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願本書成為您法律學習的“私人伴讀”工具。
如果您希望學習法律並且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希望理解並能夠應用法律,希望深入並專注地學習,希望參與到法律問題的思考和討論中,希望在某個法律學習階段結束時已經能夠系統掌握一個法學領域並且將其中的知識正確應用在閉卷考試中,希望在學習之外毫無愧疚感地享受空閑時間並且花時間培養法律學習之外的興趣。希望本書能夠幫助您優化在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習方法,實現這些目標。
如果您希望學習法律並且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希望理解並能夠應用法律,希望深入並專注地學習,希望參與到法律問題的思考和討論中,希望在某個法律學習階段結束時已經能夠系統掌握一個法學領域並且將其中的知識正確應用在閉卷考試中,希望在學習之外毫無愧疚感地享受空閑時間並且花時間培養法律學習之外的興趣。希望本書能夠幫助您優化在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習方法,實現這些目標。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德〕芭芭拉·朗格(Barbara Lange),德國律師,德國圖賓根大學、哈勒-威騰堡大學、帕紹大學兼職講師,德國尼爾廷根-蓋斯林根經濟與環境高等學校兼職講師,曾擔任拜恩州州司法考試部門d一次國家考試閱卷人。
譯者簡介
譚曉曉,山東人,中央民族大學法學學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法蘭克福大學法律碩士,德國明斯特大學在讀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民法、知識產權法。
譯叢主編簡介
李昊,北京大學法學學士、民商法學碩士,清華大學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博士後。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暨法學院副教授;兼任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市法學會理事、北京市物權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北京中周法律應用研究院秘書長。著有《純經濟上損失賠償制度研究》《交易安全義務論——德國侵權行為法結構變遷的一種解讀》《不動產登記程序的制度建構》(合著)、《中國民法典侵權行為編規則》(合著)等;在《法學研究》《清華法學》《比較法研究》《環球法律評論》等法學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四十餘篇。主持翻譯“法律人進階譯叢”“歐洲法與比較法前沿譯叢”“歐洲侵權法與保險法譯叢”“侵權法人文譯叢”“外國法學教科書精品譯叢”等多部法學譯叢。
〔德〕芭芭拉·朗格(Barbara Lange),德國律師,德國圖賓根大學、哈勒-威騰堡大學、帕紹大學兼職講師,德國尼爾廷根-蓋斯林根經濟與環境高等學校兼職講師,曾擔任拜恩州州司法考試部門d一次國家考試閱卷人。
譯者簡介
譚曉曉,山東人,中央民族大學法學學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法蘭克福大學法律碩士,德國明斯特大學在讀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民法、知識產權法。
譯叢主編簡介
李昊,北京大學法學學士、民商法學碩士,清華大學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博士後。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暨法學院副教授;兼任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市法學會理事、北京市物權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北京中周法律應用研究院秘書長。著有《純經濟上損失賠償制度研究》《交易安全義務論——德國侵權行為法結構變遷的一種解讀》《不動產登記程序的制度建構》(合著)、《中國民法典侵權行為編規則》(合著)等;在《法學研究》《清華法學》《比較法研究》《環球法律評論》等法學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四十餘篇。主持翻譯“法律人進階譯叢”“歐洲法與比較法前沿譯叢”“歐洲侵權法與保險法譯叢”“侵權法人文譯叢”“外國法學教科書精品譯叢”等多部法學譯叢。
