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寶貝
滿額折

寶貝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50 元
優惠價
93233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6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一本關於關係、愛和療癒的書,作者以簡約文字說出饒富象徵的故事,畫者以細膩彩墨勾勒出觸動心弦的扉頁。追求「完美」始於人生,學習「完整」才是人生;完整包含人性中的好與不好、光明與黑暗。
沈志仁 台灣沙遊治療學會常務理事


抱一棵樹,好像聽見媽媽的心跳,貼近爸爸的胸膛。
回到森林的家,吐納憂傷,再愛和被愛,歡喜上路。
林一真 森林益康研究者

本書可搭配《森林也瘋狂》桌遊一起玩,不但能促進家人、朋友關係,更可以在遊戲中修復關係喔!

作者簡介

陳昭伶
英國Bradford大學碩士,主修社會工作與社區照顧。從事輔導與教學工作二十多年,喜愛與長者、家長、教師和兒童們分享繪本、玩桌遊。目前主要從事繪本創作、翻譯、導讀、賞析等文字工作及桌遊教具創作;故事教育、生命教育、親職教育等相關教學工作;以及擔任非營利組織顧問、督導及員工教育訓練工作。亦擔任國家圖書館出版品《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童書專欄執筆。著作及翻譯包括:《我好怕》(心理出版);《勇敢的短腿鷸》、《多娜和綠色的鳥》(飛寶文化出版);《心理學》、《親職教育》、《兒童諮商》、《兒童及青少年:團體諮商與心理治療》(華騰文化出版);以及《森林也瘋狂》桌遊(心理出版)。

繪者簡介
郭智慧
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學碩士
國中美術科專任教師
專攻:水墨、書法
得獎紀錄:臺中市第18屆大墩美展入選
展覽紀錄:
101高師大藝廊「綿延」──彩墨人物意象
103高雄社教館「墨言」──彩墨心之映像
104-105高醫南杏藝廊,美術班畢業展──參展

導讀
幸福人生的秘密――童年的安全感
陳昭伶
平安基金會在2017年進行一項針對其青少年聽障服務個案的情緒與壓力訪談及調查,發現青少年聽障者情緒與壓力,與父母看待其障礙的態度及養育風格有很大關聯。若聽障青少年父母個性開朗,以正向態度看待孩子的障礙,視孩子為寶貝,能敏銳孩子的需求,那麼,孩子在感覺受傷時,比較會向親人尋求安慰,當家人或朋友遇到問題時,他們也能主動提供安慰,並且假使處在不友善的環境中,孩子也能自我排解情緒,甚至有能力影響別人、改變環境。

反之,若父母個性悲觀,以負向態度看待孩子的障礙,甚至終日以淚洗面,其孩子易形成負向性格,產生自卑感。當處在不友善的環境中時,更是沒有招架能力,致使孩子更退縮,因而將自己封閉在無聲的世界裡。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與照顧者的教養風格,及兩者間情感親密度有重大關聯,並且從嬰幼兒襁褓階段就產生。

「依附關係」理論
著名的英國發展心理學家John Bowlby提出依附(attachment)是一種存在兩人之間主動、情深、雙向的關係,人類早期的依附情況會對成年階段有深遠影響(蔡春美等人,2007)。嬰兒一歲的時候,父母或其他照顧者對待他們的方式,會在嬰兒的大腦中塑造成一套對人際關係的思考模式,並影響他到成年的親密關係。「依附關係」理論的重要學者提出關鍵概念:

‧與母親的依附,不但是生活所需,更是美好生活的開始。(John Bowlby)
‧媽媽是安全堡壘(secure base)!只有依附關係愈安全,孩子才愈有勇氣離開母親出去探索!(Mary Ainsworth )

John Bowlby的學生Mary Ainsworth(Ainsworth et al., 1978)提出了母嬰關係中,重要的三種依附型態:安全依附型、不安全依附型―抗拒依附型、不安全依附型―逃避依附型。Mary Ainsworth設計「陌生情境實驗(Strange Situation)」,研究這三種依附型態的嬰兒氣質,觀察對象都是年紀在一歲左右的嬰兒。Mary Ainsworth請媽媽暫時離開嬰兒身邊,由陌生人照顧幾分鐘,然後媽媽再度出現,此時觀察嬰兒的反應來判斷其屬於哪一種依附型態。每種依附型態說明如下:

