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國家研究進展報告2019(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030610928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 編著
出版日:2019/05/17
裝訂/頁數:平裝/277頁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2015年12月,195个国家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了《巴黎协定》,在气候公约原则基础上,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框架,提出了更具雄心的温升控制目标,全球到本世纪下半叶要实现净零排放,成为继《京都议定书》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又一新的起点和里程碑。巴黎大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机制、进程留待2016年以后谈判解决。为巴黎协定后国际气候谈判提供科技支撑,也为了满足国内更加紧迫的低碳转型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本书围绕相关重大且紧迫的问题开展研究,重点分为三个层面。其一,研究和解读新提法、新举措。研究和分析协定中首次写入全球目标的1.5度温升控制目标、增强气候韧性等新提法,以及提出有关透明度与全球盘点的制度框架。其二,分析和评估相关举措的全球影响及对我国的影响。其三,研究并提出中国方案、战略及应对策略。本书可为中国政府谈判代表团制定中长期气候变化谈判战略及参与相关议题谈判提供技术支撑,也将为中国创新驱动低碳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提供更有力的决策支持。项目实施还将为未来的气候变化谈判和应对工作的应对提供措施储备,同时也将为相关领域科研队伍的稳定和研究能力提升做出贡献。
目次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篇 巴黎會議後全球氣候治理走向、關鍵問題和中國對策研究
第1章 巴黎會議後全球氣候治理的走向分析 3
1.1 引言 3
1.2 《巴黎協定》主要內容解讀以及後續談判需求 3
1.3 巴黎會議後全球氣候治理的形勢分析 7
1.4 全球氣候治理的新特徵 10
1.5 全球氣候治理面臨的挑戰 13
1.6 全球氣候治理的趨勢展望 15
第2章 《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磋商關鍵議題分析 18
2.1 引言 18
2.2 透明度 18
2.3 適應/損失損害 21
2.4 市場機制 23
2.5 資金機制 27
第3章 NDC及全球盤點機制的影響和對策研究 30
3.1 引言 30
3.2 主要國家及集團NDC的特徵 30
3.3 主要國家及集團NDC的力度、公平性及與長期目標的關係 31
3.4 主要發達國家及集團在不同長期目標下提高NDC的可能範圍及建議 38
3.5 發展中國家NDC的資金需求、來源及缺口 40
3.6 通過全球盤點加強發達國家資金承諾的目標與方案 42
3.7 針對中國NDC更新的思考 44
3.8 針對全球盤點機制的對策及政策建議 47
第4章 新時期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重大問題研究 52
4.1 引言 52
4.2 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基礎與經驗 53
4.3 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資源與成果 55
4.4 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地位和作用 59
4.5 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基本框架建議 61
第5章 中國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戰略思考 69
5.1 引言 69
5.2 巴黎會議後中國面臨的特有挑戰和機遇 69
5.3 中國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戰略思路 71
5.4 中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戰略路徑 73
第二篇 應對氣候變化中長期戰略
第6章 《巴黎協定》全球長期溫升目標的實現途徑分析及對策研究 79
6.1 引言 79
6.2 NDC排放情景下的全球氣候變化響應格局 79
6.3 滿足2℃與1.5℃溫升目標的可行排放路徑 86
6.4 2℃和1.5℃減排目標與現有自主貢獻的差距 89
6.5 實現2℃與1.5℃目標的關鍵減排途徑 92
6.6 不同溫升目標下發展中國家的資金需求及發達國家的資金承諾分析 95
6.7 結論與政策建議 98
第7章 氣候變化風險重大問題研究 100
7.1 引言 100
7.2 未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路徑及其風險 101
7.3 不同溫升目標下中國的主要風險 108