名人/編輯推薦
《如何高效學習法律(第8版)》適合處在各個階段的法學專業的學生。越早閱讀本書,把這些有效的認識應用到法律學習中的機會就越大。
序
第八版前言
申請人應當在考試中證明他們已經理解並能夠應用法律,掌握通過學科考試所必備的知識……在設置問題和打分時首先要考查申請人對法律體系的掌握,對法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有條理的工作能力。
《2003年拜恩州法學教育考試規定》
第16條第1款第3句、第2款第2句
如果您希望學習法律並且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就像在上文考試規定中提到的,希望理解並能夠應用法律;希望深入並專注地學習;希望參與到法律問題的思考和討論中;希望在某個法律學習階段結束時已經能夠系統掌握一個法學領域並且將其中的知識正確應用在閉卷考試中;希望一步步實現通過第一次國家考試的目標;希望在學習之外毫無愧疚感地享受空閑時間並且花時間培養法律學習之外的興趣。
我衷心希望能夠幫助您優化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習方法,實現這些目標。法律學習的要求很高,因此有關如何正確地學習,有條理地完成案例分析和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地分配時間與任務,也尤為重要。本書就是整個學習階段——從新生到國家考試考生的“私人伴讀”。所有的法學專業的學生都要學會如何學習法律,有效地儲存知識,有條理地完成案例分析以及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高效地管理自己的時間。如果能了解在學習過程中的哪個階段應當把什麼內容掌握到何種程度,那麼您的個人學習規劃將會簡單很多。所有學生都可以從如何成功地運行學習小組的建議中受益。此外,作為新生,您可以在接觸不熟悉的法律新材料時得到幫助。而高年級學生將就如何規劃重點領域和進行閉卷考試備考,如何協調國家考試和大學考試以及學校或者私人輔導機構等問題在決策時得到幫助。另外,本書還會就完成主題研究論文和提升口頭論證能力給出建議。
我將會就如何通過國家考試和開始職業生涯為您提供詳細的解答。您可以自己決定采取哪些建議並應用在學習中。在學習之初,您可能會由於缺少學習經驗而不能理解某些問題,因為它們只有在學習過程中才會出現。因此,本書需要反復地閱讀和查閱。從本書與主題相關的文獻列表中您可以找到進一步的文獻。
出版社今後會繼續在網站上開放各種任務設置表格、計劃表格和其他表格供下載。
本書的全部內容,尤其是涉及新的學習媒體的部分,都經過徹底修訂和更新。新版本中的內容參考了我擔任拜恩州州司法考試部門第一次國家考試閱卷人的經驗。
再次感謝我的課程教學參與者與我多年深入的交流,感謝他們提出的很多問題和創新性的建議。也感謝之前版本的讀者們發給我的驗證性的結論和提出建設性建議的郵件。我在新的版本中充分考慮了很多郵件的內容。我希望繼續展開這樣的對話,並且希望收到任何形式的反饋。我也衷心感謝校對人Petra Grunenberg-Gomaa、Sibylle Krug-Wetzel、Elfriede Kurz、Svenja Kurz、Beate Lange-Kriegler、Egon Lange、Regina Stuchlik和Ulrich Krug-Wetzel認真的校對,和Karina Kramer、Susanne Krell、Hannah Kriegler、Simon Kriegler的鼎力相助。在出版方面,我再次得到Bärbel Smakmann的幫助。最後,感謝我的丈夫和我的兩個兒子Florian和Manuel給予我的支持。
芭芭拉·朗格(Barbara Lange)
慕尼黑,2015年8月
做一個理想的法律人(代譯叢序)
