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彈藥設計(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ISBN13:9787118115598
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
作者:郭銳
出版日:2018/12/31
裝訂/頁數:平裝/340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智能彈藥設計》主要介紹靈巧和智能彈藥設計中的一般共性問題,包括總體設計、結構設計、引信設計、固體火箭發動機設計、發射安全性設計、飛行穩定性設計及戰斗部威力設計。
《智能彈藥設計》將傳統的彈藥設計理論進行了知識拓展,適應了現代彈藥向智能化、精確化方向發展的需要。
《智能彈藥設計》可以作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武器系統應用工程、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飛行器設計等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專業教材,也可供從事智能彈藥產品開發的科研技術人員學習和參考。
《智能彈藥設計》將傳統的彈藥設計理論進行了知識拓展,適應了現代彈藥向智能化、精確化方向發展的需要。
《智能彈藥設計》可以作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武器系統應用工程、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飛行器設計等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專業教材,也可供從事智能彈藥產品開發的科研技術人員學習和參考。
序
彈藥作為武器系統實現精確打擊和高效毀傷目標的終端環節,是完成武器系統作戰使命和作戰任務的核心。‘從彈藥的發展來看,最初是無控彈藥。無控彈藥的最大缺點是射擊精度低,特別是彈著點散布較大。現代戰爭對命中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武器系統重要的指標。精度的提高意味著要摧毀同一目標,彈藥的消耗量將大幅度減少,不僅能夠減輕後勤需求,加快戰爭的節奏,減少作戰平臺與人員的暴露,而且可以避免對平民和非軍事設施的附帶損毀。因此,提高彈藥的射擊精度一直是軍事部門、軍工部門和軍事工程技術人員最為關心的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研制的V-2導彈就是在提高精度的軍事需求推動下產生的,並得到了迅速發展。近40年來,隨著現代光電技術、信息技術、控制和制導技術在兵器領域的應用和發展,為了提高炮彈、火箭彈和炸彈的射擊精度和射擊效果,出現了智能彈藥。
智能彈藥設計包括總體設計、結構設計、安全性設計、飛行穩定性設計及威力設計等。
為了適應智能彈藥技術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教學和科學研究,編者在前期講義的基礎上編寫了本書。本書可作為武器系統與工程專業智能彈藥方向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飛行器設計等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同時也作為供智能彈藥科研、設計、生產和使用部門的工程人員的參考用書。
本書共8章,第1章、第2章、第3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由郭銳副教授編寫,第5章由陳雄教授編寫,第4章由陳荷娟教授編寫。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國內外文獻資料和相關教材,在此表示衷心的謝意。此外,本書的插圖和文字稿由楊永亮、邢柏陽、陳亮、周昊、駱建華等研究生參與整理,也一並表示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失誤和不妥之處,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智能彈藥設計包括總體設計、結構設計、安全性設計、飛行穩定性設計及威力設計等。
