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周漢輝序:〈超級現實下,平和年代顯微〉——序葉英傑詩集《旁觀生活》
1.
「所謂超現實,不是不現實,而是超級現實。」
從英傑親口道來與臉書上字裡行間,多次耳聞目睹過以上的說法。每次處境未必相同,有時是純粹閑聊詩作回應者就此一二的私談,有時是讀詩會或講座之類的公開發言。而有意無意間,也許回應了近年香港湧現的一群年輕詩作者,他們偏好意象間撞擊、縱躍及試探語言可能性的表現形式,以及往往與現實所見迥異的內容。
耐人尋味的是,這種回應彷彿英傑跟自己對話,穿越著時空——不論翻開英傑首本詩集《沒有名字的聖誕卡》,或有留意英傑詩作發展的讀者們,都不難發現其詩作的起點,恰恰是與上述年輕詩人群相若,像「其他的物象也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來自這個世界的壓逼感/而我 就用爆落的果實 穩住身下旋轉的陀螺」,這種從字面上已透現力道與奇思的句子比比皆是。然而徘徊沒多久,英傑已倏轉筆鋒,詩風一改成為現在大家都熟見的樸實筆觸,含敘事成份容讓讀者進入詩的核心。
換言之,本文開首所引乃是過來人現身說法,從舉手投足穿梭於想像與意象,到對現實生活場景作鉅細無遺的呈現,正是英傑多年詩路縱橫過處。
萬事其來有自。轉折的關鍵自然是名作〈散步〉。英傑自己、眾多前輩,乃至我皆在不同評論中提及〈散步〉在英傑寫作歷程上如何具標誌性,在此不贅。倒想指出詩風變易的過程絕非平坦。從收錄了〈散步〉的第二本詩集《電話下的自由》,可說是「發現」了敘事與所謂「散文化」的寫法,卻不時帶著胡燕青在該書序文所說的「哲理尾巴」,沖淡了詩意與框限了作品可供詮釋的空間。英傑對此有他的自覺,並且有他的堅持。在第三本詩集《背景音樂》及上一本詩集《尋找最舒適的坐姿》間,在〈時間〉、〈父親〉、〈表姐廣州的舊居〉、〈聚會(二零一零)〉及〈單身者晚宴〉之間,英傑時而跨步,時而躍掠,漸次擺脫在詩中急不及待明道言志的陷阱,踏穩在他從生活中煉造出來,穿越庸淡與神采之間的鋼線。
是的,如今來到第五本詩集《旁觀生活》。整體上讀來似乎仍延續著英傑一貫平白文字搭配敘事觀物的風格,而他確實選擇專注多於偏離,但正如他曾在詩集的自序中提到,《尋找最舒適的坐姿》是從《背景音樂》中的幾首詩發展出來,《旁觀生活》也未嘗不可視作從上一本詩集延展而生。
2.
英傑與我年紀相若,我們一樣出生成長於平和安逸,經濟穩定的小時代,置身於非死即傷的社會大動盪之外,這是我們最大的幸運。如果戰亂總在遠方與歷史中,該如何在詩行間處理?請讀《旁觀生活》中的〈2014〉:詩始於炎夏下教人不好受的處境,在「沒有遮蔭的路走/陽光已經很猛烈」,而應對之法是最低限度的「慢慢地走」,「緩緩地呼吸」,怕的是日常總會遇上的汗水滲透衣衫。從這份酷熱想起2014年正值甲午年,自然聯繫到甲午戰爭,「好等自己活得更舒適」卻令人心神一振,既把焦點帶回現在,也彷彿意指此刻有平安走路的機會,乃仰賴前人的作戰付出,又彷彿暗示不同時空中的迥異命運。詩往後還來回於同為甲午年間的夏日走路與對遠方戰事及災劫的記念,中東加沙「應許之地的地面/總有濃濃的煙霧」,「另一邊/飛機墜落」,種種劫難倒歸結在詩末神來之筆:「電話振動,編輯留言說/書印好了。書中/說的都是/我日常的生活」詩與文學在此儼然成為一種收納,把近在咫尺的與遠在他方的,與己關切及與己無關的,一一包含在內,縱使我們終究無以親歷他人的痛苦。
像〈2014〉這種相對開闊的主題,還多次出現在幾首關於博物館及展覽的詩作當中,它們都被收進《旁觀生活》的卷一「生活的體積」。事實上,卷一也是全書中我最喜歡的部份,每首詩都跟旅途有關,即由熟悉的地方前往較陌生處,讓英傑對香港生活練就的微觀本領放到異地上,不無新鮮的發現。話說回來,英傑喜寫博物館,而佈置具心思的博物館,何嘗不是一個文學的隱喻?