近代中國的法學啟蒙受之日本,而源於歐陸。無論是法律術語的移植、法典編纂的體例,乃至法學教科書的撰寫,都烙上了西方法學的深刻印記。即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興盛一段時期的蘇俄法學,從概念到體系仍無法脫離西方法學的根基。20世紀70年代末,借助於我國臺灣地區法律書籍的影印及後續的引入,以及諸多西方法學著作的大規模譯介,我國重啟的法制進程進一步受到西方法學的深刻影響。當前中國的法律體系可謂奠基於西方法學的概念和體系基礎之上。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大規模的法律譯介,無論是江平先生掛帥的“外國法律文庫”“美國法律文庫”,抑或許章潤、舒國瀅先生領銜的“西方法哲學文庫”,以及北京大學出版社的“世界法學譯叢”、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世界法學名著譯叢”,諸多種種,均注重於西方法哲學思想尤其英美法學的引入,自有啟蒙之功效。不過,或許囿於當時西歐小語種法律人才的稀缺,這些譯叢相對忽略了以法律概念和體系建構見長的歐陸法學。彌補這一缺憾的重要轉變,應當說始自米健教授主持的“當代德國法學名著”叢書和吳越教授主持的“德國法學教科書譯叢”。以梅迪庫斯教授的《德國民法總論》為開篇,德國法學擅長的體系建構之術和鞭辟入裡的教義分析方法進入到了中國法學的視野,輔以崇尚德國法學的我國臺灣地區法學教科書和專著的引入,德國法學在中國當前的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尊崇。然而,“當代德國法學名著”叢書雖然遴選了德國當代法學著述中的上乘之作,但囿於擷取名著的局限及外國專家的視角,叢書采用了學科分類的標準,而未區分注重體系層次的基礎教科書與偏重思辨分析的學術專著,與戛然而止的“德國法學教科書譯叢”一樣,在基礎教科書書目的選擇上尚未能充分體現當代德國法學教育的整體面貌,是為缺憾。
職是之故,自2009年始,我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策劃了現今的“外國法學教科書精品譯叢”,自2012年出版的德國暢銷的布洛克斯和瓦爾克的《德國民法總論》(第33版)始,相繼推出了韋斯特曼的《德國民法基本概念》(第16版)(增訂版)、羅歇爾德斯的《德國債法總論》(第7版)、多伊奇和阿倫斯的《德國侵權法》(第5版)、慕斯拉克和豪的《德國民法概論》(第14版),並將繼續推出一系列德國主流的教科書,涵蓋了德國民商法的大部分領域。該譯叢最初計劃完整選取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諸國的民商法基礎教科書,以反映當今世界大陸法系主要國家的民商法教學的全貌,可惜譯者人才梯隊不足,目前僅納入“日本侵權行為法”和“日本民法的爭點”兩個選題。
系統譯介民商法之外的體系教科書的願望在結識季紅明、查云飛、蔣毅、陳大創、葛平亮、夏昊晗等諸多留德小友後得以實現,而凝聚之力源自對“法律人共同體”的共同推崇,以及對案例教學的熱愛。德國法學教育最值得我國法學教育借鑒之處,當首推其“完全法律人”的培養理念,以及建立在法教義學基礎上的以案例研習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模式。這種法學教育模式將所學用於實踐,在民法、公法和刑法三大領域通過模擬的案例分析培養學生體系化的法律思維方式,並體現在德國第一次國家司法考試中,進而借助於第二次國家司法考試之前的法律實訓,使學生能夠貫通理論和實踐,形成穩定的“法律人共同體”。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和國家法官學院合作的《法律適用方法》(涉及刑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法、勞動合同法、公司法、知識產權法等領域,由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即是德國案例分析方法中國化的一種嘗試。
基於共同創業的驅動,我們相繼組建了中德法教義學QQ群,推出了“中德法教義學苑”微信公眾號,並在《北航法律評論》2015年第1輯策劃了 “法教義學與法學教育”專題,發表了我們共同的行動綱領:《實踐指向的法律人教育與案例分析——比較、反思、行動》(季紅明、蔣毅、查云飛執筆)。2015年暑期,在謝立斌院長的積極推動下,中國政法大學中德法學院與德國國際合作機構法律咨詢項目合作,邀請民法、公法和刑法三個領域的德國教授授課,成功地舉辦了第一屆“德國法案例分析暑期班”並延續至今。2016年暑期,季紅明和夏昊晗也積極策劃並參與了由西南政法大學黃家鎮副教授牽頭、民商法學院舉辦的“請求權基礎案例分析法課程”暑期培訓班。2017年暑期,加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的“中德法教義學苑”團隊,成功舉辦了“案例分析暑期培訓班”,系統地在民法、公法和刑法三個領域以德國的鑒定式模式開展了案例分析教學。
