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本書並沒有提供年鑒式的枯燥的攝影史,而是以當代攝影實踐的議題為焦點來討論相關的看法與見解、技術的局限性及其社會政治背景。換言之,作者將攝影學觀點的發展與相關的實踐聯繫起來進行闡述,並以這些特定的重點領域作為每章的主題。讀者將在本書中瞭解到以下內容:關於攝影的今昔論辯、 紀實攝影與新聞攝影、個人照片與大眾攝影、攝影與人體、攝影與商品文化、攝影作為藝術。
與上一版相比,本書更新了部分案例研究,例如:唯物主義與具體化、人類體驗的商品化,以及風景攝影作為一種攝影類型。此外,作者還更新了近百張照片,作品來自比爾·布蘭特、馬丁·帕爾、辛迪·舍曼、傑夫·沃爾等知名影像藝術家。
本書適合攝影愛好者、攝影師、攝影理論家、攝影批評家、視覺文化研究學者、媒體從業者閱讀,並適用於相關藝術專業的學生和老師的研究與教學工作。現在本書已成為攝影理論研究領域的主要教科書之一。
作者簡介
莉茲·威爾斯(Liz Wells)是英國普利茅斯大學藝術學院攝影文化教授、阿爾斯特大學貝爾法斯特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同時她還是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歐洲攝影史協會會員、美國攝影教育協會會員。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前言 9
1
關於攝影的思考 19
今昔論辯
引言 21
審美與技術 23
新技術帶來的影響 23
藝術與技術 24
作為紀實的攝影作品 28
攝影與現代 30
後現代 33
數碼影像時代的美學 35
當代論辯 38
何為理論 38
攝影理論 40
對寫實主義的批判性反思 41
解讀影像 44
對攝影的反思 48
理論、批評、實踐 49
案例研究:影像分析——以《流離失所的母親》為例 53
攝影史 64
誰是攝影之父 66
照片作為影像 67
備受關注的攝影史 69
攝影與社會史 72
社會史與攝影 72
照片作為證據 72
具有定型分類作用的攝影 74
習俗和情境 78
博物館與檔案庫 79
2
調查者及其所調查的事物 83
關於攝影及攝影以外的事
引言 85
紀實攝影與新聞攝影:相關議題與定義 86
紀實攝影 86
新聞攝影 87
攝影與戰爭 89
紀實與真實性 98
數字時代裡真實的定義 100
調查與社會事實 103
維多利亞時代的調查與研究 103
拍攝工人 105
攝影與殖民主義 109
紀實攝影的建構 113
描繪自身 114
美國農場安全管理局(FSA) 118
案例研究:《鼓》 121 紀實攝影:新文化、新空間 124
街頭攝影 124
紀實攝影理論與批評 130
文化政治和日常生活 131
色彩中的真實世界 133
全球化時代的紀實與新聞攝影 136
3
“ 如此貼心地看著......” 139
個人照片與大眾攝影
引言 141
私人生活與個人照片:用戶與讀者 143
家庭小圈子的內與外 146
個人攝影的公與私 146
家庭攝影之外 149
虛構與幻想 151
肖像與相冊 152
家庭攝影的隨意性與親密性 158
反照自身的工人階級 159
柯達與大眾市場:柯達之道 164
柯達樂園的超級快照 170
邪惡之途與無名功業 174
重溫檔案 174
後家庭與後攝影 數碼世界與隱私的終結 183
在美術館裡...... 192
4
作為客體的主體 193
攝影與人體
引言 195
處於危機的人體攝影 195
社會差異的體現 200
攝影與身份辨識 200
科技之身 205
照相機作為一種機械之眼 205
介入與科技影像 208
人體作為一種機器 209
數碼影像製作與可塑性身體 214
案例研究:唯物主義與具體化 215
變化中的身體 218
攝影、出生與死亡 218
本章概述 224
5
景觀與幻象 225
攝影與商品文化
引言:景觀社會 227
肖像攝影與商品文化 229
新聞攝影、懾人的魅力與狗仔隊 231
圖庫攝影、攝影庫與公司媒體 234
廣告攝影中的商品景觀 239
案例研究:人類體驗的商品化——可口可樂“暢爽開懷”廣告行銷戰役 246
意義的轉換與爭議 248
攝影再現中的霸權 249
攝影蒙太奇:社會關係的隱藏 250
勞動關係的拜物化 253
凝視與性別化的再現 255
時尚攝影 258
案例研究:旅遊、時尚與“他者” 264
圖片的語境 273
影像的世界 274
案例研究:貝納通、托斯卡尼與廣告的限制 276
6
超越白牆 281
攝影作為藝術
引言 283
作為藝術的攝影 284
早期的攝影論辯與實踐 287
攝影與藝術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287
寫實主義與再現體系 288
攝影對藝術的擴展 290
要求在美術館占一席之地的攝影 292
現代時期 296
現代主義與現代藝術 296
現代攝影 299
攝影之眼:新的觀看之道 301
案例研究:藝術、設計、政治——俄國構成主義 301
對形式的強調 304
美國形式主義 304
案例研究:藝術運動與思潮——超現實主義 307
20世紀末期的觀點 311
觀念藝術與攝影 311
攝影與後現代 314
女性攝影 318
身份認同的問題 320
身份認同與多元文化 321
案例研究:風景攝影作為一種攝影類型 324
機構中的攝影 337
對當代攝影的評價 338
策展人、收藏者與攝影節 341
美術館作為一種語境 342
模糊界限 343
後記346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