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經典著作集。
追根溯源,身體力行,從質樸的民眾生活中仰望日本民藝精神之美。
黃永松、馬可、汪涵傾情推薦!
《工藝之道》闡述了何謂工藝之美、何謂正宗的工藝、人們對工藝的誤解以及工藝的未來發展,是柳宗悅先生最早的關於工藝性質的文集,也成為“日本民藝運動”的理論奠基之作。正宗的工藝之美,是美與用的結合,是匠人的信仰、熱情與勤勞澆灌而成,是無心之美,是自然的恩惠。在美將消逝的年代,守護工藝需要集結的眾生之心。透過他的闡述,我們得以重新審視今天的日常生活,重拾對手工藝的尊重與珍惜。
追根溯源,身體力行,從質樸的民眾生活中仰望日本民藝精神之美。
黃永松、馬可、汪涵傾情推薦!
《工藝之道》闡述了何謂工藝之美、何謂正宗的工藝、人們對工藝的誤解以及工藝的未來發展,是柳宗悅先生最早的關於工藝性質的文集,也成為“日本民藝運動”的理論奠基之作。正宗的工藝之美,是美與用的結合,是匠人的信仰、熱情與勤勞澆灌而成,是無心之美,是自然的恩惠。在美將消逝的年代,守護工藝需要集結的眾生之心。透過他的闡述,我們得以重新審視今天的日常生活,重拾對手工藝的尊重與珍惜。
作者簡介
柳宗悅(1889—1961)
日本著名民藝理論家、美術家。1913年畢業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科部哲學科。在研究宗教哲學、文學的同時,對日本、朝鮮的民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開始對之進行收集、整理、研究。於大正十五年(1926),與富本憲吉(1886—1963)、河井寬次郎(1890-1966)、濱田莊司(1894-1978)聯名發表《日本民藝美術館設立趣旨書》。1936年創辦日本民藝館並任首任館長,1943年任日本民藝協會首任會長。出版有《工藝之道》《日本手工藝》等著作。1957年獲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功勞者”榮譽稱號。
譯者介紹
徐藝乙
江蘇省南通市人。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長期從事工藝美術、民俗藝術、傳統物質文化與文化遺產研究,主持、參加多項科研項目,出版有著譯作三十餘部。曾獲國家社科基金優秀成果一等獎、全國“五個一工程”優秀圖書獎以及多項省部級獎。
石建中
江蘇省南通市人。長期從事日本語言、文學、藝術的研究、翻譯與教學工作,在國內外報刊發表相關文章數十篇。主要譯著有《色彩設計初步》、《民藝論》等。
張魯
江蘇省南京市人。南京博物院館員。曾先後就讀于南京藝術學院設計藝術系、日本國士館大學,留學期間曾遊歷日本及歐洲各大博物館、美術館。主要從事傳統手工藝的研究以及設計與製作,並注意融會現代元素。譯著有《日本手工藝》等。
日本著名民藝理論家、美術家。1913年畢業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科部哲學科。在研究宗教哲學、文學的同時,對日本、朝鮮的民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開始對之進行收集、整理、研究。於大正十五年(1926),與富本憲吉(1886—1963)、河井寬次郎(1890-1966)、濱田莊司(1894-1978)聯名發表《日本民藝美術館設立趣旨書》。1936年創辦日本民藝館並任首任館長,1943年任日本民藝協會首任會長。出版有《工藝之道》《日本手工藝》等著作。1957年獲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功勞者”榮譽稱號。
譯者介紹
徐藝乙
江蘇省南通市人。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長期從事工藝美術、民俗藝術、傳統物質文化與文化遺產研究,主持、參加多項科研項目,出版有著譯作三十餘部。曾獲國家社科基金優秀成果一等獎、全國“五個一工程”優秀圖書獎以及多項省部級獎。