中國法治的昌明端賴高素質法律人才的培養。如中國諸多深耕法學教育的啟蒙者所認識的那樣,理想的法學教育應當能夠實現法科生法律知識的體系化,培養其運用法律技能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基於對德國奠基於法教義學基礎上的法學教育模式的贊同,本譯叢期望通過德國基礎法學教程尤其是案例研習方法的系統引入,能夠循序漸進地從大學階段培養法科學生的法律思維,訓練其法律適用的技能,因此取名“法律人進階譯叢”。
本譯叢從法律人培養的階段劃分入手,細分為五個子系列:
——法學啟蒙。本子系列主要引介關於法律學習方法的工具書,旨在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法學入門學習,成為一名合格的法科生,並對未來的法律職場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法學基礎。本子系列對應於德國法學教育的基礎階段,注重民法、刑法、公法三大部門法基礎教程的引入,讓學生在三大部門法領域能夠建立起系統的知識體系,同時也注重增加學生在法理學、法律史和法學方法等基礎學科上的知識儲備。
——法學拓展。本子系列對應於德國法學教育的重點階段,旨在讓學生能夠在三大部門法的基礎上對法學的交叉領域和前沿領域,諸如訴訟法、公司法、勞動法、醫療法、網絡法、工程法、金融法、歐盟法、比較法等有進一步的知識拓展。
——案例研習。本子系列與法學基礎和法學拓展子系列相配套,通過引入德國的鑒定式案例分析方法,引導學生運用基礎的法學知識,解決模擬案例,由此養成良好的法律思維模式,為步入法律職場奠定基礎。
——經典閱讀。本子系列著重遴選法學領域的經典著作和大型教科書(Grosse Lehrbücher),旨在培養學生深入思考法學基本問題及辨法析理之能力。
我們希望本譯叢能夠為中國未來法學教育的轉型提供一種可行的思路,期冀更多法律人共同參與,培養具有嚴謹法律思維和較強法律適用能力的新一代法律人,建構法律人共同體。
雖然本譯叢先期以德國法學教程和著述的擇取為代表,但並不以德國法獨尊,而注重以全球化的視角,實現對主要法治國家法律基礎教科書和經典著作的系統引入,包括日本法、意大利法、法國法、荷蘭法、英美法等,使之能夠在同一舞臺上進行自我展示和競爭。這也是引介本譯叢的另一個初衷。通過不同法系的比較,取法各家,吸其所長。也希望借助於本譯叢的出版,展示近二十年來中國留學海外的法學人才梯隊的更新,並借助於新生力量,在既有譯叢積累的豐富經驗基礎上,逐步實現對外國法專有術語譯法的相對統一。
本譯叢的開啟和推動離不開諸多青年法律人的共同努力,在這個翻譯難以納入學術評價體系的時代,沒有諸多富有熱情的年輕譯者的加入和投入,譯叢自然無法順利完成。在此,要特別感謝積極參與本譯叢策劃的季紅明、查云飛、蔣毅、陳大創、黃河、葛平亮、杜如益、王劍一、申柳華、薛啟明、曾見、姜龍、朱軍、湯葆青、劉志陽、杜志浩、金健、胡強芝、孫文、唐志威(留德)、王冷然、張挺、班天可、章程、徐文海、王融擎(留日)、翟遠見、李俊、肖俊、張曉勇(留意)、李世剛、金伏海、劉駿(留法)、張靜(留荷)等諸位年輕學友和才俊。還要特別感謝德國奧格斯堡大學法學院的托馬斯·M.J.默勒斯(Thmoas M. J. Mllers)教授慨然應允並資助其著作的出版。
本譯叢的出版還要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蔣浩先生和策劃編輯陸建華先生,沒有他們的大力支持和努力,本譯叢眾多選題的通過和版權的取得將無法達成。同時,本譯叢部分圖書得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徐滌宇院長大力資助。
回顧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的法治發展路徑,在系統引介西方法律的法典化進程之後,將是一個立足於本土化、將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新時代。在這個時代,中國法律人不僅需要懷抱法治理想,更需要具備專業化的法律實踐能力,能夠直面本土問題,發揮專業素養,推動中國的法治實踐。這也是中國未來的“法律人共同體”面臨的歷史重任。本譯叢能預此大流,當幸甚焉。
申請人應當在考試中證明他們已經理解並能夠應用法律,掌握通過學科考試所必備的知識……在設置問題和打分時首先要考查申請人對法律體系的掌握,對法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有條理的工作能力。
《2003年拜恩州法學教育考試規定》
第16條第1款第3句、第2款第2句
如果您希望學習法律並且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就像在上文考試規定中提到的,希望理解並能夠應用法律;希望深入並專注地學習;希望參與到法律問題的思考和討論中;希望在某個法律學習階段結束時已經能夠系統掌握一個法學領域並且將其中的知識正確應用在閉卷考試中;希望一步步實現通過第一次國家考試的目標;希望在學習之外毫無愧疚感地享受空閑時間並且花時間培養法律學習之外的興趣。