7.4 結論與政策建議 118
第8章 不同溫升目標下有序適應氣候變化研究 122
8.1 引言 122
8.2 氣候變化風險評估方法論 123
8.3 不同溫升目標承險體綜合氣候變化風險空間格局 130
8.4 中國綜合氣候變化風險區域特徵 132
8.5 有序適應氣候變化的理念與途徑 133
8.6 結論與政策建議 135
第9章 中國21世紀中葉低碳排放發展戰略研究 138
9.1 引言 138
9.2 中國-全球能源模型介紹 138
9.3 面向2050年的中國低排放戰略情景分析 152
9.4 情景分析結果與討論 154
9.5 結論 158
第10章 基於地球系統模式的氣候變化治理關鍵問題研究 160
10.1 引言 160
10.2 地球系統模式發展介紹 161
10.3 關鍵問題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歷史責任歸因 164
10.4 關鍵問題二:歷史順序和歷史逆序人為累積碳排放的影響 165
10.5 關鍵問題三:氣候變化的可逆性 168
10.6 關鍵問題四:美國退出 《巴黎協定》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175
10.7 結論 177
第三篇 科技發展及其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引領與支撐作用
第11章 國際國內應對氣候變化科學評估進展研究 181
11.1 引言 181
11.2 國際氣候變化評估 181
11.3 國際主要發達國家氣候變化評估情況 186
11.4 中國國家氣候變化評估工作 190
11.5 增強中國氣候變化評估及國際評估話語權的啟示和建議 191
第12章 科技發展引領應對氣候變化治理策略研究 196
12.1 引言 196
12.2 科技發展引領全球氣候治理發揮的作用 196
12.3 科技發展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支撐作用 199
12.4 統籌科技發展,引領應對氣候變化治理及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支撐 203
第13章 中國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推廣研究與行動 207
13.1 引言 207
13.2 低碳技術標準/碳標識對低碳技術推廣的影響與策略 207
13.3 碳市場對低碳技術推廣應用的影響與策略 210
13.4 中國低碳技術成果轉移模式探究 214
第14章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統計體系研究 221
14.1 引言 221
14.2 應對氣候變化科技統計的現狀 221
14.3 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科技統計面臨的問題及形勢 224
14.4 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內涵 225
14.5 應對氣候變化科技統計指標體系 226
14.6 應對氣候變化科技統計工作機制 237
14.7 結論及建議 239
第15章 “創新使命”重點任務和戰略機制研究 241
15.1 引言 241
15.2 國際清潔能源國家研發經費高效利用的經驗分析與借鑒 241
15.3 中國 “創新使命”倍增計劃研究 256
15.4 促進私營部門加強清潔能源經費投入的建議 261
第16章 應對氣候變化技術創新國際合作戰略與對策 264
16.1 引言 264
16.2 應對氣候變化國際科技合作現狀 264
16.3 現有國際技術合作機制的運作模式 265
16.4 發達國家開展應對氣候變化技術國際合作的實踐 267
16.5 中國對外開展應對氣候變化技術國際合作的戰略思考 268
序
前言
第一篇 巴黎會議後全球氣候治理走向、關鍵問題和中國對策研究
第1章 巴黎會議後全球氣候治理的走向分析 3
1.1 引言 3
1.2 《巴黎協定》主要內容解讀以及後續談判需求 3
1.3 巴黎會議後全球氣候治理的形勢分析 7
1.4 全球氣候治理的新特徵 10
1.5 全球氣候治理面臨的挑戰 13
1.6 全球氣候治理的趨勢展望 15
第2章 《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磋商關鍵議題分析 18
2.1 引言 18
2.2 透明度 18
2.3 適應/損失損害 21
2.4 市場機制 23
2.5 資金機制 27
第3章 NDC及全球盤點機制的影響和對策研究 30
3.1 引言 30
3.2 主要國家及集團NDC的特徵 30
3.3 主要國家及集團NDC的力度、公平性及與長期目標的關係 31
3.4 主要發達國家及集團在不同長期目標下提高NDC的可能範圍及建議 38
3.5 發展中國家NDC的資金需求、來源及缺口 40
3.6 通過全球盤點加強發達國家資金承諾的目標與方案 42
3.7 針對中國NDC更新的思考 44
3.8 針對全球盤點機制的對策及政策建議 47
第4章 新時期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重大問題研究 52
4.1 引言 52
4.2 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基礎與經驗 53
4.3 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資源與成果 55
