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門市正常營業喔~
約翰‧万次郎傳奇一生
滿額折

約翰‧万次郎傳奇一生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90315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約翰‧万次郎(John Manjiro),生於一八二七年,歿於一八九八年,享年七十一歲,是幕末維新時期,打開鎖國日本的土佐(現在的高知縣海邊)漁夫。

本書作者陳新炎先生從一九七○年代與日本商社建立貿易關係以來,即開始頻繁出入日本,但一直到二○一五年六月中旬參加四國旅遊才第一次聽到「約翰‧万次郎」這個名字,並看到矗立於土佐清水足摺岬,面向太平洋海邊的巨大銅像。翌日在投宿飯店中意外購得万次郎第五代孫女中濱京(Kyo Nakahama) 女士撰寫的「万次郎傳記」,也開啟了陳先生對這位傳奇人物的興趣。返台後,他向多位知日前輩請益,結果大家都十分陌生,更激起其強烈的好奇心,三年多以來,持續不斷蒐集相關資料,透過這位土佐漁夫的傳奇生涯,一窺十九世紀中葉,日本如何在「鎖國」、「開國」、「尊王」、「攘夷」的洶湧波濤中,經過明治維新,逐步脫胎換骨,進而邁向現代化的歷程。――廖一久(中研院院士)

新炎兄由於一趟日本四國的旅行,與「約翰‧万次郎」這號歷史人物不期而遇。他深深為這個十九世紀土佐漁夫的傳奇故事打動。於是開始搜集相關書籍與資料,並多次前往高知、沖繩、東京、橫濱參與當地「万次郎之友會」舉辦的活動,更親自到万次郎故居和紀念館參訪拍照。新炎兄的熱情感動諸多日本万次郎之友會會友。他們積極鼓勵這位來自日本域外的唯一亞洲「貴賓」,出版一本華文的万次郎傳記,讓更多人認識這位日本幕末/維新之際,衝破鎖國政策的歷史關鍵人物。――曹永洋(作家)

作者簡介

陳新炎,陳新炎,1944年出生於當前桃園機場捷運線A10站旁的山腳村。
省立桃園中學畢業,進入政治大學俄文系就讀。當年「反共抗俄」的時代,讀俄文幾無出路可言,選讀俄文,只能說是鄉下小孩不知天高地厚,異想天開!還好,畢業後,沒有因「俄」而「餓」,實屬萬幸。

退伍,進入科學儀器和醫療器材的行業,並先後創立雙鷹(科儀)和明陽(醫材)兩家公司,迄今四十多年,仍然運營如常,更屬萬幸。

十年前,退居經營二線,本擬重拾俄國文學和歷史,以此終老,不意,四年前,一趟日本四國之旅,竟遇上約翰‧万次郎這位土佐漁夫,三年多來的持續摸索探討,再三的更正補充,終於可以出書,欣慰之情,自不待言。惟書中牽涉範圍頗廣,疏漏難免,如蒙賜教,請電郵:apiomson330227@gmail.com,謝謝。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一):拼搏精神足堪後人效法 ⊙廖一久(中研院院士)

約翰.万次郎(John Manjiro),生於一八二七年,歿於一八九八年,享年七十一歲,是幕末維新時期,打開鎖國日本的土佐( 現在的高知縣海邊) 漁夫。

本書的作者陳新炎先生從一九七○年代與日本商社建立貿易關係以來,即開始頻繁出入日本,但一直到二○一五年六月中旬參加四國旅遊才第一次聽到「約翰.万次郎」這個名字,並看到矗立於土佐清水足摺岬,面向太平洋海邊的巨大銅像。翌日在投宿飯店中意外購得万次郎第五代孫女中濱京(Kyo Nakahama) 女士撰寫的「万次郎傳記」,也開啟了陳先生對這位傳奇人物的興趣。返台後,他向多位知日前輩請益,結果大家都十分陌生,更激起其強烈的好奇心,三年多以來,持續不斷蒐集相關資料,透過這位土佐漁夫的傳奇生涯,一窺十九世紀中葉,日本如何在「鎖國」、「開國」、「尊王」、「攘夷」的洶湧波濤中,經過明治維新,逐步脫胎換骨,進而邁向現代化的歷程。

