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漫漫中國史三千年,不管是異族統治還是漢人天下,
只有茶笑看世事,儼然才是永不動搖的文化霸主。
茶到底有什麼魅力,可以席捲古今中外,甚至主宰今日的華人世界?
▏茶文化是怎麼開始的?從漢代說起。
中國人從何時開始飲茶眾說不一,有的說自春秋,有的說自秦朝,有的說自漢代。目前大多數人認為,自漢代開始比較可考,這從漢朝人王褒所寫〈僮約〉可以得到證明,這則文獻記載了一個飲茶、買茶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最早開始喜好飲茶的大多是文化人,漢朝的大漢賦家就是中國早期的著名茶人,不管是司馬相如的《凡將篇》還是揚雄的《方言》,一個從藥物角度,一個從文字語言角度,均談到了茶。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竟然跟禁酒有關
自唐肅宗乾元元年(西元758年),開始在長安禁酒,規定除朝廷祭祀饗宴外,任何人不得飲酒,這造成長安酒價騰躍高昂。杜甫有「街頭酒價常苦貴」的詩句,並說:「速宜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
有人計算,當時這一「斗」酒的價錢,可買茶葉六斤。民間禁酒,價又極貴,文人無提神之物,茶又有益健康,不好喝茶的也改成喝茶。
▏「君不可一日無茶」──愛茶成痴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嗜茶如命,又愛作詩附庸風雅,於是效法古代文士,把文人茶會搬到了宮廷,這便是在重華宮年年舉行的清宮茶宴。茶宴在每年正月初二至初十選吉日舉行,主要內容一是作詩,二是飲茶。
茶宴詩會的作品自然都是些歌功頌德、阿諛奉承之詞,要像文人於山野之間,將茶與詩、人與自然、內心世界與客觀意境交融一體,根本不可能;但透過茶宴,茶與文化界的關係進一步得到肯定,上行下效,對推動茶與藝術的結合還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茶葉剛傳到歐洲時,也曾經備受質疑
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來到中國澳門運載綠茶,然後輾轉運載,於1610年回歐洲。這是西方人從東方殖民地轉運茶的開始,也是從中國向西歐輸入茶的開始。
但一直到十八世紀初,不少歐洲人仍對茶葉抱有懷疑。相傳瑞典王古斯塔夫三世為查個水落石出,找了一對兄弟死囚實驗,說如果他們同意實驗,可以免除死刑。這個實驗獲得空前成功,兄弟倆活了多年,喝茶的那位還活到八十三歲高齡。就這樣,中國茶終於獲得歐洲的承認。
★全書特色
本書以茶的源起開頭,詳述中國歷朝歷代的茶藝與茶文化,最後從中國茶走向世界,介紹茶文化在不同國家落地生根後的發展與
作者簡介
序
緒論 中國茶文化的含義、範疇與研究方法
一、從茶之源、茶之用到茶文化學
二、中國茶文化的內容、範疇與特點
三、茶文化的研究方法和我們的任務
第一編 中國茶文化形成發展的概況
第一章 兩晉南北朝士大夫飲茶之風與茶文化的出現
一、漢代文人與茶結緣
二、兩晉南北朝的奢靡之風與「以茶養廉」
三、兩晉清談家的飲茶風氣
四、南北朝的宗教、玄學與飲茶風尚
第二章 唐人陸羽的《茶經》與中國茶文化的形成
一、唐代茶文化得以形成的社會原因
二、茶聖陸羽
三、陸羽的《茶經》及唐人對茶文化學的貢獻
第三章 宋遼金時期茶文化的發展
一、五代繼唐開宋,文士茗飲別出新格
二、宋代貢茶與宮廷茶文化的形成
三、宋人鬥茶之風及對茶藝的貢獻
四、宋代市民茶文化的興起
五、遼金少數民族對茶文化的貢獻
第四章 元明清三代茶文化的曲折發展
一、元代茶藝的簡約化是對宋代「敗筆」的批判
二、明人以茶雅志,別有一番懷抱
三、晚明清初士人茶文化走向纖弱
四、清末民初茶文化走向倫常日用
第二編 中國茶藝與茶道精神
第五章 中國茶藝(上)──藝茶、論水
一、藝茶
二、論水
第六章 中國茶藝(下)──茶器、烹製、品飲與品茗意境
三、茶器
四、紫砂陶壺與製壺專家
五、烹製與品飲
六、品飲環境
第七章 儒家思想與中國茶道精神