4.4 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地位和作用 59
4.5 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基本框架建議 61
第5章 中國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戰略思考 69
5.1 引言 69
5.2 巴黎會議後中國面臨的特有挑戰和機遇 69
5.3 中國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戰略思路 71
5.4 中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戰略路徑 73
第二篇 應對氣候變化中長期戰略
第6章 《巴黎協定》全球長期溫升目標的實現途徑分析及對策研究 79
6.1 引言 79
6.2 NDC排放情景下的全球氣候變化響應格局 79
6.3 滿足2℃與1.5℃溫升目標的可行排放路徑 86
6.4 2℃和1.5℃減排目標與現有自主貢獻的差距 89
6.5 實現2℃與1.5℃目標的關鍵減排途徑 92
6.6 不同溫升目標下發展中國家的資金需求及發達國家的資金承諾分析 95
6.7 結論與政策建議 98
第7章 氣候變化風險重大問題研究 100
7.1 引言 100
7.2 未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路徑及其風險 101
7.3 不同溫升目標下中國的主要風險 108
7.4 結論與政策建議 118
第8章 不同溫升目標下有序適應氣候變化研究 122
8.1 引言 122
8.2 氣候變化風險評估方法論 123
8.3 不同溫升目標承險體綜合氣候變化風險空間格局 130
8.4 中國綜合氣候變化風險區域特徵 132
8.5 有序適應氣候變化的理念與途徑 133
8.6 結論與政策建議 135
第9章 中國21世紀中葉低碳排放發展戰略研究 138
9.1 引言 138
9.2 中國-全球能源模型介紹 138
9.3 面向2050年的中國低排放戰略情景分析 152
9.4 情景分析結果與討論 154
9.5 結論 158
第10章 基於地球系統模式的氣候變化治理關鍵問題研究 160
10.1 引言 160
10.2 地球系統模式發展介紹 161
10.3 關鍵問題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歷史責任歸因 164
10.4 關鍵問題二:歷史順序和歷史逆序人為累積碳排放的影響 165
10.5 關鍵問題三:氣候變化的可逆性 168
10.6 關鍵問題四:美國退出 《巴黎協定》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175
10.7 結論 177
第三篇 科技發展及其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引領與支撐作用
第11章 國際國內應對氣候變化科學評估進展研究 181
11.1 引言 181
11.2 國際氣候變化評估 181
11.3 國際主要發達國家氣候變化評估情況 186
11.4 中國國家氣候變化評估工作 190
11.5 增強中國氣候變化評估及國際評估話語權的啟示和建議 191
第12章 科技發展引領應對氣候變化治理策略研究 196
12.1 引言 196
12.2 科技發展引領全球氣候治理發揮的作用 196
12.3 科技發展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支撐作用 199
12.4 統籌科技發展,引領應對氣候變化治理及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支撐 203
第13章 中國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推廣研究與行動 207
13.1 引言 207
13.2 低碳技術標準/碳標識對低碳技術推廣的影響與策略 207
13.3 碳市場對低碳技術推廣應用的影響與策略 210
13.4 中國低碳技術成果轉移模式探究 214
第14章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統計體系研究 221
14.1 引言 221
14.2 應對氣候變化科技統計的現狀 221
14.3 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科技統計面臨的問題及形勢 224
14.4 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內涵 225
14.5 應對氣候變化科技統計指標體系 226
14.6 應對氣候變化科技統計工作機制 237
14.7 結論及建議 239
第15章 “創新使命”重點任務和戰略機制研究 241
15.1 引言 241
15.2 國際清潔能源國家研發經費高效利用的經驗分析與借鑒 241
15.3 中國 “創新使命”倍增計劃研究 256
15.4 促進私營部門加強清潔能源經費投入的建議 261
第16章 應對氣候變化技術創新國際合作戰略與對策 264
16.1 引言 264
16.2 應對氣候變化國際科技合作現狀 264
16.3 現有國際技術合作機制的運作模式 265
16.4 發達國家開展應對氣候變化技術國際合作的實踐 267
16.5 中國對外開展應對氣候變化技術國際合作的戰略思考 268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