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藏人尋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月香快樂的暑假要開始了,她要一個人待在屏東麟洛外婆家一個月,遠離安親班、嘮叨的媽媽和討厭的姊姊。沒想到這個暑假不只開心,還充滿驚喜,原來自己土到爆的名字藏有特殊的含意……
從小在台北生活的月香,會說的客家話不多,除了叫外婆「阿婆」,最標準就是「蓋鬧」(漂亮)和最喜歡吃的東西「面帕粄」(粄條)這二句。原來「藏人尋」就是「捉迷藏」,為了玩藏人尋,月香走出院子外,居然迷失在巷弄中,阿婆用一把乾燥花瓣替她收驚沐浴,原來這不是一般的香花,而是製作成盤花供奉給「伯公」(也就是土地公)之後曬乾的。每天陪阿婆去各地方伯公祭拜,因為阿婆告訴她伯公就像家人一樣要天天去問候,月香除了原本計畫要練習學腳踏車之外,還學習客家六堆的盤花,從家中院子摘下一朵朵香花,如茉莉、含笑、玉蘭花等,堆疊在盤子裡,拿來祭拜神明和祖先。也和阿婆在七夕祭拜七娘姑,月香過了一個非常開心的暑假,但一次月光下的藏人尋,讓她發現一個令人擔憂的祕密,到底該如何是好?
作者簡介
彰化人。水瓶座。定居美國麻州波士頓。專職編劇與小說創作。
小說《第十二張生肖卡》第十六屆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推薦獎。
電影劇本《阿星的摩托車》文化部優良電影劇本獎優等獎,《巴黎出差錯》台北市電影委員會拍台北電影劇本獎首獎。電影作品:《夏天協奏曲》、《白天的星星》、《缺角一族》、《大釣哥》。
繪者簡介
吳嘉鴻
自由插畫工作者,圖畫書俱樂部成員。從一九九六年俱樂部成立至今每年舉辦插畫與繪本的創作聯展及多次個展。喜歡作夢玩耍,喜歡奇幻的想像空間、童趣可愛溫馨的風格。插畫是生活與夢想的調色盤。作品有《喜歡高空彈跳的微笑蜘蛛》、《心靈雞湯》、《別急著吃棉花糖》等。創作繪本有:《我一個人》、《阿魯先生》、《找快樂的鱷魚先生》、《鱷魚日記》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名家讚譽:
《月光下的藏人尋》以孩子的眼光,帶我們走入一個屬於客家文化的生活世界,不論飲食、信仰、審美或遊戲,皆有所觸及。浸淫在這樣的世界裡,讀者可以用一種更富有情趣的方式來理解客家族群的風土人情,讀起來,它就像一部用少年小說的形式所寫成的「客家民俗誌」。
這部作品流露的鄉土情懷值得品味,相對來說,它的情節設計稍弱了些。在這方面,作者其實可以考慮加重「藏人尋」(躲迷藏)的隱喻,用來豐富故事的內涵,如果還能跟客家文化發展的思考結合在一起,那就更好了!
──作家張嘉驊
這是一篇優美的生活故事,月香被送回屏東麟洛媽媽的老家,與表姊妹們和鄰居孩子,過了一個無拘無束的暑假。客家莊常見的的一花一草,如含笑、黃梔子、玉蘭花、桂花、倒地鈴,很想讓人嘗試一下鮮花浴呢。開基伯公壇的文化信仰,盤花的編排與獻祭,記錄了鄉下醇厚的人文氣息。藏人尋,也可以稱作「掩喀雞」、「覓相揣」,童年的遊戲展現眼前,宛如世外桃源般的歡樂。全篇像首優雅的牧歌,縈繞耳際久久難以消失。
──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許建崑
「藏人尋」是客語的捉迷藏。月香暑假作客外婆家,與玩伴玩起捉迷藏,迷走穿梭在客家村的曲折巷弄中,偶爾亂入而聽到大人的街巷雜談耳語。在「藏」與「尋」過程,月香挖掘到父母埋藏甚或遺忘的祕密;找尋中,也發現「月香」這個土爆名字的寓意,旁觀父母如何處理他們的情事,在這自然的靜好中體會成長。
情節之外,透過小說人物場景的描寫,也可以多識草木蟲魚,舒緩而細膩的體會高屏六堆地區客家村落古早的閑適與人情,是另一種讀趣。
──國語日報總編輯鄭淑華
目次
01 麟洛阿婆家
02 藏人尋
03 伯公壇
04 盤花
05 暑假作業
06 阿婆生病
07 冤家
08 月光下的藏人尋
09 七夕
10 時光抽屜
11 和好
12 暑假結束
書摘/試閱
01 麟洛阿婆家
暑假才剛放一星期,月香的媽媽告訴月香要送她到屏東麟洛的阿婆家住一個月,而且只有她去,姊姊要參加鋼琴發表會,得跟媽媽留在台北。月香一聽,興奮萬分,這個好消息代表──她不用上安親班;不用看見她討厭的姊姊;不用練鋼琴;不會聽到媽媽對她的嘮叨。耶,太棒了。月香立刻著手她的快樂暑期計畫,想著哪些東西一定要帶?要住一個月,最喜歡的琪琪必須跟著才行。琪琪是一只貓布偶,四歲就跟著她一起睡,一起上學,形影不離;哪些東西如果裝得下就順便帶(有時間看書嗎?《格林童話》帶著好了,以防無聊);到阿婆家一定要做的事(學會騎腳踏車);還有,該編什麼理由才能跟媽媽多要一些零用錢?