〈江戶東京博物館〉是漸入佳境的好詩。「移動的場景」、「交談」、「活動」、「重現的橋」,素常在博物館遇見的物事過去,英傑從中開闢出自己的角度,注視「那些人偶。/他們專注自己的生活/外面,沒有什麼事在發生」。在此,英傑藉詩句打開時空的門,人偶固然是為重現歷史而存在的死物,可又像正經歷歷史的活人,只能困活在彼時。然後更精彩的是「人做的光/定時亮起,定時閉上/創造他們作息的時間」。英傑沒有沉溺下去,反而很清醒地抽身,博物館開館閉館間,就是人偶的作息時間——那是多添至少一重意義,人偶既非純然的死物,也不是活過的古人,更似是有生命的演員,為觀眾演回古代生活。果然,詩遂提到觀眾:「我們在圍欄外看著,透過/介紹,知道他們以後/會被捲入什麼」。多重時空中,博物館的遊人都知道歷史,都知道故事發展下去的劇本,但人偶不知道日本變天與戰爭的劇本早已寫定,一如人面對命運天意之茫然無知。
英傑寫人偶的也不止一首,或許這種介乎人與非人之物,自我與非我的象徵,正切合英傑探討現代人處處身不由己的處境。另一首〈卡通人偶〉所指是套上卡通角色造型外殼的打工人,為了宣傳活動或商品,作親善狀。套上外殼即摒棄自我,如粵劇舞台之虎度門,一經踏出,當投入角色,所以「揮手」、「鞠躬」、「張開雙臂」均得「聽從身旁督導員的指示」,而還須「無聲」和「保持原位」。殼內殼外一直構成張力,就像原本的自我與角色之間暗自衝突,當英傑重覆寫著殼外「(你臉上掛著快樂的笑容)」,穿插其中的卻是殼內「你滿臉通紅」、「你頭顱一直承受強大的力量,頸部/不能隨意轉向」,在在強調承受內外衝突之苦,更甚者英傑借用了男女性別形象來表達披人偶者,生得如死,不能「發作」與「驚呼」,唯與此對照,末段坦然直見驚人力度:「頭拿下來/你才開始活」。
由是既然人世多苦,生而為人,意義何在?誠為理所當然的大哉問。諸多作者藉處理宗教題材以思考人之來由,在英傑的詩作中倒不常見。〈償還〉是罕有的例子,在於從基督教佈道會,所觸發起的生命反思,也在於詩的形式——英傑採用了一種稱為「盤頭詩」(Pantoum)的馬來詩體來完成。在此我只能表示自己孤陋寡聞,據英傑網誌介紹,那是「每段四行,首段的第二行及第四行,會變成次段的第一及第三行,而次段的第二行及第四行,又變成第三段的第一及第三行,而末段的第二及第四行,又重複首段的第一及第三行」,並且有韻腳的要求。英傑從美國詩人Mark Strand的詩作中見識這種形式,吸收轉化嘗試分別得出〈償還〉、〈愛〉和〈渴望〉三詩,詩句在段落之間層層疊疊地推進,當中尤以〈償還〉效果最好,形式與內容互扣,反覆顯現跡近自我矛盾,又能自我調和的心象。「我相信太多東西,又想否認他們的力量」所指的可以是「牧師召喚的時候,我幾乎站起來,卻仍然坐著」,可以是「進化論」、「八字」,更可以是「上一世擁有多一點,所以現在擁有少一點」、「枯與榮」,而繁花似的念頭要如何收結?「不希望要走的路,是一早被砌好的路」。
英傑詩作的另一重要命題,是家事。〈家族紀歷〉分別從其家族裡不同的親人輪流擔任主角,而英傑自己倒成為一穿插其中,連繫過場的配角,讀來非常有趣,儼如一冊以詩書寫的家譜。以〈家族紀歷(五)〉為例,首先登場的是身處美國的四堂姐,從面書傳來英語訊息,因她看到詩人貼上面書的詩,向其要詩集。與前面論及的兩首詩頗有不同,〈家族紀歷〉褪去了那份自我孤立的距離感,換上親人坦誠關切的溝通,也許是題材上觸動了詩人從肺腑掏出真實的聲音,正如即使遠在美國,仍可通過電腦網絡彼此聯絡。四表姐想用詩人的詩集教孩子中文,「他看過《三國演義》/我們的故事/英文版」像人在異邦,情感認同的根源還沒有拔離原地,而且設法傳承下去。然後敘述下去,才知四堂兄、大堂姐也移居到了美國,而詩人所熟悉的終究是遠親歸來的時刻,奔喪的場景,卻有舉重若輕的靈動畫面:「記得她想抓緊孩子/讓他/在靈堂前鞠躬;/他未懂事,閃身/就跑開。」
隨著敘事的鍛煉,英傑的詩藝得以漸進式突破,結果得心應手的家族主題,乃有〈家族紀歷(七)〉這首佳作。首三段帶出三位男長輩,又交代了各自的嗜好,最重要是為各人鋪置與嗜好相關的物事——大舅旅遊時拍照、姨丈坐火車遊玩、二舅盯著家中的酒辦。原本三個各自獨立的時空,在詩人穿針引線下,神奇一樣編聯在一起,圓融自然。由酒辦折射出的影像,連結到火車車窗的景色,跳接到拍照的閃光,像把三個男人的生命疊印起來,甚具厚度。
3.