我衷心希望能夠幫助您優化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習方法,實現這些目標。法律學習的要求很高,因此有關如何正確地學習,有條理地完成案例分析和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地分配時間與任務,也尤為重要。本書就是整個學習階段——從新生到國家考試考生的“私人伴讀”。所有的法學專業的學生都要學會如何學習法律,有效地儲存知識,有條理地完成案例分析以及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高效地管理自己的時間。如果能了解在學習過程中的哪個階段應當把什麼內容掌握到何種程度,那麼您的個人學習規劃將會簡單很多。所有學生都可以從如何成功地運行學習小組的建議中受益。此外,作為新生,您可以在接觸不熟悉的法律新材料時得到幫助。而高年級學生將就如何規劃重點領域和進行閉卷考試備考,如何協調國家考試和大學考試以及學校或者私人輔導機構等問題在決策時得到幫助。另外,本書還會就完成主題研究論文和提升口頭論證能力給出建議。
我將會就如何通過國家考試和開始職業生涯為您提供詳細的解答。您可以自己決定采取哪些建議並應用在學習中。在學習之初,您可能會由於缺少學習經驗而不能理解某些問題,因為它們只有在學習過程中才會出現。因此,本書需要反復地閱讀和查閱。從本書與主題相關的文獻列表中您可以找到進一步的文獻。
出版社今後會繼續在網站上開放各種任務設置表格、計劃表格和其他表格供下載。
本書的全部內容,尤其是涉及新的學習媒體的部分,都經過徹底修訂和更新。新版本中的內容參考了我擔任拜恩州州司法考試部門第一次國家考試閱卷人的經驗。
再次感謝我的課程教學參與者與我多年深入的交流,感謝他們提出的很多問題和創新性的建議。也感謝之前版本的讀者們發給我的驗證性的結論和提出建設性建議的郵件。我在新的版本中充分考慮了很多郵件的內容。我希望繼續展開這樣的對話,並且希望收到任何形式的反饋。我也衷心感謝校對人Petra Grunenberg-Gomaa、Sibylle Krug-Wetzel、Elfriede Kurz、Svenja Kurz、Beate Lange-Kriegler、Egon Lange、Regina Stuchlik和Ulrich Krug-Wetzel認真的校對,和Karina Kramer、Susanne Krell、Hannah Kriegler、Simon Kriegler的鼎力相助。在出版方面,我再次得到Bärbel Smakmann的幫助。最後,感謝我的丈夫和我的兩個兒子Florian和Manuel給予我的支持。
芭芭拉·朗格(Barbara Lange)
慕尼黑,2015年8月
做一個理想的法律人(代譯叢序)
近代中國的法學啟蒙受之日本,而源於歐陸。無論是法律術語的移植、法典編纂的體例,乃至法學教科書的撰寫,都烙上了西方法學的深刻印記。即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興盛一段時期的蘇俄法學,從概念到體系仍無法脫離西方法學的根基。20世紀70年代末,借助於我國臺灣地區法律書籍的影印及後續的引入,以及諸多西方法學著作的大規模譯介,我國重啟的法制進程進一步受到西方法學的深刻影響。當前中國的法律體系可謂奠基於西方法學的概念和體系基礎之上。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大規模的法律譯介,無論是江平先生掛帥的“外國法律文庫”“美國法律文庫”,抑或許章潤、舒國瀅先生領銜的“西方法哲學文庫”,以及北京大學出版社的“世界法學譯叢”、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世界法學名著譯叢”,諸多種種,均注重於西方法哲學思想尤其英美法學的引入,自有啟蒙之功效。不過,或許囿於當時西歐小語種法律人才的稀缺,這些譯叢相對忽略了以法律概念和體系建構見長的歐陸法學。彌補這一缺憾的重要轉變,應當說始自米健教授主持的“當代德國法學名著”叢書和吳越教授主持的“德國法學教科書譯叢”。以梅迪庫斯教授的《德國民法總論》為開篇,德國法學擅長的體系建構之術和鞭辟入裡的教義分析方法進入到了中國法學的視野,輔以崇尚德國法學的我國臺灣地區法學教科書和專著的引入,德國法學在中國當前的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尊崇。然而,“當代德國法學名著”叢書雖然遴選了德國當代法學著述中的上乘之作,但囿於擷取名著的局限及外國專家的視角,叢書采用了學科分類的標準,而未區分注重體系層次的基礎教科書與偏重思辨分析的學術專著,與戛然而止的“德國法學教科書譯叢”一樣,在基礎教科書書目的選擇上尚未能充分體現當代德國法學教育的整體面貌,是為缺憾。
