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離家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優惠價
:90 折 288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孩子最難離家。
•在這個孩子比什麼都珍貴的時代,親子而不親夫妻,當心孩子變病童。
親子之間的問題,往往不是缺乏溝通,而是沒有界線,角色混淆。
卡在大人矛盾中的孩子,不知不覺扮演了一個不屬於自己的角色。
愛與親情需要空間,否則最好的心願和付出都會夾雜不清,成為負擔。
並非所有孩子願意長大,母親的懷抱始終是最安全的地方。
真正的愛要愛得明智,甚至節制,也要愛得及時;父母給孩子最重要的愛是知道何時放手!
人終其一生在不同的別離中,尋找自己的歸屬感。
一個孩子要成長,需要在情感上離家;離家難,有時真的難於上青天。
•在這個孩子比什麼都珍貴的時代,親子而不親夫妻,當心孩子變病童。
親子之間的問題,往往不是缺乏溝通,而是沒有界線,角色混淆。
卡在大人矛盾中的孩子,不知不覺扮演了一個不屬於自己的角色。
愛與親情需要空間,否則最好的心願和付出都會夾雜不清,成為負擔。
並非所有孩子願意長大,母親的懷抱始終是最安全的地方。
真正的愛要愛得明智,甚至節制,也要愛得及時;父母給孩子最重要的愛是知道何時放手!
人終其一生在不同的別離中,尋找自己的歸屬感。
一個孩子要成長,需要在情感上離家;離家難,有時真的難於上青天。
作者簡介
李維榕博士
亞洲家庭治療學院及上海家之源的臨床總監、美國紐約Minuchin Center for the Family家庭治療督導、香港大學家庭研究院創辦總監,乃2014年American Family Therapy Academy頒發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 to Family 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e Award得主。
李博士經常在世界各地講學及做治療示範。其著作除學術期刊外,包括三本與Salvador Minuchin等學者合著的重要著作,其中有第一、二版的Mastering Family Therapy:Journeys of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及Assessing Families and Couples: From Symptom to System,這些書籍都被譯成多國文字。她也是一位專欄作家,其中文書籍《家庭舞蹈》系列,在中國大陸、香港及台灣均有出版,促進了亞洲華人對家庭關係的認識和了解。
亞洲家庭治療學院及上海家之源的臨床總監、美國紐約Minuchin Center for the Family家庭治療督導、香港大學家庭研究院創辦總監,乃2014年American Family Therapy Academy頒發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 to Family 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e Award得主。
李博士經常在世界各地講學及做治療示範。其著作除學術期刊外,包括三本與Salvador Minuchin等學者合著的重要著作,其中有第一、二版的Mastering Family Therapy:Journeys of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及Assessing Families and Couples: From Symptom to System,這些書籍都被譯成多國文字。她也是一位專欄作家,其中文書籍《家庭舞蹈》系列,在中國大陸、香港及台灣均有出版,促進了亞洲華人對家庭關係的認識和了解。
序
【作者自序】
一直在寫我的專欄,卻好幾年都沒有出書。
回顧過來,這一大段日子都是集中在孩子的工作。各式各樣的問題,都是因為離不了家。原來孩子要離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人都認為近代的家庭過於疏離,我卻認為無論大文化如何改變,人總是需要有歸屬感,正正是這種歸屬感,讓我們不離不捨,至死方休。
而我自己,也同時經歷自己的歸屬與離別。
一直在寫我的專欄,卻好幾年都沒有出書。
回顧過來,這一大段日子都是集中在孩子的工作。各式各樣的問題,都是因為離不了家。原來孩子要離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人都認為近代的家庭過於疏離,我卻認為無論大文化如何改變,人總是需要有歸屬感,正正是這種歸屬感,讓我們不離不捨,至死方休。
而我自己,也同時經歷自己的歸屬與離別。
目次
孩子生病方程式
父母矛盾與孩子身心發展息息相關
自戀狂瘟疫
馴魔記
咬舌頭的女孩
選擇性的緘默
孩子的空間
重繪家庭拼圖
為上一代清糞便
千萬別找老媽子出頭
三代瓜葛集一身
家庭關係的空間
戒母親
對立性反抗症
嬰兒的三角關係
你的心與肺
三角關係的前因後果
做父母的橋樑
貴族精神
飛入精神病院
這是誰的孩子?
