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坐看雲起:七位美學通家與王維的時光
滿額折

坐看雲起:七位美學通家與王維的時光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90 元
優惠價
90351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盛唐的斜槓青年──王維與現代的生活美學通家們的對談

唐代盛唐的詩人王維,一生中寫下四百多首詩詞,經由歷史的長河將它們沖刷到我們的腳邊讓我們拾起閱讀。當中《終南別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相思》、《竹里館》……千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傳唱。

王維是中國文人山水畫最重要的先驅者。
就我而言,所有傳統山水畫家都是某種理想主義者,
因為當絕對的寫實,絕對的模仿與擬真技巧
不是主要追求的美學判準時,
每個畫家所勾勒出來的景致,其實都更直接、純粹反映出
他們內心裡最理想的美好生活環境。

當我們回望這位千年前的最年輕的狀元、畫家、音樂家及詩人,多元的才能,對現代的年輕一代,是否有全新的撞擊與啟發?
藉由七位生活美學家引領重新認識王維的人生起伏與經典詩詞;透過他們的生命哲學以及美好生活,與王維做一場真摯的對談,呼應讀者的生命現狀,重新尋回對經典詩詞的熱情與嚮往。


【本書特色】
《坐看雲起》一書邀請七位美學通家攜手「向詩佛王維致敬」,透過文字,影音訪談萃取他們專業生命中的古文學養分,投入一年時間的醞釀,並親自書寫為文;精煉攝製為六部記錄影像,與詩佛穿越時空靈犀相應,共創一本文字與影像並行的嶄新策劃,提供最精緻影像閱讀體驗。

*林宜蓉──廢墟森食光 *胡軍軍──涅槃琴事
*楊 岸──對門館二三事 *楊柏林──蕨知苑
*賴純純──照見行雲 *羅智成──深山何處鐘

作者簡介

作者|林宜蓉;周渝;胡軍軍;楊岸;楊柏林;賴純純;羅智成

林宜蓉(Faye)
林宜蓉,大家所知道的Faye,紅桃設計及好樣設計負責人。

周渝
周渝‧茶人,書畫家。
紫藤廬創辦人。祖籍湖南長沙,1946年出生,自小浸潤於西方文學藝術,同時又承受在父親終生胸懷儒家治國平天下的大志与現實深刻挫折的氛圍中成長。曾創辦臺灣第一個實驗劇團–「耕莘實驗劇團」(1976);父親周德偉離臺後,以原本父親命名為「尊德性齋」的官舍老宅,首創結合生活、藝術、文化和茶館的公共道場–「紫藤廬」(1981),並因文化界各方響應,於1997年成為全臺灣第一個市定古蹟。曾為早期政治異議、前衛文化及藝術工作者提供一棲身之所。
周渝試融通儒、道天人哲思的茶文化觀,據紫藤廬為人文道場,藉茶養身、修心,交友、求知,以「正靜清圓」、「平淡無限」、「茁與拙」的生活修養與美學,展現多元、和諧而有生命力的天人關係; 2012年紫藤廬首次為其舉辦書畫與茶生活個展【茁與拙:周渝茶世界中的自然與人文】。2017年於紫藤廬舉辦第二次個展【 神遇:周渝書寫的滄桑與喜悅】。


胡軍軍
胡軍軍‧涅槃畫家,古琴收藏家。
1971年生於中國上海,浙江紹興人。九十年代於北京從事詩歌繪畫創作,1995年獲劉麗安詩歌獎。1998年移居紐約八年,2006年回上海定居至今。曾舉辦“山外有山”、“常觀無常”、”涅槃天下”等繪畫展覽,並創立“高安基金會”,在教育和佛法推廣方面有廣泛贊助;同時籌備“阿虛博物館Ash Museum”。自2015年起創作《涅槃》系列,以繪製佛像為弘法心願。