石建中
江蘇省南通市人。長期從事日本語言、文學、藝術的研究、翻譯與教學工作,在國內外報刊發表相關文章數十篇。主要譯著有《色彩設計初步》、《民藝論》等。
張魯
江蘇省南京市人。南京博物院館員。曾先後就讀于南京藝術學院設計藝術系、日本國士館大學,留學期間曾遊歷日本及歐洲各大博物館、美術館。主要從事傳統手工藝的研究以及設計與製作,並注意融會現代元素。譯著有《日本手工藝》等。
名人/編輯推薦
▲ 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經典著作集
▲ 追根溯源,身體力行,從質樸的民眾生活中仰望日本民藝精神之美
▲ 黃永松、馬可、汪涵傾情推薦
▲ 追根溯源,身體力行,從質樸的民眾生活中仰望日本民藝精神之美
▲ 黃永松、馬可、汪涵傾情推薦
序
自序
我從美術文化到工藝文化的進程中,感覺到了文化的方向,這並沒有任何排斥美術的意思。我認為美的方向在於同生活的結合,現在,這個問題日趨顯示出它的迫切性。從生活圈中攝取美的因素的時代已經到來。在這裡,美的工藝化被賦予了新的意義。美與生活的結合體現在工藝文化中,從而能夠使人們觀賞到健康之美。我們不能把與生活無關的美叫作美,美必須是生活的產物,這樣才能夠逐漸地達到完美的境地。理論只有這樣去解釋,才是未來的“美”所肩負的任務。
這樣的原理說明了什麼?這樣的事情具有多大的可能性?工藝之美的目標應該是什麼?美與工藝是怎樣的關係?本書的任務就是解答這些問題。
本書的大部分是在一個房間中撰寫的。這個房間中掛著一塊匾,上面寫著兩個字的禪語—“無事”。回想起來,我來到這個山莊所寫下來的理論亦可歸結到這兩個字上,我沒有尋找工藝之美以外的事物,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民族中,永恆不變的理念在這裡同樣是不會產生變化的。這裡用的是解釋禪意的語言,然而在美的方面亦同樣如此。乍一看,也許是平常的理念,但這並非正常、確實的目標。可是,如果是從文化基礎的角度來考慮的話,歷史又如何是確實的呢?特別是在伴隨著人類生活的工藝中,只有這樣的理念才是不可動搖的目標。
本書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部分。上篇為序論,探索工藝在多種藝術中的位置,試圖比較明確地說明在造型的領域中,美術與工藝的關係;中篇是各種工藝品的分類,目的在於說明各種工藝的特殊性質與它們之間的界限;因為工藝之美的理論就是工藝文化論。在這裡,下篇敘述了要在將來實現最美的境界,可供工藝馳騁的場所是何其大,以及工藝性為什麼是美的重要因素等問題。
我在說明這些目的時,基本上沒有參考外來的思想。我在構思工藝論,並將其整理成文時,也像許多學者那樣回顧了陸續出版的種種參考書,有的也許還應該添加一些小注腳,但是我捨棄了這些手續,完成本書完全靠的是自我感覺。一方面,在我們周圍找不到切實可行的工藝理論;另一方面,這樣的學科只有在日本創始,才有可能在日本完全實現。事實上,我們工藝界的運動是以“民藝運動”為世人所知的。值得我們自豪的是,這個運動並沒有源於外國的思想,而是在日本本土產生的。我們回顧了當今歐美的人們對於工藝所採取的立場,但是我們並沒有過分地採用。因此,這裡所闡述的思想並不是模仿性質的。今天,在過於效法外國的思想界和造型界中,我們開闢了自己獨有的道路,縱然是不成熟的,但卻有著很大的意義。在日本這一國家中,先驅者必須舉起火把,我想這一時刻已經到來。
我綜合了迄今為止所寫的種種工藝散論,將其組織在本書中,並打算按照順序,盡可能懇切地去闡述。為了所有篇章的立論不至於落入抽象,本書將努力不斷地舉出實例加以具體說明。談論工藝品及其領域的話題,我想是極有希望的一條道路。基於同樣的目的,書中還安排了插圖並加以短注。這是因為,離開對象物去談論美,意義就不大了。
閱讀本書的讀者們,最好結合分類再讀一下我的另一本主要著作《工藝之道》,以便在工藝的世界裡汲取種種潛在的、神秘的真理。最近刊行的兩本書《何謂民藝》、《工藝》,都能從中找到歸納好的工藝美論。
