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契訶夫、芥川龍之介、略薩、奈保爾……這些熠熠生輝的人物也有尋常人的喜樂哀怒。
胡適、譚延闓、戴季陶、蔡公時、傅惟慈……叱吒風雲的一代人傑也往往在時局中進退維谷。
還有八十年代的那些人那些事,在新舊交替的十字路口尋找出路。
誠知此恨人人有,這是對當代文人精神的深切詢喚。葉兆言以自己的成長故事、閱讀經驗為線索,將文學知識、歷史掌故、人物評論、時代反思串聯起來,文字坦誠真摯,舒卷自如,“懷舊”中盡顯為人為學的智能。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這部書的內容是第一次結集。葉兆言在創作談中回憶道,“不由得想起剛準備寫小說時的幼稚念頭,打算寫一部《戰爭與和平》那樣的長卷,物件是中國的幾代知識份子,從章太炎那輩開始寫起,然後過渡到我們這一代,大約是五代文化人。這個野心並沒實現,至多也就是在我後來的一系列散文隨筆中,找到一點點蛛絲馬跡。”
繞道歷史的側面、背面看人識事,評說大歷史中沉浮跌宕的個體命運
契訶夫、芥川龍之介、略薩、奈保爾、胡適、譚延闓、戴季陶、蔡公時、傅惟慈……
葉兆言在歷史、人物、事件的重新解讀中,始終站在“人本位”的立場,將古今中外一代代知識份子、風雲人物還原到特定的時代背景中,或褒或貶、或嬉笑或怒駡、或讚美或嘲諷,將犀利之機鋒不動聲色地藏於他的文史敘述中。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以史為鏡,鑒往知今,這是葉兆言不是野心的野心。
不迷信,不仰視,如市井閒談般筆走龍蛇,妙趣橫生
朝花夕拾,舊事重提,葉兆言無論面對何等物件,皆以平民視角出之,簡約處一筆帶過,豐富處不吝筆墨,筆墨功夫爐火純青,現代知識者和文化人的品格性情、多舛命運躍然紙上,令人嗟歎。葉兆言將林語堂、周作人、汪曾祺的“閒適話語”演繹到極致,讀此書似與他聊天,隨時可以開始,隨時可以停駐,在機智幽默、平素直白的話語中,不知不覺中得到知識。
序
這部書的內容是第一次結集,無論風格,還是篇幅,仍然還難免一個亂字。儘管雜亂,卻是《雜花生樹》和《群鶯亂飛》的繼續,如出一轍,它們甚至可以看成是一個整體。
我曾努力尋找過四個字的書名,這樣便與上述兩本書,有種形式上的一致,最後放棄了,覺得沒必要硬去追求統一。書名和文章一樣,隨意就行,簡單便好。“誠知此恨人人有”是文集中的一篇散文,突然發現自己正變得有些慵懶,不願再為書名去多費腦筋。
不由得想起剛準備寫小說時的幼稚念頭,打算寫一部《戰爭與和平》那樣的長卷,物件是中國的幾代知識份子,從章太炎那輩開始寫起,然後過渡到我們這一代,大約是五代文化人。這個野心並沒實現,至多也就是在我後來的一系列散文隨筆中,找到一點點蛛絲馬跡。
必須承認,源於不斷地寫,才最後愛上了非虛構的文字。寫作樂趣無窮無盡,因為無窮無盡,總覺得有可能源源不斷地寫下去。事實當然不是這樣,有一個詞叫人書俱老,往好裡說是誇獎,往不好處講,就是黔驢技窮。
好了,廢話少說。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下關三汊河
目次
輯一 外國文學這個月亮
契訶夫的夾鼻鏡
芥川龍之介在南京
關於略薩的話題
去見奈保爾
馬丁·莫澤巴赫
皮埃爾·阿蘇裡
外國文學這個月亮
輯二 誠知此恨人人有
辛亥革命時的南京
誠知此恨人人有
胡適先生的應節
吳佩孚眼裡的張良
一九二九年,美國人怎麼看蔣介石
不重要的譚延闓
考試院長戴季陶
蔡公時的意義
志同道合,契若金蘭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圓霖法師的回憶
輯三 懷舊,廢墟上的徘徊
紀念柯明
紀念傅惟慈
懷舊,廢墟上的徘徊
等閒變卻故人心
革命性的灰燼
輯四 回憶八十年代
回憶八十年代的“清汙”
八十年代的“開後門”
八十年代的“嚴打”
八十年代的鄧麗君
八十年代的文學熱
南師大的“潑水節”
回憶一本叫《人間》的民刊
回味的西餐
總得過年
研究生應該怎麼考
書摘/試閱
契訶夫的夾鼻鏡
