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抱疾遊高峰
滿額折
抱疾遊高峰
抱疾遊高峰
抱疾遊高峰
抱疾遊高峰
抱疾遊高峰
抱疾遊高峰
抱疾遊高峰
抱疾遊高峰
抱疾遊高峰
抱疾遊高峰
抱疾遊高峰
抱疾遊高峰
抱疾遊高峰
抱疾遊高峰
抱疾遊高峰
抱疾遊高峰
抱疾遊高峰
抱疾遊高峰
抱疾遊高峰

抱疾遊高峰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優惠價
90252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聖嚴法師在邁入二十一世紀打破許多個人生命史紀錄,出席聯合國世界宗教及精神領袖高峰會議,與高科技、教育、文化、演藝界等各方頂尖人物座談,為淨化社會終身奉獻其慈悲與智慧,抱病中仍一一跨過其非凡的生命高峰!

曾有一位傑出的登山家,於聖母峰歷劫歸來後告訴朋友們說:「高峰絕無坦途。」我以老病之身,活到七十一歲,才經歷到人生的高峰,旁觀者可能覺得風光,而我自己,雖非攀登極峰與死神賭命可比,由於體力不濟、學問淺薄、德養未充、業障太重,所以一路顛顛沛沛。博得這些榮譽,對於佛法的普及當然有用,於我個人的幻軀來說,無非是虛名而已!
——聖嚴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自序

此書是我的第十二冊遊記和傳記,是在西元一九九九年元月至二○○○年十月之間發生的事。

從一九九八年九月下旬開始,我的健康狀況讓好幾位醫師擔憂,囑我宜多休養、多打坐、少操勞、少奔波,最好不用中西藥物,注意飲食營養要跟體質相應。結果藥物是斷了,飲食無從改變,工作則更加忙碌。到一九九九年春節前後,又為治療牙病,誤傷了舌頭,疼痛發炎三個星期,而且忙得不可開交,造成我的健康情況一路下滑。

在此期間,曾有一度衰弱得不能起床,既定的各種日程又不能取消。也就因為如此,直到我由臺北、新加坡、柏林,一路抱病弘法,返抵紐約,才有了一段比較清閒的日子,喘了一口氣,好好地連續造訪了幾個醫院,看了好幾位醫生,做了各項器官功能及血液便尿的詳細複查。

在紐約住到七月上旬,又回到了臺灣,九月下旬遇到了百年一見的九二一大地震,再度把我忙出病來。十月返抵紐約身體好轉了一些,十二月底竟又被流行的重感冒撞上,帶病飛回臺北,糾纏了一個多月,雖然好了,體力則始終未曾復元。

這段日子中,在臺灣的許多活動,社會層次之高,新聞媒體曝光率之密且廣是前所未有的,但也都是在我衰老抱病中走過來的。直至四月中旬來了紐約,還被鮮紅的左眼角膜出血拖累半個多月。

回顧這一年多,我跟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先生,公開暢談兩場;我與高科技、教育、文化、演藝界的頂尖人士,舉行多場大型的對談、鼎談、座談;我被列為國際級及國家層次的邀請對象之一,進入臺灣大學、政治大學、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擔任演講人及授課人。一九九九年春,繼我獲頒第一屆國家公益獎之後,我們法鼓山第一次主辦代表全國榮譽的「傑出平安貢獻獎」,全體受獎人及受獎團體代表,均由我陪同,獲得李前總統登輝先生在總統府隆重接見嘉勉;是年秋,法鼓山正式宣布了「心五四運動」的全面推展。九二一大地震之後,立即發起了全國響應的「台灣,加油」人心重建運動;國家元首在九二一大地震罹難者追悼大會上,也引用了我說罹難者「都是老師」、「都是菩薩」的一段話。二○○○年三月二十日,第十任總統陳水扁先生在當選後的第二天,便到農禪寺看我。各政黨的高層人士及演藝界名人,來請教佛法及參與禪修;五月六日至六月二十四日,首創先例在紐約象岡道場主持四十九日默照禪期。八月十七日接受凌陽科技施炳煌、吳宜燁夫婦兩億元股票的公開捐贈。八月二十八至三十一日應邀出席聯合國世界宗教及精神領袖高峰會議,發表演說,備受尊重。

