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內容簡介
樂傳太極與行功的入門修煉之法,包括太極樁與基本功、太極行功、太極八勢、階段性訓練等樂傳太極拳獨有的練習方法、樂傳太極代表性人物樂匋先生經典論著與手稿、筆記等。涉及拳理、拳法、練法、心法,並附有拳琴合一的專著。
樂傳太極與行功的入門修煉之法,包括太極樁與基本功、太極行功、太極八勢、階段性訓練等樂傳太極拳獨有的練習方法、樂傳太極代表性人物樂匋先生經典論著與手稿、筆記等。涉及拳理、拳法、練法、心法,並附有拳琴合一的專著。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樂匋,(1928-2007年),樂幻智之子。秉承其父之家風,一生清修,大隱於市,合佛、道、儒之精髓於拳術之中,文武貫通臻於大乘境界。修拳70年不輟,承上啓下,作《太極每式八勢印合八卦演序表》,充實完善了太極拳術理論。
鐘海明,1950年生人,自幼隨著名武術家吳斌樓先生習武,系戳腳翻子拳當代主要傳人。後跟隨樂匋先生學習樂傳太極,亦師亦友25載,並在樂師創立的「太極八勢體系」基礎上完善其行功訓練體系,以全其志。任東方文化傳播促進會主席、北京市武術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和中國截拳道國際聯盟主席等職。
馬若愚,1966年生人,幼時體弱,產生了習武強身的念頭。先後跟隨李德芳、劉慶洲老師習練八卦、形意、太極拳和推手。自1989年起跟隨樂匋先生學習樂傳楊式太極拳和李香遠傳武式太極拳,系樂師當代主要傳人之一。曾與鐘海明合著《中華武道概論》。
樂匋,(1928-2007年),樂幻智之子。秉承其父之家風,一生清修,大隱於市,合佛、道、儒之精髓於拳術之中,文武貫通臻於大乘境界。修拳70年不輟,承上啓下,作《太極每式八勢印合八卦演序表》,充實完善了太極拳術理論。
鐘海明,1950年生人,自幼隨著名武術家吳斌樓先生習武,系戳腳翻子拳當代主要傳人。後跟隨樂匋先生學習樂傳太極,亦師亦友25載,並在樂師創立的「太極八勢體系」基礎上完善其行功訓練體系,以全其志。任東方文化傳播促進會主席、北京市武術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和中國截拳道國際聯盟主席等職。
馬若愚,1966年生人,幼時體弱,產生了習武強身的念頭。先後跟隨李德芳、劉慶洲老師習練八卦、形意、太極拳和推手。自1989年起跟隨樂匋先生學習樂傳楊式太極拳和李香遠傳武式太極拳,系樂師當代主要傳人之一。曾與鐘海明合著《中華武道概論》。
序
前言
本書所述樂傳太極緣起於樂奐之(1899―1960年,字幻智)先生。將該拳稱為「樂傳太極」,並非因為樂老先生「自創新奇」和自立門戶,而純粹只是為了稱謂上的一種方便,或可稱之為一種修行的方便法門。
樂傳太極在拳法、拳理及形態上均嚴格遵循了楊式太極和李傳太極(指李香遠先生所傳武禹襄的武式太極拳)的拳脈傳承,在傳統文化修養方面融通佛、道、儒三家,以禪宗為核心心法,以太極拳為修身手段,以儒學為處世準則。
20世紀,樂老先生在上海頗有傳奇之經歷,曾被民國《鐵報》譽為「海上一奇人」。他與社會各界交往甚篤,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上海的教育界和文化界有不少學生和弟子,其中不乏名人雅士。然而,從學者雖眾,卻基本是由太極拳入手修習佛學,與武術界交往甚少,故而在當今北方很少有人瞭解。
我們瞭解和學習樂傳太極則是緣於本書主要作者樂匋(1928―2007年,號鍾呂)先生。樂公(樂匋先生生前,大家都習慣親切地稱他這位總工程師為「樂工」)並未將其家傳稱為「樂傳」,更是很少提及樂老先生早年的傳奇人生。樂公秉承其父之風,一生清靜,大隱於市,無為中有為,細微之處見大成,雖未顯現成就功名,未公開著書立
說,卻恩濟無數後學晚輩。因樂公愛好音律,故其父賜號「鍾呂」,黃鍾大呂,
