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內容簡介一】
被稱為“聖人可汗”的不是唐太宗,而是隋文帝,單從這一點就足以管窺隋朝開皇年間堪比大唐的盛世局面。
隋文帝想建立一個理想政府,想成為彪炳千秋的明君聖主,所以他克己復禮、勵精圖治,造就出他與隋朝光鮮的一面:驚世的武功、煥然的典章、干雲的豪氣……
但他在理想與道德上的苛求,也同樣為大隋盛世埋下了深深的危機:他為了確保存糧,寧可與百姓一起逃荒,也不開倉賑濟;他營建恢宏的大興城,裡坊卻嚴整得如棋盤一般;他苛責兒子,終釀成親情乃至國家的沉痛悲劇……
他的價值取向,註定了他無法成為有道的君主,更不會是有情的君主。他的統治方式,也使整個大隋王朝陷入了一種只有氣度而沒有溫度的迷局。
【內容簡介二】
隋朝君臣十幾年勵精圖治,迎來堪稱國泰民安的黃金時期——“開皇盛世”。當時的百姓,無不相信在隋文帝的英明領導下,大隋王朝將越走越好。
但是在外表強盛至極的太平盛世之下,皇家內部卻隱藏著深深的矛盾。面對巨大的權力誘惑,再濃的親情也不堪一擊。楊堅的兒子之間,爆發了驚心動魄的繼位之爭,朝臣也被捲入政治旋渦,各保其主,殊死較量。
而隋文帝楊堅晚年時期,在膨脹的皇權面前,用人思路日漸褊狹,開始放縱治政。最終功臣被殺,太子被黜,三王身死,缺乏政治道德的楊廣占得上風,成功上位。
待他崩于仁壽宮大寶殿,留給楊廣的,是一個統一強大的帝國,也是一個上下離心、人人自為身謀的,矛盾重重的朝堂局面。也給後人留下,隋文帝是正常死亡,還是被人謀殺的千古謎團。
作者簡介
蒙曼教授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博士。
2002年至今,于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任教,主要研究領域為隋唐五代史及中國古代女性史。
2007年,成為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史上ZUI年輕的主講人,先後主講《武則天》《太平公主》《唐明皇》《大隋風雲》等系列節目,因其生動有趣的講述方式、嚴謹的考證、條理清晰的邏輯,以及敢於質疑的顛覆性史學觀點,產生巨大影響,並出版紙質書,風行至今。
甚至讓幾代學生讀者,愛上學習歷史、選擇了歷史專業。
2016年起,連續5年擔任《中國詩詞大會》評委,以其深厚的學養和幽默風趣的點評,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名人/編輯推薦
顛覆性解讀被毀譽爭議千年的短命王朝。
寫盡大隋令人窒息的38年興亡權鬥史。全套共四部。
★隋唐史學者蒙曼老師《百家講壇》成名之作。
★知乎“如何評價蒙曼?”90%好評率的歷史講師。
★喜馬拉雅FM上架至今不到一年,強勢收穫2100萬收聽。
★通俗講隋朝歷史繞不開的經典講本。
★作者蒙曼親手操刀,逐字審閱,大規模修改,沉澱十餘年隋唐史學成就。
★“(蒙曼)故事確實講得精彩,而且她背後還有學術、思想。”“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被她舉重若輕地娓娓道來,讓我們恍然大悟,豁然開朗。”――易中天★封面:以翻騰著浪花的河水,代表隋朝各個階段,洶湧激蕩而來,又在洪流中遠逝;文字選擇金色油墨印刷,在歷史的洪流暗影中隱隱閃亮,顏色的衝撞,充滿歷史與現代氣息的和諧交織;採用雙封設計,藝術紙印刷,手感奇佳,極具收藏價值!
★顛覆性解讀被毀譽爭議千年的短命王朝。寫盡大隋令人窒息的38年興亡權鬥史,皇權、世族、軍閥,權力爭鬥波詭雲譎,名士猛將競相登場。這是一個被宏圖大業壓垮的王朝,是一個持續發酵著爭議的王朝,是一個名聲掃地但留下豐厚遺產的王朝。
★全套共四部――《大隋興衰四十年1.東亞霸權》《大隋興衰四十年2.饑餓盛世》《大隋興衰四十年3.雄略暴君》《大隋興衰四十年4.自殺王朝》。
目次
第一章 再平江南
開皇九年(589),隋文帝僅僅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異常順利地打敗陳朝,統一南北。但就在第二年,陳朝的舊境全面發生叛亂,隋朝又被重新捲入戰火之中。江南為什麼會發生叛亂?先前的順利和此時的反彈之間有什麼關係?隋朝的統治者到底做錯了什麼事情,讓江南人民無法接受?
一、江南再叛
二、楊素高壓
三、楊廣懷柔
四、嶺南歸順
第二章 計殺大義
她本是北周皇室的公主,為了和親遠嫁突厥,成為突厥的第一夫人。北周政權被隋文帝楊堅取代後,這位公主又被楊堅認作乾女兒,封為“大義公主”。但她對楊堅覆其邦家、滅其宗族的行為,一直無法釋懷,總想尋找機會替娘家報仇。但不幸的是,她不僅沒有達到目的,反倒讓自己也命喪黃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隋文帝為什麼不能容忍這個弱女子?
