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宅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我一直在追究,在反覆思索,心中無法放下。我想要寫這個地球上自己最深知的某一島嶼某個角落的過去與當下,關於童年,過往,死亡,傷逝與歡快,現實和幻象以及當下的種種錯亂,交復衍生而成的故事。
──裴在美
這是一個有關尋找房子的小說。
尋宅,就是尋找一個住所。除了尋找當下的住房,尋找家,尋找愛,尋找一個身份,同時也在追索某人一生的情感和記憶。小說裡有兩個宅,一個是主人翁郭哥在找的房子,一個是他成長中的舊宅。
郭哥,這個一輩子生長在台北東區的小中產階級,拿的是中產階級的薪水,滿腦子中產的思維意識以及中產的行為舉止,卻無法在現下的台北買一套合於中產階級水準的房子。原因除了房價,還有就是他堅持要在城中,而且必須在東區。
「因為這裡是他出生長大的地,他的家。他越想越來勁,越想越激動:這裡,對,就這裡,曾經同他一起經歷過天堂和地獄,並且持續經歷著天堂和地獄,他的根,他的地……然後他發現自己詞窮了,他不知道該怎麼來陳述解釋說明這一切。」
這是一個關於中產階級的小說。卻在回顧與敘事當中,無可迴避的袒露出這個階級的脆弱,文化上的附庸。然而,它卻是郭哥以及眾多我們成長生活的土壤。
這也是一個尋找家的小說,卻是另類的飄泊和離散。
小說講述上世紀六零年代台北某個新興中產社區中一個家庭所發生的事,由於真實,因此,無可避免的,它成為一本揭露生活與傷痛的小說。
台北的女人,男人,他們的衣裝,談話,消費,習俗習性和習慣,形成獨特格調的文化時尚。至於台灣的電視,媒體和政治,更像一塊超強的磁鐵,讓人無法抗拒,無法不被吸引,而不得不與之脣齒相依。
這種種現象令作者無法忘懷。小說家靠著某種對應現實卻又不全然符合現實的想像;一個帶有強烈剖析現實欲望的想像;以幻想與現實糾結、充斥五彩氣味的聲光影像,投射出來。
然而,在梳理和映照現實的同時,卻未曾能夠阻擋住大水湯湯的浪漫,純稚的聯翩浮想。昔日之痛,之戀,以及不為人知的鬱結和愴傷,即使再灼傷,再炙熱如焚,也都一一通過琴曲,洗滌沖刷,音樂的載浮載沈中,獨剩優美灼烈,以及立即當頂罩下的往日美好時光。
這使它成為一本追憶往昔與對照當下的小說。
裴在美說,這是她寫過最讓她無法釋懷的一本書,最沉重和疼痛的一本小說。或許,也是她所寫的最瘋狂的一本小說。
作者簡介
美國南康州大學文學士,紐約影視藝術中心畢業。
曾獲時報文學短篇小說首獎、
時報百萬小說最佳人氣獎等
臺灣重要之小說獎、劇本獎。
美國加州Palos Verdes藝術中心年度繪畫獎。
著有當代藝術散文《遮蔽的時間》,
小說《臺北的美麗和憂傷》、《河流過》,
長篇小說《下落》、《疑惑與誘惑》、
《海在沙漠的彼端》,
電影劇本《耶穌喜愛的小孩》、
《悲愴紀事》等十幾種。
編導之劇情片《異鄉女子》參展金馬獎外片觀摩,
短片《你我》曾參加美國華裔國際影展
Asian Americ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之921地震紀錄片參展臺北電影節。
序
1
他想約核桃共進一次晚餐。
核桃是他的室友兼房東,不是他的女友,至少現在還不是。
他很感激核桃讓他分租這麼棒的一幢東區公寓。
或許除了感激,他心底還流淌著自己不太敢更不願意去證實的東西。
他從沒交往過像核桃這樣的女人。
她跟他以前認識的女生都太不一樣了。
其實核桃這樣的人或許才是這個城市裡的多數。
是他。是他自己,獨獨自外於世界的多數。
好吧。就這麼定了,哪天來約核桃共進一次晚餐。
2
轟轟鎤鎤鎤…捷運快車遠遠閃著一盞超亮的大燈疾駛而來,帶著台灣夏日天空一貫乍現的轟然巨雷壓境聲勢,從他臉前電光石火般閃過。
不到一分鐘,眼前空曠了。轟隆之聲遠去。
他舒了口氣,自己一切完好,沒有發生跳下車道的意外。隨之,竟有撿回一條命般的竊喜。
大亮的燈光底下,車道壁上幾張巨幅攝影廣告昭然犀利:名牌衣飾 新款i Phone 護膚保養系列 捷運轉乘便利GO 回扣信用卡,這一幅幅串連起來,詔告著全套幸福生活指引。
庸俗。一個徹底庸俗的消費世界。他心想。
他早已習慣對這些華而不實的廣告做到視而不見,如常上車下車、接駁、轉車,隨著人群在磨蹭中上了電扶梯。這列緩緩上升的隊伍,就這樣突兀地出現在樓上大廳商家的一面大鏡中。猛一看,倒像是一排人整齊立於金字塔一側的輪帶上似的。也就在這時,鏡中映出一個巨型看板,想不看都不行。
低於市價 購買舊公寓翻新 如同豪宅
他站到看板前,明知它是廣告,腳卻彷彿生了根一般,被那張佈置得明麗舒適的家居照吸引到不行。
挑高屋頂 採光極佳 散發溫軟鈍光的木質地板
白色鑲木窗框 湧入大量濛濛日光的窗戶和陽台
線條稜角俐落而平整的牆面
開放式的廚房飯廳與客室
花崗岩盥洗台
歐式厚玻璃浴室組合
這不正是他長久以來的夢想?先用有限的自備款買一套老舊中古屋,再精打細算以壓得再低不過的預算將之從裡到外悉數翻新。這樣一來,不就可以擁有一幢恍若新屋的房子了嗎?