1.安全依附型:當媽媽離開時,嬰兒呈現可接受的哭泣;但在媽媽回來之後,嬰兒快速的從媽媽的擁抱中得到安慰,繼續探索環境。
2.不安全依附型―抗拒依附型:當媽媽離開時,嬰兒有強烈的分離焦慮;媽媽回來之後,嬰兒雖然想要擁抱卻仍是對媽媽生氣,甚至拳打腳踢。
3.不安全依附型―逃避依附型:當媽媽離開時,嬰兒會四處張望尋找媽媽;但是等媽媽回來後,嬰兒卻對媽媽的擁抱沒什麼反應,甚至還會眼神避開媽媽。
此外,Mary Ainsworth並提出,在出生後三個月較常被擁抱的嬰兒以及享受於親餵母奶的媽媽,更容易建立母嬰的安全型依附關係。其最大的關鍵,在於母性行為(mothering),包括母親抱抱、逗嬰兒、唱兒歌、跟嬰兒說話等等充滿愛的行動,對嬰兒情緒等心理發展有重要意義(周念麗、張春霞,1999);以及媽媽對嬰兒需求的敏銳度,多猜猜他們在想什麼,且盡力的去滿足寶寶需求,那麼在一歲的時候,嬰兒就比較少哭鬧,比較多表情、手勢、發出比較多聲音。因此,出生後的三個月可說是幼兒性格與發展關鍵期(蔡春美等人,2007)!

教育無他,「愛與榜樣」
國內知名的畫家黃美廉雖患有腦性麻痺,但她完成了大學教育,還擁有博士學位,並且獨立生活至今。她是如何辦到的呢?多年前在一次演講中聽她提到:從幼兒園直到讀美國殘障中學期間,「教育」這兩個字,對她而言等同「霸凌」。因腦性麻痺造成她無法言語,與五官不自主的扭動,但在外人看似古怪的外表下,她卻有著非常正常的心智,完全能感受到別人對她的不友善,這令她更加痛苦。

從幼兒園起,她就不斷成為被霸凌的對象。點心常被搶走,同學全都排斥她,幸好黃美廉的牧師爸爸從小就讓她覺得,即便她與別人不同,但她卻是上帝送來的寶貝禮物。爸爸也盡量用對待正常孩子的要求,教黃美廉學會獨立生活。當她被欺侮時,爸爸教黃美廉去抱大樹,黃美廉當時學校的一棵大樹,便成為她最好的朋友,她常常抱大樹,因為也只有樹願意陪她,給她溫暖的抱抱。

當時聽了她兩個小時的演講,我感動得紅了眼眶,我明白造就這位無法言語,卻能成為「名嘴」到處演講的陽光美少女的幕後最大功臣是――「黃美廉的牧師爸爸」以及學校的那棵「大樹」。

福祿貝爾說:「教育無他,愛與榜樣而已。」我想黃美廉的爸爸給了幼兒黃美廉最棒的禮物――「安全感」。因為爸爸的「愛」與「肯定」,即能敏感孩子的需求,形成親子間安全的依附關係。並且爸爸也以身示範,教她解決難過的方法 「抱大樹」。透過森林療癒,她隨時可在森林中紓解自我情緒,而《寶貝》一書中曉芯的爸爸可說是黃美廉爸爸的化身,曉芯則可說是現今許多面對生命困境的孩子的代表。

森林療癒
黃美廉爸爸教她解決難過的方法――「抱大樹」,就是森林療癒的方法之一。黃美廉爸爸在四十多年前就開啟了幼兒黃美廉的森林療癒,可說是幼兒森林療癒的先驅。

《森林益康》一書是作者林一真教授結合醫學、心理、森林領域的學者,展開為期三年的「森林益康」研究計畫。研究團隊邀請九十三位志願者,分批上山參加森林活動,分別調查林相、溫度、濕度、氣壓和負離子,研究人類在不同的海拔環境所產生的生理和心理反應,發現在進行森林活動後,參加者身心健康都得到提升,證實森林活動確實有調節自律神經和減少負面情緒的效益(林一真,2016)。

《森林益康》作者也談到德國人的生活和森林密不可分,森林是安定人心的家園,也是增進體魄的健身房。十九世紀中葉,德國已經有組織從事「森林與健康」的研究,發展出在不同地區、不同地形的森林散步復健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德國發展的「森林健身法」就領導全世界。而日本的「日本森林保健學會」及「日本森林醫學研究會」,雙方都推崇森林活動可以療癒身心(林一真,2016)。近年來經常受邀來台帶領森林療癒工作坊的日本學者上原巖,也是《療癒之森:進入森林療法的世界》的作者,在其書中介紹了森林療法及其各種應用:包括森林散步、森林遊憩、復健、心理諮商、保育、教育等(姚巧梅譯,2013)。

