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古人的表情》是一部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審美特質的有趣之書。作者收集了大量古代面具,並通過面具所表現的喜怒哀樂等表情,企圖還原古人的情感和表情,從而進一步探索古代社會的風俗、禮儀、文化等文明蹤跡。書籍突出古代文化的敘述,有濃厚的文化氛圍,同時具備神秘特質,描寫大眾所不了解的領域的知識,能激發引起讀者的興趣,同時作者運用輕松的文字風格,也避免了內容的學術化,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
作者簡介
張弛,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長篇小說《北京病人》《我們都去海拉爾》《琉璃琉器》,短篇小說集《夜行動物館》,隨筆集《像草一樣不能自拔》《另類令我累》《發乎情,止於非禮》《錯覺悟》。主編作家食譜《西紅柿炒自己》《醋也酷》《北京飯局》《素食有素質》等多部。導演電影《盒飯》《一個啤酒主義者的獨白》《你去過楊ling嗎》。其編劇的劇本《修橋記》獲廣電總局2014年夏衍劇本獎,劇本《抓捕戴炳南》獲廣電總局2017年夏衍劇本獎。
名人/編輯推薦
1.有趣:一本講述中國古代面具的有趣之書,輕松幽默的文字,全面展現面具背後的歷史,探索古代社會的風俗、禮儀、文化等文明蹤跡。
2.有料:作者多年收藏研究心血,參閱大量歷史古跡,全面解讀古代面具的出土經歷以及歷史文化,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乾貨滿滿。
3.有圖:全書103幅高清彩色面具實拍圖,將古代面具的全貌及細節全面展示給讀者,並配上作者親筆撰寫的有趣文字,讓讀者讀文之餘可直觀讀圖,了解歷史真相。
4.有文:是寂滅,是終生;是猛虎薔薇,是不喜不悲;是欲說還休,是不喜不悲;是你的眼前,是你的內文。
5.有據:全書文字輕松幽默,歷史講述嚴謹細致,文末附錄參照眾多歷史學術資料,做到有理有據,既適合輕松閱讀消遣解悶,又可以作為文化研究佐證既輔助。
6.有顏:全書32開彩色印刷,封面采用特種紙,內文100克高檔純質紙。裸脊鎖線裝訂,百分之百展開度,有很好的閱讀體驗。
目次
伏羲神像 /023
獸面丫形器 /027
虎口脫險 /033
都在發怒 /038
人面形陶塑 /042
王者歸來 /048
從玉鑿齒到解玉砂 /053
方相氏和吞口 /060
綴玉覆面 /065
楚人的相貌 /071
煤、煤精和琥珀 /074
人面像巖畫 /078
嘎巴拉及其他 /081
鉞 /087
聖水牛 /091
豬龍的演變 /096
虎食人 /100
熊出沒 /106
與蟬共鳴 /109
凌家灘的小玉人 /113
半拉山考古 /143
石家河遺址 /150
雙乳山的詛咒 /154
儺 /160
天地乾坤 /163
人獸母題 /167
齊家文化 /171
龍山文化 /175
饞蟲及魚鳧 /179
母系氏族 /184
人說山西好風光 /187
小河公主 /191
樹嬰 /194
通靈人和降神者 /197
天堂之淚 /201
夏家店 /205
黃金面具 /209
靈魂的藝術 /215
西來的聖賢 /219
敦巴頓橡樹園 /225
書摘/試閱
伏羲神像
從一本資料中看到,1985 年河南洛陽劉臺子西周 6 號墓出土了一件伏羲神像。它長 3.4 厘米、寬 1.3 厘米、厚 0.5 厘米。寬嘴,方頜,蒜頭鼻子,圓眼內凹。長發自前額披到後背(按現在的說法就是有搖滾範兒),嘴上留有長須。頭部雕有向前彎曲的手臂,感覺有些發育不良,可能本來想長成翅膀來著,但是沒長好。肘臂下鉆一圓孔,圓孔下有一條小蛇,蛇身上橫斜著刻著幾道雕紋,以表示此乃龍甲。
