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以作者豐富的學校管理與教學實踐為研究對象,與近代以來中小學教育的經驗教訓對比分析,從教育美學的視角觀照與反思株洲市四中辦學實踐而形成的研究成果。
本書前三個部分主要闡述學科教學﹑教師發展、學校管理、文化建設、課程改革等方面的理念與策略。最後一部分是辦學實踐的專題報道,全面而生動地反映學校改革發展進程與特色建設的成效與經驗,以此為其理念與策略的實踐注腳。
本書前三個部分主要闡述學科教學﹑教師發展、學校管理、文化建設、課程改革等方面的理念與策略。最後一部分是辦學實踐的專題報道,全面而生動地反映學校改革發展進程與特色建設的成效與經驗,以此為其理念與策略的實踐注腳。
作者簡介
姜野軍,湖南省特級教師,湖南省株洲市教師培訓中心主任,湖南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諮詢評審專家,湖南省特級教師工作研究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主持部、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3項,研究成果獲省、市級一等獎6項。發表文章100餘篇,出版專著《新加坡教育觀感》《架起學校管理與課堂教學的橋樑:一個教育人的誠實思考與實踐》。
名人/編輯推薦
1. 作者擔任湖南省株洲市四中校長近15年,有著豐富的教學和管理經驗。
2. 作者闡述的觀點或理念,是基於作為研究樣本的株洲市四中的辦學實踐,總結、比較、反思、提煉出來的,語言樸素、簡約,使之與廣大教育工作者沒有隔膜,更具借鑒意義。
3.闡述了關於課堂美、師生美、學校美和實踐美,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創造美的原則、策略與方法。
4. 作者博聞強識,信手拈來,有著強大的文學功底,詩歌、典故運用極多。語言凝煉,字字珠璣,沒有水分,讀來乾貨頗多。
2. 作者闡述的觀點或理念,是基於作為研究樣本的株洲市四中的辦學實踐,總結、比較、反思、提煉出來的,語言樸素、簡約,使之與廣大教育工作者沒有隔膜,更具借鑒意義。
3.闡述了關於課堂美、師生美、學校美和實踐美,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創造美的原則、策略與方法。
4. 作者博聞強識,信手拈來,有著強大的文學功底,詩歌、典故運用極多。語言凝煉,字字珠璣,沒有水分,讀來乾貨頗多。
序
序
序一 █ 教育是美的
認識野軍,快十年了。
有一年,我被邀請去株洲市第四中學(下簡稱株洲市四中)作學術報告,其時他擔任該校校長。首次晤面,我便覺出他的質樸與安靜,一如他的學校。日後交往就多了起來,談辦學、談研究、談教師成長、談語文教育、談讀書寫作,總是一談就是幾個小時,彼此瞭解多了,感情也就深厚起來,就是緣分吧。
野軍對教育頗有幾分執著,僅在株洲市四中做校長就是十幾個年頭,對於學校管理、社區教育、藝術特色、課程改革、文明創建、教師發展、學生成長等等都很在行,說起來繪聲繪色。任職校長期間,他還執教一個班的語文,高一至高三的教學經歷完完整整。他會同老師們一起研究教材、課堂與學生,也會同學科組其他老師一樣上一上研究課或觀摩課。他通過站立課堂而獲得的辦學理念、治校方略,尤其顯得平易樸素。
野軍愛讀書愛思考,他讀孔子、陶行知、蘇霍姆林斯基,讀《中國書院史》《湖南教育史》《江南名校的中國文化教育》,以及《北京師大附中》《南開中學建校八十周年紀念專刊》等名校史料,還讀政治經濟與文化哲學方面的書,我們的交流總有圍繞這些話題的觀點、軼聞、借鑒或啟示。他在更廣闊的時空維度與文化背景中思考自己的辦學實踐,因此其教育認知和理解自然有獨特的價值與魅力。
野軍的行動力很強,有許多事實可證明。比如,在學校做課題等這一類的事,耗得時間長了,注意力很容易轉移而導致有始無終,但野軍不會,他一直堅持做課題研究。野軍曾對我說,課題研究改變了他和他的學校。他把課題研究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以研究推動實踐,以實踐支撐研究。甚至可以說,“研究”就是他從事學校管理的最重要的工作內容,實踐、反思、借鑒,反饋、評估、檢討,特色學校建設,青年教師培養……這一樁樁一件件,他堅持不懈,做得一點也不含糊。
如此,野軍的教育思考土壤是厚實的,教育理念是接地氣的,如同他的這本書《追尋教育之美》。
應該說,基於實踐,總結實踐,反思實踐,指導實踐,是這本書的研究特色。讀完這本書,我有幾點印象:一是作者把株洲市四中教育教學、隊伍建設、學校文化、學校管理等全部辦學育人的實踐作為研究對象,全面梳理學校改革發展進程,總結學校改革發展經驗;二是作者深入研究近代以來尤其是民國時期的中小學教育史,在閱讀歷史文獻的基礎上深入總結其經驗教訓,並與今天學校的辦學經驗進行對比分析,深刻理解歷史經驗與現實經驗的價值;三是作者用科學的教育理論觀照株洲市四中的辦學實踐,在對比分析的基礎上作出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從而獲得了新的符合教育實際與教育規律的認識;四是研究的過程也是改進工作的過程,作者把從歷史、現實以及中外教育家和教育學者的經典著作中獲得的認識,運用於學校的辦學實踐中。可以說,株洲市四中的持續發展與不斷進步正是得益於野軍研究所得理論與思想的引領。
《追尋教育之美》也是基於株洲市四中的辦學實踐,從美的角度深入研究的成果。在研究的思想方法上,作者抓住“美”和“實”兩個關鍵詞。“美”強調的是研究的角度,集中於一,不蔓不枝,因而研究能夠深入;“實”強調的是研究的哲學,從作為研究樣本的株洲市四中辦學實踐入手,把文獻研究統一於案例研究和行動研究之中,不講大話,不發高論,使整個研究過程著眼於促進學校不斷改進。
以美學為切入點,研究教育、學校、教師與學生,並非什麼新鮮事。實際上,在1980年代,國內教育美學的研究受當時美學學科地位確立的影響而成一時顯學,公開出版的著作有數十部之多。而國外的教育美學研究,則起步更早,影響也更為久遠。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非常重視教育美的研究與教育美的創造,他的著作《帕夫雷什中學》和《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等,隨處可見其創造教育美的案例與經驗。他的真知灼見,如“美是一種敏感的良知的教育手段”“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學校的任務在於,把美感和許多世紀以來創造的美變為每個人心靈的財富,變為個人的和人們之間道德關係中的審美素養”等等,閃耀著真理的光輝,依然能給予我們豐富的思想營養。
綜觀國內1980年代以來的教育美學研究,總體上不夠深入,重宏觀構架,重理論探討,因而通論方面的著作多,專論方面的著作少。同時,研究者多為高校和教育科研院所的教授、專家,缺乏中小學教育辦學、德育、教學等的實踐經歷,缺少對學校進行持續深入的跟蹤研究,導致教育美學研究缺乏整體性和操作性,其理論研究的實踐價值也就難以充分體現出來。
比較而言,從教育科研的角度看,《追尋教育之美》這本書有其新意:
一是研究方法上,持續的實踐研究具有深化教育學術探索的意義。本書是作者基於實踐、總結實踐、反思實踐、指導實踐的理論成果,其思想觀點或者辦學理念是株洲市四中辦學實踐的結晶,也是作者工作經驗的昇華。立足於學校辦學實踐,抓住一個研究樣本不放,切磋琢磨,堅持不懈,一定會有所發現,有所創見,這是研究的素質,也是研究的方法,更是教育研究的有效途徑。
