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獄見佛陀:在最痛苦的時候,也能得到幸福與喜悅,23個見證奇蹟的故事
滿額折

獄見佛陀:在最痛苦的時候,也能得到幸福與喜悅,23個見證奇蹟的故事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受苦是一種自我選擇,
當你緊抓不放,就會一直與你同在!
一行禪師弟子寫給每一個被心念和身體禁錮的人:
幸福喜悅是真理,你不需要做任何事就能得到。
 
即使處在最暗黑的場域,
人們還是可以活得幸福、自由,
因為苦痛不僅會產生,也會消逝,
只要它被看見,就是解脫的開始。 
毒蟲快速戒除毒癮、暴力犯學會清空自己的憤怒,放下動粗解決問題的習性、重刑犯與家人和解,再次體會到被愛的感覺、犯下殺妻案的前牧師重新找回信仰……這些都是追隨一行禪師多年的呂強,在擔任荷蘭監獄靈性導師的這六年時光中,所見證的諸多奇蹟。 
為何他能促成這些轉變?呂強的經驗是,因為不明白「幸福喜悅」一直與自己同在的真理,也因為我們不允許自己看見內在的痛苦和憤怒,總是否定或對抗它,進而選擇透過金錢、權力、食物、性愛等慾望來尋得幸福感。但是一味忽視苦痛,只會讓人慢慢走進死胡同,關上自己的生命之門,甚至因此鑄下大錯、身陷囹圄。 
一旦我們願意去感受、看見內在的苦難與悔恨,那一瞬間幸福喜悅也就綻放了。這既是自身力量覺醒的開始,也是生命轉向的契機。 
《獄見佛陀》不是一本關於罪犯的書,而是一本關於我們所有人的書。我們都在某個程度上欺瞞自己、限制自己,不認為能夠獲得自由及快樂,但是只要能真正信任自己,你會變得更為堅強,也會發現自由快樂其實早已在我們心裡。

作者簡介

呂強(Cuong Lu)
是一名佛教教師、學者,也是一名作家。出生於越南,後隨家人移居荷蘭。在法國梅村受戒成為和尚,師學一行禪師。二○○○年時,獲得認證成為臨濟禪宗了觀派的教師。
呂強是荷蘭高達市唯心學院(Mind Only School)的創辦人,他在那裡教授佛教哲學與佛教心理學,特色為結合唯識學和中觀學。他分別在歐洲、美國以及亞洲帶領僻靜之旅並講授佛法,也為大型機構講道。他有四本著作,本書是第一本英文著作。

名人/編輯推薦

各界推薦:
李璧如(排寒先驅‧身心靈全面觀照的人文中醫)、許瑞云(哈佛醫師‧身心靈作家)、紫嚴導師(道家人文協會創會榮譽理事長‧作家)、劉慧君(自然食氣導引師)、譚瑞琪(《阿乙莎靈訊》‧《創造新我新地球》作者)、蘇益賢(臨床心理師)──感心推薦


一旦領受過靜坐所帶來的身心靈寧謐,那滋養便啟動了一連串的轉化,禁錮的高牆崩塌,即使身在囹圄,心靈的自由也能構築幸福喜悅的根基──人人皆有佛性,無論起點多麼卑下,只要開始,他便有了希望!──李璧如/排寒先驅、身心靈全面觀照的人文中醫
 
在我的看診過程中,發現很多人之所以受苦,是因為執著在某個點上,以致走不出來。就像本書傳達的,痛苦只需要被看見,不用去對抗也不用去消滅,平靜喜悅就會充滿在你心中。──許瑞云/哈佛醫師、身心靈作家
 
看似自由的我們,同樣被感受及認知囚禁著,迷失了方向,處處遭遇瓶頸。透過本書,讓我們穿越人生挫折,真正相信自己,領略最溫暖的幸福。受刑人們可以,你勢必也能做到!──紫嚴導師/道家人文協會創會榮譽理事長、作家
 
監獄提供單純到只得見人性艱困面的環境,反而是可以善加利用的條件。此書記錄獄友們覺醒的過程與陪伴者的領悟和成長,正意味著:整個社會都能達成完整的自己,進入共好的幸福。──劉慧君/自然食氣導引師
 
