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第2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21世紀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規劃教材
ISBN13:9787115505309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作者:廖穎傑
出版日:2024/08/01
裝訂/頁數:平裝/263頁
規格:26cm*19cm (高/寬)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及其應用。主要內容包括統計學的基本框架、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綜合指標、抽樣與抽樣分佈、參數估計、假設檢驗、相關與回歸分析、時間數列分析指標、時間數列預測方法、統計指數、國民經濟核算概述等。本書在堅持體系完整性的前提下,努力貫徹“少而精”和“學以致用”的原則,注重傳統和創新的統一及統計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便於授課和自學使用。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經濟類、管理類各專業學生教材,也可作為統計工作人員和經濟管理人員的培訓教材和學習參考書。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經濟類、管理類各專業學生教材,也可作為統計工作人員和經濟管理人員的培訓教材和學習參考書。
目次
第 一章 緒論
第 一節 統計的產生和發展 1
一、統計的含義 1
二、統計實踐活動的產生和發展 2
三、統計科學的學派 3
第 二節 統計的特點、任務和工作過程 4
一、統計的特點 4
二、統計工作的任務 5
三、統計的職能 5
四、統計工作過程 6
第三節 統計學的學科體系 7
一、統計學的研究對象 7
二、統計學的分科 7
三、統計學與有關學科的關係 8
第四節 統計學的的若干基本概念 9
一、統計總體與總體單位 9
二、樣本 10
三、標誌 10
四、指標與指標體系 10
五、統計數據與變量 12
思考與練習 13
第 二章 統計調查
第 一節 統計調查的意義、種類和方法 16
一、統計調查的意義 16
二、統計調查的種類 17
第 二節 統計調查的組織形式 17
一、統計報表 18
二、專門調查 19
第三節 統計資料的搜集方法 23
一、直接觀察法 23
二、報告法 23
三、採訪法 23
四、通信法 24
五、登記法 24
六、實驗調查法 24
第四節 調查方案與問卷設計 24
一、統計調查方案 24
二、調查問卷設計 26
第五節 調查誤差 33
一、抽樣誤差 34
二、非抽樣誤差 34
三、誤差的控制 37
思考與練習 38
第三章 統計整理
第 一節 統計整理概述 40
一、統計整理的概念和意義 40
二、統計整理的步驟 40
第 二節 統計資料的審核 41
一、及時性審核 41
二、完整性審核 41
三、準確性審核 41
四、歷史資料的審核 41
五、資料審核後的訂正 41
第三節 統計分組 42
一、統計分組的概念和作用 42
二、統計分組的種類 44
三、分組標誌的選擇 45
四、組數和組距 46
五、組限和組中值 47
第四節 統計資料匯總 48
一、統計資料匯總的概念 48
二、統計資料匯總的組織形式 48
三、統計資料匯總的方法 49
第五節 分佈數列 50
一、分佈數列的意義 50
二、分佈數列的種類 50
三、分佈數列的編制 52
第六節 統計資料的顯示 56
一、統計表 56
二、統計圖 59
思考與練習 62
第四章 綜合指標
第 一節 總量指標 65
一、總量指標的概念和作用 65
二、總量指標的種類 65
三、計算和運用總量指標應注意的問題 66
第 二節 相對指標 67
一、相對指標的概念和作用 67
二、相對指標的種類和計算方法 68
三、計算和應用相對指標時應注意的問題 74
第三節 平均指標 75
一、平均指標的概念和作用 75
二、平均指標的種類 76
三、數值平均數 76
四、眾數和中位數 82
五、眾數、中位數和算術平均數的關係 86
六、計算和應用平均指標應注意的問題 87
第四節 變異指標 88
一、變異指標的概念和作用 88
二、變異指標的計算方法 89
思考與練習 94
第五章 抽樣與抽樣分佈
第 一節 抽樣的基本概念 99
一、總體和樣本 99
二、抽樣框 99
三、參數和統計量 100
四、樣本量和樣本可能數目 100
五、重複抽樣和不重複抽樣 101
六、抽樣推斷 101
第 二節 抽樣方法 103
一、簡單隨機抽樣 103
二、分層抽樣 104
三、系統抽樣 105
四、整群抽樣 106
五、多階段抽樣 106