二是研究結論上,凸顯實踐研究平易、親切的特點。事實上,純粹的教育理論研究難以激發一線教育工作者更高的熱情。因此,作者在他的書中所闡述的思想觀點或者辦學理念,是基於作為研究樣本的株洲市四中的辦學實踐,總結、比較、反思、提煉出來的,語言樸素、簡約,使之與廣大教育工作者沒有隔膜,更具借鑒意義。
三是研究價值上,實踐研究啟迪教育新思考和學校新改進。教育活動豐富多彩,辦學實踐永無止境,這是教育理論創造的源泉。本書闡述了關於課堂美、師生美、學校美和實踐美的思想觀點,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創造教育的美和塑造美的教育、按照美的精神辦好一所學校的原則、策略與方法,這是有作者的經歷、經驗作支撐的。越具個性化,越有普遍性。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由此引發各具特點的教育思考、實踐探索乃至思想碰撞,進而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張或觀念,並且一以貫之、發展完善,引領教育生態不斷優化。
最後,我還要說這本書是野軍用心、用情、用行動寫成的。透過這本書,你能看到他在株洲市四中治校辦學的完整經歷,也能感受到他眼光的敏銳與語言的雋永。因此,這本書還是很耐讀的。
在著作體例上,《追尋教育之美》的結構體現了作為研究樣本的株洲市四中辦學實踐的完整性。全書以“美的課堂:價值與趣味”“美的師生:人格與素養”“美的學校:境界與思路”“美的實踐:詩意與堅守”四個部分為整體框架,囊括課堂教學、課程改革、師生成長、文化建設、辦學經驗等內容,總體呈現學校教育美的形態與特質。其中:
“美的課堂:價值與趣味”是以語文教學美為例的研究,涉及學科性質、教學策略、課堂教學藝術以及學科活動開展等方面,提出了“堅持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從根本上決定著語文課堂教學的面貌”“正確理解語文課程價值,準確把握語文考試技術,讓語文的教與學的實踐回歸于語文本身”“學會發現,學會挖掘,學會提升,編輯作文自選集是培養學生寫、評、改作文能力的好辦法”等觀點。
“美的師生:人格與素養”是關於教師(校長)、學生形象美的研究,涉及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德育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教師要做到人格獨立自持,不從流俗,輕人之所重,重人之所輕,需要一種充盈的底氣”“做校長,本質上並不需要英雄主義,但一定要有清醒、堅定和耐心”“教育給予學生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豐富生活與情感體驗,使之人格完善”等觀點。
“美的學校:境界與思路”是關於學校管理、文化建設、課程改革的研究,論述了“文化管理”和“參與式學校管理”的理念,提出了“以美育德,以美施教,以美促學,用美的教育塑造美的心靈,實現人的幸福成長,是教育的理想追求”“教育是師生共同創造的詩意的生活。學校是一個講著一代又一代師生故事的地方”“學校文化必須是基於學校的、有時間積累的、意蘊真誠而豐富的、得到師生認同的”“特色學校建設就是要讓所有教師、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作為‘人’的發展”等觀點。
“美的實踐:詩意與堅守”是《湖南教育》為專題報道株洲市四中辦學經驗配發的評論員文章,另有專業期刊和地方報紙對作者進行的專題報道和人物訪談,比較全面地反映了該校改革發展進程與特色建設成效以及辦學育人、學校管理、學科教學的經驗和作者的課堂教學藝術。從結構邏輯上,該部分既是全書的有機構成,又是全書的附錄。其中諸如“就辦學理念而言,重要的是要‘一以貫之’,……不應該‘朝令夕改’;要‘落到實處’,也就是要體現在實踐中”等觀點,即是從辦學實踐中得來。
“十年一覺揚州夢”,唐人杜牧說的是今是而昨非。而野軍十多年的校長經歷,卻是朝著自己的教育理想執著前行的,儘管他用的是“笨勁”而非“巧勁”,儘管他做的是“慢功”而非“速成”,這正如他自己所說:“做校長,本質上並不需要英雄主義,但一定要有清醒、堅定和耐心。”
與野軍一見如故,借著書稿閱讀的機會說些多餘話,權當作序。
劉建瓊
2017年10月23日
(作者系知名語文特級教師、研究員,湖南省教科院教育歷史研究所所長,湖南省特級教師工作研究會理事長)
序二 █ 校長之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是人類永恆的話題。
美就是人的美的品質、理想和本質力量,並以適當的形式呈現出來,給人以愉悅感,並孕育出更好的美,使人類更愉悅、更文明、更和諧、更崇高。
那麼,什麼是校長之美?人們似乎很少思考這個問題,當然也就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儘管總有人忘不了從功利角度出發來品評校長,讚美那些在同一學段升學考試中名列省、市、縣前列的學校的校長們,但若如此評說校長之美,似乎顯得有點狹隘與膚淺。
或許有人會問:“讚美考得好的學校的校長有錯嗎?你當過校長嗎?你說什麼是校長之美?”的確,讚美考得好的學校的校長們肯定沒錯。本人愚笨,從教以來,作為一名純粹的歷史教師,做好本職工作已深感力不從心,更遑論做校長和思索什麼是校長之美了。不過,我雖然沒有做過校長,但因工作單位的變動和學術交流的需要,也曾接觸過一些校長,如果一定要說什麼是校長之美,我以為原株洲市四中校長姜野軍就具有校長之美。我之所以作出這樣的品評,並不是因為薑野軍校長曾是我的老領導,也不是因為株洲市四中是我現在工作的地方,而是基於我對校長之美的理解及其基本事實。
首先,校長之美,應美在擁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
思想決定態度。教育思想水平的高低是校長專業化程度的標尺。校長管理教師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嚴格的獎懲制度,也可以是哥們兒義氣,還可以是籠絡或專制獨裁。不過,這樣的校長管理方式,很難形成有品位的校風,教師的專業發展不會有多大進步,也難以辦成有特色的好學校。
薑野軍校長就是一個擁有獨特教育思想的校長,其核心就是以“美”育人。具體而言,就是教育美、師生美、環境美。用他自己的話說:“教育是美的。以美育德,以美施教,以美促學,用美的教育塑造美的心靈,實現人的幸福成長,是教育的理想追求。”“學校裡的一切人、事、景、物,包括樓、堂、亭、館,都是學生認知世界的起點,其意義、影響,都是非常深遠的。一所學校,如果這般充盈著溫情,就會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他以“美”為學校的教育宗旨,以“規劃”引領學校發展,以“申重”“創優”“創文”“創特色學校”等為抓手,與全體師生一道堅定、從容地改變了株洲市四中的面貌,學校的影響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湖南教育》先後發表了《和諧校園的理想追求》《生命,高雅地拔節――株洲市四中創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紀實》。今天,只要你步入四中,園林式的校園環境、優雅文明的師生言行就會令你如沐春風。“四中真美!”將不由自主地從你心底湧出。
