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佛藏經講義 第三輯
滿額折

佛藏經講義 第三輯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90270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經說明為何佛菩提難以實證之原因,都因往昔無數阿僧祇劫前的邪見,引生此世求證時之業障而難以實證。並以諸法實相詳細解說,繼之以念佛品、念法品、念僧品,說明諸佛與法之實質;然後以淨戒品之說明,期待佛弟子四眾堅持清淨戒而轉化心性,並以往古品的實例說明,教導四眾務必滅除邪見轉入正見中,然後以了戒品的說明和囑累品的咐囑,期望末法時代的佛門四眾弟子皆能清淨知見而得以實證。

作者簡介

平實導師,甲申(一九四四)年生於台灣中部小鎮農家,世代務農,父祖皆三寶弟子。作者早年游於世務,厭惡迷信。中年歸命三寶,矢志求道,自成念佛功夫。未幾復探驪龍,額下得珠,發明智慧。遂發悲勇,誓願度眾,護正法眼,創辦台北市佛教正覺同修會、佛教正覺講堂。著有無相念佛等書問世。

目次

序文……………………………………序01
第一輯 諸法實相品 第一 ¬¬¬¬……………001
第二輯 諸法實相品 第一 ……………001
第三輯 諸法實相品 第一 ……………001
第四輯 諸法實相品 第一 ……………001
第五輯 諸法實相品 第一 ……………001
念佛品 第二 …………………313
第六輯 念佛品 第二 …………………001
第七輯 念佛品 第二 …………………001
第八輯 念佛品 第二 …………………001
念法品 第三 …………………***
第九輯 念法品 第三 …………………001
第十輯 念法品 第三 …………………001
念僧品 第四 …………………025
第十一輯 念僧品 第四 ………………001
第十二輯 念僧品 第四 ………………001
第十三輯 念僧品 第四 ………………001
淨戒品 第五之一 …………175
第十四輯 淨戒品 第五之一 …………001
第十五輯 淨戒品 第五之餘 …………001
淨法品 第六 ………………207
第十六輯 淨法品 第六 ………………001
往古品 第七 ………………173
第十七輯 往古品 第七 ………………001
淨見品 第八 ………………241
第十八輯 淨見品 第八 ………………001
了戒品 第九 ………………303
第十九輯 了戒品 第九 ………………001
第二十輯 了戒品 第九 ………………001
囑累品 第十 ………………291
第二十一輯 囑累品 第十………………001