總之,月香心想打定要讓今年的暑假過得很不一樣,而且要讓姊姊羨慕不已。
「妹,你過來一下。」
姊姊的喊叫聲將月香從喜悅中拉回現實。在月香耳裡,只要聽到「妹」這個字,她就預測會有衰事快要發生;姊姊只有在強迫月香做她不想做的事的時候,才會喊她一聲妹。
「幹嘛?」
月香在房間忙著整理她的行李,沒空理姊姊。
「林・月・香!」
沒錯,這才是正常叫法。
「我沒空!我在整理行李。」
「數・到・三!」
月香真不想理她,但是她了解姊姊的個性,要是數到三她沒出現,姊姊肯定會大發雷霆。月香勉為其難走出房間,來到客廳。
「媽媽要你陪我練琴,快點去坐好。」
姊姊指著沙發最左邊的位置要她坐下,因為那個位置剛好跟鋼琴成四十五度角。接著,姊姊假裝走舞台似地繞了客廳一圈,對月香敬了一個禮,之後直瞪著她。
「幹嘛瞪我?」
「林月香,你現在是演觀眾,你要拍手啊!」
月香心想:「什麼嘛,也不過才學了三年鋼琴而已,就把自己當成鋼琴家。算了,為了快點結束,拍手就拍手吧。」月香不情願地拍了拍手,姊姊這才滿意地坐到鋼琴前面,挺起胸膛,開始彈著下個禮拜鋼琴教室她要表演的曲目《歸來吧,蘇連多》。
彈畢,姊姊一臉期待問月香:「怎麼樣?」
「太~好聽了,蘇連多如果聽見一定馬上衝回來。」
月香不知道蘇連多到底為了什麼事要離開家鄉,但是她知道為了不再被姊姊魔音轟炸,絕對不能實話實說。不過,姊姊也不是省油的燈,「騙人!你根本沒有認真在聽。」
「你又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沒有認真聽。」
「好,那你說哪裡好?哪個小節彈得最好?你如果認真聽,你一定知道哪裡好?」
「就是因為我很認真聽,所以我才沒有注意哪裡好?」
「林月香,我現在再彈一遍,你如果敢再說我彈得好,你就完蛋了!」於是,姐姐又把蘇連多給呼喚了一遍。
「怎麼樣?」
「嗯,普普通通。」
「你到底聽去哪裡啊?!這次明明比剛剛彈得更好,妳亂說!」姊姊氣得滿臉通紅。
「我又沒有說不好聽!而且是你說不能說好聽的。」
實在有夠倒霉,說謊話被罵,說真話也被罵。月香不想再忍了,跑進媽媽房間告狀,「媽~,林洛好煩!」
「媽,是你叫林月香陪我練琴的,可是她都不配合。」
「噓,我在跟爸爸講電話。」媽媽拿著手機往客廳走,月香和姊姊跟了上去,一人一句搶著問,「爸,你什麼時要回來?」「記得買我上次交代的。」
媽媽掛掉電話,沉默了幾秒鐘才開口,「爸爸這個月還是沒辦法回來,他說大陸公司要出貨,他要留在那裡加班。」
「啊~,又不能回來?!」月香跟姊姊都相當失望。
「爸上次答應我,要回來聽我的鋼琴發表會的,怎麼能黃牛?」
「彈那麼難聽,難怪爸不想回來。」
「林月香,你說什麼!」
媽媽看著她們姊姊倆吵嘴,揉了揉太陽穴,說:「到底什麼時候要開學?真想趕快把你們兩個都送回學校去。」
「可是我們才剛剛放暑假耶!」
「趕快把妹妹送走。媽,我比較乖,我留在家裡陪你。」姊姊趁機抱著媽媽撒嬌。
「好啊!我贊成把我送走。媽,拜託趕快把我送到屏東阿婆家,拜託~!」