為了適應智能彈藥技術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教學和科學研究,編者在前期講義的基礎上編寫了本書。本書可作為武器系統與工程專業智能彈藥方向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飛行器設計等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同時也作為供智能彈藥科研、設計、生產和使用部門的工程人員的參考用書。
本書共8章,第1章、第2章、第3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由郭銳副教授編寫,第5章由陳雄教授編寫,第4章由陳荷娟教授編寫。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國內外文獻資料和相關教材,在此表示衷心的謝意。此外,本書的插圖和文字稿由楊永亮、邢柏陽、陳亮、周昊、駱建華等研究生參與整理,也一並表示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失誤和不妥之處,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目次
第1章 智能彈藥設計概論
1.1 概述
1.1.1 彈藥的分類
1.1.2 智能彈藥的組成
1.2 智能彈藥的研制程序
1.2.1 預先研究
1.2.2 型號研制
1.3 智能彈藥設計輸出文件
1.3.1 智能彈藥設計說明書
1.3.2 智能彈藥產品圖
1.4 智能彈藥的設計要求
1.4.1 戰術技術要求
1.4.2 生產經濟要求
1.4.3 正確處理各要求間的關係
1.5 智能彈藥設計的發展趨勢
1.5.1 系統工程方法
1.5.2 動態設計方法
1.5.3 優化設計方法
1.5.4 可靠性設計方法
第2章 智能彈藥總體設計
2.1 智能彈藥總體設計概述
2.2 智能彈藥概念設計
2.2.1 目標分析
2.2.2 功能分析
2.2.3 環境因素分析
2.2.4 組成要素分析
2.2.5 要素篩選與集成
2.2.6 目標特性及作戰任務分析
2.3 智能彈藥技術方案設計
2.3.1 技術方案設計原則
2.3.2 初步戰術技術指標分解
2.3.3 初步技術方案設計
2.3.4 技術可行性分析
2.4 智能彈藥總體方案設計
2.4.1 總體方案選擇
2.4.2 總體外形及氣動布局設計
2.4.3 總體結構設計
第3章 智能彈藥結構設計
3.1 一般旋轉穩定彈藥結構設計
3.1.1 彈藥外形結構
3.1.2 定心部、彈帶與閉氣環
3.1.3 彈藥內腔結構
3.1.4 低阻遠程形彈藥的結構特點
3.1.5 底部排氣彈的結構特點
3.1.6 底排一火箭復合增程彈的結構特點
3.1.7 其他零部件
3.2 一般尾翼穩定彈藥結構設計
3.2.1 迫擊炮彈
3.2.2 張開式尾翼彈結構特點
3.2.3 桿形頭部尾翼彈結構特點
3.2.4 次口徑脫殼尾翼彈結構特點
3.3 子母彈結構設計
3.3.1 子母彈的結構特點
3.3.2 子母彈的工作原理
3.3.3 開艙方式
3.3.4 子彈拋射方式
3.4 末敏彈結構設計
3.4.1 末敏彈的工作原理
3.4.2 末敏彈的結構特點
3.5 彈道修正彈結構設計
3.5.1 彈道修正彈的工作原理
3.5.2 彈道修正彈的結構特點
3.6 末制導炮彈結構設計
3.6.1 半主動式末制導炮彈的工作原理
3.6.2 半主動式末制導炮彈的結構特點
3.7 簡易制導炮彈的結構設計
3.8 結構特征數的計算
3.8.1 基本計算法
3.8.2 截錐體的計算公式
3.8.3 梯形平板單元的計算公式
3.8.4 彈藥總體結構特征數的計算
第4章 引信設計
4.1 概述
4.1.1 現代引信功能和作用過程
4.1.2 引信安全性設計要求
4.1.3 引信環境
4.2 引信系統設計程序
4.3 發火控制基本原理和感知裝置
4.3.1 起爆方法
4.3.2 引信發火控制基本原理
4.3.3 引信感知裝置
4.3.4 定時器及其時間信息裝定