一、中庸、和諧與茶道
二、中國茶道與樂感文化
三、養廉、雅志、勵志與積極入世
四、禮儀之邦說茶禮
第八章 老莊思想對茶文化的影響及道家所做的貢獻
一、天人合一與中國茶文化中包含的宇宙觀
二、道家茶人與服食祛疾
三、老莊思想與茶人氣質
第九章 佛教中國化及其在茶文化中的作用
一、佛道混同、佛玄結合時期的「佛茶」與養生、清思
二、中國化的佛教禪宗的出現使佛學精華與茶文化結合
三、《百丈清規》是佛教茶儀與儒家茶禮結合的標誌
第三編 茶文化與各族人民生活
第十章 民間茶藝古道擷英
一、《茶經》誕生地,湖州覓古風
二、「功夫茶」中說功夫
三、茶樹王國尋古道
第十一章 從民俗學角度看民間飲茶習俗的思想內涵
一、「以茶表敬意」與禮儀之邦
二、漢民族的婚俗與茶禮
三、少數民族婚俗中的茶
四、喪俗、祭俗與茶儀
五、飲茶與「家禮」
第十二章 區域文化與茶館文明
一、唐宋城市經濟的繁榮與市民茶文化的興起
二、巴蜀文化與四川茶館
三、吳越文化與杭州茶室
四、天津茶社、上海孵茶館與廣東茶樓
第十三章 北京人與茶文化
一、紫禁城裡話茶事
二、北京茶館文化
三、從北京的茶園、茶社看傳統文化向現代文明的演進
第十四章 邊疆民族茶文化
一、雲貴巴蜀茶故鄉,古風寶地問茗俗
二、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的藏族茶文化
三、高山草原話奶茶
四、滿族對茶文化的貢獻
第四編 茶與相關文化
第十五章 茶與詩
一、從酒領詩陣到茶為詩魂──從漢至唐茶酒地位的變化
二、宋人的茶詩、茶詞、茶賦
三、元明清及當代茶詩
第十六章 茶畫、茶書法
一、歷代茶畫代表作
二、中國茶畫中蘊涵的哲理
三、茶書法
第十七章 茶的謠諺、傳說與茶歌、茶舞、茶戲
一、茶的故事與傳說
二、茶諺
三、茶歌、茶舞、茶戲
第五編 中國茶文化走向世界
第十八章 茶在東方的傳播與亞洲茶文化圈
一、中國茶早期外傳與調飲文化及乳飲文化體系
二、中國茶向日本、朝鮮的傳播
三、中國茶傳入南亞諸國
四、亞洲茶文化圈的形成及其重大意義
第十九章 日本茶道、朝鮮茶禮與中國茶文化之比較
一、日本茶道的形成與演變
二、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對比
三、朝鮮茶禮與中國儒家思想
第二十章 中國茶向西方的傳播與歐美非飲茶習俗
一、茶向西方的傳播與茶之路的形成
二、英法諸國飲茶習俗
三、蘇聯各民族飲茶習俗
四、美洲、非洲國家飲茶習俗
目次
一、從茶之源、茶之用到茶文化學
二、中國茶文化的內容、範疇與特點
三、茶文化的研究方法和我們的任務
第一編 中國茶文化形成發展的概況
第一章 兩晉南北朝士大夫飲茶之風與茶文化的出現
一、漢代文人與茶結緣
二、兩晉南北朝的奢靡之風與「以茶養廉」
三、兩晉清談家的飲茶風氣
四、南北朝的宗教、玄學與飲茶風尚
第二章 唐人陸羽的《茶經》與中國茶文化的形成
一、唐代茶文化得以形成的社會原因
二、茶聖陸羽
三、陸羽的《茶經》及唐人對茶文化學的貢獻
第三章 宋遼金時期茶文化的發展
一、五代繼唐開宋,文士茗飲別出新格
二、宋代貢茶與宮廷茶文化的形成
三、宋人鬥茶之風及對茶藝的貢獻
四、宋代市民茶文化的興起
五、遼金少數民族對茶文化的貢獻
第四章 元明清三代茶文化的曲折發展
一、元代茶藝的簡約化是對宋代「敗筆」的批判
二、明人以茶雅志,別有一番懷抱
三、晚明清初士人茶文化走向纖弱
四、清末民初茶文化走向倫常日用
第二編 中國茶藝與茶道精神
第五章 中國茶藝(上)──藝茶、論水
一、藝茶
二、論水
第六章 中國茶藝(下)──茶器、烹製、品飲與品茗意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兩晉南北朝士大夫飲茶之風與茶文化的出現
一、漢代文人與茶結緣
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在兩晉南北朝。但若論其緣起還要追溯到漢代。
