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這就是冒險故事的力量!
《屋頂上的貓》,歷經挫折之後,重拾勇氣的經典故事。
《阿亞的奇幻歷險》,走進孩子的想像世界,充滿驚喜與創意。
《妮妮不見了》,走出舒適圈、重新感受家的溫暖與可貴。
三本書,三個冒險故事!讓我們一起變勇敢吧!
《屋頂上的貓》
跟隨內心的好奇小野獸,征服挫折的小脆弱!
亞馬遜4.5顆星好評推薦!
鼓勵每個孩子:儘管總會遭遇挫折,也不放棄再試一次!
一隻好奇的貓咪,來到新家,最喜歡沿著陽台往上爬,爬上屋頂,彷彿站在世界的頂端。這天,他卻因為一個失誤,從陽台往下、往下、往下……摔落到地面。好在,他身體無恙,可是,他的內心受傷了……他再也不去陽台、再也不去屋頂、生活中再也沒有樂趣,直到……
《屋頂上的貓》是羅傑‧梅德(Roger Mader)的第二本創作,被貓咪一腳領進童書世界的他,對貓有相當細緻的觀察,尤其是他們的好奇心與野性。跟故事裡的這隻貓咪一樣,孩子們對這個世界同樣充滿好奇,也經常會不知不覺就玩瘋了,像頭小野獸一樣,一不小心就會讓自己受傷,包含身體的跟內心的。屋頂上的貓也一樣,一個意外的失敗,帶來了退縮與害怕,生活中失去了所有的樂趣。直到另外一隻鳥出現了,這隻貓終於打敗了挫折、害怕,跨出陽台,一路往上、往上、往上追索……又重新在站上世界的頂端。正是這樣不斷嘗試再嘗試的勇氣,對世界永遠保持好奇的熱情,才帶領我們看見不同的世界。而在經歷過這些挫折之後,相信當再次站上世界頂端時,所見的風景一定大大的不同,而這些沉澱與再次出發的勇氣正是孩子成長的養分。
本書的創作靈感是來自羅傑姪女所養的貓,這隻貓還真的從屋頂上掉下來好幾次,因此最初是以橘貓為主角,後來考慮到視覺效果,才決定換角變成黑白貓;作者設定橫向的閱讀走向,後來也發現直向的圖像設計更有戲劇張力,也將書改為直向設定。羅傑‧梅德獨特的構圖,他不僅對貓的神情與動作都掌握得相當精準,優雅、精細的筆觸、大膽的用色,獨特的構圖,像漫畫一般的分格表現,一下子就抓住讀者的目光,這些特別的表現方法更加深了閱讀的樂趣。親子共讀時,除了欣賞這些美麗的圖畫,更可以引導孩子,跟著貓的視角,一步一步地去探索這個城市,看見貓、也是作者眼中巴黎的日常。
名人推薦,喵嗚~~~(按姓名筆畫排序)
這本《屋頂上的貓》有一種很奇妙的魔力,在翻閱的同時彷彿會聽到的悅耳鋼琴聲,你聽見了嗎?貓實在是很迷人的生物,我好喜歡這本書喔!在低潮的時候你可以選擇沉澱、安靜、好好休息一陣子,但是不要就此消沉,準備好自己,準備好抓住下一個機會,即使又跌了一跤,但是跌跌撞撞的人生回味起來才有意思,不是嗎? ----艾莉媽
這個故事其實反映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如何追求探索,在受到挫折後,如何沉澱,又爬起來,再次爬上最高點。象徵著無限的勇氣,讓人充滿了希望。----吳敏蘭(凱斯教育機構執行長)
這本書的作者雖不算是名人,但我們不宜只吃得獎光環的菜(世界上有太多的遺珠),看完不用多言,相信你心中自有定數,也許都要發出:「呼!太棒!」這樣的讚嘆。----馬尼尼為
《屋頂上的貓》好看在於作者畫裡的直線、弧線、光線、連動、細節、視角,和故事節奏變化的巧妙。圖畫隨著故事情節發展而有不同的變化,不拘一格。閱讀時的視線,順著筆畫線條延伸向前,順著動物眼神與肢體運動方向高低跌宕,讓人心情也隨之抑揚頓挫。本書就像前後蝴蝶頁那兩行貓腳印,值得來來回回看上好幾遍。----顏銘新(小茉莉親子共讀團)
真實生活不只是快樂甜美的泡泡而已,成長也同時意味著這些大大小小的「意外」。《屋頂上的貓》就用一種詩意的方式看待挫折,提示我們時間不但有療癒的力量,還能醞釀下一次更輕盈、更有把握的優雅冒險。----羅怡君(親職作家)
《阿亞的奇幻歷險》
奇幻,是種本能 想像,就有魔力
歡迎光臨孩子的奇思妙想世界!