賴純純
賴純純‧藝術家,專精雕塑、繪畫。
出生於台北市。日本多摩美術大學院碩士,參與美、法、瑞士等地的藝術家交流計畫。2000年起,展開「仙境」作為創作主軸,在青春、島嶼、海洋的子題下,建構個人及台灣主體定位的文化脈絡。1977年於日本發表第一次個展以來,逾40年的創作歷程,榮獲多項文化部公共藝術獎項、吳三連「藝術成就獎」。作品廣為國內外美術館及機構等收藏。SOCA現代藝術工作室、臺灣女性藝術協會等創辦人。


楊岸
楊岸‧空間建築師,藝術收藏家。
1983 東海大學建築系畢業,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室內設計碩士(1983)。專注於室內設計,同時對藝術與產品設計皆有涉略。曾任大學室內設計系講師,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正會員,學術、公關發展、兩岸交流委員;中華民國建築物室內裝修技術人原協會理事、國際發展委員會主委、臺灣室內空間設計學會正會員、意登空間設計負責人、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講師、采金房國際(股)設計顧問、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講師、臺北藝術大學推廣教育部講師,現職今品空間計畫負責人。
於2009年參與董陽孜策畫的「無中生有:書法|符號|空間」書法與藝術創作聯展、2012年「第一屆格蘭利威設計獎」以《勝盃》一作贏得首獎,同年替「砌與器」建築家創意設計展打造《酒不酒》風格酒瓶。


楊柏林
雕塑家楊柏林,1954年出生,台灣雲林縣人。現為山石山象國際藝術負責人,亞細亞雕塑家協會理事長及主辦台日韓國際交流展。
小學四年級時,就立下志願要當藝術家,在母親的支持下,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對大自然的喜愛,源自幼時生長於雲林縣的海港漁村,領悟生命熱情與自然環境交融之哲理,從素描、浮雕到雕塑,楊柏林善於自省自問,思索為學習注入生命。他認為:築夢與學習是人生的理想,必須隨時反省學習的價值,同時堅持理想要能化困境為順境,實踐提升學習的內涵;偶爾也以詩文與短章發表,文字充滿視覺意象與生活實質感受。其雕塑作品有一種寧靜安定的力量,反應有法與無法之間的宇宙觀,風格內化深厚,前進當代,試圖對文學音樂的感悟及視覺造型的敏銳,演化成有機的時空性。
著名作品有「孕、天地、飛行的種子」系列、「從土地出發」、「日出東方」、「火焰之舞」、「春來了」、「島嶼」系列、「宏觀條碼」等;參與沙龍藝廊、公共藝術、景觀設計與建築規劃等各類藝術作品發表,並獲殊榮無數,也屢次受邀國際藝術展演活動。


羅智成
羅智成‧詩人,文化創意推動者、資深媒體工作者。
湖南省安鄉縣人,44 年 01 月 21 日生。筆名成蕪,楚天闊,羅某。祖籍湖南。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東亞所碩士、博士班肄業。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編輯、撰述委員,中時晚報副總編輯,美商康泰納斯雜誌集團編輯總監,華舍文化事業總經理,TO’GO旅遊雜誌發行人,及電台台長、製作人、電視節目製作人等。並自1987年起在文化、淡江、輔大、東吳、元智、東華等大學任教。
現為閱讀地球文化事業地球書房文化事業負責人,著有詩集《畫冊》、《光之書》、《泥炭紀》、《傾斜之書》、《寶寶之書》、《擲地無聲書》、《黑色鑲金》、《夢中書房》、《夢中情人》、《夢中邊陲》、《地球之島》、《透明鳥》、《諸子之書》、《迷宮書店》等,散文或
評論《亞熱帶習作》、《文明初啟》、《南方朝廷備忘錄》、《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等。


