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看見標簽上的建議零售價,又打五折,你會心動嗎?其實,這裡面有隱形價格,所謂的劃算不過是一種錯覺。然而,大家都吃這一套。
你是戀愛腦嗎?你可以不是。世界上有25種愛情故事模型,你想和什麼樣的人組什麼樣的CP,也許都是注定的。
你生氣發飆後會不會後悔,覺得不應該這樣?但是,不應該發火是對情緒的偏見。與其把自己憋出內傷,不如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憤怒。
自控力很難培養嗎?不難。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想法來控制衝動,這種力量來自前額葉皮層,只要激活這個區域,就能夠冷卻誘人的刺激。
作者用幽默有趣的語言,給看似普通的生活賦予有理、有據、有意思的分析和解釋,力圖帶大家發現生活裡有趣的事、司空見慣的現象背後的科學道理。一切都不是命數。科學的偉大,在於能幫助你認識世界,認識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
作者簡介
李崢嶸,媒體人,《科普時報》專欄科普作家,新浪好書榜科學類圖書特約撰稿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市金牌閱讀推廣人。
名人/編輯推薦
◎《科普時報》總編輯尹傳紅作序鼎力推薦。
◎ 幽默風趣的語言,令人發笑或者深思的故事,醍醐灌頂的科學道理,總有一樣讓你歡喜。
目次
第一篇 社會維度:冷靜思考,直面人生
釣愚: 為什麼消費者容易受騙
標簽上的建議零售價是個偽命題
手機購物的直覺感讓錢包更癟
年終獎和榮譽,你會舍棄哪個
八卦背後的社交常識
從源頭解決職場壓力的兩種情商
壓抑憤怒是處理情緒的偏見
為什麼你制訂的計劃老完不成
密碼傳奇裡的那些往事
第二篇 自然維度: 喚起美好的心靈
為什麼哭過之後感覺很舒服
關於引力波的嚴肅八卦
“微”不足道的揚 “塵”之旅
材料如何塑造我們這個世界
別對你身上的微生物下手
與野生動物相遇的時刻
吃雞全球化
第三篇 情感維度:掌握自己的命運
極簡主義教你如何拆解焦慮
當數學家掌握愛的終極公式時
愛情不過是個主觀塑造的故事
如何破解越在乎越容易搞砸的怪圈
棉花糖實驗: 抵抗誘惑的小遊戲
唯有孤獨恒常如新
好奇心的樂趣很美妙
人生失意時, 請來一次精神冒險的徒步
丑到極致就成了美嗎
第四篇 家庭維度:享受溫暖的氛圍
買衣服是女人一生的剛需
當呼吸化為空氣: 一個醫生的臨終思考
火葬場裡的奇異人生
快樂很簡單, 幸福很復雜
家門口的自然驚奇
基因厲害, 還是教育厲害
受寵的豐滿, 失寵的胖
書摘/試閱
棉花糖實驗:抵制誘惑的小遊戲
斯坦福大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做過一個心理學實驗,叫作 “學齡前兒童為了獲得更加豐厚的獎勵物的自我延遲滿足實證研究”,這個題目看著非常嚇人, 它其實有一個更通俗且有名的名字——棉花糖實驗。
實驗非常簡單,給小朋友兩個選擇:面前分別有一顆和兩顆棉花糖,如果選擇馬上吃,可以得到一顆棉花糖;如果能堅持20分鐘,就可以得到兩顆棉花糖。科學家一直在追蹤這些參加實驗 的孩子的成長,每隔10年進行一次評估,結果發現:一個四五歲的孩子能等待的時間越長,後來參加美國高考的成績就越好。那些堅持時間最短的小孩,比那些堅持時間最長的小孩,總體成績差了210分。等待時間更長的孩子,不光考試成績好,後來也更能控制自己的體重、有效地應對沮喪和壓力,他們的職業發展、婚姻、身體、精神狀況也更好。