爸爸媽媽的神奇力量
John Bowlby提出,如果能建立一個溫暖、親密、而且長久的關係,將對於孩子大腦的發展有全面性益處。而《寶貝》封面的小嬰兒――曉芯,一個在安全的「依附關係」中長大的孩子,是我們的期許,希望能透過此書,幫助嬰幼兒主要照顧者(父母、褓姆、祖父母等等)在閱讀此書後,能了解「依附關係」的理念,與其照顧的幼兒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讓更多的幼兒擁有美好人生的開始。 人類生命中的第一個親密關係,是與父母間的親情,若成功發展,孩子能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邁向幸福的人生;若發展失敗,孩子易形成抗拒型,或逃避型等不安全的依附關係,其將來長大之後,極有可能用相同的態度,來面對親密關係中的伴侶,造成許多婚姻問題和家庭問題。童年的安全感是今生幸福的基石,如果想讓您的孩子一生幸福,請行使上天賦予您身為爸爸媽媽獨有的一份神奇力量――以「愛」與「安全」澆灌您的孩子,必定長出幸福的種子,並且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書摘/試閱

導讀
幸福人生的秘密——童年的安全感
陳昭伶
平安基金會在2017年進行一項針對其青少年聽障服務個案的情緒與壓力訪談及調查,發現青少年聽障者情緒與壓力,與父母看待其障礙的態度及養育風格有很大關聯。若聽障青少年父母個性開朗,以正向態度看待孩子的障礙,視孩子為寶貝,能敏銳孩子的需求,那麼,孩子在感覺受傷時,比較會向親人尋求安慰,當家人或朋友遇到問題時,他們也能主動提供安慰,並且假使處在不友善的環境中,孩子也能自我排解情緒,甚至有能力影響別人、改變環境。

反之,若父母個性悲觀,以負向態度看待孩子的障礙,甚至終日以淚洗面,其孩子易形成負向性格,產生自卑感。當處在不友善的環境中時,更是沒有招架能力,致使孩子更退縮,因而將自己封閉在無聲的世界裡。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與照顧者的教養風格,及兩者間情感親密度有重大關聯,並且從嬰幼兒襁褓階段就產生。

「依附關係」理論
著名的英國發展心理學家John Bowlby提出依附(attachment)是一種存在兩人之間主動、情深、雙向的關係,人類早期的依附情況會對成年階段有深遠影響(蔡春美等人,2007)。嬰兒一歲的時候,父母或其他照顧者對待他們的方式,會在嬰兒的大腦中塑造成一套對人際關係的思考模式,並影響他到成年的親密關係。「依附關係」理論的重要學者提出關鍵概念:

‧與母親的依附,不但是生活所需,更是美好生活的開始。(John Bowlby)
‧媽媽是安全堡壘(secure base)!只有依附關係愈安全,孩子才愈有勇氣離開母親出去探索!(Mary Ainsworth )

John Bowlby的學生Mary Ainsworth(Ainsworth et al., 1978)提出了母嬰關係中,重要的三種依附型態:安全依附型、不安全依附型—抗拒依附型、不安全依附型—逃避依附型。Mary Ainsworth設計「陌生情境實驗(Strange Situation)」,研究這三種依附型態的嬰兒氣質,觀察對象都是年紀在一歲左右的嬰兒。Mary Ainsworth請媽媽暫時離開嬰兒身邊,由陌生人照顧幾分鐘,然後媽媽再度出現,此時觀察嬰兒的反應來判斷其屬於哪一種依附型態。每種依附型態說明如下:

1.安全依附型:當媽媽離開時,嬰兒呈現可接受的哭泣;但在媽媽回來之後,嬰兒快速的從媽媽的擁抱中得到安慰,繼續探索環境。
2.不安全依附型—抗拒依附型:當媽媽離開時,嬰兒有強烈的分離焦慮;媽媽回來之後,嬰兒雖然想要擁抱卻仍是對媽媽生氣,甚至拳打腳踢。
3.不安全依附型—逃避依附型:當媽媽離開時,嬰兒會四處張望尋找媽媽;但是等媽媽回來後,嬰兒卻對媽媽的擁抱沒什麼反應,甚至還會眼神避開媽媽。
此外,Mary Ainsworth並提出,在出生後三個月較常被擁抱的嬰兒以及享受於親餵母奶的媽媽,更容易建立母嬰的安全型依附關係。其最大的關鍵,在於母性行為(mothering),包括母親抱抱、逗嬰兒、唱兒歌、跟嬰兒說話等等充滿愛的行動,對嬰兒情緒等心理發展有重要意義(周念麗、張春霞,1999);以及媽媽對嬰兒需求的敏銳度,多猜猜他們在想什麼,且盡力的去滿足寶寶需求,那麼在一歲的時候,嬰兒就比較少哭鬧,比較多表情、手勢、發出比較多聲音。因此,出生後的三個月可說是幼兒性格與發展關鍵期(蔡春美等人,2007)!