攝影
劉慶隆
1989年法國留學
2000年「存在的內在」發表
2003年「存在的內在-花草系列」影像展
2017年「存在的內在系列三-凝視的溫度」攝影展
現為鄭惠中老師臺灣土狗志工、台中菩薩寺影像紀錄,關懷台灣文化傳承。
學生時代讀的是應用美術,卻熱衷於按下快門的攝影紀實,經歷黑白到彩色,野台和舞台,鎂光燈到數位影像,適逢台灣雜誌的春秋時代,參與各項藝文及公益活動……作品發表,伊通畫廊、加拿大艾蒙頓文化藝術、華爾街日報、柯夢波丹、GQ、飲食雜誌、城邦集團my Home花草遊戲、布衣巡迴展、國際茶人紀實、建築美學空間、台中菩薩寺尼泊爾志工、臺灣OPTOGO前進米蘭世博志工等,常處在「狀態旅人眼」的他,藉由旅行的美麗經驗,當下的一瞬間,不一定是藝術的呈現,而是用他的相機觀察人與事,在異環境中旅行,察覺生命的本質,也影響著他銜接生命最深處的神祕感動。

名人/編輯推薦

【名人推薦】
高希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創辦人
嚴長壽|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張基義|臺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
鄭家鐘|臺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龔書章|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
洪麗芬|服裝設計師
許益謙|臺北市廣告公會榮譽理事長
蔡爾平|美國傑出工藝家得主
朱平|漣漪人基金會董事長
胡又天|作家、詩人
張佳家|臺灣吧共同創辦人


〈推薦序〉
他們活在王維詩的場景中
鄭家鐘(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一爐香請我為《坐看雲起》寫序,我在不知內容的狀況下竟呵呵一聲應了個諾,及至收到文稿,始驚覺此書是七大美學通家橫跨詩、琴、山水、美學、中西古今的暢談之作,談王維而出王維,凌絕頂又探深淵,個人豈有才德能為之序?
或許,先為未來的讀者報告我的心得,對於仰慕這些生活通家的人,怎麼讀出自己的味道?權充一個卑微的案例吧!
羅智成固老友也,他詩名滿天下,還指導我跟柏林上台演出白蛇傳,他以詩人的視野,破題就提到在台灣山間竟以神似古代山野而不自覺吟起王維「過香積寺」並為之和詩。
安禪制毒龍一句,使他在渡過嬉皮年代與東方玄學的輕狂歲月,得到一種定靜感,我跟他同一年代,「渭城曲」在大一國文課老師是用沈醉的嗓音帶著我們唱的,紅豆詞是戀愛與失戀間最痛的記憶,如同羅某所言,人過中年始知,原來那回頭一看,我們是活在王維的場景中的人!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們不但活在詩裡,記憶也在畫中,山水畫從王維有了血肉,不再空靈,我們人生這幅畫也因有活過王維,而成了詩。
相對於我與王維詩話的虛擬,楊柏林是我的新友,杭州一場許仙空海的即
興話劇,讓我覺知有這麼一種人是活在王維的實境中。
〈蕨知苑〉這篇蒙田河濱散記似的日誌中,我們很高興他把王維日常生活細節用現代田野調查似的紀錄方式給大家做「記者在王維家居中實境報導」,柏林就是王維,他的第一人稱也是王維的第一人稱,看他的長文這樣看就沒錯,只不過這個當代王維真的很當代,他會看到「夕陽穿著高壓塔的風衣」,也會把三棵樹想成「三太子白虎背上跳舞」;非常把生活帶入山水,他也會把愛馬仕傳人來訪時的贈語「把你的心拋過障礙欄,你的馬將前往追隨」寫進場景中。在他的文中你可以看到空間跟美學、物件跟哲思的糾纏對話及柏林一點一滴「創世紀」的所有心路歷程。
胡軍軍的〈涅槃琴事〉,用古琴串接了佛性與詩性,作者師從成公亮、由陽關三疊體悟林泉之癖「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得王維田園美學;師吳文光,一曲廣陵散,盡收涅槃之義。她由愛琴、愛琴能傳情,再到「王維字句中依稀聽見琴音清澈、流淌的筆墨至今燿燿未乾」這簡直是把文字音樂筆墨流水全都溶解合一了,多麼美妙的詩畫啊!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即是涅槃,這是軍軍的體會。
〈對門館二三事〉那片茶席,名家指引江山,分別由王維、陶淵明、蘇東坡的中學而西用,用東方詩境暢論西方美學理論,但最令我叫絕的是,原來曹雪芹紅樓夢中黛玉要香菱學詩,先讀《王摩詰全集》,可見王維對曹的影響,據說大觀園中有關造景的描述,極富詩意的庭園造景與楹聯、匾額命名,都可以從王維的「輞川別業」中找到一致的寧靜淡泊景緻與美學淵源。
寧不驚奇於一首詩構建一部小說場景的偉大魔力?
總之,我以一個讀者的身分,自有我的心得與收獲,必須說的是我的寫作情境是,我剛走出松菸第十三屆台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大展,並專程聽策展人羅禾淋的演講「談人與機械的共生關係」我問他要表達的旨趣為何?