唯記得影響我甚深的詩人黃燦然曾有一個說法,大意是在同一位作者筆下一批類近的作品中,突出的往往不是當中的重複性,而是個別作品的異質性。對於《旁觀生活》,我願意借用此角度,上述讓我印象深刻的詩作,在在與英傑前作有不同之處,即使那可能是微細難察;我更願意進一步認為,從這些出色的異色之作,很有可能衍生出下一本詩集。
書摘/試閱
江戶東京博物館
他們移動的場景,被記住了
他們交談,進行活動
穿上那個時代的服飾,被記住了。
進入博物館,穿過那條重現的橋
首先進入眼簾,就是
那些人偶。
他們專注自己的生活
外面,沒有什麼事在發生。
他們撥開門簾,走到街上,向一個方向走
有光照著他們。人做的光
定時亮起,定時閉上
創造他們作息的時間;
我們在圍欄外看著,透過
介紹,知道他們以後
會被捲入什麼;
明治維新。然後是
戰爭;他們會知道
有很多東西掉落他們身邊,炸開
所有事物都變調
他們只能聽著掉落的聲音去反應。
現在,他們如常在街上叫賣,如常
慶祝節慶,他們的孩子如常學習
孩子降生的時候
大家圍在一起,呵護他
等待他長大,擺出眾人心中理想的姿勢。
2014年10月5日至12日,寫於「雨傘運動」進行時。記9月東京旅遊。
阿里山神木
聽說你那天開始在濃霧中學習
泥土的脾性,你要撥開它但又要抓緊它
還要掌握光的模樣,太強或太弱
大風來的時候你要柔軟得像蛇
起初你是一個人,開始的時候
不需有太多想法
後來自己的根與其他的根糾纏一起
你要跟人家有一樣的速度
不能比人家慢,也不能比人家快,枝葉
要朝向所有人都朝向的地方
外層的青苔扎滿你身體,深入你,成為你的皺紋
啄木鳥取用你的疼痛,轉化成養份
身邊一代一代的愛完滿、老去,你仍在努力製造
更多的木質,擴大自己的圓周,承載更多
凹凸的坑洞,及班駁的痕跡
他們拖累你,卻唯有他們願意與你共存亡
學習立正,列隊,跟其他仍在這兒的樹站出一條路
迎接找到這裡,準備踏進下一步道的人們
又或把注意力放回身下的泥土
學習如何跟它妥協,如何
讓自己繼續優雅地活著。
2016年10月14日至10月17日,記13日登台灣阿里山。
註: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千餘年的紅檜。該樹木為日本技師小笠原富次郎於1906年11月發現,被日本人尊稱為「神木」。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後,成為聞名海內外的台灣地標之一。1997年,神木本身因連日大雨,樹幹含水過重,一半的樹身迸裂傾倒在森林鐵路上,壓壞了鐵軌。1998年正式放倒神木,阿里山神木也因此走入歷史,傾倒的樹身就此橫置於原地,成為遺蹟,供人瞻仰(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距離(一)
(1) 雕塑之間
在新北那邊,朱銘1的傘兵,在美術館門口
準備降落,又有眾士兵
立正,聽命令,隨時準備衝過去;
這一邊的廣州
雕塑公園2裡,偉人,或普通人
都站好,擺起姿勢
望向遠方;
在草地上耍太極,擺出的套路
充滿菱角,是朱銘那邊的雕塑
用雕塑誘導路經的人們,作為教誨
在這頭不鮮見
美術館那邊,有些雕塑在室外,有些
在室內,有些在湖邊
硬朗的線條沒有軟下來,四周的植被
一直圍繞雕塑組織起來
雕塑公園裡,人群推擠著,聚集在
眼光望向遠方的雕塑周圍
要領略它們的視野
看到路旁有走錯路被壓扁的四腳蛇
想起那次,發現有蜻蜓
在美術館室內及室外的雕塑間
擾攘一陣子然後匆匆飛開