本書的寫作,是在豆州今井濱和相州箱根分別進行的。借此機會,向為我提供幽靜別邸的中丸一平、住井展男兩位先生表示深切的懷念。本書在出版時曾得到式場俊三君的幫助,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
柳宗悅
於函嶺小塚山莊 1941年9月1日
我從美術文化到工藝文化的進程中,感覺到了文化的方向,這並沒有任何排斥美術的意思。我認為美的方向在於同生活的結合,現在,這個問題日趨顯示出它的迫切性。從生活圈中攝取美的因素的時代已經到來。在這裡,美的工藝化被賦予了新的意義。美與生活的結合體現在工藝文化中,從而能夠使人們觀賞到健康之美。我們不能把與生活無關的美叫作美,美必須是生活的產物,這樣才能夠逐漸地達到完美的境地。理論只有這樣去解釋,才是未來的“美”所肩負的任務。
這樣的原理說明了什麼?這樣的事情具有多大的可能性?工藝之美的目標應該是什麼?美與工藝是怎樣的關係?本書的任務就是解答這些問題。
本書的大部分是在一個房間中撰寫的。這個房間中掛著一塊匾,上面寫著兩個字的禪語—“無事”。回想起來,我來到這個山莊所寫下來的理論亦可歸結到這兩個字上,我沒有尋找工藝之美以外的事物,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民族中,永恆不變的理念在這裡同樣是不會產生變化的。這裡用的是解釋禪意的語言,然而在美的方面亦同樣如此。乍一看,也許是平常的理念,但這並非正常、確實的目標。可是,如果是從文化基礎的角度來考慮的話,歷史又如何是確實的呢?特別是在伴隨著人類生活的工藝中,只有這樣的理念才是不可動搖的目標。
本書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部分。上篇為序論,探索工藝在多種藝術中的位置,試圖比較明確地說明在造型的領域中,美術與工藝的關係;中篇是各種工藝品的分類,目的在於說明各種工藝的特殊性質與它們之間的界限;因為工藝之美的理論就是工藝文化論。在這裡,下篇敘述了要在將來實現最美的境界,可供工藝馳騁的場所是何其大,以及工藝性為什麼是美的重要因素等問題。
我在說明這些目的時,基本上沒有參考外來的思想。我在構思工藝論,並將其整理成文時,也像許多學者那樣回顧了陸續出版的種種參考書,有的也許還應該添加一些小注腳,但是我捨棄了這些手續,完成本書完全靠的是自我感覺。一方面,在我們周圍找不到切實可行的工藝理論;另一方面,這樣的學科只有在日本創始,才有可能在日本完全實現。事實上,我們工藝界的運動是以“民藝運動”為世人所知的。值得我們自豪的是,這個運動並沒有源於外國的思想,而是在日本本土產生的。我們回顧了當今歐美的人們對於工藝所採取的立場,但是我們並沒有過分地採用。因此,這裡所闡述的思想並不是模仿性質的。今天,在過於效法外國的思想界和造型界中,我們開闢了自己獨有的道路,縱然是不成熟的,但卻有著很大的意義。在日本這一國家中,先驅者必須舉起火把,我想這一時刻已經到來。
我綜合了迄今為止所寫的種種工藝散論,將其組織在本書中,並打算按照順序,盡可能懇切地去闡述。為了所有篇章的立論不至於落入抽象,本書將努力不斷地舉出實例加以具體說明。談論工藝品及其領域的話題,我想是極有希望的一條道路。基於同樣的目的,書中還安排了插圖並加以短注。這是因為,離開對象物去談論美,意義就不大了。
閱讀本書的讀者們,最好結合分類再讀一下我的另一本主要著作《工藝之道》,以便在工藝的世界裡汲取種種潛在的、神秘的真理。最近刊行的兩本書《何謂民藝》、《工藝》,都能從中找到歸納好的工藝美論。
本書的寫作,是在豆州今井濱和相州箱根分別進行的。借此機會,向為我提供幽靜別邸的中丸一平、住井展男兩位先生表示深切的懷念。本書在出版時曾得到式場俊三君的幫助,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
柳宗悅
於函嶺小塚山莊 1941年9月1日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