其次,校長之美,應美在創辦特色學校。
什麼是特色學校?特色學校是指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形成的擁有獨特、優秀、穩定的教育風貌和辦學風格,具有較高辦學水平和顯著育人效果的學校。
薑野軍校長就是一位追求創辦特色學校的校長。他認為:“一所有特色的學校必須為開發學生潛質,培養學生素質,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力,營造和諧的教育環境。”“普通高中無論規模大小,力量強弱,都應該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各具鮮明的學校個性。多樣化特色化是高中教育科學、高效、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其核心內容應該是人文精神的培養。”“藝術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藝術家,而是讓藝術的元素融入學生生活。讓學生帶著熱愛藝術、享受藝術的素質走向社會,他的人生就會多一些韻致,多一層亮色。”正是基於這一教育思想,他率領全體師生將株洲市四中打造成了一所課程、文化、質量、管理均具特色的學校。
第三,校長之美,應美在成就事業、成就人。
教師是學校重要的人才資源,教師的激情是學校青春活力的源泉。在薑野軍校長看來:“教師是時代的精神標杆。但具體到每個教師能否成為一個時代的精神標杆,則取決於其是否修煉出勤、和、智、藝等文化精神。”教師之美在於“人格獨立自持,不從流俗,輕人之所重,重人之所輕,需要一種充盈的底氣。這種底氣,來自崇高的人生使命感,來自堅實的專業自信心,來自矢志不移的做人原則”。因為“教師留給學生最深刻的印象往往不是知識,而是姿態。教師以怎樣的姿態對待工作、生活和他人,就可能影響他的學生也以怎樣的姿態對待工作、生活和他人”。故追求學校教育之美的薑野軍校長,在長期的學校管理工作中,一直致力於成就教師,成就學生。
為了實現自己以“美”為核心的教育思想,成就株洲市四中的教育事業,成就株洲市四中的師生,他想方設法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引領團隊攀登教育教學高峰,讓教師體驗到教育教學的無窮樂趣,讓教師品嘗到教書育人的幸福與快樂。他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推出“名師·名生”工程和“成長·成熟·成名”教師培訓計劃,加速中青年教學骨幹的成長;他力推“參與式學校管理”,因為“參與式學校管理建立在全面發展的理論基礎上。它是以學校內的信息共享、自我導向、師生員工廣泛參與學校各種決策和實踐活動為特徵的一種管理制度,是一種人性化的、高效率、高合作、高激勵的管理方式”,據此,他主持改革學校考核方法與評估制度,創造參與式學校管理制度,建立一種激勵與內驅相結合的動力機制;他採取措施積極預防“職業倦怠”,努力讓教師享受身心舒展、思想活躍、充滿競爭與成功的高質量的校園生活。他大力解放教師、成就教師,讓教師善於工作、樂於工作、享受工作,從而創造出了和諧幸福的教育氛圍,而教師的幸福遷移給了學生,又成就了一串串成熟的教育果實。
有人說,人生有三幸:“成長中幸遇好老師,生活中幸遇好伴侶,工作中幸遇好領導。”我想,這正是我作為株洲市四中人的感受。
第四,校長之美,應美在引領師生讀書和學習。
學習是思想的源泉。校長與教師的先進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從哪裡來?在教育迅速發展的今天,若僅靠當年在大學裡所學的那點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故薑野軍校長主張:“我們需要培養對書的親近感。對書的親近,既是態度,又是行動。所謂親近,親者,有情也;近者,無間也。親近書籍,閱讀經典,時間長了,這就是趣味,就是素質,就是一種生活狀態。……找到那一本能夠相伴一生的書,肯定會幫助同學們精神成長,走向成功。記住:找到了,別放下!”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是一種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影響的是‘人’,這從根本上奠定了一所學校的品格。這種品格對於一所學校的生存發展是恒久起作用的”。
作為一校之長的薑野軍,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不知疲倦,始終堅持不斷學習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教育大師的教育理念,領會其精神實質;始終堅持直接與教育大師、專家對話;始終堅持與多家教育研究部門進行廣泛的交流與聯繫,不斷汲取先進教育理念,從而不斷開闊自己的教育視野與思路,把握教育思想與發展脈絡。
為推動教師讀書,姜野軍校長親自率領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每年不定期給教師作讀書報告,為教師發放教育教學等經典書籍,積極營造學校的讀書氛圍,倡導和激勵教師勤于學習、樂於學習;不僅要向書本學,成為讀書人,也要向智者、思想者、能者學,成為讀人的人,因為與智者同行會成為智者,與思想者同行會成為思想者,與能者同行會成為能者。
第五,校長之美,應美在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
教育思想的實現,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在教育實踐中,校長的行為最具表率和號召力。常言道:一位好教師不一定是一個好校長,但一個好校長一定是一位好教師。作為校長,一定要深入教學第一線,脫離教學第一線的校長在教學管理中是沒有發言權的。姜野軍校長曾明確指出:“校長應該是教育教學的專家。校長主要管的應是影響學校生存與發展的教育教學思想。那麼,切合一所學校生存與發展的教育教學思想從哪裡來?大部分應從課堂教育教學中來。”
作為語文教師出身的姜野軍校長,不僅長期堅持執教一個班的語文課,而且對語文教學之美,擁有自己的獨特理解與追求。他認為,作為語文教師,應“堅持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從根本上決定著語文課堂教學的面貌”。語文教學應“引導學生研讀經典,打牢學生精神成長的底子”。要注意引導學生“差別化閱讀,領略文本的情、志、理、趣、境、韻之美”;“教作文其實就是教做人”,作文應“寫真人、記真事、抒真情,感受生活”;寫詩歌應“用字求准,用詞求活,音韻求美,句式句法求靈活多變。鑒賞詩歌語言的趣味美,在境界,在情態,在虛實”。於是,就有了他“淡定安然的氣質,從容平和的教態,簡潔秀美的板書,著力於關鍵問題而不糾纏於細枝末節的教學風格”。因此,他執教的班級,不僅學生考試成績好,更重要的是學生由此愛上了語文學習,愛上了中國漢語之美。
當今世界是一個浮躁喧囂的世界,教育領域也同樣浮躁喧囂不止。姜野軍校長在其任上卻能不慕虛名、不作秀、不盲目跟風、不淺薄,而是關照校情、立足實際、肯定自我、傳承傳統、俯下身子、放低調子、沉下心來,扎扎實實地辦教育,實實在在地謀教學,真抓實幹求質量,確實相當不易,也實在罕見難得!