一介少年漁夫,歷經傳奇一生,一八九八年過世以後的一百多年來,日本人為他立傳,美國人為他出書,並分別於其故鄉土佐清水和第二故鄉美國費爾港(Fairhaven)設立了佔地廣大的紀念館。日本政府在其死後,特別於其故居入口小丘上豎立了「正五位中濱万次郎翁紀念碑」;另在琉球受審處亦設置紀念碑一座,供人憑弔。此外,亦每年定期在美、日各地舉辦紀念活動。日本是講究門第派閥的國家,万次郎系出寒門,他的故事本來很快就被淡忘,但是逝世多年後,美國人從書中發現他的傳奇身世,對於他能夠在逆境中求生,而且從來不曾忘記威廉.懷斐德(William Whitfield) 船長提攜之恩的情操,極為感佩。万次郎在鎖國、開國的歷程中,或受制於身分地位,或因為長時間滯留國外,立場上遭到質疑甚至受到排斥,雖然諸多開國志士豪傑之中,受其啟蒙或影響者不乏其人,但歷史上的記載仍以檯面上的人物為主,反而忽略了位居幕後之万次郎的貢獻。透過陳先生的翔實記述,我們更加了解這位聰慧靈活、毅力過人、勇於冒險犯難的少年人的過人之處,他不畏艱難的拼搏精神,足堪後人敬佩與學習。

本書作者陳新炎先生政治大學俄文學系畢業後即投入商場,經營雙鷹公司,頗有成就。工作餘暇,喜歡閱讀,對於歷史、傳記書籍情有獨鍾,過去二十多年來與內人趙乃賢女士,經常交換書籍,以文會友,變為很好的忘年之交!陳先生首次旅遊日本四國,無意間接觸到万次郎的傳奇故事後,即埋頭鑽研万次郎的生平以及當時的日本歷史與環境,目前是「万次郎之友會」的台灣代表。經過三年多的收集、整理、編寫,今將心血付梓,期望讀者諸君也能從中得到猶如他當初所感受到的啟發。


 

前言 万次郎一生的歸納

万次郎於一八九八年過世,享年七十二歲。對於大部分讀者而言,万次郎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美國女作家Warinner 為他寫傳記,書名” Voyager to Destiny”,筆者譯之為「命運的旅者」。回顧万次郎的一生,一直被命運推著走,海難、獲救、美國上學、太平洋捕鯨、淘金、回國受審、江戶赴任、咸臨丸赴美、分手二十年後,與救命恩人再度戲劇性見面。

「万次郎」、「約翰.万次郎」(John Manjiro) 、「約翰.万」(John Mung) 、「中濱.万次郎」(Nakahama Manjiro),這些不同的名字,卻是同一個人。每一個名字代表了万次郎不同階段的人生,為了有助於閱讀,歸納如下:

1.「漁夫万次郎」時期(一八二七至一八四一年夏):
一八二七年出生,一八四一年初春,未曾上過學的漁夫之子万次郎,家貧,與其他四名漁民自宇佐浦上船捕魚。遭逢船難,漂流太平洋,困在無人島上一百四十二天。

2.「約翰‧ 万」時期( 一八四一年夏至一八五一年之間) :
經美國捕鯨船救起, 為了稱呼方便, 美國船員為他取名約翰. 万(John Mung)。一八四三年,隨著捕鯨船來到美國東部麻薩諸塞州,接受美國初級和航海教育,體驗美式生活,成為最早接觸美國文明的日本人,一八四六年至一八四九年,加入美國捕鯨事業,足跡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各地。一八五零年來到加利福尼亞的沙加緬度礦區,投身淘金行列。一八五一年初登陸琉球,返回日本。

3.偷渡受審「万次郎」時期( 一八五一至一八五三年之間) :
滯留海外十年之後,歷經艱辛,終得返回日本,但在琉球、鹿兒島、長崎、高知遭到留置審問,長達一年又九個月,這段期間,以偷渡回國漂流民身分,回復万次郎本名。

4.「中濱‧ 万次郎」時期( 一八五三至一八九八年) :
一八五三年夏,美國培理准將率黑船來航。日本德川幕府在鎖國政策面臨強烈挑戰之際,万次郎豐富的海外經驗與知識,受到重視,緊急應召,前往江戶,擢升為高級武士,並獲得賜姓「中濱」,從此以「中濱‧ 万次郎」之名,歷經幕末和維新時期,參與日本涉外事務,協助成立航海學校,推廣英語教學等,一八九八年十一月十二日逝世,享年七十二歲。

万次郎的一生,勇敢地走過每一段波瀾壯闊的時代,他是命運的旅者,而且是一個務實的命運的旅者!

