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領取雙11折扣優惠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79折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戀愛低體溫症:讓戀愛冷感的你不再逃避與不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90 元
優惠價
79229
促銷優惠
知遠全書系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6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日本網友感動淚推!對愛冷感、無法喜歡上人的治療方法
這一次,一定能找到命中注定的伴侶!

[妳有這些煩惱嗎?]
・無法愛上他人
・覺得戀愛交往好麻煩,與其和別人交往寧願選擇單身
‧不想依靠他人,不知道該如何跟異性撒嬌
・與別人一旦關係變得親密,就會想馬上跟對方拉開距離
・總是在心裡挑剔對方這裡不好、那裡不夠,只看到對方的缺點
‧跟對方在一起時,總是在意對方是不是討厭自己
・開始交往後就會莫名覺得不安或忌妒,一直想確認對方心意
──如果有其中一項,妳有可能是得了「戀愛低體溫症」。

沒有辦法對任何人訴說「無法愛上人」煩惱的妳→可能屬於[逃避型]
總是對愛不安、過度束縛對方,以相同方式失敗收場,對愛情精疲力盡的妳→可能屬於[不安型]
這些感情中說了也沒有人了解的痛苦,專家將以心理學的角度告訴妳,是什麼原因阻礙了妳的愛情?
一定有方法能幫妳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什麼是「戀愛低體溫症」?
「戀愛好麻煩」
「我不想談戀愛」
「一個人單身也很快樂」
「一直遇不到喜歡的人」
近幾年隨著時代觀念變遷,不婚、單身族逐漸增加,也許妳的身邊也有總是說著戀愛好麻煩的人,或許妳也正是這麼想的人。近來連戀愛都覺得「麻煩」而不想談戀愛、對愛冷感的人越來越多,日本將這樣的族群稱之為「戀愛低體溫症」。
不過,這些「戀愛低體溫症」的人之中,雖然對愛情冷感,但有許多人仍希望這輩子能好好談一場戀愛,想擁有值得信賴的伴侶,甚至有朝一日能建立溫暖的家庭。
只是隨著單身時間越來越長、感情失敗經驗不斷增加,導致他們越來越不知該如何喜歡別人、主動採取行動,甚至連自己的感情也漸漸看不清楚,自己也不曉得到底喜不喜歡對方,有時還會一直挑對方缺點,藉此阻止自己喜歡上別人。

覺得「戀愛好麻煩」的真正原因
「戀愛低體溫症」的人通常與人越親密就會越痛苦,在有意或無意中拒絕和特定的對象建立「親密牽絆」,有逃避親近他人的傾向,因此很難喜歡上別人,總在關係一變親密時,就會下意識踩煞車。就算被讚美、被重視時也會產生抗拒感,無法真心接受。
這是因為戀愛低體溫症的人,內心其實有著恐懼與不安,但腦中卻又想跟一般人一樣「談戀愛」,這樣巨大的落差造成內心的衝突,因此衍生出「明明想談戀愛,卻無法喜歡上人」的煩惱,最後又把無法喜歡人歸因為「因為戀愛很麻煩」,以這樣的思考試圖將一切合理化。而造成「戀愛低體溫症」的原因,多半都是來自於幼兒時期的親子關係所致。

完整解析戀愛低體溫症的原因
1. 戀愛低體溫症主要來自於嬰幼兒期親子關係不穩定,可能曾經遭到父母忽視,或是父母回應方式不適當,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和恐懼,造成成人之後容易有逃避愛情或是對愛不安的傾向。
2.父母從小灌輸負面的自我印象,可能總是批評子女的外貌或是能力,導致從小沒有自信,覺得自己不會被人所愛。
3.從小害怕父母,怕被父母否定,因此無法對父母說出真心話,長大後也無法對別人敞開心房。
4.父母過度的干涉、束縛,導致感情路上一直不順,疲於無法戀愛。
5.從小接收父母關係不好的印象,在潛意識中寫入了將來不想結婚生子的決定。