4.4 安全系統設計
4.4.1 後坐保險機構
4.4.2 離心銷保險機構
4.4.3 制動式曲折槽保險機構
4.4.4 隔爆機構
4.4.5 引信開關
4.5 引信電源設計
4.5.1 引信化學電源
4.5.2 引信物理電源
4.5.3 引信定時器用電源要求
第5章 固體火箭發動機設計
5.1 概述
5.2 固體火箭發動機裝藥設計
5.2.1 推進劑的選擇
5.2.2 裝藥藥型的選擇
5.2.3 單孔管狀藥的裝藥設計
5.2.4 星孔(輪孔)裝藥的裝藥設計
5.3 燃燒室設計
5.3.1 燃燒室殼體設計
5.3.2 連接底設計
5.3.3 燃燒室內壁的隔熱與防護
5.4 噴管設計
5.4.1 錐形噴管型面設計
5.4.2 噴管熱防護設計
5.5 裝藥支撐裝置設計
5.5.1 支撐裝置設計要求
5.5.2 支撐裝置結構形式
5.5.3 支撐裝置材料選擇
5.6 點火裝置設計
5.6.1 點火裝置類型的選擇
5.6.2 發火管的分類及構造
5.6.3 點火藥類型的選擇及點火藥量估算
5.7 導向鈕設計
5.8 提高火箭彈密集度的措施
5.8.1 微推偏噴管設計技術
5.8.2 繞幾何縱軸旋轉技術
5.8.3 動靜不平衡度修正技術
5.8.4 提高炮口速度技術
5.8.5 尾翼延遲張開技術
5.8.6 同時離軌技術
第6章 發射安全性設計
6.1 載荷分析
6.1.l火藥氣體壓力
6.1.2 慣性力
6.1.3 裝填物壓力
6.1.4 彈帶壓力
6.1.5 不均衡力
6.1.6 導轉側力
6.1.7 摩擦力
6.2 彈藥發射時的安全性分析
6.2.1 發射時彈體的應力與變形
6.2.2 彈藥發射時彈體強度計算
6.2.3 彈底強度計算
6.2.4 彈藥其他零件的強度計算
6.2.5 裝填物安全性計算
第7章 飛行穩定性設計
7.1 空氣動力系數計算
7.1.1 旋轉穩定彈藥的空氣動力系數
7.1.2 追擊炮彈空氣動力系數的計算
7.2 旋轉彈藥的飛行穩定性
7.2.1 概述
7.2.2 急螺穩定性
7.2.3 追隨穩定性
7.2.4 彈藥飛行穩定性的綜合解法
7.2.5 動態穩定性
7.3 尾翼彈藥的飛行穩定性
7.3.1 尾翼彈飛行穩定性分析
7.3.2 追擊炮彈的飛行穩定性計算
第8章 戰斗部威力設計
8.1 彈藥威力指標
8.1.1 基本概念
8.1.2 彈藥威力指標的確定
8.1.3 彈藥的威力設計
8.2 爆破威力的計算與設計
8.2.1 概述
8.2.2 空氣中爆炸計算
8.2.3 土壤中爆炸計算
8.2.4 水中爆炸計算
8.2.5 爆破榴彈的威力設計
8.3 殺傷威力的計算與設計
8.3.1 概述
8.3.2 殺傷面積的計算
8.3.3 殺傷榴彈的威力設計
8.4 破甲威力的計算與分析
8.4.1 金屬射流基本規律
8.4.2 破甲彈的威力設計
8.5 穿甲威力的計算與分析
8.5.1 穿甲概述
8.5.2 對金屬介質的侵徹
8.5.3 對混凝土和巖石介質的侵徹
8.6 碎甲威力的計算與分析
附表
參考文獻
1.1 概述
1.1.1 彈藥的分類
1.1.2 智能彈藥的組成
1.2 智能彈藥的研制程序
1.2.1 預先研究
1.2.2 型號研制
1.3 智能彈藥設計輸出文件
1.3.1 智能彈藥設計說明書
1.3.2 智能彈藥產品圖
1.4 智能彈藥的設計要求
1.4.1 戰術技術要求
1.4.2 生產經濟要求
1.4.3 正確處理各要求間的關係
1.5 智能彈藥設計的發展趨勢
1.5.1 系統工程方法
1.5.2 動態設計方法
1.5.3 優化設計方法
1.5.4 可靠性設計方法
第2章 智能彈藥總體設計
2.1 智能彈藥總體設計概述
2.2 智能彈藥概念設計
2.2.1 目標分析
2.2.2 功能分析
2.2.3 環境因素分析
2.2.4 組成要素分析
2.2.5 要素篩選與集成
2.2.6 目標特性及作戰任務分析
2.3 智能彈藥技術方案設計
2.3.1 技術方案設計原則
2.3.2 初步戰術技術指標分解
2.3.3 初步技術方案設計
2.3.4 技術可行性分析
2.4 智能彈藥總體方案設計
2.4.1 總體方案選擇
2.4.2 總體外形及氣動布局設計
2.4.3 總體結構設計
第3章 智能彈藥結構設計
3.1 一般旋轉穩定彈藥結構設計
3.1.1 彈藥外形結構
3.1.2 定心部、彈帶與閉氣環
3.1.3 彈藥內腔結構
3.1.4 低阻遠程形彈藥的結構特點
3.1.5 底部排氣彈的結構特點