職是之故,自2009年始,我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策劃了現今的“外國法學教科書精品譯叢”,自2012年出版的德國暢銷的布洛克斯和瓦爾克的《德國民法總論》(第33版)始,相繼推出了韋斯特曼的《德國民法基本概念》(第16版)(增訂版)、羅歇爾德斯的《德國債法總論》(第7版)、多伊奇和阿倫斯的《德國侵權法》(第5版)、慕斯拉克和豪的《德國民法概論》(第14版),並將繼續推出一系列德國主流的教科書,涵蓋了德國民商法的大部分領域。該譯叢最初計劃完整選取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諸國的民商法基礎教科書,以反映當今世界大陸法系主要國家的民商法教學的全貌,可惜譯者人才梯隊不足,目前僅納入“日本侵權行為法”和“日本民法的爭點”兩個選題。
系統譯介民商法之外的體系教科書的願望在結識季紅明、查云飛、蔣毅、陳大創、葛平亮、夏昊晗等諸多留德小友後得以實現,而凝聚之力源自對“法律人共同體”的共同推崇,以及對案例教學的熱愛。德國法學教育最值得我國法學教育借鑒之處,當首推其“完全法律人”的培養理念,以及建立在法教義學基礎上的以案例研習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模式。這種法學教育模式將所學用於實踐,在民法、公法和刑法三大領域通過模擬的案例分析培養學生體系化的法律思維方式,並體現在德國第一次國家司法考試中,進而借助於第二次國家司法考試之前的法律實訓,使學生能夠貫通理論和實踐,形成穩定的“法律人共同體”。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和國家法官學院合作的《法律適用方法》(涉及刑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法、勞動合同法、公司法、知識產權法等領域,由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即是德國案例分析方法中國化的一種嘗試。
基於共同創業的驅動,我們相繼組建了中德法教義學QQ群,推出了“中德法教義學苑”微信公眾號,並在《北航法律評論》2015年第1輯策劃了 “法教義學與法學教育”專題,發表了我們共同的行動綱領:《實踐指向的法律人教育與案例分析——比較、反思、行動》(季紅明、蔣毅、查云飛執筆)。2015年暑期,在謝立斌院長的積極推動下,中國政法大學中德法學院與德國國際合作機構法律咨詢項目合作,邀請民法、公法和刑法三個領域的德國教授授課,成功地舉辦了第一屆“德國法案例分析暑期班”並延續至今。2016年暑期,季紅明和夏昊晗也積極策劃並參與了由西南政法大學黃家鎮副教授牽頭、民商法學院舉辦的“請求權基礎案例分析法課程”暑期培訓班。2017年暑期,加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的“中德法教義學苑”團隊,成功舉辦了“案例分析暑期培訓班”,系統地在民法、公法和刑法三個領域以德國的鑒定式模式開展了案例分析教學。
中國法治的昌明端賴高素質法律人才的培養。如中國諸多深耕法學教育的啟蒙者所認識的那樣,理想的法學教育應當能夠實現法科生法律知識的體系化,培養其運用法律技能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基於對德國奠基於法教義學基礎上的法學教育模式的贊同,本譯叢期望通過德國基礎法學教程尤其是案例研習方法的系統引入,能夠循序漸進地從大學階段培養法科學生的法律思維,訓練其法律適用的技能,因此取名“法律人進階譯叢”。
本譯叢從法律人培養的階段劃分入手,細分為五個子系列:
——法學啟蒙。本子系列主要引介關於法律學習方法的工具書,旨在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法學入門學習,成為一名合格的法科生,並對未來的法律職場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法學基礎。本子系列對應於德國法學教育的基礎階段,注重民法、刑法、公法三大部門法基礎教程的引入,讓學生在三大部門法領域能夠建立起系統的知識體系,同時也注重增加學生在法理學、法律史和法學方法等基礎學科上的知識儲備。
——法學拓展。本子系列對應於德國法學教育的重點階段,旨在讓學生能夠在三大部門法的基礎上對法學的交叉領域和前沿領域,諸如訴訟法、公司法、勞動法、醫療法、網絡法、工程法、金融法、歐盟法、比較法等有進一步的知識拓展。