關於伏羲的形象,有文獻說伏羲“須垂委地”(《拾遺記•春皇庖棲氏》),《路史•後記》注引《寶櫝記》也說是他母親在“華胥之淵,感蛇而孕”,這些都是根據古圖形的印象而言。伏羲氏即帝嚳氏,是自恃立國天下中央的夏人、周人眼中之“東夷”。東夷習俗披發文身,於是,殷人祖先伏羲在這裡被雕成這副模樣。
華胥,也稱華胥氏,風姓,是上古時期華胥國的女首領。她是伏羲和女媧的母親,炎帝和黃帝的遠祖。女媧既是伏羲的妹妹,也是他的老婆。伏羲鱗身,女媧蛇軀。
這件伏羲神像應是周武王滅商時獲得的戰利品之一。劉臺子西周 6 號墓的主人,是周昭王下嫁給逢國國君的公主,名龏姒。昭王在位約十八年,庫房裡應該有不少寶物給女兒做陪嫁。女兒死後拿前朝的玉器陪葬,說來也是順理成章。
有資料是這麼介紹逢國的 :1. 炎帝裔孫有人名陵,商朝初年受封於逄 ( 今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 ),建立逄國,為伯爵位,也稱逢伯陵。2.山東濟陽縣劉臺子西周墓出土了屬於逢國的青銅器,逢公為伯陵之後,姜姓。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洛陽劉臺子,還是山東濟陽縣劉臺子?
最後確定這座西周墓葬,就是位於山東濟南市濟陽縣曲提鎮劉臺子村西約 200 米的高臺上。20 世紀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對墓地進行了四次發掘,共清理了四座墓葬,包括西周逢國國君夫人墓。根據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推測,劉臺子墓葬年代大致在西周早期偏晚階段。出土器物當中,玉器的數量頗為可觀,有玉璧、玉琮、玉觹、玉龜、柄形器等 954 件,其中便有這件白玉伏羲神像。看來,我一開始引用的資料有誤。
另外,大多資料對龏姒只字未提。龏既可作為姓氏,也有燭蔽的意思。出土伏羲和女媧的神像很多,很多造型都是由此演變而來,在漢畫像磚上更是隨處可見。兩人在交媾的過程中,呈螺旋上升狀,看上去快感十足。
我手上這件伏羲神像,玉質和品相不如劉臺子出土的那件好,其他地方還都類似,也是寬嘴,方頜,蒜頭鼻子,圓眼內凹。長發自前額披到後背,嘴上留有長須。唯獨戴著一頂尖帽子,我覺得問題可能就出在這頂帽子上,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給他戴上去的。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要說人是由猴子變來的,勉強還能接受。要說祖先是蛇,怎麼想怎麼別扭。不是說好的是龍嗎?如果說龍是由蛇演變而來,就更讓人想不通。這輩子見過無數條蛇,沒一條變成龍的。其實在神話系統中,蛇遠比龍重要,這個問題說來話長。
獸面丫形器
這件特別的獸面玉器是由兩個蜷縮的丫形獸面組成的,它們上下疊加,雙目凸出,雙腿前伸做奔跑狀,後面還拖著一條尾巴。
此件玉器為青白玉,長 5.5 厘米、寬 4 厘米、厚 1 厘米,中間有一個圓洞,背部有一個穿孔。
所謂丫形,指的是在神獸的頭頂分叉支起來的兩只犄角,或者也可以說是大耳朵(上面說的那件,耳朵有些耷拉,所以不可能是犄角),是紅山文化玉器中一種常見的器型。分析紅山文化神獸的文章很多,但多集中在玉豬龍上(其實也沒說清楚),關於丫形獸的少之又少,所謂獸面丫形也是不得已的說法。多數玉獸面丫形器造型都是神獸端坐著,雙手放在膝上,仿佛在接受世人的頂禮膜拜。
