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領取雙11折扣優惠
阿彌陀佛50問
滿額折

阿彌陀佛50問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80 元
優惠價
90162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4 點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得閒即念佛,事忙則做事,一聲「阿彌陀佛」,使人「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於現世中就能獲得殊勝利益!
★本書以寬廣的視野,介紹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以及彌陀法門的修持、現代應用。
★是祈願生命活出無量光、無量壽、無限美好的讀者,進入彌陀願海的最佳入門書。

無有眾苦,但受諸樂!
最莊嚴美好的極樂淨土實現者——阿彌陀佛

無論歷史如何改朝換代、南遷北徙,一句「阿彌陀佛」,為古往今來的人們化解生老病死苦,化解天災人禍苦,福增無量,罪滅河沙;當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即是皈依無量光、無量壽佛。

念佛修行,能夠離苦得樂,因為無論追求財、色、名、食、睡……等各種享受,快樂都只是暫時的存在,欲望永遠無法得到真正的滿足。苦與樂是相對的,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是眾苦聚集之地,而極樂世界只有快樂,沒有痛苦。極樂世界為何是最幸福快樂的世界呢?重點不在七寶嚴飾、黃金鋪地的環境,或是人人容貌端嚴,壽命無量;而是極樂世界的眾生,心是清淨無染的,所以沒有煩惱憂慮,日日歡喜無比地修行,直到解脫自在。

雖然現在我們出生在娑婆世界,體驗著生老病死之苦,但若能養成念佛的習慣,讓自己身處於佛號中,以一句佛號來轉換無數的念頭,使妄念無從生起,煩惱定能漸漸減少。現代人每天面對千變萬化的訊息、千頭萬緒的工作,最適合修持彌陀法門,來保持心的專注與覺醒,本書帶您認識阿彌陀佛,深入彌陀願海,得到歡喜平安!

# 諸佛之王——認識阿彌陀佛
# 極樂淨土導覽——集合210億個佛國的莊嚴美好
# 阿彌陀佛的經典與法門修持
# 念佛的利益與日常運用的解答

念佛可於現世獲得十種利益(蓮池大師《雲棲法彙》)
1. 晝夜常得諸天、大力神將,並諸眷屬,隱形守護。
2. 常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菩薩,常隨守護。
3. 常為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4. 一切惡鬼,若夜叉、羅剎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龍、毒藥悉不能害。
5. 一切火難、水難、冤賊、刀箭、牢獄、杻枷、橫死、枉死,悉皆不受。
6. 先所作罪,悉皆消滅,所殺冤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
7. 夜夢正直,或復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身。
8. 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
9. 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供養禮拜,猶如敬佛。
10. 命終之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得見阿彌陀佛,及諸菩薩聖眾,手持金臺接引,往生西方淨土,盡未來際,受勝妙樂。

學佛入門新主張:
【學佛要快樂】
人生是苦海,得遇佛法多幸運!
【學佛要敢問】
不怕問題多,轉煩惱就開智慧!
【學佛要運用】
佛法要練習,熟能生巧得平安。
【學佛要成佛】
要有大信心,未來佛正在學佛!

〈導讀〉念念與阿彌陀佛相應 陳劍鍠
↑TOP
在中國彌陀淨土法門的傳統裡,有許多祖師大德的著作,以問答形式來闡述淨土教義和信仰問題,例如隋代智顗大師的《淨土十疑論》、元代天如惟則禪師的《淨土或問》及清代悟開法師的《念佛百問》等,乃至現、當代大德亦有這種形式的著作在坊間流傳,而且為數不少。在一問一答之間,讓淨土法門的學習者或是一般讀者,容易明白問題所在,並且得到相應的解答。

古代的著作由於文字古奧,對於現代人而言,閱讀上會有些許隔閡或是障礙,因而法鼓文化出版這套「學佛入門Q&A」系列著作,接引現代人認識佛教,尤其本書《阿彌陀佛50問》,除了文字明白可讀之外,內容採自經典的教示、古代祖師大德的成說、教導修持的方法,以及當代學者的研究成果,具有較為廣闊的視野來介紹阿彌陀佛的種種問題,對彌陀念佛法門的基礎認知而言,是當代人士的一大福音。