又契合正大莊嚴之意。樂公生於民國亂世,幼年避日寇於皖,1951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電機系,1960年參與創建電子部的電視電聲研究所,一生致力於電視電聲事業,成果斐然,同時精於京胡和拳藝,並賦道於拳琴之中。
樂公家傳道統、拳術,修拳70年不輟,於太極拳頗有創益心得,承上啟下,作《太極每式八勢印合八卦演序表》,寓八卦爻象、五行、經脈、四季演化於拳術動作之中,合為擎、攏、黏、引、鬆、開、發、放八勢,以對應離、坤、兌、乾、坎、艮、震、巽八卦爻象。每勢均明確拳式練法、練拳要點及拳形部位。此表的修成,以太極拳為載體,熔中華文化核心體系中的五行、八卦及中華醫學的十四經脈於一爐,使太極拳術理論趨於完美,文武續通而臻於大成境界。
樂公精於京胡,學藝於胡琴名師王瑞芝,盡得其真傳,喻道於琴藝之中,所奏曲目謂之為「心聲」。曾於1997年安貞琴友集會中以一曲《問樵鬧府》震天動地,曲至二黃原板最後高潮段落,於諸琴友大聲喝采中,轟然天雷震落,甘霖數點。
樂公著述頗多,於拳道修習途徑有完整的記錄,卻均未見於揚表。其中《人體之陰陽相濟》一文可謂集大成者。公修學一生,合佛、道、儒之精髓於拳術、琴藝之中,統虛無心法於實理,以一生之實修積累,示後世學子以明確修習門徑,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與樂公相伴25載,其拳禪合一、禪琴如一,由術藝而入道的修行,對我們影響頗深,也使我們受益匪淺,深感各門技藝之間都是相通的。看似毫不搭界的拳與琴、科技與文化,其實都有共同的修行門徑,均可由術而藝,由藝而感悟其「道」。
樂公傳道授業數十載,卻無從查詢任何有關他的記載,乃至連一段練拳的視頻資料也未曾留下。2007年10月樂公駕鶴西去,真如《禮記》所寫:「泰山其頹乎,樑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公一生貢獻斐然,卻安貧樂道,心繫他人,恩澤周邊,示善固執,不求名利,生活極其簡樸,簞食瓢飲而如如自得。
師澤恩重,今年正值樂匋先生去世10週年,秉承先師恩濟眾生之願,將恩師多年的手稿及所傳太極拳做一梳理,彙編成冊,以利後學晚輩交流與傳承。為使初習者更好地讀懂這些原著,同時找到入門的門徑,故將本書分為五編。
本書以樂匋先生原著為主體,彙集了樂傳太極兩代三位代表性傳人的部分經典拳論及書稿。有關拳理拳法的修習,諸位先輩已有非常系統而全面的論述,故秉承對經典不做解釋、多讀原著的原則,自悟其中之理。
全篇文稿未做任何文字修改和釋義,均係原汁原味。文後僅對個別背景及涉及的人物做簡單的標註和說明。然而,這些拳論仍以拳理、心法的內容為多,對於初習者,可能讀起來還是會感覺缺少一種直觀的修學門徑。為此,我們編寫了第一編,以樂傳太極的介紹及行功的練習作為修學入門的基礎。其中,以太極行功作為實修載體,以八勢作為敲門磚,分層修習,從而有助於習練者在較短的時間裡,初步掌握和感受太極拳之精華所在。此外,歷代授拳皆講究口傳心授,以身示範,編著者無奈獻拙,留有相關實作視頻謹供初習者參考,希望能借此讓更多的人瞭解樂傳太極最系統、最真實的一面,在學習和實踐中體悟太極拳之真諦。
鍾海明馬若愚
本書所述樂傳太極緣起於樂奐之(1899―1960年,字幻智)先生。將該拳稱為「樂傳太極」,並非因為樂老先生「自創新奇」和自立門戶,而純粹只是為了稱謂上的一種方便,或可稱之為一種修行的方便法門。
樂傳太極在拳法、拳理及形態上均嚴格遵循了楊式太極和李傳太極(指李香遠先生所傳武禹襄的武式太極拳)的拳脈傳承,在傳統文化修養方面融通佛、道、儒三家,以禪宗為核心心法,以太極拳為修身手段,以儒學為處世準則。
20世紀,樂老先生在上海頗有傳奇之經歷,曾被民國《鐵報》譽為「海上一奇人」。他與社會各界交往甚篤,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上海的教育界和文化界有不少學生和弟子,其中不乏名人雅士。然而,從學者雖眾,卻基本是由太極拳入手修習佛學,與武術界交往甚少,故而在當今北方很少有人瞭解。
