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光社紀事:中國攝影史述實(簡體書)
滿額折

光社紀事:中國攝影史述實(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光社是20世紀初在北京成立的攝影藝術團體,是中國*個業餘攝影家的藝術聯盟,同時也是*個中國知識份子攝影結社團體,它造就並影響了中國*代名副其實的攝影藝術家。

本書作者陳申先生與光社有較深的世緣,他以史學家的眼光,經年累月的收集光社的歷史資料,實地尋訪光社主要成員後人,並系統收藏了光社多位成員的四十餘幅原作,掌握了大量*手資料和訊息,自2012年開始寫作,六年數易其稿,*終成就此書。

全書以紀事的手法,從光社成立前的社會、文化背景談起,涵蓋了光社主要成員的社會活動和攝影創作情況,對光社影展、藝術成就、歷史地位進行了極具考據的綜述。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收錄了作者收藏的光社部分成員的攝影作品原作,大多為首次亮相。同時,本書附錄部分還完整收錄了《半農談影》原文,此次為校訂本。

作者簡介

陳申

編審。著名攝影史學家。1986年至2009年任中國攝影出版社編輯部主任、副社長、副總編輯。中國民主促進會第九、第十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攝影家協會第六、第七屆代表大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外聘教授、研究生導師。

長期從事出版社管理、攝影藝術教學和研究。在攝影藝術創作、攝影史研究方面均有專長。1998年—2000年任中央美術學院與澳大利亞昆士蘭藝術學院聯合舉辦攝影碩士研究生班(教育部QCA合作項目)教授,2000年應邀赴韓國講學。第五、六屆中國攝影金像獎評選委員。2004年“上海美術雙年展”學術委員會委員,同時為上海“中國攝影博物館計畫”策展。“2004紫禁城國際攝影大展”學術指導委員會委員。2007年主持實施“中國麗水攝影博物館”項目。2008年10月起受聘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影像藝術顧問。2009年獲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編纂出版工作重要貢獻榮譽證書。

有專著《中國攝影史》在中國大陸及臺灣出版,在國內外攝影界頗有影響。陳申還主持了“十五”國家重點圖書《中國攝影發展史》、《世界攝影史》的出版工作。國家“十一五”規劃項目《中國攝影藝術史》課題責任人。2006年榮獲中國攝影家協會成立50年授予的“突出貢獻攝影工作者”榮譽稱號。在戲曲研究方面,有專著《中國傳統戲衣》、《中國京劇戲衣圖譜》出版。

序言

柯偉勤(Richard K. Kent)

 

陳申著作《光社紀事》一書的出版是個重要事件。陳申,中國攝影史上最重要的歷史學家之一,他花費了九年時間研究本書主題。他對本書主題的研究及學問是超乎尋常的。並且他不像許多學者那樣、只依賴於通過出版物和參觀博物館或活動觀看作品實物進行研究。陳申對他在本書中引用的作品瞭若指掌,因為他很有遠見收藏了很多光社成員拍攝的作品。當時他所收藏這些作品幾乎一文不值,因為它們的歷史價值很少有人賞識。儘管這些照片是攝影發展過程中的一手素材,他卻能以截然不同的方式來描述這些照片,這對於攝影史學家來說是不同尋常的,最後,他把大家帶入中國攝影史及藝術攝影研究的課題探討中去。

20世紀早期,由北京大學一群受過良好教育的業餘攝影家們發起並成立了“光社”,奠定了藝術攝影在中華民國時期的發展基礎。事實上,今天來看,其中幾位成員如陳萬裡(1892-1969)和劉半農(1891-1934)在這場文化運動中被視為關鍵人物,他們能發掘攝影的複雜潛能,使攝影逐漸發展成為藝術媒介與自我表達的載體。當時許多知識份子試圖創造一個全新及更現代的中國形象,他們發現了攝影的美學價值,即藝術、科學與工業的表現媒介,並致力於這一目標而努力。社會對藝術攝影的關注是通過每年一次眾多人參加的展覽與出版物,其影響對後來20世紀30年代上海業餘攝影社團的出現以及廣泛的蓬勃發展起到了示範作用。