書摘/試閱

這個道理講完了,接著來講「降伏十二入」,諸位讀《阿含經》或者大乘經典時,大部分都說「六入」,很少讀到「十二入」的,那為什麼這裡講十二入?為什麼說「降伏十二入」而不是降伏六入?因為這是大乘法。在二乘菩提中告訴你六入,不談十二入,因為二乘人的智慧有限;可是在大乘法中就要談「十二入」,而且是要降伏而不是斷除。
我們先來談六入,六入是眼識的所入、耳識的所入,鼻、舌、身、意識的所入;眼識能攝受色彩與明暗,耳識能聽聞各種聲音,鼻、舌、身乃至意識能了別種種法,包括五塵上的細相以及種種法的差異。總而言之,六入之所入的對象就是六塵和六塵中的境界。那麼這六入在《阿含經》中都說它是虛妄的,六入虛妄是因為這六入要依六根觸六塵才能有,而六根與六塵已經是生滅法,所以這六入當然更是生滅法。這是從二乘法來說,如果不懂得六入是生滅法,他也無法斷我見。例如末法時代,大乘法中常常有很多人宣稱開悟了,他們開悟是悟得什麼?悟得離念靈知,所以都主張靜坐到一念不生時就是開悟、就是見性了。其實都不離六入,怎會是開悟的境界?
在十幾年前一直都有很多山頭─包括大陸在內─對我們爭執:「你們正覺都說悟得離念靈知不算開悟,那是因為你們沒有那個功夫。」(大眾笑…)諸位聽了覺得好笑,所以有時我書中會帶一點知見出來說,那一些人說我們沒有離念靈知的功夫,那麼我們要問他們:「有沒有看話頭的功夫?」他們說:「有啊!有啊!」我們就把話頭講清楚──說話的前頭。他們就不懂了。那我們說:「退而求其次吧,無相念佛的功夫就好了,你們有沒有?」「沒有。」我們就說:「只要把憶佛的淨念捨了,就變成離念靈知了。那這個離念靈知,我們把憶佛的淨念捨了,可以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或半天、一天離念,那你們作不作得到?」他們讀到我這個說法以後,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吭聲了,後來突然間又振振有詞起來:「欸!我們講的離念靈知,那是本來就有的,為什麼本來就有的?譬如前念過去、後念還沒有生起來,在這前後念中間短暫的離念靈知,這是本來就存在的,是本有的。」那我們就說:「那你睡著了還在嗎?」又閉嘴了!所以說愚癡的人很多。
那他們的問題出在哪裡?出在不懂「六入」,離念靈知了了分明時六入具足,而六入是虛妄法。有時我們會說:「我們進入二禪等至位中連五塵都不存在了,那才能叫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然分明,你們都還落在五塵中的離念靈知。」於是他們漸漸的不敢再說話。那我們審度他們為何會落入離念靈知中?正是因為不懂六入。他們在理論上都知道五蘊是虛妄的,但卻認為離念靈知不虛妄,卻不曉得離念靈知是在六入中,都不知道離念靈知只是五陰運作時產生的結果而已;因為離念靈知就是八識心王以及五蘊共同運作時,所產生的覺知功能而已,全都不離六塵,那就是有六入的境界,而他們都不知道這是六入的境界。因此,比較後期才突然竄起來、被陳履安捧起來的一個大法師──釋惟覺,他的口頭禪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處處作主,這就叫作真如佛性。」好像有五、六年沒再聽他這樣講了,孺子可教啊!那麼這些人落在六入中而無所覺知,你如果要跟他們談「十二入」,豈不是太艱難!
你想要讓他們理解真的很艱難,但是我可以與諸位談一談。這是我們十年前在增上班講過的,十五、六年前在增上班也講過,更早以前講《成唯識論》時也都講過了;既然現在經文中談到「十二入」,我當然要為大眾講一講,總不能像布偶戲那樣「鏘、鏘、鏘」就帶過去。
為什麼入有十二種?這就牽涉到境界受以及受陰的受,這就要分成兩個層面來說:第一個層面要從意根和阿賴耶識去領受外境界來說,然後第二個層面才能談得到識陰六識對六塵的領受。對一般人來說,領受六塵境界就是這六種入,領受了以後若是順心受,就有快樂的覺受;若是違心之境界受,就有不喜歡的覺受叫作苦受;如果是不順心也不違心的平常境界,那就叫作不苦不樂受,這是從識陰之後的覺受來說。可是「受」其實不這麼簡單,因為一定要先有前面的過程,才會有後面受陰這三種受,或者樂受加上喜受,苦受加上憂受,總共五種受:苦、樂、憂、喜、捨。但是受陰的受已經很後面的事了,前面還有對六塵的領受。這六識對六塵的領受之前,還有「境界受」;幾百年來的佛教界都不談境界受,是因為佛教界大法師、小法師全都不知道。
那麼先來談一談受陰為什麼會存在,它的前面有些什麼過程。這得要追溯到源頭──「境界受」。會有這兩種受之前,先要有六根;意根是本來就存在的,然後出生了五色根時總共有六根,意根是無色根,就是第七末那識;那麼五色根:眼、耳、鼻、舌、身,先要有這五色根攝取了外面的五塵,五塵攝取進來時,附帶有種種變化,那就屬於法塵,那法塵歸意根所領受;意根,比如你睡覺時,意根還在緣於五塵上的法塵;不要懷疑這一點,現在一定有人在想:「奇怪了,明明我睡著了以後什麼都不知道,為什麼你竟然說我意根還在緣於五塵上的法塵?」一定有人這樣想,可是我要反問:當你睡得正熟完全無夢,睡到打呼聲震天時,一定算是睡熟了對不對?如果睡不熟的話會被打呼聲吵醒,因為睡得很熟才會打呼聲震天;甚至呼聲打得很大時,同床睡的人還會感覺床板震動呢。那麼這時你都沒有醒來,表示好像無所覺知;但如果我走過來一直打你的臉頰,打到第三下時,你可能還不曉得怎麼回事,可是打到第六下時,你一定會醒來。但為什麼你能醒來?
