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唐代送別詩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唐代送別詩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價
:NT$ 588 元
優惠價
87512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唐代詩歌博大精深,種類繁多,唐代的“送別詩”繼承並發展了前代的詩風,而又獨具自己本時代的特點。題材廣泛,手法多樣,感人至深。作者從這一點切入,從思想內容上出發,證明了其大大豐富了唐代詩歌的題材和內容;從藝術表現上出發,證明了其或豪放或含蓄,或直露或蘊藉,或借景或托物。用語淺近,不事雕琢,境近意遠,詞淺情深。如果說唐代詩歌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頂王冠,那麼唐代送別詩無疑是這頂王冠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作者簡介

許智銀,女,1965年10月生,河南靈寶人,博士,河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漢唐文學,中國文學人類學學會會員。近年來主要從事“唐代離別詩”課題研究,先後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名人/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中國唐代詩歌研究者

送別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民族生活中都會經常發生的事,離情別恨是人類所共有的情感。古人對於離別是很動感情的,送別也是鄭重其事的。那時候,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又落後,一別動輒多年,能否再見很難說。士大夫階層送別,不光是備酒餞行、折柳相贈,還常常寫詩文送給行者或留給居者,藉以抒發別情或者相互勉勵和安慰。所以在古代詩歌中,送別的作品有相當大的數量。特別是唐代,由於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更使得“送別詩”成為唐代詩歌中的重頭戲。以描寫離別、送行為主要內容的唐代送別詩,可能不具有很高的政治價值,但它卻充分展示出人性的美好,人世間情誼的可貴。這些言愁悲別,慰人慰己的送別詩給人帶來心靈的震盪.以其淳樸的真情美而打動人心。而特殊的社會背景、特別的人格追求等,又使得唐人的送別詩有了自己獨特的特點。 作者從此作為研究的切入點,眼光獨到。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詩的國度。《尚書·舜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意謂詩歌是以有韻律的語言來表達情志的文學樣式。人類社會中的人倫感情主要包括親情、愛情和友情。這三種人倫之情可以說是詩歌描述、吟詠的永恆主題。自古迄今,莫不如是。人是群體性動物,需要有穩定的家庭、朋友和社會關係,需要親情、愛情和友情的滋養和撫慰。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論語·陽貨》)所謂“可以群”當是指詩歌通過對親情、愛情和友情的歌詠來發揮維繫社會族群的文化功能,提高族群的凝聚力。不過,由於種種社會的、家庭的、個人的原因,每個人都會與自己的親人、愛人和友人或長或短地離別。各種各樣的分手和離別,是對各種常態化人倫關係的異化或撕裂,不可避免地會對各種人倫之情蒙上一層或淡或濃的惆悵和憂傷。因而正如江淹《別賦》所曰:“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亦謂“多情自古傷離別”。誠哉斯言!


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貫穿於親情、愛情和友情之中的離情別緒也是詩歌吟詠的永恆主題。歷史上從不同的視角對離別之情淺唱低吟的詩歌比比皆是,從而在詩歌的譜系中形成了一種專門表達離愁別緒的詩歌——送別詩。從文化學的視角考察梳理其發展歷程可以發現,送別詩與古代的祖道祭祀儀式、飲酒餞行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後來逐漸演變為人與人之間的社交禮儀活動,從而形成了送別詩這一特殊的詩歌門類。析言之,根據寫作主體的不同,送行者所撰寫的可稱為“送別詩”或“贈別詩”,而被送者撰寫的可稱為“留別詩”。統言之,無論是送行者還是被送者在分別之際撰寫的抒發離情別意的詩歌,均可稱為送別詩。送別詩源遠流長。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出現了許多送別類的詩歌,如其中的《邶風·燕燕》即是一首文學性和藝術性很高的很有代表性的送別名篇。該詩有雲:“之子於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關於此詩的作意,歷來眾說紛紜,《毛詩序》稱:“衛莊薑送歸妾也。”鄭玄認為這是號稱中國第一位女詩人的衛莊公夫人莊姜,在莊公之子衛桓公被殺後,送別與自己情同姐妹的桓公之母戴媯(莊公之妾)回陳國時所寫。全詩言有盡而意無窮,感情真摯動人,把離情別緒描述得淋漓盡致,讀之令人不禁惆悵感慨,故王士禛《分甘餘話》卷三推許此詩為“萬古送別詩之祖”。