2004年我開始研究中國20世紀早期藝術攝影的興起。我曾經教過的一個來自上海的學生鼓勵我去到上海走一趟,這是我在中國第一次做研究的地方。在課題研究初期的調查階段,我得到了《中國攝影史1840-1937》副本,這本書成為了寶貴的研究指南,讓我大開眼界,得知藝術攝影在中國的發展狀況,當時的西方攝影史學家對這一主題知之甚少。然而第一次旅行引發了後來接二連三的暑期研究的中國之行。隨後,我很快瞭解到這部書的作者之一,陳申先生是居住在北京的一位出版界編審,我決定與他見面。2008年我有幸與陳申開始接觸。當時我特別想對我翻譯中的《半農談影》的作者劉半農,以及光社的歷史有更深入的瞭解。我對當時第一次見面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

從此以後,我求助於陳申給我一些關於中國攝影史各個方面研究建議,他在各方面都給予我無私的指導與幫助。以後我再次訪問北京時,陳申展示他的藏品給我欣賞,使我有幸能研究他堅持不懈搜集到的光社成員拍攝的原作。當我每次仔細觀察這些照片時,即使當時的歷史背景蘊藏著政治與動盪因素,我仍很樂觀的感覺與中國文化歷史又靠近了一步。正如陳申書中所言,如今這些倖存下來的攝影原作只是當時很小的一部分,因為在文化大革命混亂及焦慮時期失去了太多東西。同樣,光社成員的相關文獻仍不完整。像陳萬裡與劉半農大家都有所熟知;另外像光社孫仲寬與王琴希,仍是謎一樣的人物,大家主要通過“光社年鑒”中發表很少的作品中知道了他們的名字。陳申對於光社的研究幾乎彙集了所有目前已知的資料。

陳申多次表達陪我去江陰參觀劉半農故居紀念館的意願,使我有幸親眼看到了江陰博物館收藏的劉半農作品。2013年夏天我們終於實現了這個想法。與陳申合著《中國攝影藝術史》另位作者,也是陳申的學生徐希景與我們同行。此次我有幸在劉半農的院子裡徘徊踱步,在博物館裡研究展覽的作品,據我所知其中許多作品從未在任何出版物上發表過。故去的歷史就像破碎了的馬賽克,原有的圖案已經很難恢復。然而,這些歷史資料能夠激發歷史學家難得的研究洞察力。這次江陰之行給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陳申完成的這項研究,他是通過歷史學家的視角把本家族與光社某些成員關係、及其後代幸運地聯繫起來的方式開展研究。我斷言,陳申很可能是他這代人中最後一個能利用這種特殊關係的學者了。他寫這本書,既作出了重要的學術貢獻,又體現了個人的奉獻精神。我相信未來從事這方面研究的中國攝影史學者將有賴於這部著作。

 

 

 

2017 年7月31日

賓夕法尼亞州,蘭開斯特

目次

 

序 言

 

第一章 緣 起

第二章 攝影與文化進步

第三章 藝術寫真研究會

第四章 走出校園的光社

第五章 轟動一時的光社影展

第六章 陳萬裡與《大風集》

第七章 《民十三之故宮》和《故宮圖錄》

第八章 陳萬裡的敦煌攝影

第九章 陳萬裡與北大學人南下

第十章 劉半農與西北科學考察團

第十一章 劉半農與光社

第十二章 《光社年鑒》和《半農談影》

第十三章 佚文:沒有光棚的人像攝影

第十四章 光社的淡出

第十五章 社員的傑作

第十六章 社會之精英

第十七章 光社的歷史地位

第十八章 攝影社團的榜樣

附錄一 已知光社成員狀況列表

附錄二 光社大事年表

附錄三 《半農談影》原文

後 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