這個實驗為中國的一句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提供了心理學依據:培養自控力延遲滿足,成就你的人格優勢。看起來,小時候為了兩顆棉花糖可以等並不是什麼大事,但長大了可以為了更大的棉花糖而等待,成功的概率也更大。科學家掃描了這些人的大腦,發現那些能等待的人,前額葉皮層區域更加活躍——一個用來解決問題、創造性思考、克制衝動行為的地方,而那些不能等待的人的中腦皮層更加活躍——這個地方處於大腦深處最原始的部分,和人的欲望、快感以及成癮有關。除了大腦發育的差別之外,還有什麼原因影響一個人的自控 力?為什麼有些人無法控制自己的衝動?科學家解釋了另一個原因:相信有第二顆糖,等待才有意義。如果在一個說話不算數的家裡,孩子不相信父母的承諾,那麼也不會願意為了未來的可能性而忍耐。如果小時候不能等,一輩子都不行嗎?並非如此。自控力的確和基因有關係,有的人天生自控力強,有的人自控力弱,但是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樣可以通過鍛煉來加強。抵制誘惑其實是有策略的。
我們來學習一下如何抵抗誘惑。
第一個策略是回避。
給棉花糖兩種擺放方式,一種方式是讓小朋友能看見棉花糖,另一種方式是把棉花糖蓋起來,你覺得在哪種情況下更能等待?實驗證明,如果你把一個東西蓋起來,等待的時間能延長十倍。也就是說,讓自己遠離誘惑,就能堅持更久。
第二個策略是分心。
實驗中那些能等待的小朋友會想出一些辦法,有人會蒙著眼睛不看,還有人想象自己在玩有趣的遊戲,比如動動腳指頭就像在彈鋼琴。如果實驗人員事先鼓勵小朋友去想想有趣的事情,比如說蕩秋千,等待的時間就會多出10分鐘。如果實驗人員說想想這棉花糖多好吃啊,小朋友會迫不及待地幹掉棉花糖。
第三個策略是冷靜。
當實驗人員改變獎勵品,不給棉花糖,只是顯示圖片,結果大反轉!只是看圖片的話,等待就變得容易多了。
能不能等待還有其他因素,比如說實驗之前先表揚小朋友,讓他們想一些愉快的事,而讓另外一些小朋友想悲傷的事,哪種孩子等待時間更長?當然是心情愉快的孩子更能等待。
還有獎勵品不同,等待時間也不一樣。例如巧克力和鉛筆,你願意為哪一個東西而等待?——實驗顯示可以為鉛筆等得更久。但是科學家要是告訴你,這個巧克力被蟑螂爬過……很可能等多久你都不想吃了!這就證明一個人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想法而控制衝動,這種力量來自前額葉皮層,只要激活這個區域就能夠冷卻誘人的刺激。
當科學家公布了棉花糖實驗後,很多大人也會用這個實驗測試自己的小孩,如果小孩表現不佳,他們就會很沮喪,覺得孩子 要完蛋了,缺乏自控力,長大了不是墮落就是一事無成。其實自控力跟年齡有關係,三歲的小孩根本無法理解延遲滿足這個問題;四歲的小孩理解了,但他們會選最差的策略,把棉花糖放在自己的面前,想象是有多好吃;到了五六歲,大部分孩子都會選擇隱藏獎勵物品,會用想象的遊戲來讓自己分心;而要到十二歲,他們才能掌握怎樣冷卻衝動,比如有的孩子把棉花糖想象成蓬松的云,讓等待變得容易。
所以小時候選擇吃不吃那個糖並不代表什麼,開始有些孩子 可能一分鐘也不能等,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者學習了等待策略之後就能做得更好。有些孩子開始很有天分,但是後來減弱了自控力。
用什麼方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首先,以身作則的父母培養 出來的孩子自控力好。其次,讓孩子學習策略,充分相信孩子的控制力。過度控制孩子的父母會破壞孩子自控力的發育,比如大人讓孩子自己保管糖果、自己控制吃糖的數量,對孩子說如果能 夠堅持到周末才吃完,下次還會給買。如果大人說話算數,孩子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如果大人說話不算數,孩子覺得未來沒有希望,就不會願意再等待,不如趕緊存到肚子裡。
如果你已經錯失了這樣的成長鍛煉,該如何抵抗成人世界的誘惑呢?第一,可以增加體育鍛煉,能鍛煉專注力;第二,不開心的時候,要想想愛你的、你也愛的人,別想那個讓你難受的人;第三,要做你真正熱愛的事情,這樣就會不知疲倦,能夠抵抗各種誘惑。
你是那個能經得起誘惑的人嗎?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