送別詩自《詩經·燕燕》濫觴之後,兩漢魏晉南北朝以迄唐宋元明清,歷朝歷代均有許多名篇佳作流傳於世,堪稱詩歌族系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漢代的送別詩當以《古詩十九首》的《行行重行行》和《文選》所載李陵與蘇武的數首贈答詩為代表。《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慨歎別離之苦曰:“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裡,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文選》卷二九託名李陵的《與蘇武三首》其一曰:“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踟躕。”抒發了分別與相思的深情,可謂典雅雋永,令人擊節歎賞。此外,《文選》卷第二十《詩甲·祖餞》還選有八首送別詩,即曹植《送應氏詩》二首、孫楚《征西官屬送於陟陽候作詩》一首、潘岳《金穀集作詩》一首、謝瞻《王撫軍庾西陽集別時為豫章太守庾被徴還東》一首、謝靈運《鄰裡相送方山詩》一首、謝朓《新亭渚別範零陵詩》一首,以及沈約《別範安成詩》一首。這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送別詩的八首代表作,蕭統的《文選》將這類送別詩標舉為“祖餞”類,具有重要意義,說明魏晉時期送別詩已經大量出現,主題趨於明朗,開始以一種獨立的面目,自立於文學園地。


在上述《文選》所載送別詩之外,魏晉南北朝時期還有其他詩人創作了許多送別詩,如曹丕的《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作》和《見挽船士兄弟辭別詩》(《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二四)、王粲的《贈蔡子篤》(《文選》卷二三)、應瑒的《別詩二首》(《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三二)、以及鮑照的《擬行路難》十八首中的《吳興黃浦亭庾中郎別詩》《與伍侍郎別詩》《送別王宣城詩》《送盛侍郎餞候亭詩》《與荀中書別詩》《送從弟道秀別詩》(《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卷六九)等等,都是本時期情深意長的送別詩名篇。


目次

序丁鼎1


緒論1



一、 唐代送別詩的概況1


二、 唐代送別詩的深遠影響33

第一章唐代送別詩的文化淵源及先唐送別詩綜論60


第一節唐代送別詩的文化淵源60


一、 出行祭祀的祖道儀式60


二、 人際交往的餞行活動64


三、 祈福祝頌的詩性話語69


第二節先唐送別詩綜論78


一、 先秦《詩經》的渾樸敘述78


二、 漢代“蘇李詩”的直抒情思84


三、 魏晉南北朝“祖餞詩”的標舉吟詠88

第二章唐代送別詩的發展歷程與藝術審美101


第一節唐代送別詩的發展歷程101


一、 初唐送別詩: 洗盡鉛華,深入情奧101


二、 盛唐送別詩: 曠達豪邁,風姿萬千110


三、 中唐送別詩: 競逐祖餞,回歸務實121


四、 晚唐送別詩: 感傷時局,閒適為懷131


第二節唐代送別詩的藝術審美144


一、 情以事出,敘事言別145


二、 情以景顯,繪景寓別149


三、 情以人立,摹人寫別153


四、 情以感發,借感寄別159

第三章唐代送別詩獨具匠心的篇章結構169


第一節發興高遠,振響全篇169


一、 敷陳鋪敘起筆169


二、 描摹景物開篇174


三、 興感論議發端179


第二節餘韻悠長,回味無窮182


一、 何當重相見183


二、 天涯望斷腸185


三、 相思情何已188


四、 慰勉化別愁189


五、 規誡動真情191

第四章唐代送別詩多姿多彩的感人意象194


第一節自然意象194


一、 離離無限草,隨君自有情194


二、 白雲天際浮,千裡常相見197


三、 明月白皓皓,當空照離人199


四、 蕭蕭滿天雨,淒淒別離心202


五、 鳥飛顧徘徊,人行去不息206


第二節原型意象213


一、 折柳,灞橋214


二、 南浦,河梁221


三、 歧路,離亭224

第五章唐代送別詩與送別民俗230


第一節出行遠相送231


一、 路歧更作千年別231


二、 為別長安青綺門233


三、 離亭驛站不可望235


四、 高臺話別立遠郊239


五、 江上河橋望行旅242


六、 南浦古渡遍離情244


第二節送別尚禮儀246


一、 執手臨歧動別情246


二、 綺筵酒滿惜將離251


三、 一曲離歌兩行淚258


四、 唯有垂柳管別離262


第三節分手相贈物266


一、 離心何以贈,自有玉壺冰266


二、 臨途贈物,勉哉夫子267

第六章唐代送別詩與社會文化271


第一節淳厚的社會禮俗271


一、 送人省親倡孝廉271


二、 送人婚喪重情意280


三、 送人仕宦崇禮儀285


四、 送人謫遷彰世風294


五、 送別親人明倫常299


第二節濃郁的科舉風尚309


一、 送別赴舉之人310


二、 送別及第之人316


三、 送別落第之人319

第七章唐代送別詩與民族風情329


第一節殊異的地方風情329


一、 江南美無家水不通330


二、 嶺南遠官多謫宦臣336


三、 黔中偏天遠風煙異340


四、 蜀地遙山從人面起342


五、 安西域胡沙與塞塵344


第二節和合的民族往來347


一、 與吐蕃的和親347


二、 與回鶻及其他民族的來往353

第八章唐代送別詩與對外交流360


第一節唐代送別詩與中朝文化交往360


一、 使者修好往來360


二、 文士廣泛交流366


三、 僧人熱誠求法369


第二節唐代送別詩與中日文化交往372


一、 送別遣唐使和留學者372


二、 送別僧人375

參考文獻379

後記386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2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