其實﹐他要的也並非這些表象,他也不在乎房子是否非如此高檔不可。自己想要的不過是,要怎樣說才好呢?他搔搔腦袋,也不過就是一份符合自己中產階級身份的產業欸。
自己生在這裡,長在這裡,一輩子都生活在這裡,拿的是中產階級的薪水,更別提滿腦子中產的思維意識以及中產的行為舉止;卻無能力在現下的台北買一套合於中產階級水準的房子。這簡直根本就說不過去。
是的,擁有一間屋。一間符合中產階級水準的住所。
但是,一定要在台北,而且必須在東區!
因為這裡是他出生長大的地,他的家。他越想越來勁,越想越激動:這裡,對,就這裡,曾經同他一起經歷過天堂和地獄,並且持續經歷著天堂和地獄,他的根,他的地……
然後他發現自己詞窮了,他不知道該怎麼來陳述解釋說明這一切。
他想要拿出點甚麼來證明。對,就這裡,在這捷運站的地下道中,拿現在他站立的這個座標點來說好了,他粗略估算了一下──往上直通若干呎,即是離他們舊家不遠;那棟最早紅十字會大樓的所在地。即使那棟牆面上標示著紅色大 卍 字的紅磚老樓老早老早──若非他幼稚園便是小學時代就已拆除。但拆除歸拆除,記憶卻是鮮明且確鑿的。
這時他腦中開始自動而快速的大量湧現舊日的街角景象。記憶之浮現有如細菌的分裂滋生,恍若電影鏡頭的淡入,動態的街市建築人車鼎沸逐一顯現。一個角落喚醒周遭的角落,一個區塊連結四周圍的區塊,星火燎原般急遽在他腦中呈現出一廣袤區塊的動態,氛圍,氣味,聲息,熟知的人和生活,乃至於一整個世代。
他被這些畫面大量訊息帶出的情緒點燃。他站在那裡,被輪番洶湧而來的記憶影像圍攻,思緒跌宕起伏。
……菜市邊雨布棚下的攤販,塵土飛楊的馬路,踩踏過的田埂奔跑過的野地,定睛注視滾滾流逝的河水,安東街河畔覆蓋整片牆面蔥蘢的綠葉,潮水氾濫的琴聲,透過玻璃洒下濛濛天光的樓梯,所有走過的路徑,種種發生於此以及持續發生著的悲劇喜劇和鬧劇…
他怯生生的站著,感到大浪來襲之波濤洶湧,於此同時卻又無能排除一種徹底的孤立無援,無助和無望。
他不知道要怎麼來陳述解釋說明這一切。
他想大喊大叫,想要全體人類知道:這裡是他出生長大的地,他的家。
曾經同他一起經歷過天堂和地獄,並且持續經歷著天堂和地獄。
對,這裡,就這裡。
他來來回回反覆叨叨唸著,彷彿有一肚子冤情不知要往哪兒投訴。
茫茫無助中,興起一股要哭的衝動。
他感覺自己像是個有理說不清滿腹委屈的孩子;站在人來人往如織如梭的車站電扶梯口,被身邊一群行色匆忙的捷運客包括一個穿極短的熱褲妹和一個長相猥瑣的揹包男當成一根柱子那樣毫不在乎的掃來撞去。
他亟欲於滅頂之前抓到一根浮木,視線再度瞄準了那塊巨型看板的一角:
稜角優美的花崗岩盥洗台旁, 青中帶藍的歐式玻璃浴門半開,大鏡中反映出白瓷浴缸搭配造型優雅錚亮的不鏽鋼水龍頭。
這一瞬間,他做出了決定。
對,非在台北東區找到一處他能買得起的房子不可。
不論怎樣老怎樣爛,無論是否要花光他所有的積蓄外加三十年貸款,不管是在哪個旯旯哪個窟窿溝裡,反正一定得在台北,而且必須在東區!