我與姜校長共事13年有餘,耳聞目睹他在教育道德與教育思想上的修為,深刻感受到了他在實現其教育理想上的執著。有幸先睹他用心、用情、用行動寫就的《追尋教育之美》,實是我生平中的一件快事!
汪瀛
2017年9月23日
於株洲市四中
(作者系中組部國家“萬人計劃”學科領軍人才,教育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理事,中學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碩士生導師、全國模範教師)
序一 █ 教育是美的
認識野軍,快十年了。
有一年,我被邀請去株洲市第四中學(下簡稱株洲市四中)作學術報告,其時他擔任該校校長。首次晤面,我便覺出他的質樸與安靜,一如他的學校。日後交往就多了起來,談辦學、談研究、談教師成長、談語文教育、談讀書寫作,總是一談就是幾個小時,彼此瞭解多了,感情也就深厚起來,就是緣分吧。
野軍對教育頗有幾分執著,僅在株洲市四中做校長就是十幾個年頭,對於學校管理、社區教育、藝術特色、課程改革、文明創建、教師發展、學生成長等等都很在行,說起來繪聲繪色。任職校長期間,他還執教一個班的語文,高一至高三的教學經歷完完整整。他會同老師們一起研究教材、課堂與學生,也會同學科組其他老師一樣上一上研究課或觀摩課。他通過站立課堂而獲得的辦學理念、治校方略,尤其顯得平易樸素。
野軍愛讀書愛思考,他讀孔子、陶行知、蘇霍姆林斯基,讀《中國書院史》《湖南教育史》《江南名校的中國文化教育》,以及《北京師大附中》《南開中學建校八十周年紀念專刊》等名校史料,還讀政治經濟與文化哲學方面的書,我們的交流總有圍繞這些話題的觀點、軼聞、借鑒或啟示。他在更廣闊的時空維度與文化背景中思考自己的辦學實踐,因此其教育認知和理解自然有獨特的價值與魅力。
野軍的行動力很強,有許多事實可證明。比如,在學校做課題等這一類的事,耗得時間長了,注意力很容易轉移而導致有始無終,但野軍不會,他一直堅持做課題研究。野軍曾對我說,課題研究改變了他和他的學校。他把課題研究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以研究推動實踐,以實踐支撐研究。甚至可以說,“研究”就是他從事學校管理的最重要的工作內容,實踐、反思、借鑒,反饋、評估、檢討,特色學校建設,青年教師培養……這一樁樁一件件,他堅持不懈,做得一點也不含糊。
如此,野軍的教育思考土壤是厚實的,教育理念是接地氣的,如同他的這本書《追尋教育之美》。
應該說,基於實踐,總結實踐,反思實踐,指導實踐,是這本書的研究特色。讀完這本書,我有幾點印象:一是作者把株洲市四中教育教學、隊伍建設、學校文化、學校管理等全部辦學育人的實踐作為研究對象,全面梳理學校改革發展進程,總結學校改革發展經驗;二是作者深入研究近代以來尤其是民國時期的中小學教育史,在閱讀歷史文獻的基礎上深入總結其經驗教訓,並與今天學校的辦學經驗進行對比分析,深刻理解歷史經驗與現實經驗的價值;三是作者用科學的教育理論觀照株洲市四中的辦學實踐,在對比分析的基礎上作出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從而獲得了新的符合教育實際與教育規律的認識;四是研究的過程也是改進工作的過程,作者把從歷史、現實以及中外教育家和教育學者的經典著作中獲得的認識,運用於學校的辦學實踐中。可以說,株洲市四中的持續發展與不斷進步正是得益於野軍研究所得理論與思想的引領。
《追尋教育之美》也是基於株洲市四中的辦學實踐,從美的角度深入研究的成果。在研究的思想方法上,作者抓住“美”和“實”兩個關鍵詞。“美”強調的是研究的角度,集中於一,不蔓不枝,因而研究能夠深入;“實”強調的是研究的哲學,從作為研究樣本的株洲市四中辦學實踐入手,把文獻研究統一於案例研究和行動研究之中,不講大話,不發高論,使整個研究過程著眼於促進學校不斷改進。
以美學為切入點,研究教育、學校、教師與學生,並非什麼新鮮事。實際上,在1980年代,國內教育美學的研究受當時美學學科地位確立的影響而成一時顯學,公開出版的著作有數十部之多。而國外的教育美學研究,則起步更早,影響也更為久遠。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非常重視教育美的研究與教育美的創造,他的著作《帕夫雷什中學》和《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等,隨處可見其創造教育美的案例與經驗。他的真知灼見,如“美是一種敏感的良知的教育手段”“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學校的任務在於,把美感和許多世紀以來創造的美變為每個人心靈的財富,變為個人的和人們之間道德關係中的審美素養”等等,閃耀著真理的光輝,依然能給予我們豐富的思想營養。
綜觀國內1980年代以來的教育美學研究,總體上不夠深入,重宏觀構架,重理論探討,因而通論方面的著作多,專論方面的著作少。同時,研究者多為高校和教育科研院所的教授、專家,缺乏中小學教育辦學、德育、教學等的實踐經歷,缺少對學校進行持續深入的跟蹤研究,導致教育美學研究缺乏整體性和操作性,其理論研究的實踐價值也就難以充分體現出來。
比較而言,從教育科研的角度看,《追尋教育之美》這本書有其新意:
一是研究方法上,持續的實踐研究具有深化教育學術探索的意義。本書是作者基於實踐、總結實踐、反思實踐、指導實踐的理論成果,其思想觀點或者辦學理念是株洲市四中辦學實踐的結晶,也是作者工作經驗的昇華。立足於學校辦學實踐,抓住一個研究樣本不放,切磋琢磨,堅持不懈,一定會有所發現,有所創見,這是研究的素質,也是研究的方法,更是教育研究的有效途徑。
二是研究結論上,凸顯實踐研究平易、親切的特點。事實上,純粹的教育理論研究難以激發一線教育工作者更高的熱情。因此,作者在他的書中所闡述的思想觀點或者辦學理念,是基於作為研究樣本的株洲市四中的辦學實踐,總結、比較、反思、提煉出來的,語言樸素、簡約,使之與廣大教育工作者沒有隔膜,更具借鑒意義。
三是研究價值上,實踐研究啟迪教育新思考和學校新改進。教育活動豐富多彩,辦學實踐永無止境,這是教育理論創造的源泉。本書闡述了關於課堂美、師生美、學校美和實踐美的思想觀點,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創造教育的美和塑造美的教育、按照美的精神辦好一所學校的原則、策略與方法,這是有作者的經歷、經驗作支撐的。越具個性化,越有普遍性。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由此引發各具特點的教育思考、實踐探索乃至思想碰撞,進而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張或觀念,並且一以貫之、發展完善,引領教育生態不斷優化。