紅山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城區東北隅,由鳳凰峰等 5 個主山峰構成,而且 5 個山峰都是紅的。據說每當朝霞夕暉,反射壁間,宛如衝天烈焰。這是因為赤峰紅山的花崗巖體中鉀長石的含量超過 50%,而一般花崗巖中的鉀長石含量為 40%—45%。1906—1908 年間,日本人鳥居龍藏三次入熱河省,對赤峰英金河畔的幾處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進行考察。1924 年,法
蘭西傳教士桑志華、德日進來到赤峰,采集到一批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存。1930 年,梁思永先生在赤峰英金河北岸和南岸,包括紅山嘴在內的沙窩中進行考察,發現了新石器時代和較晚時期的文化遺存,並采集到細泥紅陶片、夾砂灰陶片、細石器、打制石器、骨器及青銅器等遺物。但這幾次考察活動加起來,都不如2014 年發生的那樁紅山盜墓案鬧的動靜大。
紅山文化延續時間很長,前後大約有 5000 年。有考古學家認為,與紅山文化大致處於相同發展階段的是大汶口文化,兩者的某些玉器特征有相近之處。比較明顯的例證是紅山文化玉器中的二連璧、三連璧,與大汶口文化的單環、雙連環、四連環花朵形串飾手法頗為接近。跟崧澤文化時期的江蘇海安青墩遺址和南京營盤山遺址出土的雙連環玉佩飾也有一定的共性。由此可見,紅山文化跟良渚文化之間也有說不清的瓜葛。但紅山文化玉器的特征還是非常明顯的,它們表面光素,不多加裝飾,也多不在正面打孔,而在背面單面穿孔,穿孔的方法多為隧孔或稱牛鼻孔。
紅山文化隨葬玉器的擺放部位也相當特別,例如在建平縣牛河梁一個墓葬中,尸骨頭部放置著馬蹄形玉箍,腰部則是玉豬龍;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遺址一個墓葬中,尸骨頭部放置著勾云形玉佩,胸前放置著馬蹄形玉箍,左側放一外圓內方形玉器,右側放一玉鳥。此外還有一件豬頭玉飾,兩端雕刻兩個大耳,長臉、噘嘴,形象生動。中間鉆三個直徑為 1.9 厘米的圓孔,下面 4 個漏斗狀小孔,豆青色軟玉雕刻,長 8.9 厘米、寬 2.6 厘米。這件豬
頭玉飾指的應該就是獸面丫形器。
作為紅山文化另外一個代表性器物,玉豬龍被認為紅山文化部族模擬幻想的神靈。大多數玉豬龍體態肥圓、卷曲,很容易讓人想到蟲蛹。有人猜測,玉豬龍是豬和蛇的合體。這種想法本身就夠怪的,豬跟蛇怎麼會合體呢?但玉豬龍確實有點兒像豬頭,明顯長著豬鼻子。紅山文化部族似乎對豬頭情有獨鐘,小河沿遺址就曾經出土過一件陶制的豬頭,於是便有了紅山文化豬龍崇拜以及龍首形象的形成源於豬首之說 ( 我開始懷疑紅山部族,他們既沒吃過豬肉,也沒看過豬跑 )。紅山諸文化(或稱紅山文化系)
有千斤營子類型、興隆洼與查海類型、趙寶溝類型、紅山後類型、富河類型、東山嘴類型以及小河沿類型。前面說的這件獸面丫形器應該屬於東山嘴類型,該類型在大凌河流域,除東山嘴外,還有牛河梁、城子山、胡頭溝等祭祀遺址和積石塚。此外,在敖漢旗西臺、興隆洼文化中也有這類遺存。據測定,該類型距今約5000 年,是紅山文化發展的後期,也是紅山文化發展的高峰。
這些年一直想去紅山卻又沒有去成,主要是覺得坐火車時間太長。北京到赤峰全程不過 400 公裡,在西直門坐綠皮火車要 9個多鐘頭。據說 2018 年北京至赤峰要通高鐵,全程時間縮短至100 分鐘,到時候再去不遲。
虎口脫險
饕餮給人的感覺是非常能吃,而且吃的是人。最早把饕餮跟青銅器上的紋飾連在一起的是《呂氏春秋》: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薩拉•艾蘭在《龜之謎》一書中,對饕餮紋做了如下描述 :兩只眼睛的原始饕餮紋在二裡岡青銅器上就出現了,這種紋飾的特點是它只有兩只眼睛,常常有臉形、耳朵、鼻子和角。邊上的條紋也可能是身子,但由於它跟器型的邊沒有分開,所以它的身子不好確定。這種紋飾最簡化的形式只留下兩只眼睛,有的很像動物圓圓的眼睛,也有的像人橫著的雙目。二裡岡出土的一件器物上,一張帶羊角的臉鑄在立體面上,身子不能確定。然而,無論如何,這些例子都有兩只眼睛,表明它是一種生物。