3.1.6 底排一火箭復合增程彈的結構特點
3.1.7 其他零部件
3.2 一般尾翼穩定彈藥結構設計
3.2.1 迫擊炮彈
3.2.2 張開式尾翼彈結構特點
3.2.3 桿形頭部尾翼彈結構特點
3.2.4 次口徑脫殼尾翼彈結構特點
3.3 子母彈結構設計
3.3.1 子母彈的結構特點
3.3.2 子母彈的工作原理
3.3.3 開艙方式
3.3.4 子彈拋射方式
3.4 末敏彈結構設計
3.4.1 末敏彈的工作原理
3.4.2 末敏彈的結構特點
3.5 彈道修正彈結構設計
3.5.1 彈道修正彈的工作原理
3.5.2 彈道修正彈的結構特點
3.6 末制導炮彈結構設計
3.6.1 半主動式末制導炮彈的工作原理
3.6.2 半主動式末制導炮彈的結構特點
3.7 簡易制導炮彈的結構設計
3.8 結構特征數的計算
3.8.1 基本計算法
3.8.2 截錐體的計算公式
3.8.3 梯形平板單元的計算公式
3.8.4 彈藥總體結構特征數的計算
第4章 引信設計
4.1 概述
4.1.1 現代引信功能和作用過程
4.1.2 引信安全性設計要求
4.1.3 引信環境
4.2 引信系統設計程序
4.3 發火控制基本原理和感知裝置
4.3.1 起爆方法
4.3.2 引信發火控制基本原理
4.3.3 引信感知裝置
4.3.4 定時器及其時間信息裝定
4.4 安全系統設計
4.4.1 後坐保險機構
4.4.2 離心銷保險機構
4.4.3 制動式曲折槽保險機構
4.4.4 隔爆機構
4.4.5 引信開關
4.5 引信電源設計
4.5.1 引信化學電源
4.5.2 引信物理電源
4.5.3 引信定時器用電源要求
第5章 固體火箭發動機設計
5.1 概述
5.2 固體火箭發動機裝藥設計
5.2.1 推進劑的選擇
5.2.2 裝藥藥型的選擇
5.2.3 單孔管狀藥的裝藥設計
5.2.4 星孔(輪孔)裝藥的裝藥設計
5.3 燃燒室設計
5.3.1 燃燒室殼體設計
5.3.2 連接底設計
5.3.3 燃燒室內壁的隔熱與防護
5.4 噴管設計
5.4.1 錐形噴管型面設計
5.4.2 噴管熱防護設計
5.5 裝藥支撐裝置設計
5.5.1 支撐裝置設計要求
5.5.2 支撐裝置結構形式
5.5.3 支撐裝置材料選擇
5.6 點火裝置設計
5.6.1 點火裝置類型的選擇
5.6.2 發火管的分類及構造
5.6.3 點火藥類型的選擇及點火藥量估算
5.7 導向鈕設計
5.8 提高火箭彈密集度的措施
5.8.1 微推偏噴管設計技術
5.8.2 繞幾何縱軸旋轉技術
5.8.3 動靜不平衡度修正技術
5.8.4 提高炮口速度技術
5.8.5 尾翼延遲張開技術
5.8.6 同時離軌技術
第6章 發射安全性設計
6.1 載荷分析
6.1.l火藥氣體壓力
6.1.2 慣性力
6.1.3 裝填物壓力
6.1.4 彈帶壓力
6.1.5 不均衡力
6.1.6 導轉側力
6.1.7 摩擦力
6.2 彈藥發射時的安全性分析
6.2.1 發射時彈體的應力與變形
6.2.2 彈藥發射時彈體強度計算
6.2.3 彈底強度計算
6.2.4 彈藥其他零件的強度計算
6.2.5 裝填物安全性計算
第7章 飛行穩定性設計
7.1 空氣動力系數計算
7.1.1 旋轉穩定彈藥的空氣動力系數
7.1.2 追擊炮彈空氣動力系數的計算
7.2 旋轉彈藥的飛行穩定性
7.2.1 概述
7.2.2 急螺穩定性
7.2.3 追隨穩定性
7.2.4 彈藥飛行穩定性的綜合解法
7.2.5 動態穩定性
7.3 尾翼彈藥的飛行穩定性
7.3.1 尾翼彈飛行穩定性分析
7.3.2 追擊炮彈的飛行穩定性計算
第8章 戰斗部威力設計
8.1 彈藥威力指標
8.1.1 基本概念
8.1.2 彈藥威力指標的確定
8.1.3 彈藥的威力設計
8.2 爆破威力的計算與設計
8.2.1 概述
8.2.2 空氣中爆炸計算
8.2.3 土壤中爆炸計算
8.2.4 水中爆炸計算
8.2.5 爆破榴彈的威力設計
8.3 殺傷威力的計算與設計
8.3.1 概述
8.3.2 殺傷面積的計算
8.3.3 殺傷榴彈的威力設計
8.4 破甲威力的計算與分析
8.4.1 金屬射流基本規律
8.4.2 破甲彈的威力設計
8.5 穿甲威力的計算與分析
8.5.1 穿甲概述
8.5.2 對金屬介質的侵徹
8.5.3 對混凝土和巖石介質的侵徹
8.6 碎甲威力的計算與分析
附表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