病中國際遊化,則有第二次訪問新加坡,第一回前往德國柏林,在氣力不濟的狀況下,指導禪七;第四次到英國,初次應邀在英國禪修重鎮蓋亞之家(Gaia House)主持禪七,並且訪問英國北方山上的畫眉鳥洞佛教修道院(Throssel Hole Buddhist Abbey),使那兒的純西方僧眾有認祖歸宗的感受,這些忙碌的行程,同樣是在搖搖晃晃之中走過來的。

本書命名「抱疾遊高峰」,乃因這一陣子,算是我歷年來衰老病弱的頂點;接觸高層人物的機會之多,參與場面,往往就是標明為高峰(summit),都是我生平的首遇;多場暢談及演講,被視為具有國家層級乃至國際水準。在這期間,我有三本英文著述被美國香巴拉、雙日、牛津等三家名出版公司接受出版;增訂的《法鼓全集》共七十冊面世;林其賢編著的《聖嚴法師七十年譜》鉅著成書出版;施叔青為我撰寫的傳記《枯木開花》成為市面的暢銷書;到了十月底,又知道我得到行政院文建會頒發的「國家文化獎」,是對文化工作有傑出及終身貢獻者的肯定。類似的許多事件,都破了我生命史的紀錄。

曾有一位傑出的登山家,於聖母峰歷劫歸來後告訴朋友們說:「高峰絕無坦途。」我以老病之身,活到七十一歲,才經歷到人生的高峰,旁觀者可能覺得風光,而我自己,雖非攀登極峰與死神賭命可比,由於體力不濟、學問淺薄、德養未充、業障太重,所以一路顛顛沛沛。博得這些榮譽,對於佛法的普及當然有用,於我個人的幻軀來說,無非是虛名而已!

本書的成稿,要謝謝吳昕儀、林孟穎、林美惠及姚世莊等人先後助我錄稿及謄清。

二○○○年十一月七日聖嚴寫於紐約東初禪寺


一、演講會與高峰座談

在美國連續主持了話頭和默照兩個禪七之後,於一九九九年元月四日回到了臺灣。

在以往每次禪七中,由於禪眾們程度不同,所以數息、隨息、話頭、默照配合著因人而異的指導,直到去(一九九八)年的十一、十二月,才有機會把禪七的內容精緻化,每一個禪七統一集中在同一類的方法上。

打完禪七,我已經相當疲累,啟程返回臺北,接著又是密集的活動,不禁感到累上加累。這時我發現我年齡愈老,身體愈衰,老病交侵中的工作量反而愈重。除了我們自己團體的許多活動及人事需要我思考處理,另外許多慕名而來的各界人士也絡繹不絕,其中包括政治、學術、文化、宗教各層面的人物,以及國內外的工商界人士。當然我有這些機會把佛法奉獻給他們,對於這個社會一定有正面的影響,所以也相當樂意為此而忙碌。

在這趟回臺灣的三個多月之間,參加了幾次高水準的演講會和座談會:

(一)一月九日應邀於臺北市誠品書店敦南店演講「知識分子與宗教關懷」。

這是由行政院文建會、《聯合報》以及立緒文化主辦的系列演講,每月一場,每場都是邀請頂尖的專家學者,包括有:李亦園、楊國樞、沈君山、蕭新煌、何懷碩、高希均、蔣勳、南方朔等著名人士。系列主題是「台灣社會的人文之美——知識分子的社會參與」。我是唯一被邀請的宗教界學者代表,純以宗教學術的立場,探討知識分子如何來關懷宗教。