第三節 幾種常見的分佈 108
一、正態分佈 108
二、由正態分佈導出的幾個重要分佈 110
第四節 抽樣分佈 113
一、抽樣分佈的概念 113
二、樣本均值的抽樣分佈 113
三、樣本比例的分佈 115
四、兩個樣本均值及兩個樣本比例之差的抽樣分佈 116
五、樣本方差的分佈、兩個樣本方差比的分佈 118
思考與練習 119
第六章 參數估計
第 一節 參數估計的基本原理 123
一、估計量與估計值 123
二、點估計與區間估計 123
三、估計量的評價 124
第 二節 一個總體參數的區間估計 125
一、總體均值的區間估計 125
二、總體比例的區間估計 128
三、正態總體方差的區間估計 129
第三節 兩個總體參數的區間估計 130
一、兩個總體均值之差的區間估計 130
二、兩個總體比例之差的區間估計 132
三、兩個總體方差比的區間估計 133
第四節 樣本容量的確定 135
一、問題的提出 135
二、影響樣本容量的因素 135
三、樣本容量的確定方法 136
思考與練習 138
第七章 假設檢驗
第 一節 假設檢驗概述 143
一、假設檢驗的基本思想 143
二、假設檢驗的步驟 144
三、假設檢驗的兩類錯誤 146
四、假設檢驗的P值 147
第 二節 一個總體參數的假設檢驗 149
一、總體均值的檢驗 149
二、總體比例的檢驗 153
三、總體方差的檢驗 156
第三節 兩個總體參數的檢驗 157
一、兩個總體均值之差的檢驗 157
二、兩個總體比例之差的檢驗 161
三、兩個總體方差比的檢驗 163
思考與練習 164
第八章 相關與回歸分析
第 一節 相關與回歸分析的基本問題 168
一、變量間的關係 168
二、相關關係的種類 169
三、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 170
第 二節 簡單線性相關分析 172
一、相關表 172
二、相關圖 173
三、相關係數 174
第三節 一元線性回歸分析 176
一、一元線性回歸模型 176
二、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的參數確定方法 177
三、擬合優度的度量 178
第四節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181
一、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181
二、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的建立 181
三、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的顯著性檢驗 185
思考與練習 186
第九章 時間數列分析指標
第 一節 時間數列概述 189
一、時間數列的概念和作用 189
二、時間數列的種類 190
三、時間數列的編制原則 191
第 二節 時間數列的水平分析 191
一、發展水平 192
二、平均發展水平 192
三、增長量 197
四、平均增長量 197
第三節 時間數列的速度分析 198
一、發展速度 198
二、增長速度 199
三、平均發展速度和平均增長速度 200
四、計算和運用速度指標應注意的問題 202
思考與練習 203
第十章 時間數列預測方法
第 一節 時間數列預測的基本理論 207
一、時間數列預測分析的意義 207
二、時間數列的構成因素 207
三、時間數列預測分析的基本原理 208
四、時間數列因素分解的模型 208
第 二節 長期趨勢的測定 210
一、時距擴大法 210
二、中心化移動平均法 211
三、趨勢模型法 213
第三節 季節變動的測定 217
一、同期平均法 218
二、長期趨勢剔除法 220
第四節 循環變動與不規則變動的測定 222
一、循環變動的測定 222
二、不規則變動的測定 224
第五節 時間數列預測方法 225
一、趨勢外推法 226
二、移動平均法 226
三、指數平滑法 227
四、自回歸預測法 230
五、預測誤差 231
思考與練習 232
第十一章 統計指數
第 一節 統計指數概述 236
一、統計指數的概念 236
二、統計指數的種類 237
三、統計指數的作用 239
第 二節 綜合指數 240
一、編制綜合指數的基本原理 240
二、綜合指數編制的一般方法 242
三、其他形式的綜合指數 245
第三節 平均指數 246
一、平均指數的意義 246
二、作為綜合指數變形的平均指數的編制方法 247
三、作為獨立的總指數的平均指數的編制方法 249
第四節 指數體系與因素分析法 250
一、指數體系的概念與作用 250
二、總量指標變動的因素分析 251
三、平均指標變動的因素分析 254
四、總量指標和平均指標相結合的因素分析 257
第五節 幾種常見的經濟指數 258
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258