有蝸牛,在雕塑之間的空地上
交疊的影子中
偷偷穿過。
2016年2月11日至20日
註1:朱銘,雕刻大師,以十二年打造台灣最大的公園美術館,佔地三萬多坪,收藏上千件藝術品,位於新北市金山區。
註2:廣州雕塑公園,位於廣州市的中心地帶,是中國最大的雕塑公園,總面積四十六公頃,是為慶祝廣州於1996年建城二千二百一十年而建的專題公園。
(2) 中山大學
在廣州過年時,我總會
到中山大學;姨姨姨丈
住在那裡。
總有其他人,和我一樣
選擇這時候往那裡跑
散步、兜圈,看豎起的銅像
孫中山的銅像在校園中心
有些遊人在旁邊拍照;有些掠過它
選擇在附近的矮樹旁,拍攝低垂下來的花
表姐夫找來一塊葉子,才剛剛掉下;
鮮黃色,葉邊染上大片的紅
他輕輕把葉子放回地上,和其他落葉在一起
我想到,這鮮黃,葉邊
染上大片紅的葉片,在我們走遠後
會和其他落葉堆中,啞黃,或暗綠的葉片
混雜在一起,都隨風飛走,或早晚被泥土覆蓋
橫過草坪,轉入另一條路,表姐夫指著
附近數層高的宿舍,姨姨姨丈之前住在那裡
宿舍最近加建電梯糟,就在建築物側面
髹上的油漆仍然在堅持它初始的白
未沾上讓白色變調的塵垢。
2015年2月28日至3月5日
2017年2月18日改
少時紀歷
(一)
少時住的舊居,面積很大
租金起初能夠應付
客廳有可以
讓陽光肆意進入的窗;
硬皮沙發在一頭,電視
有適當的距離,那時候
我們仍然有這樣的閒暇
坐在一起看電視,聊天
隨時有各種佈置家居的主意
我仍然記得飯桌的形狀
很大,方方正正
可以讓所有親友坐在一起
飯桌後來推到牆角
沙發丟掉,電視機
換成較小的,移到睡房;
爸爸帶來一排工業用縫紉機,坐落客廳
就在原來放沙發和電視的位置;布料
在縫紉機上被推著前進
根據紙樣組合
不能組合的角邊
沿著縫紉機附設的通道
掉下。布碎
大多在地上堆在一起
有些不知怎的
總要跑開
我最初會拾起,要他們回到布碎堆
後來由它們去,反正最後媽媽都能掃到;
眾多縫紉機摩打的聲響
應該會從客廳的窗傳出去吧
聲響直到深夜也沒能停止
一開始
是幾下
短促的聲響
像人們
忍著氣
在一旁碎碎念
忽然一下使勁的長嘯傾瀉而出,我起初被嚇倒了
慢慢習慣,知道
最多
也只是這樣子。
(二)
少時住的舊居,客廳
很大,有窗
有溫暖的陽光
有長長的走廊,連接
客廳和廚房;
媽媽說我學步的時候
往往抓著學步車,從房間開始
奔走出客廳
穿過散落的陽光,抵達走廊前
急煞
小心擠進那窄窄的走道
加速疾馳,直到廚房門前
被門檻檔住;
媽媽在廚房內往往聽見
我在外面呼喚,咿咿呀呀
想進來
廚房門呯的一聲閉上
我能記著的是少時
騎著三輪車,到廚房門外
拉起三輪車
在狹窄的走廊盡頭
轉身,把三輪車掉過頭來
回到可短暫肆意疾馳的走廊
和那始終包容你三輪車
轉彎
繞圈的客廳;
電視播放足球卡通的那一段日子
我踢著皮球在家中走,沿客廳
把皮球盤帶至走廊,球
往往撞上走廊起點範圍的牆壁
在走廊前反來彈去,停住;
有時和友伴分守走廊兩邊
我在客廳那一頭守著
皮球
每每在走廊中途
撞上牆壁,反來彈去,停住
有時終於走對方向
也在廚房前被擋回;
每次在那裡
拿著皮球準備踢出
總看見
客廳的光
斜
斜地
進入走廊
落到走廊不遠處的牆壁和地面
形成一條線
光與暗緊靠在一起
能夠互望卻不能逾越。
2014
這一個七月早上,我沿著
沒有遮蔭的路走
陽光已經很猛烈。我試著
慢慢地走,讓自己緩緩地呼吸
好讓汗水不會從我裡面滲出來,淹沒衣衫。
這年是甲午年,這夏天
彷彿比以往的夏天炎熱。
想起之前的甲午年我們需要戰鬥
好等自己活得更舒適。