我並不期待所有的知識分子必須要信仰某種特定的宗教,但我主張知識分子至少應該用心來認識宗教、關懷宗教,給予宗教正面的鼓勵和肯定,也需要監督宗教信仰衍生出來的種種負面影響,予以疏導及糾正。今日的社會由於知識分子對宗教認識不清,關懷太少,使得一般大眾若不是趨向於宗教的沉迷氾濫,便是抱持否定排斥,形成兩種極端現象。我的演講不僅造成會場聽眾爆滿和現場熱烈反應,當講稿在《聯合報》副刊分作三天全文刊出之後,也獲得了許多讀者來信讚歎!

(二)三月一日應邀在臺北市《中國時報》廣場,參加「新世紀科技與人文高峰會談」。這是由行政院文建會、《中國時報》、宏碁基金會共同主辦,臺灣電視公司協辦。受邀的學者和專家,除了我以外,尚有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宏碁企業董事長施振榮以及臺南藝術學院院長漢寶德,就人文與科技的問題,進行新世紀的對話。這是從一年多前,由《天下》雜誌主辦的一場「飛越二○○○年」座談會之後,在臺灣算是再一次最高層次的科技與人文對談。而這兩場座談,我都有幸受到邀請,不僅是我個人的榮譽,也是整個宗教文化界的大事。

這次的座談,分別以「各領風騷一百年」、「各擅勝場不相讓」、「科技與人文握手」三個議題進行對談。我在這場座談會中指出:在今日歐美科技發達的國家,都不會否認宗教的存在與需要,而身為宗教徒者,必須從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自然到人與宇宙的關係思考,才能觸及到宗教的本質。凡是人類的文化都叫作人文,科技也是人文的一部分,因此人文和科技是一體的兩面,如果科學少了人文的指導,就會帶來毀滅的危機,因此,全世界的人類都有責任,共同避免人文與科技對立的風氣。

雖然那天上午,我還在榮民總醫院檢查身體,接受治療,感覺到非常虛弱,也沒來得及預先寫好講稿,但是在會場中並沒有人看出我有病容,透過臺灣電視公司的現場實況轉播,反應相當良好。第二天《中國時報》以大篇幅翔實報導,引起前任教育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吳京博士撰文呼應,它的效果應該是普遍而深遠的。

(三)三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日三天晚上,於臺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辦「平安開講——聖嚴法師與當代名人對談」系列活動。這是法鼓山主辦,由我分別和不同領域的名人學者公開對談:如何使得我們的社會平安?原先計畫這三個晚上由我個人做三場專題演講,因為我的健康發生了問題,弟子們不希望我太辛苦,而用「祈福法會」和「名人對談」來減輕我的負擔。這是延續著去年的模式:上半場是平安祈福法會,下半場是弘法演講,將「祈福法會」和「平安開講」分時段進行。大家以為這樣做,可以讓我節省很多體力,因為每場對談至少有三個人以上的互動問答,除了我及貴賓之外,還邀請了中華電視公司資深新聞主播陳月卿女士,由她串場發問,掌控現場的主題方向和營造氣氛,我只有被問到時才需要發言,應該要比我單獨演講輕鬆多了。

其實不盡然,因為每場同台對談的都是名家,台下的觀眾將近三千人,我也必須從頭至尾全神貫注,隨時準備做恰到好處的反應,並提出我必須發表的觀點。尤其每場談論的主題,雖然早已訂妥,而主持人提出的問題,幾乎都出乎事先的安排,都是一些具有新聞性的社會問題,因為這些都是社會大眾所關切的,也是媒體記者最有興趣報導的。而這就是新聞專業節目主持人的特長。我和來賓們也都十分認同,因為這樣的方式,很容易為廣大的群眾所關心和接受,而這豈不正是我們的目的呢?