二、生產者價格指數 262
三、工業生產指數 262
四、股票價格指數 263
五、進出口商品價格指數與貿易條件指數 264
思考與練習 266
第十二章 統計綜合評價
第 一節 統計綜合評價概述 272
一、統計綜合評價的概念和基本步驟 272
二、統計綜合評價的局限性 273
第 二節 評價指標的選擇及其權重的確定 273
一、選擇評價指標的原則 273
二、評價指標的選擇方法 274
三、權重的含義及其分類 276
四、權重的確定方法 277
第三節 數據的預處理 283
一、定性指標的量化 283
二、定量指標的同度量化處理 285
第四節 綜合評價的數學模型 288
一、加權算術平均綜合模型 288
二、加權幾何平均綜合模型 289
思考與練習 290
附錄 293
主要參考文獻 300
第 一節 統計的產生和發展 1
一、統計的含義 1
二、統計實踐活動的產生和發展 2
三、統計科學的學派 3
第 二節 統計的特點、任務和工作過程 4
一、統計的特點 4
二、統計工作的任務 5
三、統計的職能 5
四、統計工作過程 6
第三節 統計學的學科體系 7
一、統計學的研究對象 7
二、統計學的分科 7
三、統計學與有關學科的關係 8
第四節 統計學的的若干基本概念 9
一、統計總體與總體單位 9
二、樣本 10
三、標誌 10
四、指標與指標體系 10
五、統計數據與變量 12
思考與練習 13
第 二章 統計調查
第 一節 統計調查的意義、種類和方法 16
一、統計調查的意義 16
二、統計調查的種類 17
第 二節 統計調查的組織形式 17
一、統計報表 18
二、專門調查 19
第三節 統計資料的搜集方法 23
一、直接觀察法 23
二、報告法 23
三、採訪法 23
四、通信法 24
五、登記法 24
六、實驗調查法 24
第四節 調查方案與問卷設計 24
一、統計調查方案 24
二、調查問卷設計 26
第五節 調查誤差 33
一、抽樣誤差 34
二、非抽樣誤差 34
三、誤差的控制 37
思考與練習 38
第三章 統計整理
第 一節 統計整理概述 40
一、統計整理的概念和意義 40
二、統計整理的步驟 40
第 二節 統計資料的審核 41
一、及時性審核 41
二、完整性審核 41
三、準確性審核 41
四、歷史資料的審核 41
五、資料審核後的訂正 41
第三節 統計分組 42
一、統計分組的概念和作用 42
二、統計分組的種類 44
三、分組標誌的選擇 45
四、組數和組距 46
五、組限和組中值 47
第四節 統計資料匯總 48
一、統計資料匯總的概念 48
二、統計資料匯總的組織形式 48
三、統計資料匯總的方法 49
第五節 分佈數列 50
一、分佈數列的意義 50
二、分佈數列的種類 50
三、分佈數列的編制 52
第六節 統計資料的顯示 56
一、統計表 56
二、統計圖 59
思考與練習 62
第四章 綜合指標
第 一節 總量指標 65
一、總量指標的概念和作用 65
二、總量指標的種類 65
三、計算和運用總量指標應注意的問題 66
第 二節 相對指標 67
一、相對指標的概念和作用 67
二、相對指標的種類和計算方法 68
三、計算和應用相對指標時應注意的問題 74
第三節 平均指標 75
一、平均指標的概念和作用 75
二、平均指標的種類 76
三、數值平均數 76
四、眾數和中位數 82
五、眾數、中位數和算術平均數的關係 86
六、計算和應用平均指標應注意的問題 87
第四節 變異指標 88
一、變異指標的概念和作用 88
二、變異指標的計算方法 89
思考與練習 94
第五章 抽樣與抽樣分佈
第 一節 抽樣的基本概念 99
一、總體和樣本 99
二、抽樣框 99
三、參數和統計量 100
四、樣本量和樣本可能數目 100
五、重複抽樣和不重複抽樣 101
六、抽樣推斷 101
第 二節 抽樣方法 103
一、簡單隨機抽樣 103
二、分層抽樣 104
三、系統抽樣 105
四、整群抽樣 106
五、多階段抽樣 106
第三節 幾種常見的分佈 108
一、正態分佈 108
二、由正態分佈導出的幾個重要分佈 110
第四節 抽樣分佈 113
一、抽樣分佈的概念 113
二、樣本均值的抽樣分佈 113
三、樣本比例的分佈 115
四、兩個樣本均值及兩個樣本比例之差的抽樣分佈 116
五、樣本方差的分佈、兩個樣本方差比的分佈 118
思考與練習 119
第六章 參數估計
第 一節 參數估計的基本原理 123
一、估計量與估計值 123
二、點估計與區間估計 123
三、估計量的評價 124
第 二節 一個總體參數的區間估計 125
一、總體均值的區間估計 125
二、總體比例的區間估計 128
三、正態總體方差的區間估計 129
第三節 兩個總體參數的區間估計 130
一、兩個總體均值之差的區間估計 130
二、兩個總體比例之差的區間估計 132
三、兩個總體方差比的區間估計 133
第四節 樣本容量的確定 135
一、問題的提出 135
二、影響樣本容量的因素 135