→以上原因都有可能因過度美化父母,或是獨自壓抑下來而遺忘,但即使意識表層已遺忘,潛意識中仍然記錄了所有的經驗,在我們往後的人生中產生各種負面影響。

戀愛低體溫症治療方法,放心與人深入交往的絕竅
‧[解開自己的心結]→找出過去造成創傷真正的原因,也就是會影響往後人生的關鍵時刻,只要了解潛藏的原因、自我覺察之後,人生就能有所改變。

‧[設定目標,改善面對戀愛時緊張、不安帶來的痛苦]→尋找對象時與其以不安感較高的「戀愛」為目標,建議以較穩定的「結婚」為目標,尋求能讓自己安心、安全的關係。

‧[下意識想迴避戀愛時的改善方法]→多做舒緩緊張的練習,例如深呼吸、把手放在腎臟上、把手放在額頭上等,能幫助自律神經運作,舒緩緊張的練習。

‧[舒緩不安,不再計較小事的絕竅]→列出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想,多留意自己的思考習慣,久而久之就會發現有可能是自己過度反應

‧[尋找一個能成為「安全基地」的對象]→「戀愛冷感症」的人想要獲得幸福,最低的必須條件是跟對方在一起能夠感到安心、安全且能夠放鬆,即使對方收入很高,或是長得很帥,不管條件多好,只要相處時無法讓妳安心,就不是適合的對象。

本書特色
1.適合各種年齡、性別,只要你覺得自己一直遇不到對的人,或在感情中有這些症狀:
‧對愛情冷感,對戀愛沒興趣,甚至覺得自己好像無法愛上別人的人
‧在愛情中總是充滿不安、擔心,容易忌妒的人
‧總是為了配合對方壓抑自己、犧牲奉獻,但一不如意又容易情緒失控的人
‧關係一變親密就會抗拒、逃避,但還是想談戀愛的人
2. 從親子關係中頗析無法戀愛、逃避戀愛的原因,以及父母關係如何影響孩子的一生
3.專為戀愛低體溫症設計的改善方法,具體教妳如何建立更深的親密關係,找到適合自己的戀愛方式。
4.收錄眾多戀愛低體溫症案例,從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的問題,更了解自己。
5. 專業好評推薦──瑪那熊(諮商心理師、人際溝通講師)

作者簡介

高橋リエ

母女關係解謎諮商師
35歲左右結婚、生子後,在育兒過程中觸礁而煩惱不已,曾經歷青春期的孩子拒絕上學等狀況,最後發現自己也是個重度的成年兒童。
其後開始著手解決自己的問題,並學習心理療法,擔任諮商師。
於東京都內診所服務後,2013年獨立,主持『自我重生*逆轉諮商」,以擺脫父母的束縛為自由生活為目標,透過口耳相傳廣為人知,主辦的沙龍有超過500名女性參加。至今已進行超過3000名女性的諮商。電子雜誌讀者遠達海外,現在已達5500位。著有《媽媽,請放我自由!》

劉淳

東吳大學日文系、東海大學日文所畢。曾任職日商與鐵道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醫療保健、生活風格、美容瘦身、寵物教養、居家收納等書籍。
夢想是開一間沙發舒服耐坐,每桌都有Wi-Fi和插座的咖啡店,自己假裝成客人窩在裡面。