最後,我還要說這本書是野軍用心、用情、用行動寫成的。透過這本書,你能看到他在株洲市四中治校辦學的完整經歷,也能感受到他眼光的敏銳與語言的雋永。因此,這本書還是很耐讀的。
在著作體例上,《追尋教育之美》的結構體現了作為研究樣本的株洲市四中辦學實踐的完整性。全書以“美的課堂:價值與趣味”“美的師生:人格與素養”“美的學校:境界與思路”“美的實踐:詩意與堅守”四個部分為整體框架,囊括課堂教學、課程改革、師生成長、文化建設、辦學經驗等內容,總體呈現學校教育美的形態與特質。其中:
“美的課堂:價值與趣味”是以語文教學美為例的研究,涉及學科性質、教學策略、課堂教學藝術以及學科活動開展等方面,提出了“堅持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從根本上決定著語文課堂教學的面貌”“正確理解語文課程價值,準確把握語文考試技術,讓語文的教與學的實踐回歸于語文本身”“學會發現,學會挖掘,學會提升,編輯作文自選集是培養學生寫、評、改作文能力的好辦法”等觀點。
“美的師生:人格與素養”是關於教師(校長)、學生形象美的研究,涉及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德育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教師要做到人格獨立自持,不從流俗,輕人之所重,重人之所輕,需要一種充盈的底氣”“做校長,本質上並不需要英雄主義,但一定要有清醒、堅定和耐心”“教育給予學生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豐富生活與情感體驗,使之人格完善”等觀點。
“美的學校:境界與思路”是關於學校管理、文化建設、課程改革的研究,論述了“文化管理”和“參與式學校管理”的理念,提出了“以美育德,以美施教,以美促學,用美的教育塑造美的心靈,實現人的幸福成長,是教育的理想追求”“教育是師生共同創造的詩意的生活。學校是一個講著一代又一代師生故事的地方”“學校文化必須是基於學校的、有時間積累的、意蘊真誠而豐富的、得到師生認同的”“特色學校建設就是要讓所有教師、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作為‘人’的發展”等觀點。
“美的實踐:詩意與堅守”是《湖南教育》為專題報道株洲市四中辦學經驗配發的評論員文章,另有專業期刊和地方報紙對作者進行的專題報道和人物訪談,比較全面地反映了該校改革發展進程與特色建設成效以及辦學育人、學校管理、學科教學的經驗和作者的課堂教學藝術。從結構邏輯上,該部分既是全書的有機構成,又是全書的附錄。其中諸如“就辦學理念而言,重要的是要‘一以貫之’,……不應該‘朝令夕改’;要‘落到實處’,也就是要體現在實踐中”等觀點,即是從辦學實踐中得來。
“十年一覺揚州夢”,唐人杜牧說的是今是而昨非。而野軍十多年的校長經歷,卻是朝著自己的教育理想執著前行的,儘管他用的是“笨勁”而非“巧勁”,儘管他做的是“慢功”而非“速成”,這正如他自己所說:“做校長,本質上並不需要英雄主義,但一定要有清醒、堅定和耐心。”
與野軍一見如故,借著書稿閱讀的機會說些多餘話,權當作序。
劉建瓊
2017年10月23日
(作者系知名語文特級教師、研究員,湖南省教科院教育歷史研究所所長,湖南省特級教師工作研究會理事長)
序二 █ 校長之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是人類永恆的話題。
美就是人的美的品質、理想和本質力量,並以適當的形式呈現出來,給人以愉悅感,並孕育出更好的美,使人類更愉悅、更文明、更和諧、更崇高。
那麼,什麼是校長之美?人們似乎很少思考這個問題,當然也就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儘管總有人忘不了從功利角度出發來品評校長,讚美那些在同一學段升學考試中名列省、市、縣前列的學校的校長們,但若如此評說校長之美,似乎顯得有點狹隘與膚淺。
或許有人會問:“讚美考得好的學校的校長有錯嗎?你當過校長嗎?你說什麼是校長之美?”的確,讚美考得好的學校的校長們肯定沒錯。本人愚笨,從教以來,作為一名純粹的歷史教師,做好本職工作已深感力不從心,更遑論做校長和思索什麼是校長之美了。不過,我雖然沒有做過校長,但因工作單位的變動和學術交流的需要,也曾接觸過一些校長,如果一定要說什麼是校長之美,我以為原株洲市四中校長姜野軍就具有校長之美。我之所以作出這樣的品評,並不是因為薑野軍校長曾是我的老領導,也不是因為株洲市四中是我現在工作的地方,而是基於我對校長之美的理解及其基本事實。
首先,校長之美,應美在擁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
思想決定態度。教育思想水平的高低是校長專業化程度的標尺。校長管理教師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嚴格的獎懲制度,也可以是哥們兒義氣,還可以是籠絡或專制獨裁。不過,這樣的校長管理方式,很難形成有品位的校風,教師的專業發展不會有多大進步,也難以辦成有特色的好學校。
薑野軍校長就是一個擁有獨特教育思想的校長,其核心就是以“美”育人。具體而言,就是教育美、師生美、環境美。用他自己的話說:“教育是美的。以美育德,以美施教,以美促學,用美的教育塑造美的心靈,實現人的幸福成長,是教育的理想追求。”“學校裡的一切人、事、景、物,包括樓、堂、亭、館,都是學生認知世界的起點,其意義、影響,都是非常深遠的。一所學校,如果這般充盈著溫情,就會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他以“美”為學校的教育宗旨,以“規劃”引領學校發展,以“申重”“創優”“創文”“創特色學校”等為抓手,與全體師生一道堅定、從容地改變了株洲市四中的面貌,學校的影響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湖南教育》先後發表了《和諧校園的理想追求》《生命,高雅地拔節――株洲市四中創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紀實》。今天,只要你步入四中,園林式的校園環境、優雅文明的師生言行就會令你如沐春風。“四中真美!”將不由自主地從你心底湧出。
其次,校長之美,應美在創辦特色學校。
什麼是特色學校?特色學校是指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形成的擁有獨特、優秀、穩定的教育風貌和辦學風格,具有較高辦學水平和顯著育人效果的學校。