每一個囚犯背後的生命故事場景,都可能出現在你我身旁的人身上。書中不論是犯罪的動機和原因,受刑人與家人朋友的關係,還有引導受刑人找回內在平靜的教法和陪伴等,都值得為人父母、靈性導師和所有正在苦尋幸福快樂的朋友們參考。──譚瑞琪/《阿乙莎靈訊》、《創造新我新地球》作者
 
本書出現的許多人物,是罪犯,卻也同時是佛性的化身與彰顯。作者用陪伴過許多罪犯的經驗告訴我們:修煉正念,真的可以改變人生。──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目次

各界推薦
推薦序 故事中的對話隨時都於我們的內在發聲
前 言 苦難就是幸福,幸福就是苦難
1獄見佛陀
2緊閉的生命之門
3人人都是佛陀
4像佛陀般平靜
5信任你的老師
6生命與時間無關
7佛瑞德的故事
8信任自己
9一起參與
10受苦不是一種軟弱
11幸福喜悅是第一真理
12彼得的故事
13喬的故事
14吉斯的故事
15我是你
16瑞德的故事
17卡爾的故事
18屬於自己的勝利
19約翰的故事
20一切還不遲
21我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
22麥克的故事
23誠實能孕育出幸福喜悅
24看見自己的憤怒
25瑞克的故事
26四聖諦
27清空茶杯
28無為
29你是幸福的
30無所事事無比珍貴
31無我的覺知
32傑克的故事
33四緣與涅槃
34真正的安全感
35信念是一種敞開
36坐正坐直
37傾聽,始於有意識地呼吸
38傾聽能創造奇蹟
39靜默的力量
40憂鬱症是一種真理
41慈愛
42慈悲
43惡人和佛陀之間沒有差別
44人人皆有佛性
45正語與正見的力量
46協助他人重生,是殺戮的解藥
47你好,家人也會好
48慷慨是衡量幸福喜悅的標準
49幸福喜悅是無始無終的
50真正的洞察力
51連結是幸福喜悅的最高形式
52回家之路