我們瞭解和學習樂傳太極則是緣於本書主要作者樂匋(1928―2007年,號鍾呂)先生。樂公(樂匋先生生前,大家都習慣親切地稱他這位總工程師為「樂工」)並未將其家傳稱為「樂傳」,更是很少提及樂老先生早年的傳奇人生。樂公秉承其父之風,一生清靜,大隱於市,無為中有為,細微之處見大成,雖未顯現成就功名,未公開著書立
說,卻恩濟無數後學晚輩。因樂公愛好音律,故其父賜號「鍾呂」,黃鍾大呂,
又契合正大莊嚴之意。樂公生於民國亂世,幼年避日寇於皖,1951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電機系,1960年參與創建電子部的電視電聲研究所,一生致力於電視電聲事業,成果斐然,同時精於京胡和拳藝,並賦道於拳琴之中。
樂公家傳道統、拳術,修拳70年不輟,於太極拳頗有創益心得,承上啟下,作《太極每式八勢印合八卦演序表》,寓八卦爻象、五行、經脈、四季演化於拳術動作之中,合為擎、攏、黏、引、鬆、開、發、放八勢,以對應離、坤、兌、乾、坎、艮、震、巽八卦爻象。每勢均明確拳式練法、練拳要點及拳形部位。此表的修成,以太極拳為載體,熔中華文化核心體系中的五行、八卦及中華醫學的十四經脈於一爐,使太極拳術理論趨於完美,文武續通而臻於大成境界。
樂公精於京胡,學藝於胡琴名師王瑞芝,盡得其真傳,喻道於琴藝之中,所奏曲目謂之為「心聲」。曾於1997年安貞琴友集會中以一曲《問樵鬧府》震天動地,曲至二黃原板最後高潮段落,於諸琴友大聲喝采中,轟然天雷震落,甘霖數點。
樂公著述頗多,於拳道修習途徑有完整的記錄,卻均未見於揚表。其中《人體之陰陽相濟》一文可謂集大成者。公修學一生,合佛、道、儒之精髓於拳術、琴藝之中,統虛無心法於實理,以一生之實修積累,示後世學子以明確修習門徑,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與樂公相伴25載,其拳禪合一、禪琴如一,由術藝而入道的修行,對我們影響頗深,也使我們受益匪淺,深感各門技藝之間都是相通的。看似毫不搭界的拳與琴、科技與文化,其實都有共同的修行門徑,均可由術而藝,由藝而感悟其「道」。
樂公傳道授業數十載,卻無從查詢任何有關他的記載,乃至連一段練拳的視頻資料也未曾留下。2007年10月樂公駕鶴西去,真如《禮記》所寫:「泰山其頹乎,樑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公一生貢獻斐然,卻安貧樂道,心繫他人,恩澤周邊,示善固執,不求名利,生活極其簡樸,簞食瓢飲而如如自得。
師澤恩重,今年正值樂匋先生去世10週年,秉承先師恩濟眾生之願,將恩師多年的手稿及所傳太極拳做一梳理,彙編成冊,以利後學晚輩交流與傳承。為使初習者更好地讀懂這些原著,同時找到入門的門徑,故將本書分為五編。
本書以樂匋先生原著為主體,彙集了樂傳太極兩代三位代表性傳人的部分經典拳論及書稿。有關拳理拳法的修習,諸位先輩已有非常系統而全面的論述,故秉承對經典不做解釋、多讀原著的原則,自悟其中之理。
全篇文稿未做任何文字修改和釋義,均係原汁原味。文後僅對個別背景及涉及的人物做簡單的標註和說明。然而,這些拳論仍以拳理、心法的內容為多,對於初習者,可能讀起來還是會感覺缺少一種直觀的修學門徑。為此,我們編寫了第一編,以樂傳太極的介紹及行功的練習作為修學入門的基礎。其中,以太極行功作為實修載體,以八勢作為敲門磚,分層修習,從而有助於習練者在較短的時間裡,初步掌握和感受太極拳之精華所在。此外,歷代授拳皆講究口傳心授,以身示範,編著者無奈獻拙,留有相關實作視頻謹供初習者參考,希望能借此讓更多的人瞭解樂傳太極最系統、最真實的一面,在學習和實踐中體悟太極拳之真諦。
鍾海明馬若愚
目次
目錄
第一篇·太極行功
第二篇·樂匋經典拳論
第三篇·傳承與交流
第四篇·習拳細則與手稿散記
第五篇·拳琴合一
第一篇·太極行功
第二篇·樂匋經典拳論
第三篇·傳承與交流
第四篇·習拳細則與手稿散記
第五篇·拳琴合一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