童書界資深作者X波隆納插畫獎得主,
聯手打造一趟獨一無二的冒險旅程!
女孩阿亞在一座神秘的白石山上玩耍,看見遠處神秘的湖泊,好想去探險,意外的踢了一顆球之後,居然迸出的大鳥,大鳥載著她開始了一連串的奇幻之旅,經歷了水蛇、砲彈的攻擊,阿亞發現自己居然上了巨人的餐桌,情況相當危急,自己有可能快被當成食物吃掉了,她該怎麼辦?她能順利脫身嗎?
充滿好奇心的孩子,總有用不完的想像力,生活中的一點小東西、一個小事件,都可以成為他們幻想的養分,給自己找到創造的樂趣。本書結合別緻的文學情境與藝術性筆觸的動感氛圍,巧妙地敘述了小女孩阿亞透過日常事物的夢境發想,呈現獨特的想像魔力。不僅展現小朋友所擁有的奇幻本能,也創造了一個讓他們可以一玩再玩的冒險遊戲。
《妮妮不見了》
兒童文學中最經典的旅程,一趟離家又回家的冒險!
這本書讓我們看見圖畫書的完美樣貌。
美國亞馬遜書店4.5顆星評鑑,兒童文學工作者宋珮專文賞析
妮妮是一隻備受主人寵愛的貓,住在一個非常舒適的屋子裡,一切都很完美,但是......屋外的花園看起來似乎更好玩。這天,妮妮發現陽台的門竟然有是打開的,簡直太棒了,妮妮決定到花園去看看,花草的味道聞起來太舒服了,妮妮開始享受花園中的一切,接著她越走越遠,盡情探索著森林、草地….。可是,沒多久,天漸漸黑了,外頭一下子充滿恐怖的氣息,黑暗中有些可怕的聲響….妮妮開始害怕了,她好想回家,但是,家在哪裡呢?
本書是以安妮塔‧羅北兒自己的愛貓妮妮作為藍本所創作的圖畫書,描述貓咪離開溫暖的家,到外頭去探索,正如孩子也對外邊世界充滿好奇。當孩子走出門家,開始離家的探險歷程,途中遭遇恐懼時,那個充滿明亮、溫暖的家就成為他們的支持。圖畫書大師安妮塔‧.羅北兒,在本書中運用了她最擅長的豐富色彩與版面變化,來表現這一趟兒童文學中最經典的旅程。
運用色調、光影表現出妮妮一整天所遭遇的,從家的溫暖,初初探索時的興奮,到最後的恐懼害怕,以及又重新返家的安心感,明亮、灰暗又到明亮的色調表現,讓讀者像是看了一齣精美紙上電影。而重複的句法、富有節奏感的文字,更讓本書讀來具有豐富的層次,讀者也能從中體會到「圖畫書」圖文共奏的完美詮釋。
作者簡介
因為無意間在家門口巧遇一隻灰白相間的貓咪,開啟了他的童書繪本創作生涯。2013年出版第一本兒童繪本《LOST CAT》,一出手就因為細緻、優雅的畫風,充滿戲劇張力的故事,引起廣泛的注意。之後,持續以貓咪為主角,創作出許多精彩的童書繪本。個性低調的羅傑,目前跟法國籍太太、狗狗,當然還有他最喜愛的貓咪一起居住在法國鄉間。「讓故事來找你吧!」是他創作時的座右銘。
作者/ 孫晴峰
生於台灣台南縣,祖籍江蘇鎮江。獲美國教育工學碩士、兒童文學碩士、及傳播學博士,現任紐約大學 ( New York University)專業學院媒體學教授。從大學三年級起,發表童詩、童話,共出版中文及英文著作與翻譯童書近四十本。作品曾獲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童話首獎、信誼幼兒文學獎評審委員推薦獎、兒童文學協會金龍獎、金鼎獎優良圖書,並屢獲聯合報《讀書人》,中國時報《 開卷》和台北市圖書館書評推薦《好書大家讀》等獎勵。
作繪者/ 安妮塔‧羅北兒(Anita Lobel)