他說,近未來(五到十年間),一切物件將均某種程度具備人工智能,人類有必要思考跟智慧機械如何做相處,及反思要怎樣跟它相處的程度。如同機器人先驅白南準所說,他愈使用新媒體創作愈像原始人,也就是人處理能力的大倒退。
人的下一步在使用智慧機器時如何避免退化而實際上反能進化更快?就是他意構中的主旨。
聽完這個沈重的問題,或者說如the Matrix電影中的恐懼,此時忽然讀到《坐看雲起》這麼美麗魔幻的詩畫江山美學行雲,兩相對比,也許我的感觸特別尖銳,心想無論科技怎麼發展,也許它有一天能如貝多芬作曲、如羅智成寫詩,如胡軍軍彈琴,但它或許還未能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那種只存在於人心靈的況味,也難以理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真意吧?

〈自序〉
向詩佛王維致敬 【一爐香】第一爐香的告白
傳香人 王章力

【一爐香】為一群資深媒體文化人所發心並推動,生長在文史哲養分最豐盛優美的四、五、六代,長年耕耘報社文學副刊、藝術與生活文化版面;有感於新世代處於數位網絡時代,汲取的資訊多來自無線通訊手機,為碎片化資訊所漫天覆蓋,如何將傳世詩詞與經典文學養分耕耘灌溉於網路 世代青年,挑戰與難度皆高!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護香火」是一爐香的發心與精神,一路與跨界賢達名家探討,希望以系列精心籌畫名家訪談透過出書與精緻影像攝製,以一篇篇的極品詩文如針灸療癒心靈經絡,以當代名家深入詮釋傳世詩詞,作為這世代極品文學的養份,希冀新世代成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一代,依憑文化底蘊厚實的積累,昂仰自若進入科技AI 世代,不被淘汰,屹立卓拔!
第一爐香是『向詩佛王維致敬』。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代宗李豫譽王維為「天下文宗」。盛唐山水田園派詩人王維世稱「王右丞」;王維自幼聰穎,九歲便能詩文,工於書畫,嫻於絲竹音律,少時已名震京師,受到唐朝皇室家族的重視;晚年歸隱終南山之藍田輞川,改築宋之問的一個別墅,名為輞川別業。水繞山環,竹茂林密,風景奇勝;治學嚴謹並深研王維 詩作的何淑貞教授,以專文層次細膩爬梳王維。優游輞川山水林泉間的王維,以五言形式,即地命題,就景賦詩,分詠輞川二十景,組成二十首絕句詩。以其淡泊超塵為輞川留下不朽的圖與詩,故蘇東坡讚嘆王維詩畫:「詩中有 畫,畫中有詩」。
《坐看雲起》邀請了七位有共同傳承心念的傳香人,他們以王維詩意棲居為發想,透過文字影音訪談萃取生命中的古文學養份。七位當代美學通家生命各自動人精采,半隱半仕,避世隱居般地打造藝術家創作的居所,也以活活潑潑的生命,專業工作與逍遙行,兩不相忘。七位美學通家以一年的時間 投入,融入王維的精神境界,重拾唐詩,觀照,直入詩心,並親自書寫為文; 將不易開啟的內心世界,因懷抱經典傳承使命而漸次開展,精煉攝製為影像 詩;在這一路與詩佛相應的時光中,重新找到文化的活水源頭……