書摘/試閱

24.看見自己的憤怒
我在獄中遇過很多成功人士,漢斯就是其中一位。他第一次參與我們的靜坐冥想小組時大約五十歲,靜坐結束後,他突然一臉驕傲地告訴我:「強,我這輩子從沒生氣過。」
我說:「我不覺得這是真的,我想你只是不曾看見自己的怒氣。」
他聽了很震驚,然後就嚎啕大哭了起來。我讓他繼續哭著,其他的受刑人也都靜靜陪在一旁。漢斯曾經是個龐大家族企業的CEO,也是整個企業管理層中唯一一位不是家族成員的經理人。他很有才華而且極受人們推崇,生活中的一切看起來似乎進行得很順利,不論發生什麼狀況他也都表現得很平靜。
然而有一天,他回到家後便開始毆打女友,女友邊叫邊哭,被他追得滿屋子跑,他就這麼持續傷害她約十分鐘之久。
「你為什麼要傷害我呢?」她問道。然而漢斯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他走進警察局自首說:「我差點殺了我女友。」
他告訴我:「我還是不知道自己怎麼會做出這種事?」於是,我引導他進行靜坐冥想以及自我觀察,好找尋他的憤怒。然而,他拒絕相信自己有任何怒氣存在。
就在某次的靜坐冥想時段結束之際,他上前擁抱了一位受刑人夥伴,並在他肩上哭了起來。三周後,當我再見到他時,他變得不一樣了。
他跟我回報說:「我碰觸到自己的怒氣了。」這對他來說是重大的發現,因為,藉由正視自己的怒氣,他看見了自己不願接納的某部分人生,而在那瞬間幸福快樂也就綻放了。他開始協助教導其他無法閱讀的受刑人夥伴,也分享了自己對人生的建議。能看到這種轉變實在是太美好了。
他告訴我:「我辛苦打拚了三十年,就是為了建立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家庭,以及自己的事業,而最終一切都付諸流水。看見自己的憤怒,讓我發現到自己內在還有很多部分是我不了解的。雖然失去了一切,但是我找回了自己。出獄後,因為前科紀錄的關係不會有人想雇用我,也許我會成為打掃廁所或做類似工作的人,但我感到幸福快樂。」
「這不代表我將不再受苦,不同的是,如今的我可以看見自己的痛苦。過去的我就是因為看不見自己的痛苦,也看不見自己的憤怒,所以一切才會變得失控瘋狂。也許我很天真,但我覺得現在一切都會安然無恙,因為我已看見自己的苦難,也找到了深刻的幸福喜悅。」
34.真正的安全感
艾德是個安靜的男人,我們初見面時他也沒說什麼。就如同其他和我相處的受刑人,他的成長過程也是欠缺關照。我給他愛以及全然的關注,並看見他開始感到有安全感。
孤寂可能是受刑人所面臨最大的痛苦,因為他們必須與家人、朋友分離。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分離感早在他們受到監禁前就產生了。艾德告訴我:「我母親有購物癖。她買的東西堆滿家裡,多到我們連居住的空間都沒有了。」他的痛苦與母親的購物癖無關──他痛苦是因為那股孤寂感。
透過靜坐冥想,艾德得以觸碰自己過去的經歷,感受到自己的怨恨,也感受到了母親的脆弱。隨著我的引導,他寫了封情書給自己的母親,感激她過去雖然也不好過, 卻還是為他付出許多。
經由我們共同的努力,我看著艾德從青少年轉變成一個成年人。以某部分來說,這是做得到的,我看見一個掙扎著找到自己的想法與遠景的成年人。為了自由以及自我的完滿,我們必須為自己著想。
當我看著艾德時,我看見了他的家人、他的祖先,以及這整個社會。艾德入獄不只是因為他做錯事,以某方面來說,是整個社會要為他的行為負責。我們需要運用我們的洞察力,而不是只稱呼艾德的名字「艾德」,他不是孤單的,他代表著我們全部人。
大眾慣於視彼此為「帶有名字的獨立個體」,但是,一旦放下自己的名字、放下自我期盼時,我們就變得單純了。艾德的本性是獨一無二,同時,他也屬於更宏偉事物的一部分,即使法庭判定他有罪,但是在我的心中,他不但是我的一部分,也是全人類的一部分。我只能在看見這個狀態時,才會有辦法幫助艾德。如果沒有把他視為我們的一部分,我也會以艾德所犯的過錯進行批判,然而,這樣的觀點反應出的其實是我個人的侷限。
將認為是邪惡的人關進監獄後,我們往往便覺得自己安全了。然而,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罪犯,如果我們不認識這個「自己」,那麼我們還是不安全,因為,像前面提過的漢斯,就是對那個不知打哪來的黑暗情緒摸不著頭緒。除非我們能了解自己,否則,我們也會成為自己孤寂與無知的囚徒。唯有清明的洞察力,且毫不隱藏的自我,才能夠帶給我們真正的安全感。
40.憂鬱症是一種真理