他的欲求從未如此強烈。他需要一個永久固定的住處,一個無論在法理上物理歸屬感上都合於家的定義的所在。
你要的是一個家,不光是房子而已。小哥在電話那頭說。
我的房子就是家。他回道。
家是你的希望,夢想。這就好比說,地球上有些貧困地區沒有乾淨的食用水,擁有乾淨的水對當地人來說根本就是一個夢,即使那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但沒有就是沒有。就像家之於你一樣。
你放屁。
小哥卻像是看透他心思似的:即便你去把舊家買回來,也不是咱過去的家了。
他沒好氣:快沒電了,掛了啊。
良久,才發現話機根本沒開。他手裡攅著電話,有些不知所以。
書摘/試閱
第一章 與核桃晚餐
1
他想約核桃共進一次晚餐。
核桃是他的室友兼房東,不是他的女友,至少現在還不是。
他很感激核桃讓他分租這麼棒的一幢東區公寓。
或許除了感激,他心底還流淌著自己不太敢更不願意去證實的東西。
他從沒交往過像核桃這樣的女人。
她跟他以前認識的女生都太不一樣了。
其實核桃這樣的人或許才是這個城市裡的多數。
是他。是他自己,獨獨自外於世界的多數。
好吧。就這麼定了,哪天來約核桃共進一次晚餐。
2
轟轟鎤鎤鎤…捷運快車遠遠閃著一盞超亮的大燈疾駛而來,帶著台灣夏日天空一貫乍現的轟然巨雷壓境聲勢,從他臉前電光石火般閃過。
不到一分鐘,眼前空曠了。轟隆之聲遠去。
他舒了口氣,自己一切完好,沒有發生跳下車道的意外。隨之,竟有撿回一條命般的竊喜。
大亮的燈光底下,車道壁上幾張巨幅攝影廣告昭然犀利:名牌衣飾 新款i Phone 護膚保養系列 捷運轉乘便利GO 回扣信用卡,這一幅幅串連起來,詔告著全套幸福生活指引。
庸俗。一個徹底庸俗的消費世界。他心想。
他早已習慣對這些華而不實的廣告做到視而不見,如常上車下車、接駁、轉車,隨著人群在磨蹭中上了電扶梯。這列緩緩上升的隊伍,就這樣突兀地出現在樓上大廳商家的一面大鏡中。猛一看,倒像是一排人整齊立於金字塔一側的輪帶上似的。也就在這時,鏡中映出一個巨型看板,想不看都不行。
低於市價 購買舊公寓翻新 如同豪宅
他站到看板前,明知它是廣告,腳卻彷彿生了根一般,被那張佈置得明麗舒適的家居照吸引到不行。
挑高屋頂 採光極佳 散發溫軟鈍光的木質地板
白色鑲木窗框 湧入大量濛濛日光的窗戶和陽台
線條稜角俐落而平整的牆面
開放式的廚房飯廳與客室
花崗岩盥洗台
歐式厚玻璃浴室組合
這不正是他長久以來的夢想?先用有限的自備款買一套老舊中古屋,再精打細算以壓得再低不過的預算將之從裡到外悉數翻新。這樣一來,不就可以擁有一幢恍若新屋的房子了嗎?
其實﹐他要的也並非這些表象,他也不在乎房子是否非如此高檔不可。自己想要的不過是,要怎樣說才好呢?他搔搔腦袋,也不過就是一份符合自己中產階級身份的產業欸。
自己生在這裡,長在這裡,一輩子都生活在這裡,拿的是中產階級的薪水,更別提滿腦子中產的思維意識以及中產的行為舉止;卻無能力在現下的台北買一套合於中產階級水準的房子。這簡直根本就說不過去。
是的,擁有一間屋。一間符合中產階級水準的住所。
但是,一定要在台北,而且必須在東區!
