「孤獨」,獨處時自我的「真實」能還給我們精神的自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祖先前輩們講究「慎獨」:從人群中抽身而出,從喧嘩中隱匿,返回獨對天地、獨對真實之自我的存在。我們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並不多,或是在忙於應對本能的吃喝拉撒睡,或是在應接不暇地做著雜七雜八的事,接觸著親疏不一、形形色色的人,我們應當給自己更多獨處的時間,為的是卸下「面具」,自如生活,如我所是──本色、自在、真情實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