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西匯通的詩歌美學思想
朱光潛看重詩:「要養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從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等文學種類。」
1931年前後,正在法國讀書的朱光潛,完成《文藝心理學》。之後著手探討詩歌,撰寫《詩論》的綱要。1933年先後在北京大學、武漢大學開授《詩論》課程。他將講稿內容進行多次修改,在1943年初版,1984年是最後一次修訂,印行至今。書中講述詩的起源、詩的境界,以及與散文、音樂、美術的區別和聯繫,並對中國舊體詩的節奏、聲韻等問題作詳盡的分析。
作者在後記寫道:「在我過去的寫作中,自以為用功較多,比較有點獨到見解的,還是這本《詩論》。我在這裡試圖用西方詩論來解釋中國古典詩歌,用中國詩論來印證西方詩論;對中國詩的音律,為什麼後來走上律詩的道路,也作了探索分析。」
書末附錄三篇:〈給一位寫新詩的青年朋友 〉、〈詩的實質與形式〉(對話)、〈詩與散文〉(對話)。
朱光潛看重詩:「要養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從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等文學種類。」
1931年前後,正在法國讀書的朱光潛,完成《文藝心理學》。之後著手探討詩歌,撰寫《詩論》的綱要。1933年先後在北京大學、武漢大學開授《詩論》課程。他將講稿內容進行多次修改,在1943年初版,1984年是最後一次修訂,印行至今。書中講述詩的起源、詩的境界,以及與散文、音樂、美術的區別和聯繫,並對中國舊體詩的節奏、聲韻等問題作詳盡的分析。
作者在後記寫道:「在我過去的寫作中,自以為用功較多,比較有點獨到見解的,還是這本《詩論》。我在這裡試圖用西方詩論來解釋中國古典詩歌,用中國詩論來印證西方詩論;對中國詩的音律,為什麼後來走上律詩的道路,也作了探索分析。」
書末附錄三篇:〈給一位寫新詩的青年朋友 〉、〈詩的實質與形式〉(對話)、〈詩與散文〉(對話)。
作者簡介
作者 /朱光潛(1897.9.19―1986.3.6)
筆名孟實,安徽桐城人。是當代著名美學家,中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早年受康德、黑格爾、克羅齊的主觀唯心主義思想的影響。著有《文藝心理學》介紹了西方美學史上的各家學說、《談美》、《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他在著述的同時,翻譯大量美學方面的經典著作,如黑格爾的《美學》、萊辛的《拉奧孔》、《柏拉圖文藝對話集》等。
筆名孟實,安徽桐城人。是當代著名美學家,中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早年受康德、黑格爾、克羅齊的主觀唯心主義思想的影響。著有《文藝心理學》介紹了西方美學史上的各家學說、《談美》、《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他在著述的同時,翻譯大量美學方面的經典著作,如黑格爾的《美學》、萊辛的《拉奧孔》、《柏拉圖文藝對話集》等。
目次
推薦序 / 宛小平
抗戰版序
增訂版序
第 一 章 詩的起源
第 二 章 詩與諧隱
第 三 章 詩的境界―情趣與意象
第 四 章 論表現―情感思想與語言文字的關係
第 五 章 詩與散文
第 六 章 詩與樂―節奏
第 七 章 詩與畫―評萊辛的詩畫異質說
第 八 章 中國詩的節奏與聲韻的分析(上):論聲
第 九 章 中國詩的節奏與聲韻的分析(中):論頓
第 十 章 中國詩的節奏與聲韻的分析(下):論韻
第十一章 中國詩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賦對於詩的影響
第十二章 中國詩何以走上﹁律﹂的路(下):聲律的研究何以特盛於齊
梁以後?
第十三章 陶淵明
附 錄
給一位寫新詩的青年朋友
詩的實質與形式(對話)
詩與散文(對話)
後 記
抗戰版序
增訂版序
第 一 章 詩的起源
第 二 章 詩與諧隱
第 三 章 詩的境界―情趣與意象
第 四 章 論表現―情感思想與語言文字的關係
第 五 章 詩與散文
第 六 章 詩與樂―節奏
第 七 章 詩與畫―評萊辛的詩畫異質說
第 八 章 中國詩的節奏與聲韻的分析(上):論聲
第 九 章 中國詩的節奏與聲韻的分析(中):論頓
第 十 章 中國詩的節奏與聲韻的分析(下):論韻
第十一章 中國詩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賦對於詩的影響
第十二章 中國詩何以走上﹁律﹂的路(下):聲律的研究何以特盛於齊
梁以後?
第十三章 陶淵明
附 錄
給一位寫新詩的青年朋友
詩的實質與形式(對話)
詩與散文(對話)
後 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