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1為何艾佛瑞證明「DNA為遺傳物質」的實驗並沒有立即說服科學界?
2介紹「米勒-尤里的化學演化實驗」時,為何許多課本只有米勒而無尤里?
3「再發現孟德爾遺傳法則」的三位科學家中,為何第三位可能被除名?
第二偵查室:微生物
1人體消化道中的大腸桿菌只分布於大腸嗎?
2為何固氮菌好氧又怕氧?
3脫氮菌為何要脫氮?
第三偵查室:生化代謝
1光合作用反應式的產物中,6分子水是如何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氧原子如何形成葡萄醣的成分?
2有氧呼吸反應式的反應物中,6分子水是如何消耗的?葡萄醣的氧原子如何形成二氧化碳?
3碳反應為何常在白天發生?為何以前稱之為暗反應?
4為何ATP是生物體最重要的能量貨幣?有其它能量貨幣嗎?
5 ATP是否有「高能磷酸鍵」?如何用熱力學說明ATP的性質?為何用「ATP水解的同時有更多的鍵結形成」來解釋能量變化並不完全正確?
第四偵查室:細胞與組織
1內質網形成粗糙型或平滑型內質網是如何決定的?
2核糖體形成游離型或附著型核糖體是如何決定的?
3核仁與核醣體的組成有什麼關係?核仁有何性質?原核生物有核仁嗎?
4有絲分裂的"絲"是指什麼?有無絲分裂嗎?
5神經細胞的樹突外有髓鞘嗎?
6為何飽和脂肪酸所佔比例與膽固醇會影響細胞膜的流體性?膽固醇如何穩定細胞膜?反式脂肪酸屬不飽和脂肪酸,為何對人體健康有壞處?
7甘油進入細胞的運輸方式為簡單擴散還是便利性擴散?甘油有何生理功能?
第五偵查室:動物生理
1心音、瓣膜開閉與心電圖各期在心動週期中的時間關係為何?
2動脈壓的曲線變化中,動脈壓下降時,為何有一個小的壓力突起?
3睫狀肌是環肌還是縱肌?
4散瞳劑的作用原理為何?
5為何以氧分壓代表血液中的溶氧濃度?一氧化碳中毒時,會不會降低血液的氧分壓?
6疫苗有救急的功能嗎?急診時「打狂犬病」或「打破傷風」是打疫苗嗎,來得及嗎?
7教科書中描述消化道分解、吸收脂質的過程,有何不妥?
第六偵查室:植物生理
1開花素是什麼物質?
2頂芽優勢的產生原因,除教科書所介紹的原因外,還可能有什麼機制?
3除了以生長素解釋植物向光性現象,還有其他可能的機制嗎?
4向日葵的「追日行為」是否屬於向光性?
第七偵查室:生態學
1高中教科書對能量塔的定義為何不正確?能量塔的十分之一法則是怎麼來的?
2為何硝化細菌、亞硝化細菌、硫化細菌是化學自營生物?
3為何物種均勻度越高代表物種多樣性越高?
第八偵查室:遺傳與分子生物
1為何新形成的核苷酸鏈或去氧核苷酸鏈,聚合方向需由5'至3'進行?
2 X與Y染色體是否為同源染色體?是否會聯會?
3動物粒線體的DNA一定是母系遺傳嗎?粒線體的母系遺傳是如何維持的?粒線體DNA可能有基因重組現象嗎?
4教科書上的染色體互換實驗,為何只探討雌果蠅?互換率受性別影響嗎?
5互換率的大小可以代表基因距離嗎?
6體細胞有減數分裂嗎?為何有些細胞會有兩個細胞核?
7人體的tRNA有幾種?自然界中的胺基酸只有20種嗎?