第一天晚上的特別來賓是現任臺北市市長馬英九博士,談論的主題是「心靈環保對跨世紀社會安定之影響」。第二天晚上的特別來賓是現任青年救國團主任李鍾桂博士,主題是「新世代青少年如何安身、安心、安家、安業」。第三天晚上有兩位貴賓,李亦園教授及楊國樞教授,都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前者同時也是蔣經國基金會執行長,後者並擔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談論的主題是「現代人如何在世紀交替下安身立命」。這三場座談會各有特色,前兩場因為談的是社會及青少年當前的現實問題,也都是一般大眾的切身問題,所以場面非常輕鬆有趣。第三場談論的主題比較深刻和嚴肅,都是從現實的層面切入,探討思想和理念的開拓與實踐,我也再度提出:社會大眾,無論是誰都應該要有宗教的修養,一個健康的宗教,必須把人從個體到達整體,超越於個體和整體,才是自由自在的大智者、大仁者。

我是這樣說的:「人必須先跟自己的內心和諧相處,然後跟環境裡面的人和諧相處;進一步跟大自然和諧相處;再進一步以宇宙為自我,萬物與我同根,天地與我同體;最後必須超越個人的小我和宇宙的大我,那才是絕對的自在。所謂賢人和聖人的境界,也不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我提出只要能一念清淨、一念超越,就能在一念之間體驗到聖賢的心境,人人都可以試著體驗。如果大家願意體驗,常常體驗,那就是我們提倡的「人間淨土」的實現,也就是大家所祈求的社會平安,就並不是一個空洞的信仰和理想。

對談之後,楊國樞教授連聲地對我說:「法師的高論之中提出的大架構非常好。」我們的座談會在中華電視台全程播出,李亦園教授的許多朋友們希望把座談的內容當成社會教育的輔助教材,而索取現場的錄影帶。我也交代了法鼓文化,計畫將這三天的對談內容,整理成為文字,與社會大眾分享。

其實近三年來,我在中國電視公司開闢了一個節目叫作《不一樣的聲音》,每集三十分鐘,每週播出一次,已有一百數十集,每場也都是邀請一、兩位名人和我對談,採取的方式就是根據一個主題,由一位主持人穿插主導。談論的內容涉及的專業範圍領域相當廣泛,而且都圍繞著淨化社會人心的原則,由我站在佛法的立場提出因應之道;每次也都邀請和主題相關的專家學者,在專業層面由他們提出專業的看法。從精神層面,大家都希望聽聽我的意見;從技術層面,我也希望聽聽專家學者們的看法。所以從節目開播以來,使我學習到很多,從收視率的調查可以知道觀眾的反應,這節目很受歡迎。

像這樣的方式,往往可以聽到許多非佛教徒的專家學者們,提出對於佛教的看法和認知,也有機會讓他們發現,佛教並不迷信,而且和他們每種領域的想法和看法,都是可以呼應的。有一次一位基督徒女士在我們的節目中,認為她的想法一定和我不一樣,結果我給她的回饋,讓她相當驚奇。接著我告訴她:「真理只有層次的不同,沒有本質的差異,否則就不是能讓全人類共同接受的道理了。」佛法不會否定任何一個層次的善,而其高明處,就是不會執著任何一個層次的善,而認為那一定是最好的,這就是佛法的智慧。

二五、在美國的禪與生活

我每次從東方回到西方,都會有大休息一番的感覺。因為在臺灣期間,每天從早到晚,把時間壓縮得非常地緊迫,不容易找到休息的時間、思考的時間、打坐的時間。在美國,至少還可以早晚打坐,偷閒休息,並將臺灣沒有完成的工作繼續完成,特別是在臺灣講出的各種講座,被弟子們整理成為文字之後,也需要我在美國把它刪訂和重寫成書。