目次

推薦序 他們活在王維詩的場景中 ⊙鄭家鐘
推薦序 寬廣如天上的雲
溫柔如地上的水 ⊙樂揚‧樂家人 社會企業
自序 向王維致敬!
【一爐香】第一爐香的告白 ⊙李小敏/王章力
綜論 清泉石上流
王維輞川詩的詩情畫意與禪悅 ⊙何淑貞

美學通家
第一章 賴純純
照見行雲
我到台東迎接千禧年第一道曙光
從此都蘭成了我第二故鄉

美學通家
第二章 楊岸
對門館二三事
古今中外凡我心儀訪學之哲人墨客
皆可入席煮酒長嘯,佇足凝視

美學通家
第三章 胡軍軍
涅槃琴事
二O一五發願繪製涅槃佛像
我將一支藏琴命名「涅槃」

美學通家
第四章 楊柏林
蕨之苑
我徜徉滿佈蕨類植被的森林
如同一顆害喜的星球

美學通家
第五章 林宜蓉
廢墟森食光
在面對太平洋的廚房煮食發呆
開展半農半X的人生

美學通家
第六章 周渝
請王維喝杯野放茶
若有一名千年之外的愛茶人與詩人
登門對飲豈非人生美事?

美學通家
第七章 羅智成
深山何處鐘
每當我身心凋弊
回首古代、回首山林
似乎就會感應到王維的召喚
大事記 王維年表
詩 選 重新遇見王維
王維詩作精選集 ⊙歐麗娟
後 記 無盡的感謝 ⊙王章力

書摘/試閱

〈深山何處鐘〉
文:羅智成

我忘記我是否聽到了鐘聲……
《過香積寺》是我對盛唐詩人王維呈現的心境與畫境
一次不假思索的回應……
每當我身心凋弊
回首古代、回首山林
似乎就會感應到王維的召喚……

在第一本詩集《畫冊》中,我曾襲用王維《過香積寺》的標題,寫了一首被相似的心情引發出來的作品。
那時,我到北投地區一處郊山,造訪為了大專聯考而在某寺院閉關的學長。相當戲劇化的決定…我雖然懷疑這樣的安排會有多大效果,但也被激起了好奇心,決定來考察他的讀書環境。雖然這件事已過了許久,我仍記得在陡峭的漫漫石階上,被兩旁未預期的參天古木所震撼的心情,蒼鬱幽深的景緻裡,喧嘩鼓躁的蟬鳴從四處傳來,幾乎使我懷疑每隻埋伏在樹後的蟬,都有一隻草鞋那麼大。
我忘記我是否聽到了鐘聲,但是這首詩卻油然而生了:
不知香積寺
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
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禪制毒龍
 
是什麼樣的情境讓我想到這首詩?我後來琢磨出兩個可能的原因:一是貌似古代山野的,陌生化了的台灣山林,勾起我浪漫的想像,讓我不由自主陷進古典詩歌中的山水畫境;一是「安禪制毒龍」這句話,確切碰觸到當時自我惕勵的心情,覺得我們每個人都該平靜心思,來收服內心裡的妄念了。
即使對現在的我而言,高中時代仍像是黑暗、神秘的中古哥特時代,充滿危機、驚奇與傳奇。徬徨和苦悶把我們驅趕進文學藝術領域,在彼,我們結交各式好友,相濡以沫;也透過閱讀與想像,和古今中外的創作宗師、文化先知對話、神交;我們誇大了藝術的重要、戲劇化了自己的態度與思考,過得豐盛、浪漫也不免帶著濃濃的自我欺瞞。但是聯考、以及步步逼進的現實,還是讓耽溺於各種藝文冒險事業的我們,神智日益清醒、生活日益冷清。《傾斜之書》裡有一首十分怪誕的作品《入冬前的雨季》,表達的就是當時的心情。