為什麼你能醒來?因為意根不停地了別法塵。如果意根沒有時時了別你就不可能醒來,因為你不可能知道人家打你巴掌!那怎麼可能醒來?但為什麼沒有打巴掌以前不知道?有兩個原因:第一、那個法塵很正常,意根認為不需要作什麼回應,繼續睡覺。那麼意根此時有沒有繼續在了別呢?有!可是你為什麼不知道自己有在了別?因為意根不反觀自己。所以,你睡覺時不知道你在睡覺;如果你知道是在睡覺,你就沒有在睡覺。所以有人打電話去吵你時,你不可答覆說:「我正在睡覺。」因為你已經醒了,對方會說:「你既然睡著了,為什麼還能跟我答話?」這表示意根是有了別性的。
可是意根憑什麼來了別?憑五塵上的法塵。如果五塵上面有變化,祂在了別那些變化而不了別五塵的本身;但是五塵畢竟進來了,五塵進來時由誰領受?(有人答話,聽不清楚。)是意識喔?但你睡覺無夢時哪來的意識?是意根加上五色根來領受的,但五色根是段肉,五色根是無情,所以不能了別;但外五塵畢竟進入而有領受了──五色根已經攝受五塵進來,那五塵中的法塵變動很大而被意根攝受了,所以睡得正好時被人家打了幾個巴掌,意根說:「法塵不正常,現在有問題了,意識趕快起來。」可是意識帶著五識剛剛起來時,第一剎那、第二剎那的了別沒有完成,要到第三剎那得決定心時才知道是怎麼回事。
第一剎那叫作率爾初心,那根本沒辦法了別,第二剎那叫作尋求心,正在了別但還沒有辦法確定了知情況,要到第三剎那決定心時才知道:「是人家在打我巴掌。」終於知道了,於是眼睛張開質問:「你要幹嘛?」這才懂得質問。所以意識剛醒來時不知道怎麼回事,要經過一兩個剎那的了別而進入第三剎那時才會知道:原來人家在打我巴掌,要叫醒我,一定有急事,才終於知道。但這已經是後面的六入了,前面的六入中還有更深的一層,現在先不談,稍後再來談。先說前面的六入:五色根中的眼根,假使你睡前把燈全關了,眼根攝受了什麼?暗相。耳根攝受了打巴掌的聲音,同時也攝受打呼的聲音,這是同時攝受的;可是打巴掌這個事情異常,身根這個法塵的變動很大;鼻根也在繼續攝受外香塵,舌根也在攝受外味塵;但這時偏重在身根,於是觸塵上的法塵變動幅度很大,意根就了別那個法塵不對勁,趕快把意識拉上來;意識剛上來時弄不清楚怎麼回事,得要再把五識拉上來,然後才知道:「原來如此。」所以前面五根攝受了五塵,意根從五根所攝受五塵中的法塵大變動去作攝受,這就是六入。
但這六入屬於境界受,就是外六入,還談不上心的覺受,只是境界中的外六塵的領受。可是要說到深層一點,這個境界受根源要牽涉到背後的如來藏,如來藏藉著五根和意根攝受了六塵,可是攝受六塵後祂變現出內相分的六塵是在你的腦袋中──就是在你的勝義根中,是在勝義根中變現出內相分的六塵;但是意根對外相分的六塵也有領受,就是五塵上的法塵,對外六塵也有領受,所以意根反應很快。然後再由於內相分法塵上的變動幅度很大,喚起了意識,意識跟著再喚起五識來,然後才終於醒過來,了別完成。
那麼實際上對於境界受的覺受者是誰?是後面的如來藏與意根。因為五色根是無情,怎麼會領受?因為五色根只是背後如來藏所用的工具。五色根這個工具是由背後的如來藏來運作,所以藉五色根來變現了內相分的六塵,於是意根可以藉著外相分與內相分觸塵上的大變動喚醒意識,意識再喚醒了五識,然後在勝義根中了別你的內相分六塵,成為內六入,才會有苦樂憂喜捨受出現,這樣才算是一個完整的人。
那麼這樣說來,是不是有兩種六入?六根攝取了六塵而沒有辦法被六識心所了別,要由背後的如來藏來變現出內相分六塵,那麼在這個階段之前就是《阿含經》講的外六入。接著如來藏變現了內相分的六塵,由六個識來一一了別,這六個識所了別的六塵都是內相分,沒有外相分,所以這叫作內六入。因此六入有兩種:一個外六入,一個內六入。合起來就是「十二入」。現在請問諸位:「你覺知心都活在什麼境界中?」有沒有人說:「我覺知心活在外六入中?」有沒有?沒有了。那你內六入的六塵是誰變生的?(大眾回答:如來藏。)是如來藏為你變生的,而這六塵都在如來藏中,沒有在如來藏外面,那麼請問諸位:「你們有沒有生活在如來藏外面?」(大眾回答:沒有!)
喔!好極了!這就是因果律的根本。所以六識心加上意根都在自己如來藏中生活著,造善業以後善業種子落謝在哪裡?(大眾回答:如來藏。)在如來藏中。造惡業後的業種會落謝在哪裡?(大眾回答:如來藏。)依舊是在如來藏中。那如果造作非善非惡業,例如麵包師傅吳寶春很厲害,麵包做得很好,這是無記業,非善非惡;有的人例如電視上常常出來講解食譜的阿基師,他到現在還騎摩托車,很節省的人,觀念很好,不隨便浪費食材;那麼他們的廚藝都是無記業;乾闥婆娛樂釋提桓因,緊那羅唱歌來娛樂釋提桓因,或者來讚佛,他們這些技能全都是無記業,非善非惡,但還是有業種的;他們所有人的覺知心所造作的一切業種都留存在各自的如來藏中,因為他們覺知心從來沒有外於如來藏。
所以每一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如來藏中,那麼問題來了,問到說:「如來藏到底在哪裡?」「不知道!到底在哪裡?」怎麼樣也找不到。就是這麼難。可是,這道理今天藉著這個「降伏十二入」為諸位說清楚了,以後就知道了:「我從這一世往前推溯到過往的無量世,原來都是活在自己的如來藏中,想當然爾,未來無量世也是如此。」這樣就瞭解因果律為什麼絲毫不爽的道理了。所以差別只有早報晚報的差別,沒有不報的道理,甚至成佛以後還因殘緣故得頭痛;因為無量劫以前用木棍敲過那魚王的頭,到佛地了還得要示現頭痛。因果律就是這樣,因為從來都生活在自己的第八識中,所以業種不會落在外面,這樣因果也就瞭解了,也證實因果律確實存在而昭昭不爽。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