教育無他,「愛與榜樣」
國內知名的畫家黃美廉雖患有腦性麻痺,但她完成了大學教育,還擁有博士學位,並且獨立生活至今。她是如何辦到的呢?多年前在一次演講中聽她提到:從幼兒園直到讀美國殘障中學期間,「教育」這兩個字,對她而言等同「霸凌」。因腦性麻痺造成她無法言語,與五官不自主的扭動,但在外人看似古怪的外表下,她卻有著非常正常的心智,完全能感受到別人對她的不友善,這令她更加痛苦。

從幼兒園起,她就不斷成為被霸凌的對象。點心常被搶走,同學全都排斥她,幸好黃美廉的牧師爸爸從小就讓她覺得,即便她與別人不同,但她卻是上帝送來的寶貝禮物。爸爸也盡量用對待正常孩子的要求,教黃美廉學會獨立生活。當她被欺侮時,爸爸教黃美廉去抱大樹,黃美廉當時學校的一棵大樹,便成為她最好的朋友,她常常抱大樹,因為也只有樹願意陪她,給她溫暖的抱抱。

當時聽了她兩個小時的演講,我感動得紅了眼眶,我明白造就這位無法言語,卻能成為「名嘴」到處演講的陽光美少女的幕後最大功臣是——「黃美廉的牧師爸爸」以及學校的那棵「大樹」。

福祿貝爾說:「教育無他,愛與榜樣而已。」我想黃美廉的爸爸給了幼兒黃美廉最棒的禮物——「安全感」。因為爸爸的「愛」與「肯定」,即能敏感孩子的需求,形成親子間安全的依附關係。並且爸爸也以身示範,教她解決難過的方法 「抱大樹」。透過森林療癒,她隨時可在森林中紓解自我情緒,而《寶貝》一書中曉芯的爸爸可說是黃美廉爸爸的化身,曉芯則可說是現今許多面對生命困境的孩子的代表。

森林療癒
黃美廉爸爸教她解決難過的方法——「抱大樹」,就是森林療癒的方法之一。黃美廉爸爸在四十多年前就開啟了幼兒黃美廉的森林療癒,可說是幼兒森林療癒的先驅。

《森林益康》一書是作者林一真教授結合醫學、心理、森林領域的學者,展開為期三年的「森林益康」研究計畫。研究團隊邀請九十三位志願者,分批上山參加森林活動,分別調查林相、溫度、濕度、氣壓和負離子,研究人類在不同的海拔環境所產生的生理和心理反應,發現在進行森林活動後,參加者身心健康都得到提升,證實森林活動確實有調節自律神經和減少負面情緒的效益(林一真,2016)。

《森林益康》作者也談到德國人的生活和森林密不可分,森林是安定人心的家園,也是增進體魄的健身房。十九世紀中葉,德國已經有組織從事「森林與健康」的研究,發展出在不同地區、不同地形的森林散步復健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德國發展的「森林健身法」就領導全世界。而日本的「日本森林保健學會」及「日本森林醫學研究會」,雙方都推崇森林活動可以療癒身心(林一真,2016)。近年來經常受邀來台帶領森林療癒工作坊的日本學者上原巖,也是《療癒之森:進入森林療法的世界》的作者,在其書中介紹了森林療法及其各種應用:包括森林散步、森林遊憩、復健、心理諮商、保育、教育等(姚巧梅譯,2013)。

爸爸媽媽的神奇力量
John Bowlby提出,如果能建立一個溫暖、親密、而且長久的關係,將對於孩子大腦的發展有全面性益處。而《寶貝》封面的小嬰兒——曉芯,一個在安全的「依附關係」中長大的孩子,是我們的期許,希望能透過此書,幫助嬰幼兒主要照顧者(父母、褓姆、祖父母等等)在閱讀此書後,能了解「依附關係」的理念,與其照顧的幼兒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讓更多的幼兒擁有美好人生的開始。 人類生命中的第一個親密關係,是與父母間的親情,若成功發展,孩子能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邁向幸福的人生;若發展失敗,孩子易形成抗拒型,或逃避型等不安全的依附關係,其將來長大之後,極有可能用相同的態度,來面對親密關係中的伴侶,造成許多婚姻問題和家庭問題。童年的安全感是今生幸福的基石,如果想讓您的孩子一生幸福,請行使上天賦予您身為爸爸媽媽獨有的一份神奇力量——以「愛」與「安全」澆灌您的孩子,必定長出幸福的種子,並且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3 233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