以偵察辦案的情境,解答高中生物課綱中,關於科學史或生物學原理、機制的常見錯誤,並提供結論與延伸閱讀資料。部分議題可搭配影音檔案及線上互動提問平台。
作者簡介
生物學碩士,現為北一女生物科教師。熱愛寫作、生物學研究、收集骨骼標本。專精比較解剖學、組織學、動物生理學及研究方法。期許能讓學生培養科學素養,訓練科學技能,累積科學知識,建立科學態度。
名人/編輯推薦
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
北一女中蔡任圃老師今年預計出版著作,書名為《生物學學理解碼》,特別邀請本人寫推薦序。還沒看到書,我就毫不考慮地立即回應:「樂於效命、責無旁貸。」
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原生物學系)有個傳統,老師對所有產品(畢業學生)都有信心,都有永遠「售後服務」的默契。何況,作者是我任教期間所屬研究室的「蟑螂家族成員」之一。從大學部開始他就樂於與蟑螂共舞,曾發表相關論文並獲得「生物學系專屬獎學金:繆端生教授論文獎學金」;在碩士班進修時,也曾獲得行政院科技部(原國科會)頒授的「研究生碩士論文獎」。依獎助辦法條文:「研究生碩士論文獎之得獎者,在博士班進修期間參與國科會研究計畫者,每月可獲得 28,000 元的獎助金。」可惜他因故放棄進修與獎助的權利,雖說替政府省了點經費,但是讓國家少了一位拔尖的學者。《禮記 ˙ 學記篇》中有句名言:「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誠然,留給我「既不善歌,也不善教」的自怨自艾,多年後依然無法淡薄。
後來,聽說他從 100 多名應徵者中脫穎而出,受聘於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我一度以為從此之後,他會自然而然地「與蟑螂絕緣」。大家都知道,他服務的高中是女校,由經驗與合理的推測,多數女學生一聽到或看到「蟑螂」兩個字,顏面神經會自然發麻,身上肌肉會突然僵硬。沒想到,數年後在學校的支助下,借到樓梯間養起蟑螂。更意外的是,居然有不少女學生跟著他「隨蟑螂起舞」,做起「以蟑螂為實驗動物」的研究。在每年舉辦的台北市科學展覽會場裡,以蟑螂為題材的論文屢屢出現於高中生物組,學生作品也常常獲獎,還多是特優獎項!俗話說「知音難求」,試圖祈求女生不恨蟑螂則更難。他到底如何讓女學生克服恐懼,甚至對蟑螂的研究樂之不疲?如此翻轉,讓我既好奇,又佩服。「老天有眼」,祂看到了蔡老師的堅持與努力,辛苦成果沒有被埋沒。不久前他受評審青睞,成為教育部 106 年師鐸獎的獲獎人。的確實至名歸,受之無愧,與有榮焉。
我推薦的這本書,內容與蟑螂研究無關,而是作者累積多年的生物教學心得,內化成論點的分享。經過徐徐反覆閱讀,喜之,樂之,是以為序。
作者對於時下高中生物學的質疑、批判、求證,不是憑空想像,更不是個人天縱英明,而是用心地將多年教學中遭遇到的種種疑問本質,透過經驗、知識的推敲與相關文獻資料的研閱,進行有系統地挖掘、整理,以及有層次的分析,提出文獻的佐證,破除一些習以為常的迷失。進而豐富了生物科教學的內容,增強對生物學的了解與教學上的信心。
宋朝張載《經學理窟 ‧ 義理篇》:「所以觀書者,釋己之疑,明己之未達。每見每知所益,則學進矣。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本書就是針對高中生物學「無疑中懷疑,有疑中求證」的歷程,在博覽群論(相關書籍、期刊論文、文獻)、引經據典、加以批判、推斷,系統化整理成八大領域,以偵探口吻羅列成「案件主題、案情描述、偵查與破案、延伸案情、情資來源(參考資料)、結案結論」,有利循序閱讀與思考。
所有讀者不論是生物教師或對生物懷有高度興趣的學生,細讀本書之後,同感於書中蘊涵的「懷疑、求證」精神,在別人無疑之處提出疑問,加以不斷思考、尋找合理的解釋。只要能夠養成「博學、審問、慎思、明
辨、篤行」的習慣,日久必有新的發現進而有所成長--這就是所謂「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
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退休教授
NGC《蟑螂 X 檔案》受訪者
林金盾
2019年01月18日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