薑野軍校長就是一位追求創辦特色學校的校長。他認為:“一所有特色的學校必須為開發學生潛質,培養學生素質,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力,營造和諧的教育環境。”“普通高中無論規模大小,力量強弱,都應該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各具鮮明的學校個性。多樣化特色化是高中教育科學、高效、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其核心內容應該是人文精神的培養。”“藝術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藝術家,而是讓藝術的元素融入學生生活。讓學生帶著熱愛藝術、享受藝術的素質走向社會,他的人生就會多一些韻致,多一層亮色。”正是基於這一教育思想,他率領全體師生將株洲市四中打造成了一所課程、文化、質量、管理均具特色的學校。
第三,校長之美,應美在成就事業、成就人。
教師是學校重要的人才資源,教師的激情是學校青春活力的源泉。在薑野軍校長看來:“教師是時代的精神標杆。但具體到每個教師能否成為一個時代的精神標杆,則取決於其是否修煉出勤、和、智、藝等文化精神。”教師之美在於“人格獨立自持,不從流俗,輕人之所重,重人之所輕,需要一種充盈的底氣。這種底氣,來自崇高的人生使命感,來自堅實的專業自信心,來自矢志不移的做人原則”。因為“教師留給學生最深刻的印象往往不是知識,而是姿態。教師以怎樣的姿態對待工作、生活和他人,就可能影響他的學生也以怎樣的姿態對待工作、生活和他人”。故追求學校教育之美的薑野軍校長,在長期的學校管理工作中,一直致力於成就教師,成就學生。
為了實現自己以“美”為核心的教育思想,成就株洲市四中的教育事業,成就株洲市四中的師生,他想方設法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引領團隊攀登教育教學高峰,讓教師體驗到教育教學的無窮樂趣,讓教師品嘗到教書育人的幸福與快樂。他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推出“名師·名生”工程和“成長·成熟·成名”教師培訓計劃,加速中青年教學骨幹的成長;他力推“參與式學校管理”,因為“參與式學校管理建立在全面發展的理論基礎上。它是以學校內的信息共享、自我導向、師生員工廣泛參與學校各種決策和實踐活動為特徵的一種管理制度,是一種人性化的、高效率、高合作、高激勵的管理方式”,據此,他主持改革學校考核方法與評估制度,創造參與式學校管理制度,建立一種激勵與內驅相結合的動力機制;他採取措施積極預防“職業倦怠”,努力讓教師享受身心舒展、思想活躍、充滿競爭與成功的高質量的校園生活。他大力解放教師、成就教師,讓教師善於工作、樂於工作、享受工作,從而創造出了和諧幸福的教育氛圍,而教師的幸福遷移給了學生,又成就了一串串成熟的教育果實。
有人說,人生有三幸:“成長中幸遇好老師,生活中幸遇好伴侶,工作中幸遇好領導。”我想,這正是我作為株洲市四中人的感受。
第四,校長之美,應美在引領師生讀書和學習。
學習是思想的源泉。校長與教師的先進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從哪裡來?在教育迅速發展的今天,若僅靠當年在大學裡所學的那點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故薑野軍校長主張:“我們需要培養對書的親近感。對書的親近,既是態度,又是行動。所謂親近,親者,有情也;近者,無間也。親近書籍,閱讀經典,時間長了,這就是趣味,就是素質,就是一種生活狀態。……找到那一本能夠相伴一生的書,肯定會幫助同學們精神成長,走向成功。記住:找到了,別放下!”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是一種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影響的是‘人’,這從根本上奠定了一所學校的品格。這種品格對於一所學校的生存發展是恒久起作用的”。
作為一校之長的薑野軍,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不知疲倦,始終堅持不斷學習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教育大師的教育理念,領會其精神實質;始終堅持直接與教育大師、專家對話;始終堅持與多家教育研究部門進行廣泛的交流與聯繫,不斷汲取先進教育理念,從而不斷開闊自己的教育視野與思路,把握教育思想與發展脈絡。
為推動教師讀書,姜野軍校長親自率領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每年不定期給教師作讀書報告,為教師發放教育教學等經典書籍,積極營造學校的讀書氛圍,倡導和激勵教師勤于學習、樂於學習;不僅要向書本學,成為讀書人,也要向智者、思想者、能者學,成為讀人的人,因為與智者同行會成為智者,與思想者同行會成為思想者,與能者同行會成為能者。
第五,校長之美,應美在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
教育思想的實現,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在教育實踐中,校長的行為最具表率和號召力。常言道:一位好教師不一定是一個好校長,但一個好校長一定是一位好教師。作為校長,一定要深入教學第一線,脫離教學第一線的校長在教學管理中是沒有發言權的。姜野軍校長曾明確指出:“校長應該是教育教學的專家。校長主要管的應是影響學校生存與發展的教育教學思想。那麼,切合一所學校生存與發展的教育教學思想從哪裡來?大部分應從課堂教育教學中來。”
作為語文教師出身的姜野軍校長,不僅長期堅持執教一個班的語文課,而且對語文教學之美,擁有自己的獨特理解與追求。他認為,作為語文教師,應“堅持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從根本上決定著語文課堂教學的面貌”。語文教學應“引導學生研讀經典,打牢學生精神成長的底子”。要注意引導學生“差別化閱讀,領略文本的情、志、理、趣、境、韻之美”;“教作文其實就是教做人”,作文應“寫真人、記真事、抒真情,感受生活”;寫詩歌應“用字求准,用詞求活,音韻求美,句式句法求靈活多變。鑒賞詩歌語言的趣味美,在境界,在情態,在虛實”。於是,就有了他“淡定安然的氣質,從容平和的教態,簡潔秀美的板書,著力於關鍵問題而不糾纏於細枝末節的教學風格”。因此,他執教的班級,不僅學生考試成績好,更重要的是學生由此愛上了語文學習,愛上了中國漢語之美。
當今世界是一個浮躁喧囂的世界,教育領域也同樣浮躁喧囂不止。姜野軍校長在其任上卻能不慕虛名、不作秀、不盲目跟風、不淺薄,而是關照校情、立足實際、肯定自我、傳承傳統、俯下身子、放低調子、沉下心來,扎扎實實地辦教育,實實在在地謀教學,真抓實幹求質量,確實相當不易,也實在罕見難得!