安妮塔・羅北兒畫過四十多本圖畫書,包括得到凱迪克榮譽獎的《市場街》(On Market Street)和《安娜的新大衣》(A New Coat for Anna),並且自寫自畫了兩本以她的妮妮貓為主角的圖畫書:《妮妮:一座燈塔、一輪明月》(Nini: One Lighthouse, One Moon)及《妮妮的點點滴滴》(Nini Here and There)。兒童文學作家Daniel Pinkwater在美國公共廣播電台的節目中說:「這本書讓我們看見圖畫書的完美樣貌。」安妮塔・羅北兒書寫她少年時期的回憶錄 ”No Pretty Pictures” 曾入圍國家圖書獎決選名單。
名人/編輯推薦
親子部落客/ 艾莉媽
作家/ 馬尼尼為
親子部落客/ 顏銘新(小茉莉親子共讀團)
親職作家/ 羅怡君
序
阿亞的奇幻歷險 阿亞誕生記
文|孫晴峰(《阿亞的奇幻歷險》文字作者)
我寫故事,雖然不是文以載道,而且大半是反叛傳統, 可是多有清楚甚至嚴肅的主題, 而且通常是先有了主題, 再想出故事來傳達,很像是寓言寫作的過程。
《阿亞的奇幻歷險》倒是一個例外。
一位編輯約稿,希望我能夠寫一個給幼兒的故事。
當時在波士頓讀研究所, 眼看截稿時間快到了,故事的影兒都沒, 心裡有些著急。
我住在三樓的閣樓裡,坐在廚房裡的餐桌前,環顧四周找靈感,心裡想著,餐廳和廚房,有和媽媽在一起的感覺,是與幼兒親近的環境。我無意識的把玩著餐桌上的小鹽瓶子,覺得它隱隱中有個故事在裡頭,但是像和氏璧藏在石頭裡,還只是「暗含光」看不出它的形狀。
腦海裡忽然浮現了傑克爬出豌豆藤,進了巨人的古堡, 爬上巨人餐桌的情景。 聯想到,對小人兒來說, 花椰菜是巨樹, 烤雞是大山,湯麵是游著水蛇的大湖。想到這,就覺得柳暗花明了。
寫圖畫故事和寫童話不同,要先預想圖像, 分段情節,掌握節奏。我是完全不會畫畫的人,腦中的圖也是抽象的概念的,但是看到插圖者的創造, 也很清楚什麼是對味的。
陳志賢的圖把我腦中扁平而模糊的意象鮮活、具體起來 。我最喜歡的一幅圖是小女孩明白自己上了巨人的餐桌後,立刻跑到一處安全的地方躲藏,而那個地方竟然是 一把大叉子!這本書最初的英文版,主角的名字是「Mimi (咪咪)」,是根據我來自南美洲的朋友阿米而取的 。這次出版的時候,步步的編輯反對咪咪,建議用「阿亞」。 我覺得這個名字聽起來像是懊惱或是疼痛時喊的「啊呀!」便很猶豫。
我問阿米這個名字怎樣。
阿米一邊喝紅酒,一邊和顏悅色,用有著西班牙口音的英語說:「Aya! 這個名字太美了。」
「你確定不是因為紅酒的緣故嗎?」
我有點防備的說,「如果我踢你一腳,你們南美人不是會叫:『唉呀——呀——呀——呀!』嗎?你不會覺得阿亞這個名字因此很可笑嗎?」
阿米很困惑:「 唉呀呀呀呀跟阿亞有什麼關係?」
我很不放心,第二天再問了一次。
我現在也覺得阿亞的名字挺好,因為這個故事沒有文化和國際的界線,不同語文的人也都能叫的響亮--即使是在喊痛也無所謂。
繪者的話/ 阿亞的奇幻歷險 阿亞的二三事
文|陳志賢(《阿亞的奇幻歷險》繪本畫者)