這次回到美國,就完成了十多萬字的《法華經》錄要今釋。從一九九二年七月,至一九九四年七月間,在臺灣農禪寺一共講出了十五場《法華經》講座;一九九七年將錄音帶整理成為文字;一九九八年,由余如雯刪修、潤飾成為書稿;可是我無法滿意自己所講出的內容,所以到了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五日至十一月二十七日,在美國紐約上州的象岡道場,把它重寫了一遍,庶幾可以成為後來的初學者們,理解《法華經》的參考書了。

同時在這期間,我於十一月二十日應邀至新澤西州羅特格斯大學,舉行了一場公開演講,主持人是該校教授庫特.史貝爾梅耶(Kurt Spellmeyer)博士。因為去(一九九八)年同樣的這個時段,我在該校演講,使得教室擠得水洩不通,所以這一次場地特別設在一個可以容納五百人的演講廳,到了有四百多人,除了該校的師生,也有附近的居民。在美國的一個大學裡邊演講,能有這麼多的聽眾,是並不多見的。

當天的主題是:「禪與生活」。什麼是禪的生活呢?我說只要時時處處放鬆身心,超越自我,就能解脫自在。並且強調,中國的禪宗雖然打坐,但是更重視智慧的開發,主要在於《六祖壇經》所說的「定慧一體」,「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其實,能夠放鬆身心,就是定的功能;能夠放下身心,就是慧的工夫。最後,我送給聽眾四句話,那就是「心」五四運動之中的「四它」,如果遇到任何麻煩、痛苦、危急的狀況時,只要能夠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就是禪的工夫運用在平常生活中的功能,也就是即定即慧的禪修態度。

這次我在美國,除了在象岡道場分別於十一月下旬和十二月下旬,主持了默照禪及話頭禪的兩次禪七,同時也在東初禪寺舉辦了每週的講經法會及講師訓練的課程。參加禪七的人士來自九個國家,其中以波蘭的六位男士及一位女士一共七人,最受矚目,因為我已經有三種英文的禪修書籍,被翻譯成波蘭文在華沙發行。

西方人士對於中國的禪,如此熱心地嚮往,絕不是臺灣的佛教徒們所能想像的。因此,名小說家施叔青女士為了替我撰寫傳記,連續在美國參加了幾次禪七,目的不僅僅只是為了到西方體驗禪修,更是抱著好奇的心,看看這許多西方人,為什麼會喜歡中國的禪法?西方人士對我聖嚴這個人,有著什麼樣的看法和想法?在禪七中是不准講話的,每當禪七結束,施女士就忙著對西方人的禪眾一一地採訪。她發現西方人對禪的修行,不像絕大多數的東方人那樣淺嘗即止,打過幾次禪七就會放棄了。在西方人之中,有的已經跟我學禪二十來年,有的已經有了三十多年的禪修經驗,他們都對我所指導的禪修,非常珍惜,鍥而不捨,持續努力,禪修對他們生命的影響,已經非常重要了。

這一趟我在美國期間,也參加了十月二十八日,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法鼓山護法會舉辦的北美年會。雖然只有九十多人,比起臺灣的年會兩萬多人,規模似乎是小了很多,但是在北美全國各地能有如許華人趕來參加年會,已經讓我感恩了。

美東的兩個道場,交給果元比丘負責之後,都在積極地推展著各項活動。尤其是象岡道場,從下半年起聘請了一位漢生博士,擔任募款專案的經理,這位美國女士曾經在臺灣住了十二年。因為象岡需要大筆的金錢來整修加建,原來的建築物,多半只能用於夏天的活動,缺少禦寒、防凍的設備,所以要改裝加建,才敷於一百人上下的禪修之用。因此,果元師跟他的助理龔天傑居士,經常要忙著跟建築師和工程人員打交道。

大家只知道臺灣法鼓山在大興土木,沒有想到美國的象岡也在興動土木。雖然沒有像法鼓山那麼大的規模,但是也需要三、四百萬美元的經費。大家在為我擔心,錢從哪裡來?因為誰都知道,我是一個不會計畫找錢的人,也不知道從哪兒去找到錢,我總是抱著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態度,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只有念觀音菩薩了!