我與姜校長共事13年有餘,耳聞目睹他在教育道德與教育思想上的修為,深刻感受到了他在實現其教育理想上的執著。有幸先睹他用心、用情、用行動寫就的《追尋教育之美》,實是我生平中的一件快事!
汪瀛
2017年9月23日
於株洲市四中
(作者系中組部國家“萬人計劃”學科領軍人才,教育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理事,中學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碩士生導師、全國模範教師)
目次
目 錄
序一 █ 教育是美的/劉建瓊 001
序二 █ 校長之美/汪嬴 007
輯一 █ 美的課堂:價值與趣味
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 003
領略文本之美 006
悟讀經典之美 012
問題美在思維 015
人文精神薰染 020
回歸語文本真 026
魯迅作品的精神美 029
教人務實求真 037
自編作文選集 040
詩歌美之所在 043
教師課堂的魅力 051
輯二 █ 美的師生:人格與素養
教師是時代的精神標杆 057
教研促進專業發展 060
涵養獨立人格 063
養育美的姿態 066
美需職業投緣 069
美需著眼長遠 072
美需清醒堅守 075
美需專業修為 078
美需精神引領 081
美需德育創新 084
美需環境育人 088
美需換個角度 091
美需培植靜氣 094
美需閱讀涵養 097
美需完善人格 100
輯三 █ 美的學校:境界與思路
美的文化管理 105
美需全員參與 110
塑造美的心靈 115
美在教育細節 121
美需簡單樸素 124
美需真誠篤實 127
美在詩意生活 130
美需秉持常識 133
教改應解決“真問題” 136
理念方法影響行為 139
珍惜學校歷史文脈 142
辦學須重文化建設 145
關注教育起點 149
立於課改制高點 153
建設特色課程文化 157
打造特色學校 161
附錄 █ 美的實踐:詩意與堅守
堅定不移地走多樣化特色化發展之路 167
校長姜野軍和他的語文課堂 169
暢談關於閱讀的那些事 173
傳承·務實·創新 179
後 記 185
序一 █ 教育是美的/劉建瓊 001
序二 █ 校長之美/汪嬴 007
輯一 █ 美的課堂:價值與趣味
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 003
領略文本之美 006
悟讀經典之美 012
問題美在思維 015
人文精神薰染 020
回歸語文本真 026
魯迅作品的精神美 029
教人務實求真 037
自編作文選集 040
詩歌美之所在 043
教師課堂的魅力 051
輯二 █ 美的師生:人格與素養
教師是時代的精神標杆 057
教研促進專業發展 060
涵養獨立人格 063
養育美的姿態 066
美需職業投緣 069
美需著眼長遠 072
美需清醒堅守 075
美需專業修為 078
美需精神引領 081
美需德育創新 084
美需環境育人 088
美需換個角度 091
美需培植靜氣 094
美需閱讀涵養 097
美需完善人格 100
輯三 █ 美的學校:境界與思路
美的文化管理 105
美需全員參與 110
塑造美的心靈 115
美在教育細節 121
美需簡單樸素 124
美需真誠篤實 127
美在詩意生活 130
美需秉持常識 133
教改應解決“真問題” 136
理念方法影響行為 139
珍惜學校歷史文脈 142
辦學須重文化建設 145
關注教育起點 149
立於課改制高點 153
建設特色課程文化 157
打造特色學校 161
附錄 █ 美的實踐:詩意與堅守
堅定不移地走多樣化特色化發展之路 167
校長姜野軍和他的語文課堂 169
暢談關於閱讀的那些事 173
傳承·務實·創新 179
後 記 185
書摘/試閱
悟讀經典之美
引導學生研讀經典,打牢學生精神成長的底子。
同事之間偶爾說起《中國文化經典研讀》選修課的教學。我說《中國文化經典研讀》我沒落下一篇,每篇課文都給學生上了。有人對此很詫異:“10個單元的課文,又是文言為主,哪有那麼多時間上呀?”