前言
‧ 很難找到喜歡的人
‧ 覺得和男性交往很麻煩,會設法避免
‧ 熟識之後,會突然想疏遠對方
‧ 總是挑剔男性這裡不好、那裡不夠,只看到缺點
‧ 即使獲得男友的重視與喜愛,也無法坦然感到喜悅
‧ 開始交往之後,會莫名覺得不安
妳是否對這樣的自己感到煩惱?
許久之前,「不婚趨勢」日漸增加便已經造成熱門話題,近來不僅不婚族變多,連原本應該正值「戀愛高峰期」的年輕世代都不再與異性交往。
連戀愛都覺得「麻煩」的「戀愛低體溫症」的人正在增加。
除此之外,有些人因為感情路上一直遇到相同的問題,而對戀愛不再積極,也成為對戀愛冷感的「戀愛低體溫症」。
不過,這些「戀愛低體溫症」的人並不是都想就此保持單身。
當中有許多人其實希望能擁有值得信賴的心愛伴侶,有朝一日能建立溫暖的家庭。但是卻無法採取行動,總是會忍不住踩下煞車。
本書就是為了這些陷入兩難困境的人而寫的。
詳細的內容會在內文再次介紹。一般來說,「戀愛低體溫症」的人都有人際關係上的煩惱,特徵如下:
‧ 不知道該怎麼跟別人保持適當距離
‧ 總是下意識察言觀色,因而無法說出真心話
‧ 容易配合對方,言不由衷
‧ 在 3 人以上的場合,會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 常常煩惱自己說的話是不是不得體
‧ 無法依賴別人,也不會與別人商量或撒嬌
‧ 會自行切斷人際關係
無法放心信賴別人,總是充滿警戒,不願表現出「真正的自己」。
跟別人在一起就會非常在意對方,因而感到疲累,只想早一點獨處。
現在,有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感受。
人類原本除了「食慾」、「性慾」,還有「群聚慾」這種本能慾望。因為「想和別人在一起」、「想和別人建立關係」,人類才會彼此幫助、養育子孫,得以代代延續。
但是在日本,這種「群聚慾」稀薄的人,正在急速增加。
即使跟別人在一起,腦中也都是不安的情緒。不是在意這個,就是在意那個,無法好好感受和眼前的人相處的喜悅,也無法一起放鬆享受相處的時間。
就算跟別人在一起,心裡還是十分孤獨。即使面對親近的好友,其實也沒有對對方敞開心門,跟他人「無法建立關係」。
身為專門處理母女關係的諮商師,我遇過許多女性對我訴說關於母親與家人的煩惱。
因此,本書的主旨並不是談論戀愛的訣竅。
關於與異性交往的訣竅,已有專家出版過許多書籍。
在本書我將由專門處理母女關係的諮商師立場,為苦於「戀愛低體溫症」的您找出真正的原因,思考能夠得到幸福的方法。
「覺得麻煩」的意識背後,潛藏的真正情緒是「不安與害怕」。
內心感到「不安與害怕」,就會無意識地警戒對方,緊張兮兮,言行舉止也會不自然。人際關係因此失調,自我否定感愈來愈強烈,便容易陷入惡性循環。
這些「不安與害怕」,其實來自於兒少時期的親子關係。
同時,本書也會揭露在我們完全無法察覺的潛在意識深處,潛藏著逃避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原因。
我將會提出有效的方法,幫助您解除對他人的警戒。
若是各位讀者透過本書能夠找到覺得戀愛麻煩的「真正原因」,或減輕煩惱,努力解除不安,將是我無上的榮幸。
誠心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各位讀者都能安心與伴侶締結良緣,實實在在感受幸福的人生。

目次

前言
第1章 無法真心喜歡人的理由~給覺得戀愛很麻煩的妳~
無法真心喜歡別人的人,都有這兩種心結 
不想喜歡上別人,總是忍不住踩煞車
為何愈親近就愈痛苦
若是一直壓抑內心的恐懼與悲傷,就無法感受到幸福
負面的自我形象是來自母親的洗腦? ! 

第2章 老是「變成小題大作的女人惹他厭煩」的理由~給疲於戀愛的妳~
總是為了配合對方而忍耐 
會為了一些小事懷疑對方「是否真的愛我」 
對戀人過度執著,是因為「渴求父母的愛」失控所致 
為何會對對方做出跟母親一樣的事 

第3章 無法享受戀愛是因為「總是擔心自己」
無法享受戀愛的人的共通點 
戀愛低體溫症是如何產生的
每個人都有心理創傷
「不了解自己的感受」是因為啟動求生模式的關係 
[迴避型]愈親近就愈緊張
[不安型]愈親近就愈疑神疑鬼
被開啟求生模式的父母所控制
無意識間把「對父母的憤怒」發洩在對方身上