四一、我的健康、團體、傳譜

自從七月十一日從歐洲回到臺北之後,雖然身體的健康並未好轉,經常有氣無力,甚至講話聲音微弱,喉嚨沙啞,常常頭昏目眩。由於工作太多,事情太雜,每天睡眠時間不夠,胃口不開,也不感覺到飢餓,只是相當虛弱。每天服用自然的營養食物,胃部常有脹氣,消化機能遲鈍,只好把自然食物的錠劑停了。經常要看醫生,又不敢吃藥,有的醫生要我用中藥,有的醫生要我停止一切的中西藥,我自己在沒有辦法支撐時,就只有找西醫打點滴了。不論中西醫生,都是虔誠的三寶弟子,也都盡心盡力,使我非常感恩。我也經常相當平靜、喜悅,因為像我這樣身體的條件,病了一輩子,已經活過七十歲,還能夠在菩薩道上繼續地走著,當然值得高興!這次在國內去榮總檢查了兩次,以及其他的診所和臺大醫院及個人的醫生,看了幾十次。我是既不會被醫生嚇到,也不會討厭醫生的忠告,我覺得需要用藥就用,應該停止用藥就停,需要檢查就去檢查。我既不會說已經活夠了,也不會說希望再活多少年,我不會虐待自己,也不會擔心死亡,所以一路抱病一路還是活著。

在我這趟回到臺灣的三個多月期間,除了例行的許多會議,也有不少以往不曾有過的活動。七月二十四日至三十一日之間,舉辦了第一屆的念佛禪七,過去只有禪七和佛七,也用禪修的方法在輔助念佛的功能,還沒有正式把念佛算作是禪七。這回是把念佛的淨土法門,回歸於禪修的一項活動,念佛本是六念之一,也是禪觀的一種,念佛禪七的目的不在求感應,不求見瑞相,不求見佛國淨土依正莊嚴,而在達成《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然後把「淨念」二字分成專念、一念、無念三個層次,目的是能夠在修行念佛法門的當下,見到自心淨土及自性彌陀,就能心淨國土淨而體現人間淨土。其實,我曾提出四種淨土觀:他方淨土、天國淨土、人間淨土、自心淨土;它們只有心願及層次上的不同,並沒有本質上的差異。今後的法鼓山,除了依舊還有彌陀法門的念佛佛七,也會舉辦禪修性質的念佛禪七。

這次回到臺灣期間,有兩場皈依祈福大會:一場是七月十六日借臺北市士林中正高中大禮堂;另一場是七月二十二日在高雄鳳山勞工活動中心。兩場共有三千多人發心皈依三寶,這是歷年來所辦皈依典禮人數最多的兩個梯次。二十二日上午,也抽空去了美濃鎮朝元寺我曾經閉關的道場,做了一次舊地重遊,見到了那兒的老當家師慧定比丘尼和他的弟子,也到該寺的開山能淨長老塔院上香禮拜,感恩他們當年的成就。關房已被拆除,老住眾們早已作故,當年的年輕一代也垂垂老矣;舊地尚在,景物易貌,溫馨未改,人事無常。

八月二日,我主持法鼓山第二屆僧團大會。在農禪寺的新禪堂,由惠敏法師為我們擔任主席,會中也選出僧團代表,以及賢首院上座比丘、比丘尼,逐條通過了「法鼓山寺組織章程」。這使得法鼓山的僧團,有了一部根本的母法,類似於國家的憲法,所有一切制度的建立,都可依據此一組織章程來制定了,對於僧團的人事組織和領導人的產生,以及監督權的行使,都有了明確的規定。因此,法鼓山這個團體不論有沒有我這個人,都不會有多大的差異,法鼓山的共識以及對於佛教和社會所負的責任,也在組織章程中有明確的規定。這不僅是法鼓山歷史性的一樁大事,也是我們這個團體跨出了可大可久、永不動搖的一大步。過去有許多人為法鼓山擔心:一旦當我聖嚴不在的時候,這個團體由誰來領導?現在應該可以安心了,章程中規定我的繼承人選,若非由我預先指定,就由僧團代表選舉禮聘具德者擔任,當我隱退之後,法鼓山這個團體,絕對能夠繼續為人間奉獻。