1993年夏天,《Square Beak》很幸運的在美國發行。遠在波士頓的孫晴峰,來信告知,同一個出版社 Houghton Mifflin,已同意第二本書 “阿亞" 的故事構想。這個特別的合作中,由作者撰文發想後,交畫者繪圖貫連,經過文、圖、出版編輯三方交互討論,再回到作者為文定調,並設計成中英文兩種不同規格的版本。因此,在各方腦力激盪下,這種既合作又兼具獨立性之間,有了較多元可能的創作空間。
當時故事的文字,極為精簡抽象,是超乎尋常的題材。大抵描述一個小女孩,經歷食物的幻境歷險,回到現實的過程……。對我來說,「幻境」 是現實的超越,而 「歷險」 是對未知的挑戰。這個意象,藉著小女孩阿亞不停的探索、移動、 奔逃、躲藏,引領閱讀者穿梭於真實與虛幻之間。起初, 我嘗試了幾種不同的畫面推演,總覺得這樣的食物 「風景」,需要某程度的具象與實景呈現,才能啟動閱讀的共鳴並帶入故事情境。
草圖階段,我最先想到的畫面,多半是色彩斑斕、光影瀰漫、印象主義式的繪畫,以光和色來進行物像的分化與重組,並連結現實與幻覺的景緻。但問題來了,當時, 我所慣用的是幾何形式、平面化的童趣風格, 無法全面詮釋故事中的場景氛圍……因此,在畫風上摸索了好一陣子。幾經討論,大家都傾向於生活學習中的閱讀性、趣味性與幽默感的表現。最後,我選擇以童趣和繪畫性相互融合的方式來經營畫面。
為了調整既有畫風的平面感,並構築故事情境的貫連,書中圖像及空間的三維化是必要的,畫面裡也增加一些先前較少使用的元素。首先,是 「光」 的元素 – 以 「光」 來增進物像或環境的擬真及空間感,如光暈、逆光、反光或漸層筆調的使用,此光感的運用,也賦予物象的多面性與層次感。
再者,是「動」的元素 – 以 「動態」 之筆觸、筆跡、紋路、肌理或線條來強化圖像的動能與動感,猶如未來派繪畫或蒙太奇攝影,常利用重疊影像來描繪緊迫的時間感,這一點,在漫畫的線條表現上也很常見。另外,是 「愉悅」 的元素 – 色彩運用上,我特別使用了粉紅色來提昇情緒,並試圖連結食物、味覺、溫度的愉悅感,以及感知上的推進力。
然而,繪本和文字書最大的差異,在於繪本是以 「視覺圖像」 來主導閱讀的理解。如果把繪本的閱讀, 當作一個如同電影般連續播放的影像,那麼,繪本閱讀將會隨著時間的進行成為某種 「線性狀態」,若情境過於一致則顯平淡;反之,過於震盪則顯得牽強,甚至跳 tone。
因此,為了加強並轉化閱讀的線性,這次的重版,改採橫向開本的設計,分頁間,也刻意置入了空白區塊,並將文字移出圖外。這個圖文分離的新做法,除了使圖像更趨具體完整之外,空白區的間歇作用,也擴大翻頁的時間感,並增進了對圖像故事的投射。如此一來,閱讀的線性將由 「實線」 轉變成 「虛線」 的形態。一方面,可緩衝版面的緊迫感,另一方面,也延長對故事情境的共鳴。
在意涵上,《阿亞的奇幻歷險》點出了「想像」與「創造」在教育與生活養成上的核心課題。其最大的價值,在於思維的超現性獲得了鼓舞 ; 透過故事主角阿亞的異想天開,彰顯孩子與生俱來的奇想本能。而「創造來自想像」,舉凡醫生、演員、科學家、運動員…等,各行各業的佼佼者,都取決於「想像力」的發揮,這樣的特質,更是創造力的根本。
正如 Leo Lionni《田鼠阿佛》的故事裡,阿佛跟牠的同伴們說 :「閉上眼睛,你可以看到光,看到顏色,看到春、夏、秋、冬…… 」。想像力,就是神奇的魔法棒,孩子的想像,可以無中生有, 更可以從熟悉的週遭出發,開拓對未知世界無限的探索。
書摘/試閱
導讀/ 屋頂上的貓 跟著貓咪去冒險吧!