目次

推薦序(一):拼搏精神足堪後人效法 廖一久
推薦序(二):遇見万次郎 曹永洋
緣起:只緣瞥見一座銅像
前言:万次郎一生的歸納

第一部:「土佐漁夫万次郎」時期( 一八二七至一八四一年夏)
1.故鄉「土佐清水」
2.漂流荒島

第二部:「約翰‧ 万」時期( 一八四一年夏至一八五一年之間)
3.獲救
4.前往夏威夷
5.決定一生的抉擇
6.學習/體驗
7.滯留夏威夷的的難友
8.海上哈佛大學
9.加州淘金
10.返鄉準備

第三部:偷渡受審「万次郎」時期( 一八五一至一八五三年之間)
11.琉球上陸
12.漫漫歸鄉路
13.新世代/新身分

第四部:「中濱‧ 万次郎」時期( 一八五三至一八九八年)
14.揭開「開國」序幕
15.簽訂條約
16.江戶生活
17.「咸臨丸」及「遣美使節團」
18.動盪的幕末
19.明治時代
20.赴歐考查及重訪美國的家
21.退休生活

第五部:身後
22.再造之恩,代代不忘
23.遺緒
24.万次郎「命運」的旅程
25.筆者個人感想

附錄 一: 談捕鯨事業與再讀《白鯨記》
附錄二:一八四九加利福尼亞淘金熱
後記:欲罷不能

 

書摘/試閱

第一部:「土佐漁夫万次郎」時期( 一八二七至一八四一年夏)
1.故鄉「土佐清水」

一八二七年一月二十三日,万次郎出生於日本土佐國的「幡多郡中之濱」地區 ( 現在是高知縣土佐清水市中漁村)。土佐清水海域盛產鰹魚,鰹魚燻乾製成「鰹節」(Katsuobushi),就是台灣人所熟知的「柴魚乾」。自古以來,土佐清水地區就以出產「柴魚乾」聞名,中之濱地區目前仍有幾家柴魚工場。筆者訪問万次郎故居,在小路入口處,就聞到空氣中瀰漫著煙薰柴魚的氣味。

土佐清水位於現今高知縣西南一隅,境內足摺岬突出太平洋海濱,黑潮流向最接近日本海岸之處,是著名觀光景點,美國作家艾蜜莉.渥琳娜女士(Emily V. Warinner) 所寫的万次郎傳記「Voyager to Destiny」( 一九五六年出版),序言中描述万次郎出身的漁村背景,最為簡潔明瞭,茲摘要譯介如下:

「中濱村,位於日本四國東南一隅的一個小漁村,多風,孤寂。聚落密集,方便互相照顧。黃褐色的漁民住家,屋舍低矮,茅草屋頂,地面是踏實的泥土或石頭鋪成,窗戶則貼上油紙。地板上方架著一床通舖,一家人就在上面作息用餐。女性紡紗織布,男性修繕整補。幾乎沒有什麼家具,老壁龕裡卻也掛著木板畫並在花瓶裡插上鮮花,這裡是一個家庭的中心,民間故事一代一代地重複著,鄉里間的閒話也在這裡傳播。祖宗牌位置放壁龕裡,逝者生者,生活在一起。

黃昏時刻,夕陽返照,往往映現金色雲彩,海邊一排松樹,糾結彎曲,有如一個低頭沉思的老者,人人敬畏。

老松的樹姿和樹影,帶給純樸、熱愛大自然的村民們喜悅和活力。他們生活的型態,幾百年來,幾乎一成不變,承繼父祖留下來的工作,捕魚、造船、製帆、織網,雖然生活貧困,但他們知道人的能力總有侷限,所以選擇安於現狀,不作非份之想。

万次郎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出生……」

万次郎是家中的第二個男孩( 次郎),九歲時,父親過世,留下妻子及五個小孩。大哥自小體弱多病,無法外出工作,而母親終日辛勞,仍然難以維持一家六口溫飽,万次郎小小年紀就得外出工作,承擔家庭生計。