這一天,我沿著沒有遮蔭的路走
還早,路上很少人。偶爾有三倆接近
我總盤算著,繞開或不繞開他們。
想到在加沙的人們,這一個月
應許之地的地面
總有濃濃的煙霧。
這裡沒有霧,陽光很猛烈
遠方的颱風,使一邊熱氣下沉,另一邊
飛機墜落。或許他們都被提了
下一次坐飛機
但願那一天不會這麼快到來
坐在山毛櫸旁的上帝在打鈍。
我留下來,頂著炎熱的天氣,沿著
沒有遮蔭的路走
電話振動,編輯留言說
書印好了。書中
說的都是
我日常的生活。
2014年7月25至30日
註1:2014年是甲午年。根據天干地支,甲午年是火木皆旺。甚至可以形容為「燥」。一百二十年前的甲午年,有甲午戰爭。韓戰剛於1953年打完,越戰1955年開始,1954年甲午年,看似平靜,但仍有金門砲戰。這一個甲午年,有飛機憑空消失/被擊落/颱風下失事,包括「大暑」前後3架。而遠方,仍然有戰爭。
註2:聖經啟示錄有末日時,信主的人會「被提」之說。
註3:山毛櫸,這裡是山毛櫸導彈。改了跟一種會長得很高的樹一樣名字。馬航年內兩次飛機失事,年頭一次在印度洋憑空消失,年中一次在烏克蘭被山毛櫸擊落。兩次事故都不明不白。
止步與起步
(1) 腫
我看著我腳踝扭傷的腫,瘀紅,脹痛。
感覺就像有拾荒的人,把所有拾到的舊報紙
不能動的風扇、缺腳的椅子,或其他什麼
都往這小小的地方塞;塞滿了
仍然要繼續。這是他此刻
唯一能夠隨心所欲地做的事;
他打算住在那裡,希望那裡是歸宿
他早上起床,總往外跑
有一瞬間我以為他看通透了
外面仍然有大一點的地方讓他去
他可以放手離開這裡
晚上,又看見他拖著疲憊的身軀
回來,塞進更多
其他人都看不上的東西
可以守護那些東西,他感到安慰;
如何告訴他,注意旁人的目光,注意旁人心中
家的標準:明淨,設計過的,有品味的;
收到投訴:他造成阻礙
人來,都闖進去。把那些垃圾都搬走
他擦著眼淚,也被移到院舍
這裡回復光猛,亂糟糟的東西
都已經清除;可以
暢快地生活了。
2015年4月18至30日
(2) 學步
醫生說,要有拐杖;就有
拐杖。說這拐杖的高低調校適合我
在一段時間之內,拐杖
是我的骨骼,我前進的支點
握好拐杖的手柄,小心不可以鬆開
手臂要緊貼身體
護士在我兩旁扶著我
拐杖向前移,一小步的距離,放下
呼吸,好腳向前跨,踏到前面地下,站好
再拐杖向前移;眼睛嘗試向前望。
上樓梯,好腳踏上去,然後壞腳與拐杖。
下樓梯,壞腳與拐杖先下,然後到好腳。你可以走了。
醫院裡老媽子一直在後面看守著
記著走路的步驟,好讓之後一段時間
能夠提點我;
所有人向兩邊分開,我要在
人海匯合前,從中穿過
水泥路未乾時,工人用掃把
掃出的細線,原來互有深淺
那裡還有深深壓下的鞋印
小碎石大刺刺地在路中心
水泥路接著是看上去平坦的方磚地
方磚地下面是隨時變形的沙
有盲者漸近,他紅白相間的拐杖
四處拍打,幾次幾乎打到我的拐杖
他找路前進,旁若無人;
老婆婆越過我,她拐杖敲到地上,發出
很大的聲響,一下
又一下,不甘於平淡的聲音
她獨個兒,蹣跚地
走著小步,向著那方向;
拐杖、腳、拐杖、腳、拐杖、腳
我數著拍子,彷彿可以走得輕鬆一點。
所有人
向兩邊分開;
就像最初我搖搖晃晃地走著
年輕的爸媽在前面
帶著殷切的神情,向我說著什麼
我跌倒,想哭
小手扶著什麼
艱難地站起
爸媽一直退後
引我開展自己的步伐
走到想去的地方
就算步姿怪異。
2015年5月4日至7日
2016年5月8日至7月31日改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