文/ 吳敏蘭( 凱斯教育機構執行長)
身為愛貓一族的我,在看到《屋頂上的貓》的英文版繪本時,深深為Roger Mader的插圖所吸引,插畫中對貓咪的習性描述的維妙維肖,貓咪的表情與一舉一動常常讓我拍案叫絕,而貓咪細膩的神情,或好奇,或兇,或害怕,也讓大小讀者跟著一起會心一笑。整本書除了插畫生動又細膩,文字淺顯易懂,甚至不需要文字,看插圖就可猜出劇情,從頭到尾跟著故事中的貓咪,就可以看懂整個故事,還有的頁面設計像漫畫般一格一格的呈現,緊湊又懸疑,讓讀者的視線與想像力隨之延伸與擴展。
《屋頂上的貓》原本的故事,是以姪女的橘貓(ginger cat)為主角,後來為了更突顯主角本身的畫面,而改為後來的黑白貓(tuxedo cat)。另外,為了要呈現巴黎的風景,繪本原本的設計為橫式,後來為呈現事件發生的視覺效果,而改變成為直式。如果可以,在第一次跟著貓咪的視線讀完故事後,拿起這本繪本細細品味,就可以在細節中看到更多。例如貫穿在故事中作為背景的巴黎鐵塔,巴黎建築上各式高高低低的煙囪,各家美麗的窗台,在各個建築屋頂上的天窗,還有貓咪掉落時各個樓層的住戶,有的在彈琴,有的做瑜伽,有的人家養狗,而掉到最後,讀者發現原來樓下有個水果店!繪本中提供了各種視角讓讀者認識巴黎的建築風情,不管是跟著貓咪從屋頂俯望路面,或是從煙囪遙看巴黎市景,都讓讀者彷彿就在巴黎,跟著這一隻好奇小貓一起探索這個城市。
帶孩子一起閱讀《屋頂上的貓》,可以讓孩子認識貓咪的好奇習性是如何讓人哭笑不得,也可以讓孩子了解動物在受挫後也有情緒,會缺乏自信,會躲藏,會害羞,就像孩子一般。不過,這個故事其實也反映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如何追求探索,看到世界的頂端,而在受到挫折後,如何沈澱,然後又爬起來,再次爬上最高點,象徵著無限的勇氣,充滿了希望,所以《屋頂上的貓》也是一本相當『勵志』的繪本呢!
