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建築史》原名《建築史論文集》,是中國國內第一部專門發表建築史研究論文的學術叢書,由清華大學創辦於1964年,本書為第44輯。 本輯共收入論文15篇,內容涉及中國古代建築營造技術、中國城市史、古典園林、鄉土建築、地域建築文化、近代建築、文物建築保護、現代建築理論等領域。 王鵬的論文探討了西周周王“康宮”的空間組成;何文軒、賀從容的論文剖析了崇安寺山門採用樓閣形式的內在原因及其對佛寺入口空間儀式感的塑造;曹春平的論文論述了福建省漳州市南山寺山門的大木構架與鬥栱形態;喬迅翔的論文探討了穿鬥架的分類方法、演化邏輯以及基於不同演化方式的類型生成;張十慶的論文從東亞背景及樣式史的角度,對日本早期佛教小木作玉蟲廚子進行了探討;鄭蒨的論文從“鵝項鉤闌”適應使用者身體尺度的視角,論述了“闌檻鉤窗”在兩宋之際發生的由“外”向“內”的功能轉變;《明代遼東與山東地緣關係及衛城形態研究》一文論述了明代遼寧和山東城市建設的相關性,並歸納出兩地明代衛城的典型模式;李江、韋承君的論文分析了清代伊犁河穀的城鎮分佈與形態規模;賈珺的論文梳理了張岱《陶庵夢憶》提及的園林與風景名勝實例,並對書中一些主要論斷和品鑒進行解讀;王曦晨的論文探討了北京西郊萬壽寺的歷史沿革、建築佈局、園林景觀和相關的遊賞活動;鄧嘯驄、吳騫的論文從社會關係變化的角度,論述了蘭溪諸葛村的聚落空間演進;韓雅慧、徐飛鵬的論文分析了近代時期德國工程師在青島的建造活動;陳猛、周琦的論文論述了南京中央商場的發展歷程、組織經營與管理模式、建築空間形式特徵;許懋彥、董笑笑的論文討論了二十世紀50年代清華大學的校園規劃與東擴;翁帆的論文分析了索恩式穹頂的形成、發展和影響力,指出其中所體現的關於建築起源和光的效果的思考。 本書反映了近年來關於建築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一部具有學術代表性的重要文獻,對於建築歷史的進一步研究、文化遺產保護與再利用等工作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同時對於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人員吸取歷史經驗、從事設計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本書既可作為建築歷史專業工作者的研究資料和高等院校建築學專業的歷史理論教材,又可作為讀者瞭解建築演化與城市變遷的實用指南。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