因為這裡是他出生長大的地,他的家。他越想越來勁,越想越激動:這裡,對,就這裡,曾經同他一起經歷過天堂和地獄,並且持續經歷著天堂和地獄,他的根,他的地……
然後他發現自己詞窮了,他不知道該怎麼來陳述解釋說明這一切。
他想要拿出點甚麼來證明。對,就這裡,在這捷運站的地下道中,拿現在他站立的這個座標點來說好了,他粗略估算了一下──往上直通若干呎,即是離他們舊家不遠;那棟最早紅十字會大樓的所在地。即使那棟牆面上標示著紅色大 卍 字的紅磚老樓老早老早──若非他幼稚園便是小學時代就已拆除。但拆除歸拆除,記憶卻是鮮明且確鑿的。
這時他腦中開始自動而快速的大量湧現舊日的街角景象。記憶之浮現有如細菌的分裂滋生,恍若電影鏡頭的淡入,動態的街市建築人車鼎沸逐一顯現。一個角落喚醒周遭的角落,一個區塊連結四周圍的區塊,星火燎原般急遽在他腦中呈現出一廣袤區塊的動態,氛圍,氣味,聲息,熟知的人和生活,乃至於一整個世代。
他被這些畫面大量訊息帶出的情緒點燃。他站在那裡,被輪番洶湧而來的記憶影像圍攻,思緒跌宕起伏。
……菜市邊雨布棚下的攤販,塵土飛楊的馬路,踩踏過的田埂奔跑過的野地,定睛注視滾滾流逝的河水,安東街河畔覆蓋整片牆面蔥蘢的綠葉,潮水氾濫的琴聲,透過玻璃洒下濛濛天光的樓梯,所有走過的路徑,種種發生於此以及持續發生著的悲劇喜劇和鬧劇…
他怯生生的站著,感到大浪來襲之波濤洶湧,於此同時卻又無能排除一種徹底的孤立無援,無助和無望。
他不知道要怎麼來陳述解釋說明這一切。
他想大喊大叫,想要全體人類知道:這裡是他出生長大的地,他的家。
曾經同他一起經歷過天堂和地獄,並且持續經歷著天堂和地獄。
對,這裡,就這裡。
他來來回回反覆叨叨唸著,彷彿有一肚子冤情不知要往哪兒投訴。
茫茫無助中,興起一股要哭的衝動。
他感覺自己像是個有理說不清滿腹委屈的孩子;站在人來人往如織如梭的車站電扶梯口,被身邊一群行色匆忙的捷運客包括一個穿極短的熱褲妹和一個長相猥瑣的揹包男當成一根柱子那樣毫不在乎的掃來撞去。
他亟欲於滅頂之前抓到一根浮木,視線再度瞄準了那塊巨型看板的一角:
稜角優美的花崗岩盥洗台旁, 青中帶藍的歐式玻璃浴門半開,大鏡中反映出白瓷浴缸搭配造型優雅錚亮的不鏽鋼水龍頭。
這一瞬間,他做出了決定。
對,非在台北東區找到一處他能買得起的房子不可。
不論怎樣老怎樣爛,無論是否要花光他所有的積蓄外加三十年貸款,不管是在哪個旯旯哪個窟窿溝裡,反正一定得在台北,而且必須在東區!
他的欲求從未如此強烈。他需要一個永久固定的住處,一個無論在法理上物理歸屬感上都合於家的定義的所在。
你要的是一個家,不光是房子而已。小哥在電話那頭說。
我的房子就是家。他回道。
家是你的希望,夢想。這就好比說,地球上有些貧困地區沒有乾淨的食用水,擁有乾淨的水對當地人來說根本就是一個夢,即使那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但沒有就是沒有。就像家之於你一樣。
你放屁。
小哥卻像是看透他心思似的:即便你去把舊家買回來,也不是咱過去的家了。
他沒好氣:快沒電了,掛了啊。
良久,才發現話機根本沒開。他手裡攅著電話,有些不知所以。
3
回到暫住的公寓,沒見到核桃。
約核桃晚餐這件事雖然在他腦子裡已成定局。時不時,他卻會生出怪異的恐慌,感覺這決定似乎有欠周全,來得有些倉卒,莽撞,不大靠譜。他甚至隱隱預感到可能因此而帶出某種,嗯,某種始料未及,尤有甚者無法收拾殘局的後續。
那會是甚麼呢?
終於他分辨出這可能就是所謂的約會焦慮症。
他不斷告誡自己要放得淡定。約會,乃至於談一場戀愛,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就不要多想了吧。
Youtube 上傳來一首蕭邦的前奏曲。沉鬱鬱的,緩慢得彷彿成不了調,某一瞬間突然開始飆升,激越不已,繼之再度緩慢下來。
他心神迷離恍惚,七七八八的思緒蕪雜叢生。繞著轉了幾圈,終究還是回到白天的主題,他開始不斷回想那個老早就被這個繁嚷世界遺忘的老舊社區。胸中無端充塞一股未能釋放盡淨的壓抑情緒;即使有未來藍圖這道興奮劑在那裡發著酵。
..... .... .....