——案例研習。本子系列與法學基礎和法學拓展子系列相配套,通過引入德國的鑒定式案例分析方法,引導學生運用基礎的法學知識,解決模擬案例,由此養成良好的法律思維模式,為步入法律職場奠定基礎。
——經典閱讀。本子系列著重遴選法學領域的經典著作和大型教科書(Grosse Lehrbücher),旨在培養學生深入思考法學基本問題及辨法析理之能力。
我們希望本譯叢能夠為中國未來法學教育的轉型提供一種可行的思路,期冀更多法律人共同參與,培養具有嚴謹法律思維和較強法律適用能力的新一代法律人,建構法律人共同體。
雖然本譯叢先期以德國法學教程和著述的擇取為代表,但並不以德國法獨尊,而注重以全球化的視角,實現對主要法治國家法律基礎教科書和經典著作的系統引入,包括日本法、意大利法、法國法、荷蘭法、英美法等,使之能夠在同一舞臺上進行自我展示和競爭。這也是引介本譯叢的另一個初衷。通過不同法系的比較,取法各家,吸其所長。也希望借助於本譯叢的出版,展示近二十年來中國留學海外的法學人才梯隊的更新,並借助於新生力量,在既有譯叢積累的豐富經驗基礎上,逐步實現對外國法專有術語譯法的相對統一。
本譯叢的開啟和推動離不開諸多青年法律人的共同努力,在這個翻譯難以納入學術評價體系的時代,沒有諸多富有熱情的年輕譯者的加入和投入,譯叢自然無法順利完成。在此,要特別感謝積極參與本譯叢策劃的季紅明、查云飛、蔣毅、陳大創、黃河、葛平亮、杜如益、王劍一、申柳華、薛啟明、曾見、姜龍、朱軍、湯葆青、劉志陽、杜志浩、金健、胡強芝、孫文、唐志威(留德)、王冷然、張挺、班天可、章程、徐文海、王融擎(留日)、翟遠見、李俊、肖俊、張曉勇(留意)、李世剛、金伏海、劉駿(留法)、張靜(留荷)等諸位年輕學友和才俊。還要特別感謝德國奧格斯堡大學法學院的托馬斯·M.J.默勒斯(Thmoas M. J. Mllers)教授慨然應允並資助其著作的出版。
本譯叢的出版還要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蔣浩先生和策劃編輯陸建華先生,沒有他們的大力支持和努力,本譯叢眾多選題的通過和版權的取得將無法達成。同時,本譯叢部分圖書得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徐滌宇院長大力資助。
回顧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的法治發展路徑,在系統引介西方法律的法典化進程之後,將是一個立足於本土化、將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新時代。在這個時代,中國法律人不僅需要懷抱法治理想,更需要具備專業化的法律實踐能力,能夠直面本土問題,發揮專業素養,推動中國的法治實踐。這也是中國未來的“法律人共同體”面臨的歷史重任。本譯叢能預此大流,當幸甚焉。
目次
目錄
導讀 本書概要和閱讀建議
第一節 本書內容簡介
第二節 本書的閱讀方式第一編制作個人學習計劃指南第一章進行學習規劃的重要性
第一節 學生A和學生B的學習進度
第二節制作一個具體的學習計劃的好處
第三節目標是規劃的基石
第四節B的學習計劃
第五節總結第二章學習成績要求、修讀學科和總結
第一節目標和方法
第二節法學教育的法律依據
第三節法學教育情況簡介
第四節在學習期間必須取得的成績及得到的認識
第五節法學學習中的考試科目有哪些
第六節第一次國家考試的考試形式
第七節重要的認識和文獻第三章學院提供的課程
第一節目標和方法
第二節必修課領域的課程教學(不包括國家考試準備課程)
第三節重點學科的課程教學
第四節案例分析和考試培訓的課程安排
第五節口試備考的課程安排
第六節國家考試備考的課程安排
第七節本章最重要的總結第四章怎樣制作具體的學習規劃
第一節法學學習的目標和學習模式
第二節總計劃
第三節學期規劃
第四節周計劃
第五節天計劃
第六節附學習目標的學習計劃
第七節國家考試備考計劃
第八節規劃國外學習
第九節“出狀況了”怎麼辦
第十節重要的認識第二編重要的學習能力第五章閱讀能力
第一節SQ3R閱讀法或者五步閱讀法
第二節文本或者書目選擇
第三節閱讀速度第六章系統掌握不同法學領域
第一節知識來源
第二節學習法學知識
第三節補充式的知識儲備
第四節復習、深化、考查
第五節掌握法學領域之間的橫向聯系
第六節總結和重要的認識第七章課堂筆記和摘錄
第一節為什麼要記筆記
第二節記多少、記哪些
第三節外部表現形式
第四節制作讀書摘錄的要點
第五節認識第八章使用索引卡片學習知識
第一節為什麼要使用索引卡片完成知識儲備
第二節關鍵詞卡片和法條卡片
第三節自主選擇索引卡片體系
第四節制作索引卡片的軟件
第五節總結第九章案例分析
第一節概況和目標
第二節案例分析和解答技巧作為學習重點
第三節案例分析準備工作
第四節回答案例問題