一、都藍勢盛
二、計殺大義
三、抑強扶弱
第三章 聖人可汗
其實早在唐太宗這位“天可汗”之前,隋文帝早已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兼任北方草原民族的共同可汗,並被尊稱為“聖人可汗”的皇帝了,這正是“天可汗”的雛形,也是中國政治史上的一個極大榮耀。隋文帝的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突厥人為什麼這麼尊崇隋文帝?
一、突利入隋
二、楊廣立功
三、戰爭意義
第四章 開皇之治
隋文帝統治時期,誕生了一個流傳千載的稱號—“開皇之治”。可想而知,在人們的心目中這是一個政治清明、經濟富庶、人民生活安定的時代。那麼隋文帝在當政期間都有什麼建樹?社會狀況究竟如何?
一、發展經濟
二、發展文教
三、整頓吏治
第五章 太子失寵
隋文帝是位好皇帝,但未必是好爸爸,治國有法的人未必治家有方。他當政之後遇到的最棘手的問題其實就是家庭問題,確切地說,是太子楊勇的問題。嫡長子楊勇在開皇元年(581)就被立為太子,一直接受嚴格的政治訓練,他的政治表現也不乏精彩之處,本來應該順利接班。但令人遺憾的是,不知是“太子”這個位置太敏感,還是皇帝的要求太高,隨著時間的推移,楊勇似乎越來越不入父皇母后的法眼,他的太子之位也隨之搖搖欲墜。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一、太子楊勇
二、失愛于父
三、失愛於母
第六章 楊廣結盟
隨著隋文帝夫婦對太子楊勇不滿的升級,晉王楊廣也使出渾身解數,盡力討取父母歡心。但是太子號稱國本,輕易不能廢立,隋文帝雖然對楊勇不滿意,也不可能隨便廢黜。楊廣究竟採取了什麼手段,促使隋文帝下定決心?他又為自己謀求了哪些勢力支撐?
一、獨孤援手
二、楊素加盟
三、太子危機
第七章 高熲罷相
在晉王楊廣的推動之下,獨孤皇后和宰相楊素結成了反太子聯盟,對太子楊勇展開內外夾擊,促使隋文帝產生了廢掉太子楊勇、改立晉王楊廣的想法。不過廢立太子畢竟是國之大事,還得征得宰相高熲的贊同。高熲當年為隋朝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得隋文帝和獨孤皇后的信任。當隋文帝拿這件事去問他的時候,高熲一口否決。高熲為什麼要反對廢立太子?他的反對給他帶來了什麼後果?
一、保護太子
二、得罪皇后
三、高熲之廢
第八章 東宮易主
由於獨孤皇后的挑撥,宰相高熲被隋文帝革職為民。太子楊勇失去了強有力的支持,很快被廢黜。晉王楊廣則成功上位,成為大隋王朝的新太子。可是,太子楊勇雖然不討父母喜歡,但畢竟沒有什麼大的過錯,隋文帝究竟是以什麼名義廢黜太子的?這一廢立的過程又是如何完成的?
一、皇帝發難
二、壓平朝廷
三、廢長立幼
第九章 骨肉相
大兒子楊勇被廢太子之位,並不是隋文帝家庭唯一的悲劇。在這場繼承權爭奪戰中,隋文帝另外兩個兒子也相繼遭遇不幸,三兒子秦王楊俊死於非命,四兒子蜀王楊秀也被剝奪官爵,廢為庶民。這是怎麼回事?隋文帝的兒子們都做了什麼?為什麼會有如此悲慘的結局?
一、秦王之死
二、蜀王之廢
第十章 由盛轉衰
隋文帝晚年,家庭四分五裂,變故頻繁,他本人也一改隋初勤儉自律的作風,開始放縱自己。在治國理政方面,隋文帝也出現了嚴重的失誤,隋朝初年那種君臣協力、奮發圖強的局面,不復存在。隋文帝為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他這種心態的變化會給隋朝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一、仁壽逸志
二、任情枉法
三、猜忌大臣
第十一章 風波再起
隋文帝后期,因為家庭變故,他的統治心態和朝廷局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朝堂之上日益充滿火藥味和緊張感。而受這些變化衝擊最大的,則是新太子楊廣。他好不容易到手的太子之位也變得不穩定起來。這個家庭變故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對政局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
一、獨孤之死
二、楊素失寵
三、楊廣危機
第十二章 文帝之死
獨孤皇后去世兩年之後,仁壽四年(604),隋文帝崩于仁壽宮大寶殿,留下一個偉大的帝國,也留下了一個巨大的謎團。兩代皇帝交接班,這在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是關鍵期和敏感期,也往往伴隨著流血和陰謀,隋文帝也不例外。隋文帝是正常死亡,還是被人謀殺?隋文帝之死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不同的說法?
一、兩種記載
二、死亡之謎
第十三章 一代英主
在西方人眼中,隋文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繼秦始皇之後第二個偉大的皇帝。但是在大多數中國人心中,第二名的業績是輪不到他的。
隋文帝楊堅在位二十四年。他統一中原,確立制度,修訂法律,完成了一件又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堪稱歷史上極為高效的帝王之一;他誅殺功臣,廢黜太子,給人留下了為政苛察、多威少恩的印象。到底該如何評價隋文帝?為什麼在中外人士心目中,隋文帝的形象會如此不同?
一、豐功偉績
二、不達大體
三、矛盾的皇帝
相關商品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