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以成熟期大企業為研究對象,探討組織惰性的形成與演化的邏輯和機理。按照“問題的提出一核心概念與變量的提煉一前因與后果一過程與情境”依次展開。
本書整合環境選擇理論和路徑依賴理論的相關研究成果,從外部技術和制度環境鎖定、內部路徑自我強化兩個層面提出基于“雙重鎖定”的組織惰性生成分析框架,并以資源基礎觀的惰性理論為基礎,對組織惰性的結構特征進行刻畫,最終構建較為系統的組織惰性生成過程模型。
本書研究發現,組織惰性具有既促進組織變革又阻礙組織變革的雙重屬性;組織旨在克服組織惰性的因素,同時也具有強化組織惰性的作用;組織模式的動態協調是影響組織變革與組織持續成長關系的重要因素。
本書最后基于動態能力和雙元結構的視角,提出旨在避免組織惰性及其負效應的理論框架。
本書整合環境選擇理論和路徑依賴理論的相關研究成果,從外部技術和制度環境鎖定、內部路徑自我強化兩個層面提出基于“雙重鎖定”的組織惰性生成分析框架,并以資源基礎觀的惰性理論為基礎,對組織惰性的結構特征進行刻畫,最終構建較為系統的組織惰性生成過程模型。
本書研究發現,組織惰性具有既促進組織變革又阻礙組織變革的雙重屬性;組織旨在克服組織惰性的因素,同時也具有強化組織惰性的作用;組織模式的動態協調是影響組織變革與組織持續成長關系的重要因素。
本書最后基于動態能力和雙元結構的視角,提出旨在避免組織惰性及其負效應的理論框架。
作者簡介
白景坤,管理學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國家公派美國北伊利諾伊大學(NIU)商學院訪問學者。東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東北財經大學組織演化與創新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組織變革、組織演化和新組織現象。2009年畢業于東北財經大學,獲管理學博士學位(專業為企業管理)。2012-2016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進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現主持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1372067)1項,主持完成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2014T70185)、面上資助一等項目(2013M540195)、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1YJC630001)各1項,曾主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民政部、廣東省和遼寧省社科規劃項目等省部級項目7項,作為子項目負責人或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1&ZD153、12&ZD085)2項。已在《中國工業經濟》、〈中國軟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20余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經濟研究參考》和《人大復印資料》轉載。出版著作《組織惰性論》(獨著)、《當代中國家族企業轉型研究》(合著)2部。3次獲得由省部級政府部門頒發的社科成果獎,2次獲得國家學會頒發的社科成果獎。
目次
第一章 導論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三、研究內容
四、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五、創新之處
第二章 文獻綜述
一、引言
二、組織惰性的研究視角與研究層次
三、組織惰性的概念與構成
四、組織惰性的前因后果
五、研究不足與展望
第三章 組織惰性的前因
第一節 強化組織惰性的因素
一、引言
二、環境選擇:組織惰性生成的外部壓力機制
三、路徑依賴:組織惰性生成的內部強化機制
四、組織惰性構成:資源惰性與慣例惰性
五、組織惰性生成的整合模型
六、研究結論
第二節 弱化組織惰性的因素
一、引言
二、文獻回顧與理論框架
三、研究設計與案例介紹
四、案例分析
五、研究結論
第四章 作為情境的組織惰性
第一節 組織惰性、雙元學習和創新績效
一、引言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三、研究設計
四、實證分析
五、研究結論
第二節 結構惰性、公司創業導向和戰略變革
一、引言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三、研究設計
四、實證分析
五、研究結論
第三節 知識惰性、公司創業導向和雙元創新
一、引言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三、研究設計
四、實證分析
五、研究結論
第五章 組織惰性的后果
一、引言
二、文獻回顧與理論框架
三、研究方法
四、案例分析
五、研究結論
第六章 超越組織惰性:組織動態性與雙元性
第一節 動態能力與持續成長
一、引言
二、動態能力理論的代表性觀點
三、動態能力的構成
四、機會邏輯下持續競爭優勢的形成機理
五、研究結論
第二節 網絡能力與組織雙元性
一、引言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三、研究設計
四、實證分析
五、研究結論
第三節 組織雙元性與創新績效
一、引言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三、研究設計
四、實證分析
五、研究結論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一、主要結論
二、管理啟示
三、研究局限
四、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專家推薦表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三、研究內容
四、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五、創新之處
第二章 文獻綜述
一、引言
二、組織惰性的研究視角與研究層次
三、組織惰性的概念與構成
四、組織惰性的前因后果
五、研究不足與展望
第三章 組織惰性的前因
第一節 強化組織惰性的因素
一、引言
二、環境選擇:組織惰性生成的外部壓力機制
三、路徑依賴:組織惰性生成的內部強化機制
四、組織惰性構成:資源惰性與慣例惰性
五、組織惰性生成的整合模型
六、研究結論
第二節 弱化組織惰性的因素
一、引言
二、文獻回顧與理論框架
三、研究設計與案例介紹
四、案例分析
五、研究結論
第四章 作為情境的組織惰性
第一節 組織惰性、雙元學習和創新績效
一、引言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三、研究設計
四、實證分析
五、研究結論
第二節 結構惰性、公司創業導向和戰略變革
一、引言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三、研究設計
四、實證分析
五、研究結論
第三節 知識惰性、公司創業導向和雙元創新
一、引言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三、研究設計
四、實證分析
五、研究結論
第五章 組織惰性的后果
一、引言
二、文獻回顧與理論框架
三、研究方法
四、案例分析
五、研究結論
第六章 超越組織惰性:組織動態性與雙元性
第一節 動態能力與持續成長
一、引言
二、動態能力理論的代表性觀點
三、動態能力的構成
四、機會邏輯下持續競爭優勢的形成機理
五、研究結論
第二節 網絡能力與組織雙元性
一、引言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三、研究設計
四、實證分析
五、研究結論
第三節 組織雙元性與創新績效
一、引言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三、研究設計
四、實證分析
五、研究結論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一、主要結論
二、管理啟示
三、研究局限
四、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專家推薦表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