一
大約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就知道契訶夫是非常好的作家。或許也可以叫作潛移默化,反正大人們都這麼說,聽多了,不受影響幾乎不可能。契訶夫在我最初印象中,是書櫥上一大排書,各種各樣版本,大大小小厚厚薄薄,汝龍通過英文翻譯的那套二十多卷本最整齊。當然,也忘不了那張經典照片,正面照,頭髮微微向上豎起,大鼻子上架一副眼鏡。父親跟我詳細解釋過這種眼鏡,它不是擱在耳朵上,是夾在鼻子上,夾的那個位置一定很痛,因此眼鏡架上總會有根鏈子,平時擱上衣口袋,要用了,拿出來夾鼻子上。外國人鼻子大,夾得住,不過還是會有意外,譬如正喝著湯,一不小心掉下來,正好落在湯盤裡。
一向不願意回答家庭對我的文學影響,很多人都喜歡追問,喜歡就這話題寫成八卦類的小文章,其實真談不上有什麼太大影響。不知不覺中,大人們總會跟你灌輸一些看法,他們說的那些成人觀點,他們的文學是非,你歲數小的時候根本聽不懂。譬如說契訶夫最好的小說是《草原》,是《第六病室》,是他的劇本《櫻桃園》,是《海鷗》,是《萬尼亞舅舅》。我的少年閱讀經驗中,契訶夫從來不是有吸引力的作家,他的書都是豎排本,《草原》雖然寫了孩子,可是並不適合給孩子閱讀。至於劇本,更沒辦法往下看,戲是演給觀眾看的,那些臺詞要大聲念出來才有效果。如果在我青少年時代,契訶夫的戲劇可以上演,我們直接觀摩看戲,而不是面對枯燥的劇本,結局將完全不一樣。
斷斷續續總能遇到一些契訶夫的小說,他的短篇最適合編入教材,最適合用來給學生上課。對西方人是這樣,對東方人也是。我們說一部好的短篇小說,要有批判精神,要有同情心,要幽默,要短小機智,所有這些基本元素,都可以輕易在他小說中找到。我一個堂哥對契訶夫的看法跟我父親差不多,他覺得能把契訶夫晚年的幾篇小說看懂了,把幾個好劇本讀通了,就能真正明白這個作家是怎麼回事,就會立刻知道什麼才是最好的小說家,什麼才是最好的劇作家。
在我的文學影響拼圖中,契訶夫確實尷尬,肯定有他的位置,而且也還算相當重要,可是總有些說不明道不白。他無疑是位經典作家,是一位你不應該繞過去的前輩,可惜課堂上的契訶夫常常一本正經不惹人喜愛,成為一個批判現實主義的符號。換句話說,在我的讀書年代,選擇讓大家閱讀的契訶夫作品,都不是太讓人喜歡,我不喜歡《套中人》,不喜歡《凡卡》,不喜歡《小公務員之死》。老師講得津津有味,我卻在課堂上讀別人的作品。毫無疑問,契訶夫身上彙聚著一個作家的許多優點,在我看來,僅僅有一點已足夠,那就是“含淚的微笑”。有點淚,有點微笑,一個作家有這點看家本領就足夠了。
我不太喜歡小說中的諷刺,不太喜歡小說中的批判,它們可以有,也可以沒有。不喜歡的理由是它們還不能完全代表優秀,我不喜歡小說的居高臨下,不喜歡它自以為是的優越感。對於同情和憐憫也一樣,一個作家不應該僅僅是施善者。在上帝面前,我們都是不幸的,同時我們又都很幸運。我不認為小說家必須是個思想家,是說道理的牧師,是闡釋禪經的和尚,是把讀者當作自己弟子的孔老二。一個好作家如果還有些特別,就是應該有一雙與別人不太一樣的眼睛,他能看到別人容易忽視,或者別人從來就沒看到的東西。有時候,重要的不只是真相,而是你究竟想讓別人看到什麼。
據說契訶夫逝世不久,熟悉他的人已開始為他眼睛是什麼顏色展開熱烈爭論,有人說是黑色的,有人說是棕色的,還有人說更接近藍色。對於沒有親眼見過契訶夫的人來說,這永遠都會是一個八卦。對於那些見過契訶夫的人,因為熟視無睹,同樣還可能是個疑問。
二
真相總是讓人難以置信,契訶夫對我更多的只是一種勵志。現在說出來也不丟人,我的文學起點很低,最初的小說非常一般。除非你是個天才,大多數從事文學創作的人,都會有一個很低的起點。我們都是普通人,都是常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天生缺陷。剛開始學習寫作,我很希望自己能寫《第六病室》和《草原》那樣的作品,那時候,我的腦海裡有著太多文學樣板,可供選擇的太多。相對於俄國古典文學,我似乎更喜歡二十世紀的美國作家。在俄國文學中,契訶夫可能還算年輕,但是他的年齡,也比魯迅的老師章太炎先生還要大九歲。不妨再比較一番,魯迅已經老得不能再老了,然而他的歲數,居然還可以是海明威和福克納的父輩,因此,作為文學新手的我們,追逐更時髦更年輕的文學偶像無可非議。