第4章 重新審視自己內心的人生劇本
被父母灌輸負面的形象時
3歲時「生存程式」的基礎就已經成形
青春期前,就已經被灌輸了無數「無意識的心結」
回想小時候自己做過的決定
人生會按照自己寫的劇本進行
重新檢視與父親的關係
給正在製作人生劇本,尚未考慮結婚的年輕世代
人生的劇本可以自己改變
並非所有問題都是父母的錯

第5章 在開始一段幸福的戀愛前,應該要知道的事
為什麼會跟非喜好類型的人結婚
尋找一個能成為「安全基地」的對象,就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察覺自己內心的「無意識心結」
不再計較小事的訣竅
你的心裡住著一個「害怕受傷的小孩」
從父母的束縛中解脫
給總是在意對方條件,而遲遲無法邁步向前的妳
回想起過去希望能獲得父親重視的自己 
當對對方感到不滿時,必須注意這些事

第6章 找到命中注定長久伴侶的訣竅
改變自己需要意志力 
從「不可以依賴男人」的束縛中解放 
什麼樣的男人可以成為「安全基地」? 
當覺得莫名起疑心時,先讓自己冷靜下來 
看清自己的內心,就能改變人生 
後記

書摘/試閱

無法真心喜歡別人的人,都有這兩種心結 
戀愛低體溫症的人,雖然對異性和戀愛有興趣,但對於踏入一對一的關係有抗拒感,因此很難喜歡上別人。
即使與異性交往,也無法長久,會在彼此還未深入接觸的階段就踩煞車。
受到對方的喜愛與重視時,反而會產生抗拒感,總覺得事不關己,這一切都不像是真的。
戀愛低體溫症的人,常常因這些習慣而煩惱。其實,這些人都有2個共通點。

第一,有強烈的心結,覺得「不會有人真正愛我」。對戀愛低體溫症的人而言,人際關係的「前提」就是「總有一天當別人發現真正的我,就會討厭我」。
他們認為「愈來愈親近」→「對方會深入了解我」→「真正的我被看見之後就會被討厭」,因此會避免和對方親近。
第二點則是在有意或無意中拒絕和特定的對象建立「親密牽絆」。
即使受到對方喜愛,也總是會退開一步。讓彼此的關係停留在不深入的階段,隨時可以換人的狀態。

也就是說,戀愛低體溫症的人,對於和無可取代的對象建立長期的親密牽絆,有強烈的抗拒感。
甚至會單方面斷定「和別人親近,建立親密牽絆,絕對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在這裡,我想介紹幾個讀者投稿到我電子專欄的戀愛難題。

長期沒有意中人的女性
我的煩惱是「沒辦法喜歡別人」
我已經28歲了,從來沒有主動喜歡過別人、主動告白的經驗。以前我曾經接受過告白,因為和對方相處起來很愉快,交情也不錯,
就答應了交往。但我總是弄不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對方,每次都無法順利發展。
身邊的朋友都鼓勵我說「總有一天妳會遇見真命天子」。但是,一旦仔細思考,就會覺得「我好像從來沒有主動喜歡過別人」,想到自己可能一直無法喜歡別人,就這樣年華老去,實在覺得很寂寞。

無法依靠男人的女性
我總認為戀愛「與我無緣」。
我沒有女人味,個性也不開朗,一定沒有男人會喜歡我。
最後我一定會被討厭。而且,我本來就不是男人會注意到的類型。還有,我也無法依靠男人,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做。
獨立自主說起來好聽,其實只是無法依靠他人,也沒辦法談什麼像樣的戀愛,只好一個人獨自求生存。
結婚,根本是遠得不能再遠的夢想。
要是能想開一點,享受獨身貴族的生活也就算了,但我連這點也做不到,反而更加煩惱。

