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法律到底是什麼?本書在介紹20世紀英美法理學的各種理論的同時,帶領讀者進行批判閱讀,從理由層面上對各理論進行追尋與辯駁,進行深層次地“交往與對話”,讓不同的學理根據呈現、交流,讓讀者的批判閱讀在這一層面上展開、深入。本書走入英美法理學的語境,引用大量法理學理論及案例,分別探討了實際存在的法律命令、行動中的法律、解釋性質的法律、意識形態中的法律等主題,令讀者真正明白“法律是什麼”。
作者簡介
劉星,北京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于中山大學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在美國做過訪問學者。出版《法律是什麼》《西窗法雨》《中國法律思想:故事與觀念》《西方法律思想:傳說與學說》《法律的隱喻》《法學實踐》等法學著作多部,發表論文若干,在《南方週末》《法制日報》《文匯報》等辟有法學隨筆專欄。
目次
增訂版序
修訂版序
再版小序
初版序言
引言
第一章實際存在的法律命令
一、法律是一種命令
二、區分實然法律和應然法律
三、作為科學研究對象的法律
四、小結
第二章行動中的法律
一、疑難案件
二、法律與法律的淵源
三、法律是一種預測
四、行動中的法律
五、實用主義精神
六、作為一種沒有“規則”內容的社會現象的法律
七、小結
第三章官員統一實踐中的法律
一、規則的內在方面
二、次要規則
三、規則的確定性與模糊性
四、法律與道德的分野
五、法學是一種客觀的法律知識
六、小結
第四章解釋性質的法律
一、“理論爭論”
二、法律的解釋性質
三、內在參與者的觀點
四、唯一正確的法律答案
五、小結
第五章意識形態中的法律
一、法律形式的內在矛盾
二、法律原則的內在矛盾
三、法律外在觀察者的“解構閱讀”
四、法律內在參與者的“解構閱讀”
五、法律與意識形態
六、小結
第六章作為地方性知識的法律
一、法律實踐主體的“消亡”
二、法律知識的“地方性”
三、小結
第七章需求對話中的法律
一、對話中的法律客觀性
二、效果中的法律
三、需求語境中的法律
四、小結
結語
參引文獻
初版後記
修訂版序
再版小序
初版序言
引言
第一章實際存在的法律命令
一、法律是一種命令
二、區分實然法律和應然法律
三、作為科學研究對象的法律
四、小結
第二章行動中的法律
一、疑難案件
二、法律與法律的淵源
三、法律是一種預測
四、行動中的法律
五、實用主義精神
六、作為一種沒有“規則”內容的社會現象的法律
七、小結
第三章官員統一實踐中的法律
一、規則的內在方面
二、次要規則
三、規則的確定性與模糊性
四、法律與道德的分野
五、法學是一種客觀的法律知識
六、小結
第四章解釋性質的法律
一、“理論爭論”
二、法律的解釋性質
三、內在參與者的觀點
四、唯一正確的法律答案
五、小結
第五章意識形態中的法律
一、法律形式的內在矛盾
二、法律原則的內在矛盾
三、法律外在觀察者的“解構閱讀”
四、法律內在參與者的“解構閱讀”
五、法律與意識形態
六、小結
第六章作為地方性知識的法律
一、法律實踐主體的“消亡”
二、法律知識的“地方性”
三、小結
第七章需求對話中的法律
一、對話中的法律客觀性
二、效果中的法律
三、需求語境中的法律
四、小結
結語
參引文獻
初版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