天生機靈
八、九歲時,與村中小孩一起到海濱釣魚,總是釣得比別人多。自幼,万次郎即展現機靈的天賦。十三歲,受雇於鄰家從事舂米的工作,很快地,他悟出一個方法,在石臼裡放進一些石頭,增加摩擦力,加速稻穀脫殼。但是他這個別出心裁的方法,惹惱了老闆,認為他作事取巧。小孩子受到斥責,心裡害怕,逃離現場,就這樣丟了工作。這一段故事在万次郎的傳記或相關的文件記載中屢屢被提及,突顯万次郎自幼就具有創新的智慧與精神。

丟掉了舂米的工作,他離開家鄉,他要去當漁夫。父親生前是一名漁夫,繼承父親的工作,似乎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黑潮」是一道太平洋暖流,自菲律賓開始,經台灣東部海域,通常,它沿著日本東北海域往北海道方向前進,溫暖的黑潮帶來豐富的魚類蘊藏,土佐地區瀕臨太平洋,拜黑潮暖流之賜,自古以來,出海捕魚一直是當地居民的主要工作。

十四歲那年,万次郎來到同屬土佐國的「高岡郡宇佐浦」,上了一艘小漁船工作。「宇佐浦」,位在日本四國的東南方,距離高知城約二十公里。「宇佐」的日語發音拼成英語便是“U-Sa”,冥冥之中,註定万次郎的命運和美國 (USA) 這個國家產生了連結。

小漁船上共有五位漁夫,命運將這五個人緊密連繫在一起,在万次郎長達十年傳奇的漂流故事中,五個人的名字頻繁出現,為了避免閱讀上的困擾,有必要將五個人簡單做一介紹:

1.傳藏(Denzo), 三十七歲, 原來名字為「筆之丞」, 小漁船的「船頭」。一八五一年與万次郎一起返國。

2.寅右衛門(Toraemon),二十五歲,划槳手,日後定居夏威夷,娶當地婦女為妻,以木匠為業。

3.重助(Jusuke),二十四歲,傳藏之弟,魚撈手,船難搶登鳥島時腿部嚴重受傷,病逝於夏威夷,得年三十一歲。

4.五右衛門(Goemon) ,十五歲,傳藏幼弟,划槳手,一八五一年與万次郎一起返國。

5.万次郎(Manjiro) ,十四歲,炊事及雜事工作,本書主角,一八五一年主導返國事宜。


2.漂流荒島
出海捕魚
舊曆一八四一年一月五日( 西曆一月二十七日), 正值嚴冬,万次郎和另外四名漁夫出海,沿著宇佐浦近海海域捕魚。五日、六日,漁獲不多,但海面大致平靜。七日近午時分,海面颳起強風,傳藏眼見附近船隻紛紛走避,也指揮手下收起漁具,趕回岸邊避風,但不旋踵間,風勢稍歇,雲層散去,海面又恢復平靜,漁夫們趁著空檔,再向海中撒網,繼續在海中作業。

詎料,「天有不測的風雲」,突然之間,海上又颳起強勁西北風,氣溫驟降,接下來三天,小船在離岸不遠的海面上來回漂浮,但就是無法靠岸,第八天清晨,漂到室戶岬海域( 註:室戶岬與足摺岬呈對角態勢,兩者直線距離約一百二十公里),漁夫們依稀可以看到室戶岬人家的燈光,滿心希望室戶岬山上瞭望台上的人員可以看到他們,並且能夠派人前來救援,但是,小船被強風吹向外海,遠處的房子和燈光漸漸消失,他們的希望也跟著落空了!

黑暗中被吹往東南方向的海中,漁夫們蜷縮在艙底,又濕又冷,再度過了驚恐的一夜,接著,強勁的黑潮海流,帶著五位漁民遠離家鄉。開始漫漫十年的異國漂泊之旅。

船難
小船的船身,長僅八公尺,經不起強風肆虐,風帆被吹破,船桅折斷,划槳和船舵被掃落海中,小小漁船就在大浪中漂浮,冷雨不斷灌入艙內,迅即結冰。急速流動的黑潮帶著小船漂離海岸,西北風將小船吹進黑潮急流之中,在風雨中漂浮,離陸地越來越遠,而大風颳走他們大部分的漁獲,靠著僅剩一點食物和水,繼續在太平洋上漂流了六天。