互相綁架
尋醫記
少女的約會
時代的悲劇
多重身分
一次充電之旅
春琴的故事
不甘心的動物
在醫院裡
今天快樂,明天快樂!
從莫斯科墓園說起
孩子原來是父母專家
踩高蹺還是賣鴨脖子
另類家庭
三對母女
偷竊的男孩
把母親還給爸爸
父與子
阿公阿嬤 Rock and Roll
異食癖的食譜
小妹要出嫁
沒有你的日子
安魂曲
旅途
我的曼陀羅
父母矛盾與孩子身心發展息息相關
自戀狂瘟疫
馴魔記
咬舌頭的女孩
選擇性的緘默
孩子的空間
重繪家庭拼圖
為上一代清糞便
千萬別找老媽子出頭
三代瓜葛集一身
家庭關係的空間
戒母親
對立性反抗症
嬰兒的三角關係
你的心與肺
三角關係的前因後果
做父母的橋樑
貴族精神
飛入精神病院
這是誰的孩子?
互相綁架
尋醫記
少女的約會
時代的悲劇
多重身分
一次充電之旅
春琴的故事
不甘心的動物
在醫院裡
今天快樂,明天快樂!
從莫斯科墓園說起
孩子原來是父母專家
踩高蹺還是賣鴨脖子
另類家庭
三對母女
偷竊的男孩
把母親還給爸爸
父與子
阿公阿嬤 Rock and Roll
異食癖的食譜
小妹要出嫁
沒有你的日子
安魂曲
旅途
我的曼陀羅
書摘/試閱
孩子生病方程式
在過去二十年間,我每年都會到上海兒童精神健康中心去做示範講座,加起來起碼見了一百多個家庭。同學問我有什麼感受,我卻想:怎麼我二十年來,見到的都是同一個個案?
二十年來同一個個案,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因為,這些孩子全部都有若干共通之處:
1. 他們都是父母的寵兒,父母的心和肺,背負著父母的無限期待與盼望。
2. 他們背後都有一對矛盾重重的父母,長期無法解決彼此間的怨恨。
3. 他們的父母都認為,對彼此沒有期望,只想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4. 而這些孩子,也就忠心耿耿地扮演了維持父母關係的橋樑。
上述單獨一項都不足為患,但是四項條件加起來,就是製造孩子生病的方程式!
這一百多個孩子當中,起碼有一半告訴我們:他們的病,具有一個特別功能,就是成功地把分歧的父母連結起來,逼著他們一起處理孩子的問題,又或者令父母緊張和生氣,為冷漠的關係燃起一點火花。
這些孩子的病徵不一樣,發病的方式也不相同,其實也只有兩大類:有的是「內向性」,把情緒往內心壓抑,成為身心症;有的是「外向性」,把情緒向外發作,造成行為失控等等。但是無論哪一類,如果留心觀察,都是與父母親互相牽引的一種舞蹈方式,並非單單屬於個人的一種狀況。
讓我們看看以下這段個案錄影片段:
這是一個十歲的小男孩,患上抽動症,身體不由自主地抽動,已經在醫院住了一段日子。這片段記錄的是在會談時,父母子三人坐在一排,父親不停地指責母親教子無方,為孩子帶來太大壓力;已經是全職母親,怎麼管教一個孩子也教出毛病來,兒子在一旁聽著,身體開始抽動。父親仍然不停口,母親露出十分委屈的神情,也很氣憤,別過臉去向著兒子,兒子凝視母親,突然焦急地說:「不哭,媽媽,不哭!」原來他比誰都更早察覺到母親在流淚,跟著就撲去安慰母親,母子相擁痛哭,剩下那苦惱的父親無人理會。
短短幾分鐘,我們看到一段家庭關係中最常見到的運作軌跡:當父親責怪母親,而母親心中不爽,孩子就會保護母親。父親以為自己罵妻子是為了保護兒子,結果更是把母子拴在一起。
讓我們看另一段錄影片段:
這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女,患了憂鬱及狂躁症,也是父母女三人並排而坐。女兒本來對誰都不理不睬,頭髮遮蓋了大半邊臉。她的母親正在哭訴丈夫不忠,三番兩次地岀軌,甚至一次在她出差時,把外遇對象帶到他們的臥室,讓她傷心得離家出走。丈夫雖然浪子回頭,乖乖地坐在那裡求饒,但是母親的悲哀是那麼深沉,無法停止內心的激動。坐在一旁的女兒,也是自然地站起來擁抱著母親,陪著她一起哭泣。
母親說:「我就是女兒,女兒就是我,我知道,她是為了我而生病!」可見母女一體,大部分都是基於夫妻之間的問題所形成的。
這個片段與上一段的寓意一樣:當妻子覺得被丈夫傷害,孩子就會飛身撲救。
二十年來,世上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時間與空間都改變了,這些家庭關係的牽引卻總是沿著同一軌道而運作。它們的劇本有不同版本,節奏時快時慢,演員的樣貌不一樣,但是在家庭的舞台上,時空的影響好像只有形式上的改變,演來演去仍然是同一幕戲!
為什麼會是這樣?
在過去二十年間,有大量研究報導父母矛盾對孩子發展的影響,尤其是父母如何表達及處理相互間的矛盾問題。在此之前,我們以為只有家庭暴力或粗暴語言會影響孩子的精神健康,後來發現,孩子受影響之處,絕非僅限於此。因此,在最新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就加了一項名為「受父母關係影響困擾」的診斷項目(Child Affected by Parental Relationship Distress, CAPRD)。因為父母之間所發生的任何瓜葛,無論有言或無言的表達,是否同居一室或分居,夫妻間的摩擦、暴力、敵意的離婚,或父母一方對另一方的不公平待遇,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短期或長期的精神困擾。而且不一定是強烈的爭吵,冷漠而沒有情感的夫妻關係,或無聲的冷戰,都會影響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包括心理健康、學習能力、社交自信等方面,甚至疾病叢生。
當然,所有夫妻都有鬧矛盾的時候,這裡所指的是長期激烈的而又無法解決的矛盾,那才是對孩子的發展最為不利,造成身心症、憂鬱症、攻擊性行為、暴力傾向、濫用藥物、學業失敗及自殺等問題。而孩子長大後,患上心臟病及癌症的比率也比其他人高。
關鍵並非在於父母有沒有矛盾,而是他們解決矛盾的能力。如果夫妻保持互相尊重,理性並有效地處理彼此的分歧,孩子就不會受到壞影響,甚至因而增加社交能力和整體發展。
這是一個親子的時代,孩子比什麼都珍貴,但是如果只親子而不親夫妻,那麼就得當心孩子成為精神病人!
在過去二十年間,我每年都會到上海兒童精神健康中心去做示範講座,加起來起碼見了一百多個家庭。同學問我有什麼感受,我卻想:怎麼我二十年來,見到的都是同一個個案?
二十年來同一個個案,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因為,這些孩子全部都有若干共通之處:
1. 他們都是父母的寵兒,父母的心和肺,背負著父母的無限期待與盼望。
2. 他們背後都有一對矛盾重重的父母,長期無法解決彼此間的怨恨。
3. 他們的父母都認為,對彼此沒有期望,只想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4. 而這些孩子,也就忠心耿耿地扮演了維持父母關係的橋樑。
上述單獨一項都不足為患,但是四項條件加起來,就是製造孩子生病的方程式!