他的詩作散發著靈魂的芬多精
我雖然喜歡古典文學,但是所謂田園詩、山水詩,並不容易成為一個都會文青的美學選項。那時,我的現代主義正翻過浪漫時期音樂,如火如荼地和戴花磕藥、反俗反戰的搖滾文化廝混在一起呢!
不過物極必反,嬉皮文化的反現代、存在主義的輕表象以及某種素樸的虛無主義,也讓某種棄世、隱遁的東方玄學大行其道。被一知半解的禪學,像老莊思想、禪宗公案、鈴木大拙、寒山、拾得等,便紛紛進入我們的書單。
但是回頭一看,始終被傳統觀點所理解、揄揚的王維詩作,其實更精純、自然地發散出更多靈魂的芬多精、負離子,更容易讓人靠近、發人深省。「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反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或「行到水窮處」、「獨坐幽篁裡」這類詩作所代表的,對我們而言,正是審美的直觀、對過度論述的倦怠、更是某種「超越心靈」的示範、我們從絢爛歸於平淡的理想國度與庇護所。
但我們也從不隱藏內心的矛盾與衝突。站在自省與自我提升的道路上,誘惑我們、阻撓我們的,正是更熟悉、困惑、耽溺的,年輕的我們自己。想到要馴服的這隻毒龍,始終就盤踞在我們內心裡,相生相噬、無法切割,我興起的不只是警惕,也有更清明的自我意識與任性的親切感,或某種「和自己的劣根性狎暱相處」的緊張、涉險的亢然:
當夜滑開在山的一邊那男子斜擱在一龐大的夢境外那龍成為他身上的紋飾交織的竹遮不住……
廟寺凌空去
深山何處鐘
《過香積寺》是我對這位盛唐詩人所呈現的心境與畫境,一次不假思索的回應。我未及注意的是,在許多古典閱讀的場合,許多讓我們朗朗上口、共感共鳴、記憶深刻的作品,往往來自王維手筆。例如比《過香積寺》更令人耳熟能詳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首詩也曾讓我糾結莫名、喟嘆許久。無論是送行還是遠行,在中國古人心中,永遠都是一幅蒼茫、荒涼的風景。陽關是這幅風景亙古的地標,擴大了距離的想像、誇張了旅程的孤獨,也隱隱牽引著世事無常的憂忡。這類的詩作最能激起青春、易感的我們孓然獨立於時空荒原的想像,尤其前面兩句,投射於千年城郊之外的冷冷細雨,瀰漫著清新卻淒冷的嗅覺,觸動著肺葉裡莫名的悽愴、鬱結著無法澆灌的塊壘,就這樣,我們一步步走向年輕創作者的塞外……
多次轉世都抹不去的刻骨相思
我相信,我們閱讀古詩,浸詠其中,「投射作用」提供了極大的動能。這種投射不只是設身處地去感受古人的心情,還包括你預設的想像在時空與文本的巨大空隙裡,所發揮的心智冒險、意義延伸以及印證與共鳴的欣喜。像《紅豆詞》這首淺顯易懂、膾炙人口的詩,帶給我的感觸與慰藉,遠遠超出字裡行間這20個漢字,我就始終在尋求可以表達得出來的原因: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似乎還來不及濃情蜜意,我們卻已被古樸的抒情觸發,而興起了超越自身經驗的思念。這樣的思念甚至是抽象的、沒有特定對象的,你可以說,我在字裡行間讀到了某種文明、某種感性文明的雛型,或某種深奧、華麗的心情最純粹的原型,或是某種證據:我永恆的相思、鄉愁,早已銘刻於遠古經典,多次的轉世都不曾抹除這銘心刻骨的記憶……是的,我們的心情、愛情一定經過了多世的累積,否則不可能如此豐美真摯、難以言喻。
賞讀古詩詞最過癮的感覺之一,往往就是這種跨越過大時空的,相知與共鳴。在詩劇《迷宮書店》,我是如此表達的:

「不足啟齒的青春情懷
被苦心斟酌的文字輝映
成為
唯一被自己覺察得到的
自身存在的重量 啊
和不朽的你們共同脆弱
使我更頑強……」

不像李白有著鮮明而戲劇化的性格,很容易引起人們對他的追隨與認同;我們在許多時刻反覆吟詠著王維的詩句,但是他的性格、面貌似乎始終模糊。傳統評論對於王維的定位,不外乎「詩佛」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但這些評價對於青春期的我而言並不那麼相干。我在他作品中感受到的親密,最主要還是在於審美心靈的追尋。像:「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像「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終南別業)
這樣寬裕、自在的心境,使我想到康德非關一己利害的、無目的的審美理念、布勞的審美距離,或是任何人對繁瑣現實一時的疏離與忘懷;這種被美感所吸引,又被攝入深井般平靜的內心狀態,也和英國浪漫派詩人華茲華斯對於詩美學的思索相呼應。

美感詩情最能與當代文青共鳴
王維是中國文人山水畫最重要的先驅者。就我而言,所有傳統山水畫家都是某種理想主義者,因為當絕對的寫實、絕對的模仿與擬真技巧不是主要追求的美學判準時,每個畫家所勾勒出來的景致,其實都更直接、純粹反映出他們內心裡最理想的美好生活情境;大部分古典詩中的田園山水也一樣,現實的元素並不顯著,許多接近刻板印象,充滿了憧憬、渴望與補償,它們其實是生活態度的象徵(或表態?),對現實功名利祿追求的平衡或抵抗。
但是王維的詩作更具說服力,他所呈現的山林美景與大自然體驗,似乎更令人神往。在這些詩作裡,審美的經驗與感動更真實可信。雖然放情於山林往往與失意於鐘鼎有關,但是「山路原無雨,空翠濕人衣」、「宿雨乘輕屐,春寒著弊袍。」透過他在詩中所呈現的,飽滿的美感與詩情,我們感覺到失意不總是那麼的悽苦、絕望,失敗往往是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認識美好事物最佳的契機。而這讓他很可能成為最能與當代讀者共鳴的田園詩人。
所以我仍會忍不住去想像,寫出這許多和我輩文青聲息相通的詩作的人,到底具備了怎樣的人格特質呢?或許是他出生望族,生活相對優渥、際遇相對順遂(雖然……),所以他眼中的田園、農村或大自然是更為和善、美麗、更能充分來享受,這樣的角度或觀點也較接近現代都會文明;或許是他的語言優美、準確、優雅、超然,意象鮮明、畫中有詩,能輕易開啟讀者的官能想像,十分引人入勝。
他可能也是最專注於審視內在心靈的創作者,在早期,崇尚道家思想與魏晉文人風雅,之後,他對佛學更是用心修煉,努力實踐著淡然超越的生活;但是他的作品中並不常出現生澀、標榜的宗教語彙,而是將之內化為寧靜自得的審美經驗。
他的性格、信仰與對各種美感的專注追求,讓他鮮明地有別於同時代其他詩人,成為某種熟悉大自然恆溫、恆常之永續型態的審美先知、藝術理想國度的神祕導遊……每當我身心凋敝於現實瑣事,回首古代、回首山林時,似乎就會感應到王維的召喚。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51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