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空中交通管制員疲勞管理》主要內容包括九章。一章緒論,在分析國內外航空疲勞管理現狀基礎上提出了管制員疲勞管理存在的問題。第二章人體疲勞研究基本理論,對疲勞及航空疲勞的概念、睡眠科學原理、生物鐘與晝夜節律、生理週期和輪班制度等基本理論進行了定義及辨析。第三章對管制員疲勞問題構成及致因進行了詳細分析。第四章對管制員疲勞狀態及等級的主客觀識別與測評方法進行了對比分析及應用。第五章對管制員疲勞風險評估的定義、原理及過程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管制員疲勞風險評估的方法並進行了案例分析應用。第六章提出了管制員疲勞風險防控措施。第七章對管制員疲勞風險管理系統的概念、構成及其與安全管理體系的關係進行了分析,對管制員疲勞風險管理系統的實施應用進行了分析。第八章對國內外管制員疲勞不安全事件進行了統計分析。第九章給出了結論。
目次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國際背景
1.1.2 國內背景
1.1.3 研究意義
1.2 國內航空疲勞管理現狀
1.3 國外航空疲勞管理現狀
1.4 國內外管制員疲勞管理存在的問題
1.5 小結
2 人體疲勞研究基本理論
2.1 疲勞
2.1.1 疲勞的定義
2.1.2 疲勞的分類
2.1.3 疲勞的癥狀
2.1.4 疲勞的測評
2.1.5 疲勞的規律
2.1.6 疲勞的恢復
2.2 航空疲勞
2.3 睡眠科學原理
2.4 生物鐘與晝夜節律
2.5 生理週期和輪班制度
2.6 小結
3 管制員疲勞問題構成及致因分析
3.1 管制員疲勞概述
3.1.1 管制員疲勞的定義
3.1.2 管制員疲勞的類型
3.1.3 管制員疲勞的癥狀
3.1.4 管制員疲勞的危害
3.2 管制員疲勞構成機理
3.2.1 構成疲勞的宏觀因素
3.2.2 構成疲勞的微觀因素
3.3 人因SHEL模型
3.4 疲勞致因關聯式結構
3.5 管制員疲勞致因因素
3.5.1 自身身體因素
3.5.2 設施設備因素
3.5.3 工作環境因素
3.5.4 執勤排班因素及對比
3.5.5 組織管理因素
3.5.6 工作負荷因素
3.5.7 運行條件因素
3.5.8 睡眠作息因素
3.5.9 班組搭配因素
3.5.10 其他因素
3.6 基於AHP法的疲勞致因案例分析
3.6.1 指標構建原則
3.6.2 指標釋義
3.6.3 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3.6.4 層次分析模型
3.6.5 構造判斷矩陣
3.6.6 層次單排序
3.6.7 一致性檢驗
3.6.8 層次總排序
3.6.9 結果分析
3.7 小結
4 管制員疲勞狀態測評
4.1 主觀測評法
4.1.1 主觀疲勞程度
4.1.2 疲勞量表監測
4.2 客觀測評法
4.2.1 生化指標檢測法
4.2.2 工作負荷測量法
4.2.3 行為表現測定法
4.2.4 面部特徵識別法
4.2.5 動態心率法
4.2.6 反應時間測定法
4.3 方法對比
4.4 管制員疲勞狀態識別
4.4.1 管制員疲勞狀態識別因數
4.4.2 管制員疲勞狀態識別模型
4.4.3 BP神經網絡模型的訓練過程
4.5 管制員疲勞等級劃分
4.5.1 主觀劃分法
4.5.2 客觀劃分法
4.6 管制員疲勞等級評定標準
4.7 案例分析
4.7.1 決策樹算法原理
4.7.2 管制員疲勞等級判定過程
4.7.3 管制員疲勞等級判定結果
4.8 小結
5 管制員疲勞風險評估
5.1 管制員疲勞風險評估定義
5.2 管制員疲勞風險評估原理
5.3 管制員疲勞風險評估過程
5.4 管制員疲勞風險評估方法
5.4.1 樣本描述
5.4.2 閾值的確定方法
5.4.3 模型的參數估計
5.4.4 風險概率評估模型
5.4.5 模型的有效性檢驗
5.5 管制員疲勞風險後果嚴重度劃分
5.6 管制員疲勞風險指數
5.7 案例分析
5.7.1 樣本厚尾性檢驗
5.7.2 閾值確定及參數估計
5.7.3 風險概率的計算結果
5.7.4 K-S擬合優度檢驗
5.8 小結
6 管制員疲勞風險防控措施
6.1 管制員疲勞風險防控流程
6.2 管制員疲勞風險防控措施
6.2.1 自身健康
6.2.2 人員培訓