三、樣本容量的確定方法 136
思考與練習 138
第七章 假設檢驗
第 一節 假設檢驗概述 143
一、假設檢驗的基本思想 143
二、假設檢驗的步驟 144
三、假設檢驗的兩類錯誤 146
四、假設檢驗的P值 147
第 二節 一個總體參數的假設檢驗 149
一、總體均值的檢驗 149
二、總體比例的檢驗 153
三、總體方差的檢驗 156
第三節 兩個總體參數的檢驗 157
一、兩個總體均值之差的檢驗 157
二、兩個總體比例之差的檢驗 161
三、兩個總體方差比的檢驗 163
思考與練習 164
第八章 相關與回歸分析
第 一節 相關與回歸分析的基本問題 168
一、變量間的關係 168
二、相關關係的種類 169
三、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 170
第 二節 簡單線性相關分析 172
一、相關表 172
二、相關圖 173
三、相關係數 174
第三節 一元線性回歸分析 176
一、一元線性回歸模型 176
二、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的參數確定方法 177
三、擬合優度的度量 178
第四節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181
一、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181
二、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的建立 181
三、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的顯著性檢驗 185
思考與練習 186
第九章 時間數列分析指標
第 一節 時間數列概述 189
一、時間數列的概念和作用 189
二、時間數列的種類 190
三、時間數列的編制原則 191
第 二節 時間數列的水平分析 191
一、發展水平 192
二、平均發展水平 192
三、增長量 197
四、平均增長量 197
第三節 時間數列的速度分析 198
一、發展速度 198
二、增長速度 199
三、平均發展速度和平均增長速度 200
四、計算和運用速度指標應注意的問題 202
思考與練習 203
第十章 時間數列預測方法
第 一節 時間數列預測的基本理論 207
一、時間數列預測分析的意義 207
二、時間數列的構成因素 207
三、時間數列預測分析的基本原理 208
四、時間數列因素分解的模型 208
第 二節 長期趨勢的測定 210
一、時距擴大法 210
二、中心化移動平均法 211
三、趨勢模型法 213
第三節 季節變動的測定 217
一、同期平均法 218
二、長期趨勢剔除法 220
第四節 循環變動與不規則變動的測定 222
一、循環變動的測定 222
二、不規則變動的測定 224
第五節 時間數列預測方法 225
一、趨勢外推法 226
二、移動平均法 226
三、指數平滑法 227
四、自回歸預測法 230
五、預測誤差 231
思考與練習 232
第十一章 統計指數
第 一節 統計指數概述 236
一、統計指數的概念 236
二、統計指數的種類 237
三、統計指數的作用 239
第 二節 綜合指數 240
一、編制綜合指數的基本原理 240
二、綜合指數編制的一般方法 242
三、其他形式的綜合指數 245
第三節 平均指數 246
一、平均指數的意義 246
二、作為綜合指數變形的平均指數的編制方法 247
三、作為獨立的總指數的平均指數的編制方法 249
第四節 指數體系與因素分析法 250
一、指數體系的概念與作用 250
二、總量指標變動的因素分析 251
三、平均指標變動的因素分析 254
四、總量指標和平均指標相結合的因素分析 257
第五節 幾種常見的經濟指數 258
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258
二、生產者價格指數 262
三、工業生產指數 262
四、股票價格指數 263
五、進出口商品價格指數與貿易條件指數 264
思考與練習 266
第十二章 統計綜合評價
第 一節 統計綜合評價概述 272
一、統計綜合評價的概念和基本步驟 272
二、統計綜合評價的局限性 273
第 二節 評價指標的選擇及其權重的確定 273
一、選擇評價指標的原則 273
二、評價指標的選擇方法 274
三、權重的含義及其分類 276
四、權重的確定方法 277
第三節 數據的預處理 283
一、定性指標的量化 283
二、定量指標的同度量化處理 285
第四節 綜合評價的數學模型 288
一、加權算術平均綜合模型 288
二、加權幾何平均綜合模型 289
思考與練習 290
附錄 293
主要參考文獻 300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