茶成為文化,是從它被當作飲料,被發現對人有益神、清思的特殊作用才開始的。中國人從何時開始飲茶眾說不一。有的說自春秋,有的說自秦朝,有的說自漢代。目前,大多數人認為,自漢代開始比較可考。根據有三:第一,有正式文獻記載。這從漢人王褒所寫〈僮約〉可以得到證明。這則文獻記載了一個飲茶、買茶的故事。說西漢時蜀人王子淵去成都應試,在雙江鎮亡友之妻楊惠家中暫住。楊惠熱情招待,命家僮便了去為子淵沽酒。便了對此十分不滿,跑到亡故的主人墳上大哭,並說:「當初主人買我來,只讓我看家,並未要我為他人男子沽酒。」楊氏與王子淵對此十分惱火,便商議以一萬五千錢將便了賣給王子淵為奴,並寫下契約。契約中規定了便了每天應做的工作,其中有兩項是「武陽買茶」和「烹茶淨具」。就是說,每天不僅要到武陽市上去買茶葉,還要煮茶和洗刷器皿。這張〈僮約〉寫作的時間是漢宣帝神爵三年(西元前59 年),是西漢中期之事。中國茶原生地在雲貴高原,後傳入蜀,四川逐漸成為產茶盛地。這裡既有適於茶葉生長的土壤和氣候,又富灌溉之利,漢代四川各種種植業本來就很發達,人工種茶從這裡開始很有可能。〈僮約〉證明,當時在成都一帶已有茶的買賣,如果不是大量人工種植,市場便不會形成經營交易。漢代考古證明,此時不僅巴蜀之地有飲茶之風,兩湖之地的上層人物亦把飲茶當作時尚。
值得注意的是,最早開始喜好飲茶的大多是文化人。王子淵就是一個應試的文人,寫《凡將篇》講茶藥理的司馬相如更是漢代的大文學家。在中國文學史上,楚辭、漢賦、唐詩都是光輝的時代。提起漢賦,首推司馬相如與揚雄,常並稱「揚馬」。恰巧,這兩位大漢賦家都是中國早期的著名茶人。司馬相如作《凡將篇》、揚雄作《方言》,一個從藥物角度,一個從文字語言角度,都談到茶。有人說,著作中談到茶,不一定飲茶。如果說漢代的北方人談茶而不懂茶、未見茶、未飲茶尚有可能,這兩位大文學家則不然。揚雄和司馬相如皆為蜀人,王子淵在成都附近買茶喝,司馬相如曾久住成都,焉不知好茶?況且,《凡將篇》講的是茶作藥用,其實,藥用、飲用亦無大界限。可以說會喝茶者不一定懂其藥理,而知茶之藥理者無不會飲茶。司馬相如是當時的大文人,常出入於宮廷。有材料表明漢代宮廷可能已用茶。宋人秦醇說他在一位姓李的書生家裡發現一篇叫《趙后遺事》的小說,其中記載漢成帝妃趙飛燕的故事。說趙飛燕夢中見成帝,遵命獻茶,左右的人說:趙飛燕平生事帝不謹,這樣的人獻茶不能喝。飛燕夢中大哭,以致驚醒侍者。小說自然不能作信史,《趙后遺事》亦不知何人所作,但人們作小說也總要有些蹤影。當時產茶不多,名茶更只能獻帝王,這個故事亦可備考。
司馬相如以名臣事皇帝,怎知不會在宮中喝過茶?況且,他又是產茶勝地之人。相如還曾奉天子命出使西南夷,進一步深入到茶的老家,對西南物產及風土、民情皆瞭解很多。揚雄同樣對茶的各種發音都清楚,足見不是人云亦云。所以,歷代談到中國最早的飲茶名家,均列漢之司馬、揚雄。晉代張載曾寫〈登成都樓詩〉云:「借問揚子舍,想見長卿廬」,「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區」。故陸羽寫《茶經》時亦說,歷代飲茶之家,「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其實,從歷史文獻和漢代考古看,西漢時,貴族飲茶已成時尚,東漢可能更普遍些。東漢名士葛玄曾在宜興「植茶之圃」,漢王亦曾「課僮藝茶」。所以,到三國之時,宮廷飲茶便更經常了。《三國志•吳書•韋曜傳》載:吳主孫皓昏庸,每與大臣宴,竟日不息,不管你會不會喝,都要灌你七大升。韋曜自幼好學,能文,但不善酒,孫皓暗地賜以茶水,用以代酒。
蜀相諸葛亮與茶有何關係史無明載,但吳國宮廷還飲茶,蜀為產茶之地,當更熟悉飲茶。所以,中國西南地區有許多諸葛亮與茶的傳說。滇南六大茶山及西雙版納南糯山有許多大茶樹,當地百姓相傳為孔明南征時所栽,稱之為「孔明樹」。據傣文記載,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傣族已會人工栽培茶樹,這與諸葛亮南征的時間也大體相當。可見,孔明也是個茶的知己。
飲茶為文人所好,這對茶來說真是在人間找到了最好的知音。如司馬相如、揚雄、韋曜、孔明之類,以文學家、學問家、政治家的氣質來看待茶,喝起來自然別是一種滋味。這就為茶走向文化領域打下了基礎。儘管此時茶文化尚未產生,但已露出了好苗頭。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