對月香來說,這個暑假應該可以得九十八分,扣掉的兩分是爸爸一個月回台灣一次的約定沒有兌現。一想到可以過一個遠離媽媽囉唆跟姊姊找麻煩的暑假,就足夠讓她開心不已。
□
隔天早上,媽媽開車載月香南下。姊姊有鋼琴課,獨自留在台北。月香在車上突然感到有一點點不安,「媽媽,你要幫我注意,不可以讓姊姊碰我抽屜裡面那一盒新的伸縮筆,那個是爸爸送給我的。」
「你到阿婆家要聽阿婆、舅舅、舅媽的話,做一個好孩子,知道嗎?」
「知道了,講很多次了。」月香再次叮嚀媽媽,「還有,你不可以讓姊姊把冰箱裡面的芒果果凍吃光,她每次都吃超過!」
「你在阿婆家不可以拿錢去亂買零食,知道嗎?」
「知道了,講一百次了。媽~,我講的你到底有沒有記住啊?」
「林月香,是我在交代你注意事項!」
「知道了,你講一百零一次了。」
車子一路從台北南下屏東,途中,月香睡了又醒,醒來又睡。越往南,天空越藍,白雲朵朵像盛開的花,天空藍得像一望無際的海。當月香睡眼惺忪醒來,看向車窗外,前面出現一個路標:麟洛。車子左轉,往麟洛方向前進。當月香看到鄭成功廟時,就知道麟洛到了。每年春節過年初二,跟著媽媽回麟洛娘家,她只對這座鄭成功廟有印象,周圍掛滿紅燈籠,前來拜拜的信徒將整間廟擠得水洩不通。
媽媽將車子停在巷子口的空地,月香跟著媽媽走進巷子。月香邊走邊張望,覺得客家庄這裡的巷子每條都長得好像,曲折蜿蜒的巷弄,跟台北永和的巷子一樣窄,一樣讓她時常迷路。這裡跟永和巷子不同的是,幾乎家家戶戶的門前都種有香花。
月香站在一棵含笑前面,小手捧著一朵白色的含笑花,湊著鼻子聞了聞,「好香!」
月香媽媽提著一袋行李走在前面,回頭催促月香。
「快點啊!阿婆在等我們呢,還玩?!」
月香趕緊跑了過去。媽媽邊走邊叮嚀月香,「暑假在阿婆家不能調皮,如果跟表姊吵架讓我知道了,我就叫舅舅帶你回台北。」
「我才不會跟表姊吵呢!」
「那你在家一天到晚跟姊姊吵?」
「是她先跟我吵的。」
「你要是惹阿婆和舅媽生氣,下次就別想來這裡過暑假。」
「知道啦!」
伙房庭埕曬著羊飼料。舅媽和滿芬表姊兩人蹲在庭埕曬鳳梨皮。月香媽媽和月香走進伙房外牆的大門,月香就大喊:「舅媽!滿芬姊!」
舅媽回頭,「你們來啦!」她往門內喊:「媽,秀惠她們到了。」
阿婆在屋內聞聲,從大門走出來。月香立刻跑上前,開心地拉著阿婆的手。
「阿婆!」
「唉呦,我的月妹愈來愈『蓋鬧』了。」阿婆用六堆地區的客家話稱讚她的小外孫女。
月香也回了阿婆一句客家話,「阿婆也愈來愈『蓋鬧』了。」
「學阿婆說話?」
月香調皮地笑了笑。要真是學阿婆說話,她還真是學不來。從小在台北生活,月香只會講幾句客家話,說得最標準的一句就是「漂亮」──「蓋鬧」。
「吃飽飯了沒?」
「還沒。阿婆,我想吃面帕粄。」
「面帕粄」是月香第二個說得最標準的客家詞彙,因為這是她最喜歡吃的板條。
月香媽媽瞪了女兒一眼,覺得她沒大沒小。「媽,你要多盯著月香,她很調皮,連我都管不動。」
阿婆點頭笑了笑,牽著月香的手。「來,先進來。阿婆有做你愛吃的菜包喔。」月香跟著阿婆走進屋內。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