是的,如果把《中國文化經典研讀》等同於必修課的文言文教學,這門選修課就不僅僅是時間不夠的問題。在一些教師看來,學生有了必修課的文言文閱讀基礎,再加上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即便應對高考,問題也不大,沒有必要在這門課上花太多時間。
就選修課“文化論著研讀”的教學而言,指導學生閱讀原著,學會辨析材料間的聯繫,掌握探究文化問題的方法,進而提高認識和分析文化現象的能力,吸收優秀文化營養,培植民族精神基因,增強中華文化的自覺意識,是更為重要的課程任務與課程目標。
因此,在教學中落實“研讀”要求(立標準,能分類;會概括,能述說;有看法,能評價;明意義,能啟發),選修課《中國文化經典研讀》的教學才能展現自己獨特的面貌。
具體地說,就是――
讀哲思卓見。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在於其原創性、典範性和權威性,在於其目光所及超越古今、識見深刻亙古不易。在《論語》中,孔子告誡他的學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治學做事,態度影響結果;人事紛繁,要分得清君子與小人,“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可謂識人之法。除孔孟之外,還有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言論、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思想、以禪宗為代表的佛家智慧等等,都是遍閱世間萬物與人生百態之所得,千年以降,依然可資借鑒。如此教法與學法,比抓住一兩個詞語,專注於解析詞義詞性詞用更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為重思想內涵理解,重人生成長指導,才是真正的“研讀”。
讀胸襟氣度。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羅萬象,是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的。《中國文化經典研讀》按縱、橫兩條線索安排教材架構:縱以時序,所選經典章節從先秦始而以清朝終,與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發展史相吻合;橫以兼收,所選經典涵蓋哲學、歷史、政治、宗教、科技、文學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學生只有縱向聯繫,橫向比較,把整本教材研讀完了,才能對中國的思想史、學術史、文化史有一個大致的瞭解。這就需要教師有整體的教學計劃來加以落實。此外,研讀具體章節還要知人論世,諸如孟子申述“仁義”時睥睨王侯、匡扶天下的豪邁,太宗君臣晤談中以人為鏡、敬始慎終的謙謹,顧炎武學以經世,積30多年而撰《日知錄》的堅毅執著,徐霞客壯游山川形勝、“萬里遐征”探源溯流的理性務實等等,經典背後的作家的精神氣質對學生的薰染更為寶貴。
讀思辨方法。教材《中庸》中,孔子從道德角度提出“中庸”。什麼是“中庸”?就是不能“過”,也不能“不及”,而要符合規律,符合實際。其實,“中庸”更是一種思維方法。我們想問題、作判斷,無“過”也無“不及”,是不是更準確?還有《〈老子〉五章》關於矛盾對立與轉化的思想,如:“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這都表現出了非常鮮明的辯證思維特點。我們做人做事,不拘泥,不滯礙,會不會更穩妥?思想決定行動,學生從經典研讀中獲取的智慧,將受益終身。
讀雋永之味。雋永,即言辭詩文意味深長,引人入勝。諸如孔子的溫文爾雅,老子的推論謹嚴,莊子的汪洋恣肆,孟子的雄辯滔滔,《左傳》的著一字而明褒貶,《壇經》的多口語而禪趣濃等,對於這些經典作家的不同的語言風格,不僅要引導學生研讀一段一段的原文,還要使之學會相互聯繫、相互比較,才能有所體會。同樣地,引導學生對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進行比較,也能讀出其不同的語言特點來。如顧炎武複雜多樣的文風,在課文《〈日知錄〉三則》中體現明顯,其一“文須有益於天下”立論明確,開門見山;其二“著書之難”敘事說理,委婉曲折;“文人之多”用語誚刻,執議偏激。語言的豐富,實質上就是思想與情感的豐富。這正如清人劉開所說:“從容諷誦以習其辭,優遊浸潤以繹其旨,涵泳默會以得其歸,往復低徊以盡其致,抑揚曲折以尋其節,溫柔深婉以合詩人之性情,和平莊敬以味先王之德意。
研讀經典,讓學生遠離物質的淺薄,打牢精神成長的底子!
引導學生研讀經典,打牢學生精神成長的底子。
同事之間偶爾說起《中國文化經典研讀》選修課的教學。我說《中國文化經典研讀》我沒落下一篇,每篇課文都給學生上了。有人對此很詫異:“10個單元的課文,又是文言為主,哪有那麼多時間上呀?”
是的,如果把《中國文化經典研讀》等同於必修課的文言文教學,這門選修課就不僅僅是時間不夠的問題。在一些教師看來,學生有了必修課的文言文閱讀基礎,再加上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即便應對高考,問題也不大,沒有必要在這門課上花太多時間。
就選修課“文化論著研讀”的教學而言,指導學生閱讀原著,學會辨析材料間的聯繫,掌握探究文化問題的方法,進而提高認識和分析文化現象的能力,吸收優秀文化營養,培植民族精神基因,增強中華文化的自覺意識,是更為重要的課程任務與課程目標。
因此,在教學中落實“研讀”要求(立標準,能分類;會概括,能述說;有看法,能評價;明意義,能啟發),選修課《中國文化經典研讀》的教學才能展現自己獨特的面貌。
具體地說,就是――
讀哲思卓見。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在於其原創性、典範性和權威性,在於其目光所及超越古今、識見深刻亙古不易。在《論語》中,孔子告誡他的學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治學做事,態度影響結果;人事紛繁,要分得清君子與小人,“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可謂識人之法。除孔孟之外,還有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言論、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思想、以禪宗為代表的佛家智慧等等,都是遍閱世間萬物與人生百態之所得,千年以降,依然可資借鑒。如此教法與學法,比抓住一兩個詞語,專注於解析詞義詞性詞用更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為重思想內涵理解,重人生成長指導,才是真正的“研讀”。
讀胸襟氣度。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羅萬象,是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的。《中國文化經典研讀》按縱、橫兩條線索安排教材架構:縱以時序,所選經典章節從先秦始而以清朝終,與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發展史相吻合;橫以兼收,所選經典涵蓋哲學、歷史、政治、宗教、科技、文學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學生只有縱向聯繫,橫向比較,把整本教材研讀完了,才能對中國的思想史、學術史、文化史有一個大致的瞭解。這就需要教師有整體的教學計劃來加以落實。此外,研讀具體章節還要知人論世,諸如孟子申述“仁義”時睥睨王侯、匡扶天下的豪邁,太宗君臣晤談中以人為鏡、敬始慎終的謙謹,顧炎武學以經世,積30多年而撰《日知錄》的堅毅執著,徐霞客壯游山川形勝、“萬里遐征”探源溯流的理性務實等等,經典背後的作家的精神氣質對學生的薰染更為寶貴。
讀思辨方法。教材《中庸》中,孔子從道德角度提出“中庸”。什麼是“中庸”?就是不能“過”,也不能“不及”,而要符合規律,符合實際。其實,“中庸”更是一種思維方法。我們想問題、作判斷,無“過”也無“不及”,是不是更準確?還有《〈老子〉五章》關於矛盾對立與轉化的思想,如:“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這都表現出了非常鮮明的辯證思維特點。我們做人做事,不拘泥,不滯礙,會不會更穩妥?思想決定行動,學生從經典研讀中獲取的智慧,將受益終身。
讀雋永之味。雋永,即言辭詩文意味深長,引人入勝。諸如孔子的溫文爾雅,老子的推論謹嚴,莊子的汪洋恣肆,孟子的雄辯滔滔,《左傳》的著一字而明褒貶,《壇經》的多口語而禪趣濃等,對於這些經典作家的不同的語言風格,不僅要引導學生研讀一段一段的原文,還要使之學會相互聯繫、相互比較,才能有所體會。同樣地,引導學生對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進行比較,也能讀出其不同的語言特點來。如顧炎武複雜多樣的文風,在課文《〈日知錄〉三則》中體現明顯,其一“文須有益於天下”立論明確,開門見山;其二“著書之難”敘事說理,委婉曲折;“文人之多”用語誚刻,執議偏激。語言的豐富,實質上就是思想與情感的豐富。這正如清人劉開所說:“從容諷誦以習其辭,優遊浸潤以繹其旨,涵泳默會以得其歸,往復低徊以盡其致,抑揚曲折以尋其節,溫柔深婉以合詩人之性情,和平莊敬以味先王之德意。
研讀經典,讓學生遠離物質的淺薄,打牢精神成長的底子!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