黑潮大迴轉
按正常的流向,「黑潮」由菲律賓開始,沿台灣東部海域北上,在經過日本海域之後,理應往北海道方向直行前進。但偶而它受到某種海流的影響,往南折回。不久之後,再掉頭北轉,繼續朝著日本東北和北海道方向前進,形成一個U型的路徑,或稱之為「黑潮大蛇行」。

這隻小船就是碰到這一次「難得的」黑潮南返,才得以漂向溫暖的南方水域。 如果當時沒有這個「意外」,這艘遭到暴風摧殘的小船,勢必繼續往北方漂流。在冬日嚴寒冰冷的北方水域中,可以想像,這些人的命運,恐是凶多吉少。

漂離家鄉
小船朝著與家鄉相反的方向漂流而去。然而,幸或不幸,他們的小船得以順著黑潮大蛇行,漂流到較為溫暖的水域。一葉扁舟,五名漁民浮沈在無際的大海上,離家越來越遠,獲救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就在斷水缺糧、生死交關之際,突然發現海鳥在空中盤旋,漁民們意識到,出現海鳥,附近應該會有陸地或是島嶼!

果然,朦朧之中出現一座小島,後來得知,它的名字叫「鳥島」(Tori-shima) ,盤旋在空中的鳥就是棲息在島上,無數在此過冬並繁衍下一代的候鳥信天翁(albatross)。

遠遠望向小島,船員們內心充滿了想像和期待,這時候他們最迫切需要是飲水解渴和清水沐浴。島上應該會有淡水,有植物蔬果以及各種可供活命的食物吧,而且,島上應該也會有住家,島上的居民應該也會伸出援手,提供協助吧!

衝向荒島
於是,他們合力將這艘殘破不堪的小船,努力朝著小島方向划過去。沿小島繞行,發現這是一座岩島,島的四周都是懸崖峭壁,不斷傳來海浪沖擊珊瑚礁岩的轟然巨響,卻找不到一處可以安全登岸的海灘。經過一番慎重的推敲之後,認為一直待在破船上絕非上策,決定冒險一搏。

經驗較為豐富的傳藏留在小船上,握著一把匆忙之間找到的木板,臨時做為代用的舵,其他四個人則跳入海中,藉著海浪的浮力,連人帶船衝向岩岸。五個人連滾帶爬,總算攀上了礁岩,而小船不堪在岩岸幾度衝撞,船身破裂,只見船板殘骸在岸邊的海面上載浮載沈。

五個人從陡峭的懸岩,掙扎攀上小島的頂部。而重助在衝上岸的那一刻,腿部受傷,瘀青腫脹,這個傷勢對他日後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魯賓遜漂流記
歷來,凡是有關海上漂流和荒島求生的故事,總會聯想起「魯賓遜漂流記」的故事情節。「魯賓遜漂流記」,或是出於虛構或是果真確有其人其事,透過作者的筆下,呈現出一種近乎浪漫或夢幻的「人為」描述。魯賓遜漂流到的荒島,其實,一點也不「荒」,島上有綠地,有溪流,有樹木,有各種瓜類,有水果、葡萄,食物不缺,溪水清澈,衣物充足。從擱淺的船上取出各種材料,有木板,有帆布,有工具可以製作許多生活用品,不但有槍枝彈藥可以打獵,也有山羊、野兔可供狩獵。有筆、紙、墨汁、可以寫字、做紀錄,更且還有聖經,指引他做祈禱,反省生命、道德、信仰的意義,尋求內心的平靜。馴養幾隻鸚鵡,可以對話,排遣寂寞,飼養一隻大狗,既可陪同四處打獵,也是盡責的安全護衛保鑣。

魯賓遜獨居孤島二十八年,建立一座烏托邦,他甚且認為自己已經是這塊土地的主人,隨著四時季節的運行,經營著一個獨立自主的王國。

「魯賓遜漂流記」的故事經緯,或許也有所本,但仍有諸多虛構的情節,透過作者豐富想像力的舖陳編排,成就了這一部歷經三百年,仍然是膾炙人口的文學名著。

反觀一八四一年,遭到暴風吹襲的五位土佐漁夫,真人真事,毫無虛構。一旦登上鳥島之後,面臨的困境,可真是一點也不浪漫,更不虛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