使備受珍惜也無法感到喜悅的女性
我即使和非常喜歡的對象交往,喜悅也會在1秒後就消失,之後交往時就會覺得「我是個討厭鬼,反正這個人一定也會討厭我」,即使需要他的支持,也不知道該如何表現。
我非常害怕被討厭,因此總是小心翼翼地察言觀色。明明害怕被討厭,有時卻會輕易說出傷害他的話語,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
即使對方非常珍惜我,我也會覺得很奇怪,感覺不自在,甚至因此用非常差勁的方式分手。一般人應該會因為自己被對方珍惜而覺得開心,我卻會覺得「這傢伙是什麼意思啊?」
即使備受珍惜也無法坦然感到喜悅,令我非常煩惱。

我認為來信的這幾位女性絕對不惹男性討厭。若是能與她們見面,一定會發現她們每個人都是極具魅力的女性(雖然當事人或許不這麼認為)。
實際上,我確實也與其中幾位見過面,她們都是非常有魅力,極為出色的女性。從外表看起來,完全看不出她們會有這樣的煩惱。
究竟為什麼她們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不想喜歡上別人,總是忍不住踩煞車
一般來說,遇到自己喜歡的異性時,我們都會想要更了解對方。如果感覺能順利交往,會希望能跟對方成為情侶,盡量兩個人能在一起。若是覺得對方無可替代,還會渴望能結婚,共度一生。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我們內心認為跟特定某個人兩情相悅之後,就能度過幸福、快樂的時光。
同時,我們也覺得如果能跟無可替代的心上人共度一生,應該就能獲得幸福。雖然不見得每個人都會這樣想,但大多人都抱有類似的「期待」。因此,我們會積極想和異性親近,想談戀愛、想結婚。
然而,戀愛低體溫症的人,不知為何內心就是沒有這種期待。
不只沒有期待,甚至還有負面的心結。
有些人認為,即使和特定的對象親近,總有一天也一定會惹對方討厭。跟一個人共度一生,根本是天方夜譚。
總之,就是完全沒有正面的想像。
每個人都不想被討厭,當自己重視的人離開時,會感到失落、悲傷,覺得孤獨且痛苦。
但是,也有些人會想通,告訴自己「那個人跟我合不來,找下一個新對象吧」很快就振作起來。
戀愛低體溫症的人,一旦失去自己重視的人,不但會產生失落感和孤獨,還會覺得自己的整個人格都被否定了,根本沒有生存下去的價值,因而感到絕望。
如果會發生這麼可怕的狀況,我們當然會選擇迴避風險,不讓別人成為自己心裡最重要的人。

「戀愛好麻煩」的背後其實是這種感情
戀愛低體溫症的人,其實都覺得「戀愛很可怕」,所以才會在無意識間迴避戀愛。

不過,我們平常為了不讓自己感到「害怕」,都會在不自覺間掩蓋、壓抑自己的感情。並且在意識表層轉而用「好討厭」或「好麻煩」來取代害怕。
同時,雖然是真的覺得害怕,但在有意識的思考中自己卻又覺得「想談戀愛」、「想結婚」。所謂有意識的思考,會受到社會的常識與價值觀影響,因此我們的大腦會認為戀愛與結婚是「理想的選項」。
內心(潛意識)覺得「戀愛好可怕」,大腦卻「想談戀愛」。這種巨大的落差會造成內心的衝突,因此衍生出「明明想談戀愛,卻無法喜歡上別人」的煩惱。接著又會把無法喜歡別人歸因於「因為很麻煩」,試圖用這樣的思考將一切合理化。在我的諮商經驗中,當一個人「做不到」某件事時,原因並不是人們常說的「對自己沒有自信」,而是單純地「感到害怕」。
即使欠缺自信,若內心沒有任何不安或恐懼的話,不管什麼事都能夠嘗試看看。
因此,「無法喜歡別人」、「害怕喜歡別人」,因為害怕,就會「在無意識間踩煞車」,不讓自己喜歡上別人。
所謂的戀愛低體溫症,指的就是因為害怕被討厭,在無意識間踩煞車,不讓自己喜歡上別人的狀態。
不過,對戀愛沒有抗拒感的人,就不會這麼害怕被討厭,而是覺得甩人與被甩都是常有的事。兩者之間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呢?