我從來都不是個有文學信心的人,作為一名文二代文三代,註定會眼高手低。文學野心是最沒用的東西,是騾子是馬,你得溜過了才知道。小說只有真正寫了,你才會知道它有多難寫,你才會知道它是多麼不容易。好東西都可遇不可求,古來萬事貴天生,沒有技巧是最好的技巧,這些可以是至理名言,也可以變成空洞大話,變成偷懶藉口,真理常常會墮落成邪門歪道。因此,看到自己小說中的種種不足,發現小說寫得那麼不如意,你只能跟自己較勁,只能咒駡自己。笨鳥必須先飛,勤能補拙功不唐捐,不是文學天才的人,只有多寫這一條胡同,哪怕是條死胡同。
契訶夫就是這方面最好代表,是文學起點低的最好代言人。如果我沒記錯,他不止一次說過,自己從一個三流作家,逐漸步入了一流。毫無疑問,什麼話都是相對的,契訶夫的三流,在很多人看來早已屬於一流。這個話題不宜展開,也說不清楚,反正多寫總歸不會有錯,契訶夫最大特點就是多寫,他的竅門就是寫,真刀實槍操練,好壞不管寫了再說。很多人喜歡把文學的位置放得非常高,弄得過分神聖,神聖過了頭,就有點神神鬼鬼。文學改變不了社會,拯救不了別人,它能拯救的只是你自己。寫作就是寫,用不著選好日子,用不著三叩九拜,用不著沐手奉香。寫好了是你運氣,寫不好再繼續再努力。
年輕的契訶夫寫了一大堆東西,自然不是為了故意三流,他只不過是喜歡寫。喜歡才是真正的王道,喜歡寫作的人,三流一流本來無所謂,不像有些人,他們對文學並不熱愛,或者說根本就談不上喜歡,他們從事文學,僅僅為了當一流的作家,為了這獎那獎,為了世道人心,為了拯救似是而非的靈魂。契訶夫是學醫的,他玩文學完全業餘,是為了貼補家用,是因為走火入魔喜歡寫,三流一流的話題也是說說而已,對他來說沒有意義。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巴金和丁玲,屬於一炮而紅,相同例子還有曹禺,都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們大大咧咧走上了文壇,上來就登堂入室,就等著日後進入名人堂。他們好像都沒經過讓人有點難堪的三流階段,與契訶夫例子差不多的是沈從文,沈先生遠沒有上述幾位作家的好運氣,他能夠苦熬出來,多年媳婦熬成婆,一是靠自己的笨辦法,多寫拼命寫,還有就是靠文壇上的朋友幫忙推薦。他的創作道路是個很好的勵志故事,沈先生曾經說過,一個人只要多寫,認真寫,寫好了一點都不奇怪,寫不好才奇怪。記得年輕的時候,退稿退得完全沒有了信心,我便用沈先生的話來鼓勵自己。為什麼你會被退稿,為什麼你寫不出來,顯然是寫得還不夠多,因此,必須向前輩學習,只有多寫,只有咬著牙堅持。有時候,多寫和認真寫是我們唯一可控的事。出水再看兩腿泥,沈先生和他的文學前輩契訶夫一樣,如果不是堅持,如果不能堅持,他們後來的故事都可以免談。
契訶夫出生那年,一八六〇年,林肯當了美國總統,英法聯軍攻陷北京,一把火燒了圓明園。太平天國還在南方作亂,大清政府惶惶不可終日,兩年前簽訂的《璦琿城和約》,就在這一年正式確認。此前還一直硬抗著不簽字,說簽也就簽了,這一簽字,中國的大片區域成了俄國人的“新疆”,而庫頁島也就成了契訶夫與生俱來的國土。熟悉契訶夫小說的人都知道,如果他不是去那裡旅行,世界文學史便不會有一篇叫《第六病室》的優秀中篇小說。
考慮到只活了四十四歲,考慮到已發表了大量小說,一八八八年,二十八歲的契訶夫基本上可以算一位高產的老作家了。這一年,是他的幸運之年,他在《北方導報》上發表了中篇小說《草原》。此前他的小說,更多的都發表在三流文學期刊上,《北方導報》有點像美國的《紐約客》,有點像中國的《收穫》和《人民文學》,想進入純文學的領地,必須要到那去應卯。契訶夫闖蕩文學的江湖已久,從此一登龍門,點石成金身價百倍。他開始被承認,被得獎,得了一個“普希金文學獎”。這獎在當年肯定頗有含金量,大約也和我們的魯迅文學獎差不多。
……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