另有一事,名作家施叔青女士為我寫的一本傳記《枯木開花》,由時報文化公司出版。因為是名作家寫我的傳記,被文藝界形容為「夢幻的結合」。尚未下筆之前,已有幾家大出版商向作者爭取出版權,出版之後,也真的造成書市的轟動,連續被列為臺灣暢銷書排行榜,這是在林其賢教授為我編寫的《聖嚴法師七十年譜》兩大冊出版之後,唯一一本具有代表性的我的傳記。雖然見仁見智,讀者們有不同的反應,書評家都說這是一本好書。對作者來講,下了很大的工夫,是一部很有功力的傳記文學;這是高難度的挑戰,她沒有失敗,而是很成功的。

本(二○○○)年三月份,由法鼓文化出版我的《七十年譜》。雖然在文化界的新聞媒體沒有造成像《枯木開花》那樣的熱門和轟動,對於我個人學思修行的人生歷程而言,要比傳記翔實豐富得多。林教授花了十多年的時間,遍讀我的著作以及相關的資料,以編年式的體裁,用文言文寫了四十六萬字,使我不得不在該書的序言中說:「許多東西,連我自己也有意無意地早就遺忘了的,卻都在這部『年譜』中現了原形。」做為歷史的、學術的、思想的、行誼的個人重點資料而言,這是一部相當忠實而詳細的著作。我個人有沒有年譜並不重要,為後人留下這個時代社會和佛教的歷史,應該是很有價值的。

目次

自序

一、演講會與高峰座談
二、受獎和頒獎
三、學術會議──人的素質與電子佛典
四、健康出狀況.累及許多人
五、訪新加坡的因緣
六、連場爆滿
七、在新加坡接觸到的菩薩們
八、拜訪兩位長老法師
九、歐陽代表官邸說因果
一○、飛到德國
一一、我在柏林的飲食
一二、一場精簡的演講
一三、在古堡中打禪七
一四、如何指導禪修
一五、柏林國立博物館
一六、集中營紀念館
一七、凱旋門與柏林圍牆
一八、給歐洲禪修者的叮嚀
一九、政黨人士來訪
二○、「心」五四運動
二一、齋明寺晉山
二二、百年大地震
二三、中部寺院的災情
二四、臺灣,加油
二五、在美國的禪與生活
二六、七十自題
二七、重感冒中的弘化活動
二八、現代藝術的災區感恩
二九、灑淨行腳
三○、農曆年前後的大忙碌
三一、與當代頂尖名人暢談
三二、與名人談了些什麼?
三三、陳水扁總統利益眾生
三四、政治大學上課.臺灣大學演講
三五、追求卓越的大師對談
三六、打七個默照七
三七、第四度英國行
三八、夏芬學院
三九、蓋亞之家
四○、畫眉鳥洞佛教修道院
四一、我的健康、團體、傳譜
四二、成為媒體的焦點.預立遺書
四三、人文社會獎助學金獲得捐款
四四、出席聯合國的宗教及精神領袖高峰會議
四五、接受安南的午宴招待
四六、會議期間的餐會邀宴
四七、列名卓越的世界宗教及精神領袖名單
四八、臺灣和大陸的佛教代表們
四九、高峰會中的高峰會
五○、我對消弭飢餓與貧困的建議
五一、陳水扁總統的約見
五二、國會及國家給我的兩項榮譽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