聖嚴法師曾於《念佛生淨土》說:「修念佛法門者,正在念佛時,將心中所有一切雜念放下,只管專心念佛號,此心即與佛相應,那時的心中,便沒有恐懼、懷疑、貪、瞋、驕傲等的雜念起伏。若能更進一步,一時之間,全部雜念離你而去,此時便與佛的淨土相應。一念相應一念見淨土;二念相應二念是淨土;念念相應念念住淨土。」這裡所謂的「將心中所有一切雜念放下,只管專心念佛號」,可視為念佛的下手處。我們時時處於妄想紛飛的情境裡,不由自主。我們也知道妄想紛飛來自於過去世的業障,因為妄想表示內心不清淨,不清淨便會產生煩惱,煩惱即是業障,佛法說這是煩惱障,惱亂心神,不能顯發妙明真性。

我們平時養成念佛的習慣,讓心安住在佛號上,目的是要以佛號抵擋每天無時不刻的妄想,以一句佛號來轉換無數的念頭,這樣一來,煩惱便會漸漸減少,直到「一念相應一念見淨土;二念相應二念是淨土;念念相應念念住淨土」。念佛人如果已經有點工夫的,便能夠佛號一提起,一切戲論皆當止息;一心專念,佛號在當下。

念佛者的修行第一要務是要讓心調柔下來,我們看到自己不喜歡的人、事、物,常用自己的習慣、教育、知識等慣性思維或刻板印象,以此評判外在的一切,在不知不覺之中陷入「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態度。其實,這是心不調柔所產生的問題,不調柔也就是「我執」仍然很重,亦即還有很強的「貪、瞋、癡」,但是我們常常在「合理化」自己的「貪、瞋、癡」,這是無明的一種表現。因此,我們應「時時刻刻與佛的慈悲和智慧相應」,這是修行的第一要務,因具有慈悲與智慧,便沒有恐懼、懷疑、貪、瞋、驕傲,修行的目的在於追求這種精神上的超脫境界。

我們一般人雖無法證入「念佛三昧」,但可藉由「信願」成就往生。印光大師曾說:「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淨土耳。今既不發願,亦豈有信。」真信切願是往生極樂淨土的必備條件,也是念佛法門的真實義。具有「真信切願」必能生起菩提悲願,因為已達「真誠」、「懇切」,故自然而然地發起菩提心願,否則所謂的「真信」、「切願」恐怕只是嘴巴說說。

而往生極樂世界必須發菩提心,如蓮宗二祖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指出:「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曇鸞大師《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註》亦云:「此無上菩提心即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即是度眾生心,度眾生心即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心。是故願生彼安樂淨土者,要發無上菩提心也。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為樂故願生,亦當不得往生也。」

曇鸞大師強調沒有發菩提心,不可能往生彼佛國世界。這個菩提心涵攝「乘願再來娑婆世界度化眾生」的真實義。蓮宗九祖蕅益大師《大乘起信論裂網疏》說:「為度眾生求生淨土,非為自身獨出生死。有此菩提弘願,方是往生正因,不然縱令念佛菩薩,與佛菩薩氣分不相契合,不能生淨土也。」求生淨土並不是為了自己享樂,而是須發「菩提弘願」才能與「佛菩薩氣分相契合」,否則往生不了極樂世界。

上文藉由聖嚴法師一段教導的話語破題,並略微闡述念佛方法、心態及延伸至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必須發菩提心等要義,以與《阿彌陀佛50問》相互呼應,祈望《阿彌陀佛50問》能讓讀者們認識阿彌陀佛的慈悲願海,也能開拓出美好人生的光明淨土,獲得無上法味。