導讀/ 阿亞的奇幻歷險 光影瀰漫的夢境
文/宋珮(藝術工作者)
這本書的主角阿亞作了一場白日夢,隨著夢境的發展,阿亞經歷了一連串奇幻的冒險。讀者在文字與圖畫交互引導下,也參與了阿亞的冒險,同時漸漸發現夢裡的一切都和食物及餐具有關。直到最後看到整張餐桌,和桌子旁邊用餐的人,才完全了解阿亞怎麼會編織出這樣一場白日夢。
孫晴峰的文字採用阿亞第一人稱觀點敘述,借此保留了一種懸疑效果,讓讀者很是好奇所謂的又軟又黏的白色石頭、冒著白色煙霧的神秘湖⋯⋯到底是什麼?並且試著解開這些不可思議的謎團。隨著情節趨向驚險、緊張,描述也愈來愈具象化,讀者才把所有的線索拼湊了起來。
陳志賢的圖畫強化了故事的超現實氛圍,比文字早一步讓讀者看到各種食物組成的場景。畫家藉著暈塗的色彩和朦朧的光影營造出一個個夢幻般的情境,微妙而有豐富的層次,他又運用靈活的、多重的線條勾勒輪廓,使畫上的形體充滿動感和不斷變化的可能。除了實際畫出的線條外,畫家還在顏料上刮出許多反白線,一方面增加了紋理表現的趣味,另一方面也強化了動態效果。
文字和圖畫都由片面到整體,是一段揭曉謎底的過程。書中頁面與頁面之間的關聯並不全然明確,是創作者刻意保留的模糊狀態,直到最後一頁才讓讀者一目了然,讓讀者和前面的畫面相互對照,找出夢中歷險的經過,也終於明白是哪些東西喚起了阿亞的想像。
導讀/ 妮妮不見了 離家又回家的旅程
文/宋珮
安妮塔・羅北兒喜愛述說民間傳說,也善於描繪家庭關係。以家庭關係為主題的圖畫書,不論是與其他作家合作的《安妮的新大衣》和《媽媽與我》,或是以妮妮為主角,自寫自畫的《妮妮:一座燈塔、一輪明月》(Nini: One Lighthouse, One Moon)、《妮妮的點點滴滴》(Nini Here and There)、《妮妮不見了》(Nini Lost and Found) 都有種獨特的溫柔與細膩,散發情感的溫度。
《妮妮不見了》採取親密的第三人稱觀點,描述某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妮妮貓溜出門閒逛,愉快的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不過天黑之後一切都變了,她體驗到野外的可怕威脅,必須鼓足勇氣,才能踏上回家之路。安妮塔運用重複句法,加上部分字尾押韻,念起來很有節奏感,雖然用字不多,卻因為配合著豐富的畫面,讓讀者感覺身歷其境,彷彿陪伴妮妮一起經歷了這一趟離家又回家的旅程。
安妮塔・羅北兒早期的作品多半運用透明水彩搭配鋼筆線條繪製,她的線條很有動感,色彩繽紛鮮明,後來的作品則以不透明水彩為媒材,用塗繪的手法作畫,形體飽滿豐腴、色彩濃郁,正如這本《妮妮不見了》。畫中的色彩變化呈現出不同的光線、氣氛。故事剛開始,明媚的陽光灑進屋內,偏黃的色調讓讀者感覺出陽光的溫度。到了戶外,已經變色的葉子顯示這是秋天,各種花朵仍在綻放。天暗後,豔麗的色彩消失了,一切都成了棕色和黑色,好在月光和手電筒的光帶出些微色彩,妮妮終於回到家,雖然挨了罵,但是滿室的色彩仍然勾畫出家的溫暖。
除了文字與圖畫,安妮塔也善於運用扉頁和版面的安排,進一步鋪陳文、圖沒有明說的部分,例如前扉頁畫得是晚間妮妮或是躺在沙發上,蓋著毯子,或是待在她的小窩裡面,壁爐中燒著木材,到處是貓的圖片,顯然她在這個家裡備受寵愛。書名頁的左邊,是趴在窗口望向窗外的妮妮,似乎嚮往著外面的世界。獻詞頁的她好像在「看」圖畫書,然後故事開始。
為了交待文中短句所描述的活動,安妮塔用了不少小圖,把妮妮在室內和室外做得事都一一畫出來。當妮妮到了樹林裡後,安妮塔安排了四個跨頁,畫面由亮到暗,情緒也由愉快到不安,此外,她在文字四周借樹枝、樹幹和動物圍成一個框,這個框的形狀延續四頁,直到妮妮躲進樹洞,這幾頁在翻閱時會有紙上電影的效果。回到家的妮妮又恢復了用小圖呈現的「瑣碎」生活,舒適又安全。不過到了後扉頁,我們看到又是風光明媚的一天,而妮妮正在窗口往外看,她會不會再度出發探險呢?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