佛教把帶有慾望的幸福,以及不帶有慾望的幸福,區分開來看。前者不是真幸福,因為我們的慾望無窮,總是想要更多,永遠不會得到滿足。佛陀把這種狀態比做狗啃食著一根沒有肉的骨頭,光是啃食骨頭永遠無法滿足狗的飢餓感。在靜坐冥想小組裡,這些受刑人第一次遇見不帶慾望的幸福喜悅感。當你有幸觸及到那種幸福感時,會停止向外找尋,你會知道那就是真正的幸福喜悅。傾聽,有助於他們體驗這種幸福,並成為他們人生的新路標。
許多受刑人容易患上憂鬱症,他們需要不同的能量讓自己往前邁進。我不認為憂鬱症是一種疾病,就佛法來看,憂鬱症是第一真理的一部分,是苦難的體現。苦難是一種真理,不是疾病,這是一個必須被看見和感受到的事實。
只有在不知苦難存在的情況下,苦難才會具有危險性。當我們因憂鬱症而受苦時,那兒存在著我們不願去感受的痛處,也存在著我們還沒學會去面對的苦痛。我們認為自己不夠強大,無法面對它,然而,這是大大地低估了自己。
我們認為憂鬱症是個人問題,然而它也是社會問題。許多囚犯都是獨行俠,也是承載著苦痛的孤獨者,若對自我有這種觀感就會導致憂鬱症的產生。我們要怎麼讓他們知道自己不孤單呢?許多受刑人的家人都讓他們失望,沒人探訪他們,也沒人想念或關心他們。他們會因此感到沮喪也不足為奇。由於這種水平的連結斷開了,因此他們需要的是垂直的連結,垂直的連結來自靜默,也才是真正幸福的源泉。憂鬱症的療癒始於與人產生連結,我曾見過憂鬱症患者與垂直連結完好的人坐在一塊,雖然只有幾分鐘,但他們曾一度從憂鬱症中解脫。
43.惡人和佛陀之間沒有差別(節錄)
在佛教中,真愛、使雙方幸福的愛被稱為「喜」(mudita)。「喜」帶來歡樂、笑聲和滿足感,我們對生命感到滿足。
受刑人經常對許多事物都感到不滿意,包括監獄供應的食物。在荷蘭的監獄裡,他們每天都會收到一個能微波加熱的塑膠便當盒。受刑人告訴我這些食物平淡無味,而且沒有任何營養可言。
當我們學習靜坐冥想時,食物會嘗起來更美味。吉伯特對此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但他願意試試。我教他飲食冥想,並建議他吃飯時關掉電視。有些囚犯每天二十四小時都與電視為伍,即使睡著了電視還是開著。電視為他們帶來撫慰,以及與生活保持連結的感覺,然而我認為情況恰恰相反。對我來說,電視幫助他們與自己的情感脫節,這樣就不需要與生命有所連結。
吉伯特開始吃飯不看電視,這本身就是個重要的轉變,因為他專注於食用自己的餐點。在進食前,他先練習有意識地呼吸,然後再坐直、專注地進食。這是一個儀式,他很驚訝自己竟然頗喜歡這儀式。
如果我們不懂得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就可能會毀了它。受刑人常將思慮放在自己所沒有的東西,卻忘記去回顧自己仍擁有的一切。他們大多都擁有健康,在牢中也努力地保持健康,做了很多體能鍛鍊,如今還願意進行靈性練習。透過呼吸,他們回歸於自身,並開始欣賞所擁有的一切。
他們擁有食物,吉伯特會坐下來,看著他的餐盒,慢慢嘗一口。我建議他咀嚼三十次後再吞嚥,他做到了,而且發現食物確實有些味道了。我相信他不但嘗到了食物的滋味,也嘗到了生活的滋味。他品嘗到滿足感後,生活開始起了變化:他變得更為安靜、更懂得感恩生命。
受刑人常常認為自己只有在出獄後才會開心,而我認為,如果他們現在就對生活不滿意,即使出獄也不會對生活感到滿意。我們總能在生活中找到一些滿足感。愛上生活是有可能的,這種愛,只有在心滿意足時才可能產生。當我們不滿足時,便無法認清自己的痛苦,也不會知道幸福喜悅為何物。透過鼓勵一個人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感到滿足,我們就能幫助他發現平和。
吉伯特開始會花二十分鐘的時間把飯吃完,過去用不到五分鐘,他就把飯給吞完了。我教了整個靜坐冥想小組如何進行飲食冥想法後,很多人都反應食物變美味了。食物對受刑人來說很重要,而帶有意識地進行飲食,卻是他們從沒想過的一種藝術。他們常在焦慮不安的狀態下進食,我們也低估了好好吃飯所能發揮的力量。我要求他們每天在三餐中至少進行一次飲食冥想,有些人也已養成習慣,並餐餐進行。吉伯特試過一次飲食冥想後,便不再扔掉自己的便當了。
有了喜,我們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以及我們是怎麼樣的人都會感到滿足。當我們感到不滿足時,就會影響我們的睡眠。一些轉介到我們小組的囚犯常有失眠的問題,不過,只要在睡前進行十分鐘的靜坐冥想就能幫助他們睡得更好,冥想時,他們處在當下與自己的苦痛同在。他們為自己而存在,對一切滿足,也帶著深沉的滿足感平等接納幸福喜悅與苦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