為何愈親近就愈覺得痛苦
一般來說,當我們跟別人熟識之後,會更了解彼此,並因此感到「內心很舒服」。深入交往後,信賴感隨之提昇,也會逐漸對對方產生依戀與親密的牽絆。一般狀況下都是如此,但是,為什麼戀愛低體溫症的人會鑽牛角尖,認為「親近對方就會被討厭」呢?
我常聽到的說法是「因為對自己沒有自信」。
曾經有人問我「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培養自信,相信自己也是一個能被愛的人?」
其實,人與人親近、被愛,並不需要「自信」。
有時,沒有自信的人透過與喜歡的人相處,反而能得到心靈上的平靜。
並不是因為「沒有自信才不被愛、惹人厭」,而是內心先認定「我不會有人愛、反正最後一定會被討厭」因為有這種想法才會變成現實,人際關係也變得不順利。因此最後,就覺得自己「沒有自信」。
這種想法其實是倒果為因。

人跟人要如何相處才會覺得舒服?
想在親密的人際關係中感到舒適,需要的不是「自信」而是「安全感」。
一般而言,當我們和一個人愈親近,就會愈覺得對方讓人很有安全感。然而,戀愛低體溫症的人跟別人愈是親近,就會愈加不安。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呢?
這是因為,戀愛低體溫症的人小時候對應該要與自己最親近的「父母」沒有安全感。
小時候,因為心情沒有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被否定、被傷害,因此感到害怕、不舒服,就會刻印下「無意識的心結」,認為「自己會被別人傷害」、「這個世界很危險」。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愛,希望父母能重視自己、保護自己。如果不被雙親理解、被傷害的悲傷經驗反覆發生的話,便會造成以下這些心結:
‧不會有人愛我
‧不會有人珍惜我
‧不會有人保護我

實際上,或許父母有可能只是個性比較容易不耐煩,或是比較忙沒有餘力顧及孩子的心情,但孩子會習以為常,並且形成心結。
與人愈親近,代表對方的存在愈接近自己的父母,因此,戀愛低體溫症的人會在無意識中將對方與自己的雙親重疊,覺得「反正你不會了解我」、「我一定又會被傷害」,因而感到害怕,產生戒心。
年幼時,父母是否接納真正的你,對你的心情感同身受,確實理解你的想法呢?父母是否像是你身旁的夥伴,總是讓你能夠安心面對一切呢?
許多戀愛低體溫症的人都是曾經被父母忽視感受,因而受傷,和父母在一起時無法感到安心的人。
因此,在與他人變得親近時,就會無意識地產生戒心,懷疑對方會像父母一樣傷害自己,然後為了避免受到傷害而疏遠對方。

若是一直壓抑內心的恐懼與悲傷,就無法感受到幸福
看到這裡,相信有些讀者會覺得「的確,我的父母就很可怕,也說過很多過份的話,傷過我的心」。
另一方面,或許也有許多人覺得「沒這回事,我的雙親是很好的父母」。每個人都希望雙親是很好的人,因此看待父母時,常會裝上美化濾鏡。
然而,在我的諮商經驗中,許多內心覺得「我家很正常」的人,小時候其實也曾經「為了討父母歡心,順應父母的期待而扮演好孩子」,這樣的案例非常多。
在現代社會中,能夠得到雙親對「真正的自己」無條件的愛,成長過程無憂無慮的人,應該算是少數。