6.2.3 設施設備
6.2.4 工作環境
6.2.5 運行條件
6.2.6 組織管理
6.2.7 工作負荷
6.2.8 執勤排班
6.2.9 特殊情況
6.3 小結
7 管制員疲勞風險管理系統
7.1 疲勞風險管理系統概述
7.1.1 疲勞風險管理系統定義
7.1.2 疲勞風險管理系統原理
7.1.3 疲勞風險管理系統構建原則
7.2 管制員疲勞風險管理系統與安全管理體系的關係
7.2.1 安全管理體系定義
7.2.2 安全管理體系結構與內容
7.2.3 空管運行單位SMs模組及要素
7.2.4 ATC-FRMs組成模組及要素
7.2.5 SMS與ATC-FRMS的關係
7.3 管制員疲勞風險管理過程
7.4 管制員疲勞風險管理內容
7.4.1 確定運行環境
7.4.2 資料收集分析
7.4.3 危險源識別
7.4.4 疲勞風險評估
7.4.5 風險緩解
7.5 管制員疲勞風險管理措施
7.6 管制員疲勞安全保障過程
7.6.1 安全保障流程
7.6.2 安全保障內容
7.6.3 識別新風險
7.6.4 明確變化因素
7.6.5 提升系統效率
7.7 管制員疲勞系統監管審計
7.7.1 衡量因素
7.7.2 監管機制
7.7.3 審計過程
7.8 疲勞風險管理過程和安全保障過程的關係
7.9 管制員疲勞安全促進過程
7.9.1 宣傳計畫
7.9.2 培訓計畫
7.9.3 溝通計畫
7.9.4 疲勞自願報告
7.10 FRMs實施方法
7.10.1 實施總則
7.10.2 實施步驟
7.10.3 具體措施
7.11 小結
8 管制員疲勞不安全事件統計分析
8.1 國內管制員疲勞不安全事件統計
8.2 國外管制員疲勞不安全事件統計
8.3 管制員疲勞不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8.3.1 國內管制員疲勞不安全事件案例統計
8.3.2 國外管制員疲勞不安全事件案例統計
8.4 管制員疲勞不安全事件特徵統計分析
8.4.1 管制單位分佈特徵
8.4.2 飛行階段分佈特徵
8.4.3 地區分佈特徵
8.4.4 工齡分佈特徵
8.5 管制員疲勞不安全事件與疲勞差錯的關係
8.6 小結
9 結論
附錄1 空管不安全事件原因分析統計匯總表
附錄2 空中交通管制員疲勞致因調查問卷
附錄3 管制員個性特徵調查表
附錄4 生活變化值表
附錄5 空中交通管制員睡眠質量調查問卷
附錄6 原始調查表
附錄7 空中交通管制員疲勞狀態調查問卷
附錄8 航空航太作業負荷指數(NASA—TLX)量表
附錄9 作業疲勞癥狀自評量表
附錄10 samn-Perelli 7級疲勞量表
附錄11 疲勞評定量表
參考文獻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國際背景
1.1.2 國內背景
1.1.3 研究意義
1.2 國內航空疲勞管理現狀
1.3 國外航空疲勞管理現狀
1.4 國內外管制員疲勞管理存在的問題
1.5 小結
2 人體疲勞研究基本理論
2.1 疲勞
2.1.1 疲勞的定義
2.1.2 疲勞的分類
2.1.3 疲勞的癥狀
2.1.4 疲勞的測評
2.1.5 疲勞的規律
2.1.6 疲勞的恢復
2.2 航空疲勞
2.3 睡眠科學原理
2.4 生物鐘與晝夜節律
2.5 生理週期和輪班制度
2.6 小結
3 管制員疲勞問題構成及致因分析
3.1 管制員疲勞概述
3.1.1 管制員疲勞的定義
3.1.2 管制員疲勞的類型
3.1.3 管制員疲勞的癥狀
3.1.4 管制員疲勞的危害
3.2 管制員疲勞構成機理
3.2.1 構成疲勞的宏觀因素
3.2.2 構成疲勞的微觀因素
3.3 人因SHEL模型
3.4 疲勞致因關聯式結構
3.5 管制員疲勞致因因素
3.5.1 自身身體因素
3.5.2 設施設備因素
3.5.3 工作環境因素
3.5.4 執勤排班因素及對比
3.5.5 組織管理因素
3.5.6 工作負荷因素
3.5.7 運行條件因素
3.5.8 睡眠作息因素
3.5.9 班組搭配因素
3.5.10 其他因素
3.6 基於AHP法的疲勞致因案例分析
3.6.1 指標構建原則
3.6.2 指標釋義
3.6.3 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3.6.4 層次分析模型
3.6.5 構造判斷矩陣
3.6.6 層次單排序
3.6.7 一致性檢驗