雖然二裡頭遺址沒有發現帶饕餮紋的青銅器,可是在同一遺址卻發現了有兩只眼睛紋飾的嵌綠松石饕餮紋牌飾,另外還有一根玉柱上也刻有眼睛和面孔。這意味著這種紋飾當時已經出現了,但是在最早的青銅器制造中還沒有使用。
很多人都已經注意到饕餮紋最早見於良渚文化的玉琮,雖然沒有證據表明良渚文化玉器紋飾跟二裡頭青銅器上的紋飾之間有什麼直接聯系的線索,可是琮源於良渚文化卻是很明白的。於是,我們可以猜測其中一定有某種文化傳播關係(二裡頭文化一直被認為是玉文化向青銅文化過渡的分水嶺。牟永抗先生曾經指出 :以二裡頭文化為代表的夏代,玉器的功能和作用遠不及銅器。二裡頭文化之後,史前玉器的內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商代晚期的青銅器,饕餮紋的面部常常分開成兩部分,可以看作完全分開的兩條龍形紋,有人認為這是薩滿面具的再現。在商代也許有過木制面具,可是還沒有見到出土物,如果商代真的有這種面具,那麼它一定也具有一種神聖的功能,顯示薩滿和舞蹈者的變化之形,好讓他們溝通神靈世界。這正同於青銅器紋飾的變化,以便神靈享用。
上述可能性不能不考慮,然而,艾蘭女士認為青銅器上的饕餮紋的發展程序不太可能始於面具,因為只有在饕餮紋發展的後期,它的面部才與身子分開來。再說,饕餮紋也常出現在戰盔上面,它的功能可能是表明武士超自然的神力,或者是武士具有的死亡的明確暗示,這跟薩滿作法時的出神恍惚聯系在了一塊。
至於饕餮為什麼要食人,艾蘭女士引用張光直先生的觀點 :許多文化中都有獸口大張的母型,作為通向另一個世界之途的象征。虎食人(中國古代沒獅子,故虎為猛獸之最。但是有豹子, 《西山經》:“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紋飾中,老虎口中的人其實是巫或薩滿。可是艾蘭女士認為,這個紋飾母型在鉞上比較明顯暗示了它真正的意思 :不是薩滿到另一個世界的通道再現,實際上暗示了死亡之途。
艾蘭女士總結道,歸根結底,這種信仰和祭祀是商代祭禮的核心,如果要問這個虎口中的人到底有何所指,它更像是表示死人,甲骨文中的“尸”字跟青銅卣和尊上的人的姿勢很相
似。從這個觀點看,虎食人卣紋飾中的老虎嘴裡叼著的人上有夔紋、蛇紋就可以理解了,它們暗示了死者要去的是一處有水的地方——黃泉(證據是夔和蛇都是水裡的動物,夔是龍的一種,只有一只腳)。
林巳奈夫在他的《神與獸的紋樣學》一書中,說得更加明確:在那個時代,披發裸體者被視為神或神化之人。這個人形的頭因為被虎口銜住而省略了眼睛上面的部分,頭發的情況也不太清楚。
即使不看頭發,僅從裸體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此為死者的靈魂或就是神。依此觀念仔細體察就可以發現,此人口中的舌頭像植物蓓蕾一樣垂下,舌頭上露出的“氣”像天線似的,這就意味著它不是人類。
這個鼻梁帶蕝的帝降臨於此虎(帝即虎,虎即帝),與至上神配享的祖先神靈,一定是與虎上的蕝通過口中伸出的舌頭來互通靈氣。難怪很多面具上的舌頭都是伸出來的。順便再抄錄一下字典對“蕝”字的解釋:古代朝會時表示位次的茅束, “置茅蕝,設望表”,說白了,就是免得諸侯們在拜謁天子時站錯位置。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紋飾上,這種扇形的細長物就置於饕餮的額頭與鼻翼之間。
......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