不時得看父母臉色,經常忍耐壓抑,為了讓父母喜歡自己而拚命努力,好不容易苟延殘喘活下來的人,才是壓倒性的多數。

「感情麻木」的理由
而且,我們為了生存,會選擇忘掉對自己不利的事。
為了避免想起悲傷的記憶,我們會將小時候感受到的「恐懼」封鎖在潛意識的深處,假裝它「不存在」。
這是因為孩子內心明明害怕父母,卻必須跟父母一起生活,接受父母的養育照顧,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因此,我們會壓抑內心的「恐懼」,告訴自己「這很正常」,甚至認為自己「喜歡」令自己害怕的父母。
如上所述,我們人類為了存活下去,內心具備了一種能夠壓抑自我感受與情緒,讓自己「不去感覺」的機制。
當這種壓抑感情的傾向過度強烈時,就會陷入無法感覺到情緒的「感情麻木」狀態。
不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歡對方,有這種感覺的原因之一就是「感情麻木」。明明非常喜歡對方,卻因為「變得親近會帶來危險」的戒心,讓我們可能在無
意識間壓抑自己雀躍歡喜的情緒,讓自己「不去感覺」,告訴自己「我根本對那個人沒意思」。
麻木自己的感情雖然是活下去必須的技能,然而當我們讓自己變得沒有感覺時,除了恐懼與悲傷之外,同時也會感受不到喜悅,也就無法感受到幸福感(第5章會說明解決「感情麻木」的方法)。
即使說還不到感情麻木的地步,但我們在年幼時對自己的父母到底有什麼感覺,其實也是相當難以釐清的。


戀愛低體溫症是如何產生的?
不過,也有許多人在戀愛中比起不安感,感覺到的喜悅反而更多,我將這種類
型的人稱為「安定型」。
安定型的人,不僅在戀愛上,在其他人際關係中也會經常向對方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即使是吵架的時候,也會好好地彼此互相交流。
然而,迴避型、不安型與混亂型的人,即使對方就在眼前,內心仍經常感到孤獨,真心話也都是「腦內獨白」,並沒有和對方真正地相互交流。
這些差異取決於第1章與第2章提到的,嬰幼兒時期親子關係是否穩定有關。
當小嬰兒肚子餓,或是尿布溼了,或是覺得不舒服、感到壓力時,就會生氣、哭泣。這時,若母親每次都能用適當的方法處理,給予小嬰兒安心感的話,孩子就會學到在感到壓力而不舒服時,可以「藉由(自己以外的)他人來感到安心」。
同時,還能學會依賴、信賴他人。
即使母親一時不在身邊,只要孩子知道媽媽一定會回來安撫他,就可以安安靜靜地等待。
嬰幼兒時期,跟母親在一起覺得安心的孩子,長大之後的人際關係就會很穩定。
能夠向對方說出真心話,坦率求助,就算沒有跟對方在一起時也可以冷靜、安心地等待,不會疑神疑鬼。

自己安撫自己的迴避型
另一方面,若母親不太理會,或是經常被忽略,孩子就會學到當自己感到壓力而不舒服時,「不會有任何人來幫忙自己」。
即使生氣、哭泣時,也沒人理會,孩子就會覺得害怕、恐懼,以為自己或許會死掉,而全身僵硬。
漸漸地,孩子便學會自己一個人忍耐壓力,安撫自己,讓自己身心冷靜,放棄向他人發出求救訊號。
這種孩子長大之後,就會成為「迴避型」的大人。
迴避型的人之所以會覺得「一個人獨處比較安心」,是因為從嬰兒時期開始就一直練習著「自己安撫自己」,已經習慣成自然了。
迴避型的人一旦跟別人親近,就會設法疏遠,這是因為嬰幼兒時期「渴求(母親)的關注,卻沒有得到回應」的恐懼感,已經造成了心理上的創傷。
也就是說,迴避型的人害怕彼此親近之後,自己就會渴求對方的關注,因此才
會加以迴避,不讓對方與自己更加親密。