第五節時間分配
第六節案例分析練習
第七節在案例分析中對自身技能的考查
第八節案例分析中的概念闡釋和文獻第十章學習小組
第一節概況和目標
第二節學習小組成員的數量
第三節哪些才是合適的成員
第四節怎樣尋找合適的成員
第五節學習小組的任務
第六節怎樣管理學習小組
第七節學習小組的活動時間
第八節在學習小組中遇到困難怎麼辦
第九節學習小組協議的內容
第十節總結和認識第十一章學會學習
第一節概況和目標
第二節學習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在法學學習中
的應用
第三節個人學習偏好和促進學習因素的確定
第四節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化學習和工作技巧的範例
第五節認識第十二章時間管理
第一節概況和目標
第二節您的個人時間管理出了什麼問題
第三節目標即是動力
第四節時間管理規則
第五節活動列表和計劃
第六節文獻第十三章課程論文和口試
第一節國家考試或者大學考試的主題研究論文
第二節口試作為國家考試和大學考試的一部分第十四章法律咨詢和法律關係形成第十五章掌握關鍵技能
第一節什麼是關鍵技能、有哪些關鍵技能
第二節怎樣在法律學習中掌握關鍵技能
第三節進一步的文獻有哪些
第十六章 高效學習法律的要領
引用文獻縮寫目錄
清單與問題、調查問卷、圖表和特殊文獻一覽表
導讀 本書概要和閱讀建議
第一節 本書內容簡介
第二節 本書的閱讀方式第一編制作個人學習計劃指南第一章進行學習規劃的重要性
第一節 學生A和學生B的學習進度
第二節制作一個具體的學習計劃的好處
第三節目標是規劃的基石
第四節B的學習計劃
第五節總結第二章學習成績要求、修讀學科和總結
第一節目標和方法
第二節法學教育的法律依據
第三節法學教育情況簡介
第四節在學習期間必須取得的成績及得到的認識
第五節法學學習中的考試科目有哪些
第六節第一次國家考試的考試形式
第七節重要的認識和文獻第三章學院提供的課程
第一節目標和方法
第二節必修課領域的課程教學(不包括國家考試準備課程)
第三節重點學科的課程教學
第四節案例分析和考試培訓的課程安排
第五節口試備考的課程安排
第六節國家考試備考的課程安排
第七節本章最重要的總結第四章怎樣制作具體的學習規劃
第一節法學學習的目標和學習模式
第二節總計劃
第三節學期規劃
第四節周計劃
第五節天計劃
第六節附學習目標的學習計劃
第七節國家考試備考計劃
第八節規劃國外學習
第九節“出狀況了”怎麼辦
第十節重要的認識第二編重要的學習能力第五章閱讀能力
第一節SQ3R閱讀法或者五步閱讀法
第二節文本或者書目選擇
第三節閱讀速度第六章系統掌握不同法學領域
第一節知識來源
第二節學習法學知識
第三節補充式的知識儲備
第四節復習、深化、考查
第五節掌握法學領域之間的橫向聯系
第六節總結和重要的認識第七章課堂筆記和摘錄
第一節為什麼要記筆記
第二節記多少、記哪些
第三節外部表現形式
第四節制作讀書摘錄的要點
第五節認識第八章使用索引卡片學習知識
第一節為什麼要使用索引卡片完成知識儲備
第二節關鍵詞卡片和法條卡片
第三節自主選擇索引卡片體系
第四節制作索引卡片的軟件
第五節總結第九章案例分析
第一節概況和目標
第二節案例分析和解答技巧作為學習重點
第三節案例分析準備工作
第四節回答案例問題
第五節時間分配
第六節案例分析練習
第七節在案例分析中對自身技能的考查
第八節案例分析中的概念闡釋和文獻第十章學習小組
第一節概況和目標
第二節學習小組成員的數量
第三節哪些才是合適的成員
第四節怎樣尋找合適的成員
第五節學習小組的任務
第六節怎樣管理學習小組
第七節學習小組的活動時間
第八節在學習小組中遇到困難怎麼辦
第九節學習小組協議的內容
第十節總結和認識第十一章學會學習
第一節概況和目標
第二節學習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在法學學習中
的應用
第三節個人學習偏好和促進學習因素的確定
第四節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化學習和工作技巧的範例
第五節認識第十二章時間管理
第一節概況和目標
第二節您的個人時間管理出了什麼問題
第三節目標即是動力
第四節時間管理規則
第五節活動列表和計劃
第六節文獻第十三章課程論文和口試
第一節國家考試或者大學考試的主題研究論文
第二節口試作為國家考試和大學考試的一部分第十四章法律咨詢和法律關係形成第十五章掌握關鍵技能
第一節什麼是關鍵技能、有哪些關鍵技能
第二節怎樣在法律學習中掌握關鍵技能
第三節進一步的文獻有哪些
第十六章 高效學習法律的要領
引用文獻縮寫目錄
清單與問題、調查問卷、圖表和特殊文獻一覽表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