他一直這樣仰臥床上。不斷回想一些有的沒有的;過去的現實的;關己與不關己的;以及那個老早被這個新世界遺忘的舊家社區。
或許,那甚麼新興中產階級壓根兒就是個不靠譜的神話。起碼,在那個落後得還是到處塵灰爆土三輪車腳踏車塞滿大街的年代。
但是,他的記憶卻不容抵賴。
曾經,那裡嶄新而遼闊,一派欣欣向榮。三層高樓,雙併式現代化的水泥建築。住戶幾乎清一色的工商界,約莫有近百戶人家。
也就是上世紀六零年代中期,台灣出現了他們這樣一批新興的中產階級。這些人雖不見得有多闊,但能買得起台北城裡的新公寓,說明工作和收入都在一般之上。由於年紀較輕而且不靠公家吃飯,自然形成一股新風格。這不僅反應在他們的生活方式上,甚至滲透到穿著打扮、行事舉止和舉手投足。
比如說,平日裡他們總是西裝、香港衫、洋裝、套裝,整體的西式裝扮,只有偶而逢年過節才應景地穿一回棉襖、長袍和旗袍。不管他們祖籍哪裡來自何方;不論本地人或外省人,他們一律都說國語也儘可能的用自己說得最標準的國語來交談。
他們寧可週末全家去郊遊看電影逛街購物,也不願關起門湊在屋裡打通宵的麻將。寧可夫婦倆去學跳交際舞,也不願去聽歌聽戲。寧可在家看報下棋修葺屋子(或打橋牌),也不去無謂的請客應酬湊興。不用說,最受他們全家歡迎的電視節目當然是美國影集和脫口秀(蘇利文劇場,神仙家庭,七海遊俠,太空仙女戀,法網恢恢,妙賊,大力水手,菲力斯貓,米老鼠,查理布朗等)。
學校旅行前一晚,所有的父母帶著孩子上【順天堂西點麵包】買次日的野餐。在買之前,他們總不忘問一下孩子:買起士麵包好呢還是沙拉麵包?咖哩餃還是小西點?魷魚絲、豬肉乾還是牛肉乾?當大人小孩意見分歧時,大人總想說,好吧好吧反正一年一兩次的事,最後的決定權往往總在孩子。
這就是他童年一度擁有的幸福生活,也是父母成功的寫照。或許,讓他深深著迷回味不已的不只是過往的幸福和豐足,還有身為這個城市第一代中產階級所見證的如許風采吧。
他們買的是二樓。剛搬進來的時候,整棟大樓還透著潮乎乎的水泥味。他好奇地撫摸浴室亮滑的天藍瓷磚,新奇瞪著天藍色的洗面盆和洗澡缸──連馬桶和馬桶座都是都天藍色的。
媽媽臉上糊著一團夢幻的光:咱們真買上房子了。
爸調侃笑道:是啊,房子都買了。咱不回老家,也不用反攻大陸了。
他們大夥兒說著笑著,前擁後簇地爬到頂樓上去。
哇,好大,簡直像學校的操場。
多遼闊的視野。
他們直誇天氣好的時候從這裡應可一路望見總統府。
夏天晚上可以來這裡乘涼。媽媽說:平常麼,種上些花草樹木,多好。
空中花園!小哥喊道。
他感覺這詞實在棒透了。小哥真天才哩。
父親一向話不多。他在本地一間日光燈製造廠幹經理,上班時間比一般人晚,有時下班回來大家都已經睡了。
而後,突然某一天,毫無預警地,他從他們的生活裡消失了。
父親愛在黃昏或夜晚到頂樓去抽煙,特別是週末。一抽就是大半天,吃飯時候到了,母親派他們去叫老爸下來,有時小哥,有時是他。
老爸坐一把自己拎上去的凳子,隱沒在黑夜裡。只有煙頭那一點火紅,時明時暗。他總都那麼一句回話:知道了。馬上下去。
這個「馬上」有時卻要好長時間。等到飯菜都變涼了。
父親離開以後,他常產生一種錯覺,老覺著他還在頂樓抽煙似的。特別是晚上在燈下做著功課,或吃飯的時候,感覺好像母親馬上就要開口叫他們哪一個去叫父親。
也或者他們已經去叫過了。老爸不說他等等就來嗎?是啊,他隨時都可能進屋來。
但是,沒有。
父親徹底離開了。他再沒走進這間公寓。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