育兒方式會受到潮流影響
各位是否認為嬰兒在生氣哭鬧時,母親卻選擇無視,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呢?
舉例來說,若母親本身情緒憂鬱、忙於工作或家事,無法陪在孩子身邊,或是信奉戰後曾一度流行的《斯波克博士育兒聖經》,認為嬰兒在號哭時如果回應的話「會養成要人抱的習慣」而不應去理會,喝奶與換尿布也應預先決定好時間之後照表操課,這時,母親其實就是「沒有回應孩子的呼喚」。
育兒方式每個年代其實也有不同的流行風潮,在《斯波克博士育兒聖經》流行的時代,甚至認為奶粉比母乳更衛生、更理想(據說斯波克博士在晚年已經承認當時自己的觀念錯誤,並且因此道歉)。
當時信奉這套育兒聖經的父母,為了幫助孩子獨立,覺得「我也是出自於一番好意」,而選擇了不去回應孩子的呼喚。

「不了解自己的感受」是因為啟動求生模式的關係
當人類感覺到恐懼時,會誘發自律神經反應,使交感神經活躍,為了保護自己的性命而進入「戰鬥或逃走」的「高度警戒狀態」。
進入「戰鬥或逃走」的狀態時,血液會集中到肌肉,心跳與呼吸加快,身體也會做出備戰姿勢,變得緊張,讓自己隨時都可以戰鬥或逃跑。
本篇將這種進入「戰鬥或逃走」姿態的情況,又稱為「求生模式」。

即使在眼前沒有任何危險或威脅時,我們也會因為「心理創傷反應」而在無意識間感到恐懼,自律神經也在瞬間產生反應,身體也進入「求生模式」的狀態。
這是「生死存亡」的極限狀態,因此頭腦會變得僵硬,陷入非黑即白的「兩極思考」,只能判斷是黑是白、是○是╳、是對是錯、是敵是友,無法用彈性靈活的方式思考。

在求生模式下,沒有餘力「傾聽感受」
所謂的求生模式,類似在戰爭時在前線瀕死苦戰的狀態,進入這種模式後,心裡只會有「我一定要活下去」這個念頭。
在戰爭中,我們不會有心力思考「我這麼做的話,對方的感受如何」。
此外,在求生模式下,我們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感受。因為情緒神經都已經停止運作,感覺不到恐懼、悲傷和痛苦。
事實上,在前線拚死作戰時,即使受了重傷也不會覺得痛,這是因為在前線上已經顧不得疼痛。等到返回安全的地方,才會開始感覺到痛。就跟我在之前的章節提過的,為了生存,我們人類具備了讓自己「不去感覺」的機制。
迴避型與不安型的人,跟異性接觸時之所以會一直擔心自己,是因為身心都處於求生模式的狀態下所致。
求生模式是一種只專注於自己能不能活下去的狀態,因此沒有餘力發揮同理心或體貼,也無法在精神上與對方交流。
迴避型、不安型與混亂型的人,也多有慢性肩膀僵硬,或是胃腸較弱、便秘等煩惱,或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兩極化思考。
接著讓我們再仔細看看迴避型與不安型的身心狀況。

迴避型:愈親近就會愈緊張
迴避型的人,只要跟別人愈來愈親近,就會在無意識中想起嬰幼兒時期被母親忽視的恐懼感。
接著,身體會在一瞬間切換到求生模式,進入「高度警戒狀態」。
即使對方什麼也沒做,只要感覺到「變得親近」,警戒心就會提高,變得緊張不已,身體也擺出臨戰的姿勢。
而且,還會在無意識中把對方當成可能會傷害自己的「敵人」。在潛意識中認為「不會有人來幫助我」,因此無法相信別人。
當一個人產生戒心,開始自我防衛時,態度一定會帶有攻擊性。
而且,迴避型的人,已經養成了藉由一個人獨處,來解除高度警戒狀態,用這種方式讓自己安心放鬆的習慣。
明明是很喜歡的對象,卻自己推開、疏遠,甚至說出傷人的話攻擊對方,都是因為自我防衛時會主動發動攻擊,才能盡早回到一個人的狀態,讓自己恢復平靜。難得遇見有好感,想要親近的對象,但只要一親近,就會引起心理創傷反應,
在無意識間敵視、攻擊對方,這實在是非常悲傷的情況。
因為一切都是無意識間發生的「反應」,因此就算是本人,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這是因為自律神經進入了求生模式,才會發生這些情形。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29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