陳劍鍠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目次

【導讀】念念與阿彌陀佛相應 陳劍鍠

1 認識阿彌陀佛
Q01:為何說「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
Q02: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
Q03:佛教徒為何以阿彌陀佛為問候語?
Q04:阿彌陀佛為何是諸佛之王?
Q05:為何稱阿彌陀佛為十二光佛?
Q06:經典中阿彌陀佛有哪些過去生?
Q07:阿彌陀佛有哪些常見造形?
Q08:彌陀信仰的起源為何?
Q09:彌陀信仰如何在中國發展成淨土宗?
Q10:蓮宗十三祖是哪十三位大師?
Q11:彌陀信仰如何在日本發展?
Q12:彌陀信仰如何在韓國發展?
Q13:彌陀信仰如何在西藏發展?

2 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
Q14:阿彌陀佛的淨土何以稱為西方極樂世界?
Q15:西方淨土有何特色?
Q16:極樂世界為何位在西方,和東方淨土有何不同?
Q17:極樂世界和天國有何不同?
Q18:彌陀三尊是誰?
Q19:阿彌陀佛如何依四十八大願成佛?
Q20:為何西方淨土都是蓮花化生,非父母所生?
Q21:什麼是蓮邦、蓮友?
Q22:為何往生品位分為三輩九品?
Q23:信、願、行為何是往生西方淨土的必備條件?

3 學習阿彌陀佛有方法
Q24:彌陀法門有何特色?
Q25:如何修持彌陀法門持名念佛方法?
Q26:如何修持〈往生咒〉?
Q27:什麼是淨土三經一論?
Q28:《阿彌陀經》所說為何是難信之法?
Q29:《無量壽經》的內容說什麼?
Q30:《觀無量壽經》的內容說什麼?
Q31:《阿彌陀經》的內容說什麼?
Q32:什麼是極樂世界的十六觀?
Q33:如何參加念佛共修?
Q34:如何修念佛三昧?
Q35:為何說「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
Q36:如何修三福淨業?
Q37:如何助念做臨終關懷?
Q38:如何求生西方淨土?

4 彌陀願海光明人生
Q39:為何彌陀法門特別適合忙碌現代人修行?
Q40:彌陀信仰是專屬老人的信仰嗎?
Q41:一句阿彌陀佛如何開百萬善門,關百萬障門?
Q42:工作時可以念佛嗎?
Q43:念佛如何培養生活幸福感?
Q44:念佛為何能自度度人?
Q45:害怕面對死亡,不敢幫忙助念怎麼辦?
Q46:求生淨土會讓人生命態度變消極嗎?
Q47:為何極樂世界能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人間卻充滿怨憎會苦?
Q48:淨土行者如何實現人間淨土?
Q49:如何以彌陀法門歡喜看生死?
Q50:如何身在娑婆、心在極樂,轉極苦人生為極樂人生?

書摘/試閱

Q42 工作時可以念佛嗎?
↑TOP
如果所從事的工作,不用集中心念思考,比較屬於勞動性質,可以一邊念佛一邊工作,兩者不但不衝突,還可更輕鬆愉快。如廚師可以一邊炒菜一邊念佛,工人可以一邊搬貨一邊念佛,或是利用走路、等人時間來念佛。

安排念佛定課

如果工作需要專心思考或是團隊合作,則建議可以安排每日念佛定課,例如利用每日早晚固定時間,不限念佛次數多少,專心持誦佛號;或是每日限定念佛次數,無論忙閒,午休或其他時間得空時,必定圓滿持誦;或是採用十念法,利用上班前後或午休時間,面向西方持誦佛號,最後念〈迴向偈〉,再朝西方禮佛三拜。

工作中念佛的基本原則,是得閒即念佛,事忙則做事。雖然隨時隨地皆可念佛,但我們畢竟不像永明延壽禪師日久功深,念佛工夫自成一片,所以還是需要衡量工作性質。

修行即修心

無論所從事的職業,是否方便同時念佛,最重要的是以清淨心、安定心、光明心、歡喜心來做事,因為修行就是修心,念佛就是憶念佛心,當我們能如此用心工作,也就是與佛心心相印。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6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