3.6.8 層次總排序
3.6.9 結果分析
3.7 小結
4 管制員疲勞狀態測評
4.1 主觀測評法
4.1.1 主觀疲勞程度
4.1.2 疲勞量表監測
4.2 客觀測評法
4.2.1 生化指標檢測法
4.2.2 工作負荷測量法
4.2.3 行為表現測定法
4.2.4 面部特徵識別法
4.2.5 動態心率法
4.2.6 反應時間測定法
4.3 方法對比
4.4 管制員疲勞狀態識別
4.4.1 管制員疲勞狀態識別因數
4.4.2 管制員疲勞狀態識別模型
4.4.3 BP神經網絡模型的訓練過程
4.5 管制員疲勞等級劃分
4.5.1 主觀劃分法
4.5.2 客觀劃分法
4.6 管制員疲勞等級評定標準
4.7 案例分析
4.7.1 決策樹算法原理
4.7.2 管制員疲勞等級判定過程
4.7.3 管制員疲勞等級判定結果
4.8 小結
5 管制員疲勞風險評估
5.1 管制員疲勞風險評估定義
5.2 管制員疲勞風險評估原理
5.3 管制員疲勞風險評估過程
5.4 管制員疲勞風險評估方法
5.4.1 樣本描述
5.4.2 閾值的確定方法
5.4.3 模型的參數估計
5.4.4 風險概率評估模型
5.4.5 模型的有效性檢驗
5.5 管制員疲勞風險後果嚴重度劃分
5.6 管制員疲勞風險指數
5.7 案例分析
5.7.1 樣本厚尾性檢驗
5.7.2 閾值確定及參數估計
5.7.3 風險概率的計算結果
5.7.4 K-S擬合優度檢驗
5.8 小結
6 管制員疲勞風險防控措施
6.1 管制員疲勞風險防控流程
6.2 管制員疲勞風險防控措施
6.2.1 自身健康
6.2.2 人員培訓
6.2.3 設施設備
6.2.4 工作環境
6.2.5 運行條件
6.2.6 組織管理
6.2.7 工作負荷
6.2.8 執勤排班
6.2.9 特殊情況
6.3 小結
7 管制員疲勞風險管理系統
7.1 疲勞風險管理系統概述
7.1.1 疲勞風險管理系統定義
7.1.2 疲勞風險管理系統原理
7.1.3 疲勞風險管理系統構建原則
7.2 管制員疲勞風險管理系統與安全管理體系的關係
7.2.1 安全管理體系定義
7.2.2 安全管理體系結構與內容
7.2.3 空管運行單位SMs模組及要素
7.2.4 ATC-FRMs組成模組及要素
7.2.5 SMS與ATC-FRMS的關係
7.3 管制員疲勞風險管理過程
7.4 管制員疲勞風險管理內容
7.4.1 確定運行環境
7.4.2 資料收集分析
7.4.3 危險源識別
7.4.4 疲勞風險評估
7.4.5 風險緩解
7.5 管制員疲勞風險管理措施
7.6 管制員疲勞安全保障過程
7.6.1 安全保障流程
7.6.2 安全保障內容
7.6.3 識別新風險
7.6.4 明確變化因素
7.6.5 提升系統效率
7.7 管制員疲勞系統監管審計
7.7.1 衡量因素
7.7.2 監管機制
7.7.3 審計過程
7.8 疲勞風險管理過程和安全保障過程的關係
7.9 管制員疲勞安全促進過程
7.9.1 宣傳計畫
7.9.2 培訓計畫
7.9.3 溝通計畫
7.9.4 疲勞自願報告
7.10 FRMs實施方法
7.10.1 實施總則
7.10.2 實施步驟
7.10.3 具體措施
7.11 小結
8 管制員疲勞不安全事件統計分析
8.1 國內管制員疲勞不安全事件統計
8.2 國外管制員疲勞不安全事件統計
8.3 管制員疲勞不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8.3.1 國內管制員疲勞不安全事件案例統計
8.3.2 國外管制員疲勞不安全事件案例統計
8.4 管制員疲勞不安全事件特徵統計分析
8.4.1 管制單位分佈特徵
8.4.2 飛行階段分佈特徵
8.4.3 地區分佈特徵
8.4.4 工齡分佈特徵
8.5 管制員疲勞不安全事件與疲勞差錯的關係
8.6 小結
9 結論
附錄1 空管不安全事件原因分析統計匯總表
附錄2 空中交通管制員疲勞致因調查問卷
附錄3 管制員個性特徵調查表
附錄4 生活變化值表
附錄5 空中交通管制員睡眠質量調查問卷
附錄6 原始調查表
附錄7 空中交通管制員疲勞狀態調查問卷
附錄8 航空航太作業負荷指數(NASA—TLX)量表
附錄9 作業疲勞癥狀自評量表
附錄10 samn-Perelli 7級疲勞量表
附錄11 疲勞評定量表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