這一百多個孩子當中,起碼有一半告訴我們:他們的病,具有一個特別功能,就是成功地把分歧的父母連結起來,逼著他們一起處理孩子的問題,又或者令父母緊張和生氣,為冷漠的關係燃起一點火花。
這些孩子的病徵不一樣,發病的方式也不相同,其實也只有兩大類:有的是「內向性」,把情緒往內心壓抑,成為身心症;有的是「外向性」,把情緒向外發作,造成行為失控等等。但是無論哪一類,如果留心觀察,都是與父母親互相牽引的一種舞蹈方式,並非單單屬於個人的一種狀況。
讓我們看看以下這段個案錄影片段:
這是一個十歲的小男孩,患上抽動症,身體不由自主地抽動,已經在醫院住了一段日子。這片段記錄的是在會談時,父母子三人坐在一排,父親不停地指責母親教子無方,為孩子帶來太大壓力;已經是全職母親,怎麼管教一個孩子也教出毛病來,兒子在一旁聽著,身體開始抽動。父親仍然不停口,母親露出十分委屈的神情,也很氣憤,別過臉去向著兒子,兒子凝視母親,突然焦急地說:「不哭,媽媽,不哭!」原來他比誰都更早察覺到母親在流淚,跟著就撲去安慰母親,母子相擁痛哭,剩下那苦惱的父親無人理會。
短短幾分鐘,我們看到一段家庭關係中最常見到的運作軌跡:當父親責怪母親,而母親心中不爽,孩子就會保護母親。父親以為自己罵妻子是為了保護兒子,結果更是把母子拴在一起。
讓我們看另一段錄影片段:
這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女,患了憂鬱及狂躁症,也是父母女三人並排而坐。女兒本來對誰都不理不睬,頭髮遮蓋了大半邊臉。她的母親正在哭訴丈夫不忠,三番兩次地岀軌,甚至一次在她出差時,把外遇對象帶到他們的臥室,讓她傷心得離家出走。丈夫雖然浪子回頭,乖乖地坐在那裡求饒,但是母親的悲哀是那麼深沉,無法停止內心的激動。坐在一旁的女兒,也是自然地站起來擁抱著母親,陪著她一起哭泣。
母親說:「我就是女兒,女兒就是我,我知道,她是為了我而生病!」可見母女一體,大部分都是基於夫妻之間的問題所形成的。
這個片段與上一段的寓意一樣:當妻子覺得被丈夫傷害,孩子就會飛身撲救。
二十年來,世上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時間與空間都改變了,這些家庭關係的牽引卻總是沿著同一軌道而運作。它們的劇本有不同版本,節奏時快時慢,演員的樣貌不一樣,但是在家庭的舞台上,時空的影響好像只有形式上的改變,演來演去仍然是同一幕戲!
為什麼會是這樣?
在過去二十年間,有大量研究報導父母矛盾對孩子發展的影響,尤其是父母如何表達及處理相互間的矛盾問題。在此之前,我們以為只有家庭暴力或粗暴語言會影響孩子的精神健康,後來發現,孩子受影響之處,絕非僅限於此。因此,在最新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就加了一項名為「受父母關係影響困擾」的診斷項目(Child Affected by Parental Relationship Distress, CAPRD)。因為父母之間所發生的任何瓜葛,無論有言或無言的表達,是否同居一室或分居,夫妻間的摩擦、暴力、敵意的離婚,或父母一方對另一方的不公平待遇,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短期或長期的精神困擾。而且不一定是強烈的爭吵,冷漠而沒有情感的夫妻關係,或無聲的冷戰,都會影響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包括心理健康、學習能力、社交自信等方面,甚至疾病叢生。
當然,所有夫妻都有鬧矛盾的時候,這裡所指的是長期激烈的而又無法解決的矛盾,那才是對孩子的發展最為不利,造成身心症、憂鬱症、攻擊性行為、暴力傾向、濫用藥物、學業失敗及自殺等問題。而孩子長大後,患上心臟病及癌症的比率也比其他人高。
關鍵並非在於父母有沒有矛盾,而是他們解決矛盾的能力。如果夫妻保持互相尊重,理性並有效地處理彼此的分歧,孩子就不會受到壞影響,甚至因而增加社交能力和整體發展。
這是一個親子的時代,孩子比什麼都珍貴,但是如果只親子而不親夫妻,那麼就得當心孩子成為精神病人!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