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電子戰系統導論(第二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國防電子信息技術叢書
ISBN13:9787121387616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作者:(義)安德里亞‧馬蒂諾
出版日:2024/01/01
裝訂/頁數:平裝/338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全書共6章,第1章描述了對稱與非對稱的衝突場景及其電子戰系統在其中的應用;第2章闡述了雷達、通信、導航、光電以及激光雷達等現代系統的**發展;第3章描述了新型無源電子戰裝備架構、需求及其性能;第4章論述了ESM系統中的射頻測向與輻射源定位技術;第5章和第6章分別論述了對現代射頻和紅外對抗裝備的需求、架構、所采用的技術,以及對射頻有源裝備和紅外/光電導彈導引頭實施的主要對抗技術。
作者簡介
Andrea A. De Martino博士,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和系統工程師,不僅在電子戰領域有20多年的經驗,在雷達系統分析、評估與設計方面也具20多年的經驗。他目前擔任電子戰領域世界排名第三的義大利電子公司(Elettronica S.p.A.)的首席技術官。
Andrea A. De Martino博士,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和系統工程師,不僅在電子戰領域有20多年的經驗,在雷達系統分析、評估與設計方面也具20多年的經驗。他目前擔任電子戰領域世界排名第三的義大利電子公司(Elettronica S.p.A.)的首席技術官。
名人/編輯推薦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Boost是一個寶庫,這本經過十年五版磨礪的經典Boost書也是寶庫。
作者以其認真的寫作態度、扎實的技術功底、十余年的堅持不懈,以及之前4版數萬讀者的支持與反饋,成就了這本Boost寶庫,其中既有可以直接拿來用的代碼,也有值得借鑒的技術設計思路。
十周年紀念版,值得你珍藏!
序
譯 者 序
本書是義大利電子公司首席技術官Andrea De Martino博士於2018年在2012版《現代電子戰系統導論》基礎上撰寫的第二版電子戰技術專著。
全書共6章。
第1章是電子戰場景介紹,首先介紹了電子戰定義以及在軍事中的作用。其次在電子戰相關的主要武器系統中,增加了1.2.7節“戰區彈道導彈”,主要討論了對彈道導彈實施雷達截獲的三種策略。本章還在電子戰場景中增加了遠距離機載控制系統(包括無人機與無人駕駛水面航行器)和定向能武器,它們作為高技術武器平臺已在現代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本章最後依然為電子戰在對稱和非對稱衝突中的應用。
第2章介紹了電子戰的作戰物件,重點講述了信號輻射源和傳感器的發展,其比重超過全書的三分之一。作者用大量篇幅論述對抗物件,似乎是想說明,要想搞好對抗,清晰地把握物件的發展是必需的。雖然其深度只是為了理解後面幾章將要論述的與接收機和信號截獲、分類和干擾有關的電子戰設備,但是,第2章的篇幅已經充分展示了信號輻射源的新形態,這無疑是當前電子戰發展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的。本章依然包括雷達、通信、衛星導航、光電熱像儀、激光雷達系統幾個部分,但其中2.3節中雷達部分變化較大:新增了“噪聲波形雷達”“多輸入-多輸出雷達”兩部分內容;全部更新了“合成孔徑雷達”中的“非合作空中監視”小節中的內容;原“脈衝壓縮”中的內容移入到附錄F中。
第3章介紹的是偵察系統。在3.5節“雷達波段電子戰傳感器架構”中新增了3.5.4節“新一代電子戰雷達波段傳感器的架構”,主要介紹了稱為“射頻光子學”的新技術。在3.8節“輻射源識別”中新增了“特定輻射源識別”,它對於在高密度電磁戰場上作戰的現代ESM/ELINT系統來說起著重要作用。
第4章介紹的是測向和定位。歸根到底,輻射源的位置是極為有用的軍事信息。雖然這部分的篇幅只約占全書的十分之一,但是連同第2章的部分內容,它顯示出電子戰要千方百計地給出目標位置,這是電子戰技術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本章新增了一種輻射源定位方法“可操作的移動無源輻射源追蹤(PET)系統”,它能補充地面戰區防御系統的監視功能,為地面戰區防御系統提供預警。
第5章和第6章講述的是干擾技術,但是同時展開的、甚至更為深入論述的是抗干擾技術。同時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闡述是本書一個不錯的切入點。正是由於兩方面的論述,讓我們看到,研究干擾,提出實際有效的干擾方法才是我們的目標。但是,偵察和鎖定物件已經很困難,要獲得干擾是否有效的反饋更不容易,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其中第5章5.4節增加了實時數據鏈路的描述,5.7節增加了定向紅外干擾-誘餌相結合的干擾方式;第6章通信對抗中增加了靈巧干擾和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干擾。
本書由姜道安主譯。參加全書翻譯等工作的還有石嵐、任寧、劉敬民、楊蓮蓮、張潔,參加全書校對工作的有趙非玉、韓冰、於群、任慶國、張靜元。此外,還要感謝本書第一版的編譯人員王燕、朱松、秦平、彭華、李錚。希望本書能為國內電子戰界同行帶來更多的思考。
電子戰還面臨著許多挑戰,需要我們去解決,電子戰還有許多新疆域,有待我們去開拓。
譯 者
2019年12月
目次
第1章 電子戰場景介紹 1
1.1 電子戰的定義以及在軍事中的作用 1
1.2 電子戰相關的主要武器系統 2
1.2.1 火炮系統 5
1.2.2 導彈系統 5
1.2.3 主動尋的導彈 9
1.2.4 無源紅外制導導彈 10
1.2.5 掠海導彈 10
1.2.6 反輻射導彈 11
1.2.7 戰區彈道導彈 12
1.3 遠距離機載控制系統 14
1.3.1 無人機 14
1.3.2 無人駕駛水面航行器 16
1.4 定向能武器 17
1.5 對稱衝突中的電子戰 18
1.6 非對稱衝突中的電子戰 21
參考文獻 22
第2章 信號輻射源與傳感器的發展 23
2.1 引言 23
2.2 傳感器電磁頻譜與大氣傳播 23
2.3 雷達原理與類型 26
2.3.1 雷達方程 28
2.3.2 雷達結構 29
2.3.3 雷達雜波信號處理 30
2.3.4 雷達信號處理基本原理 34
2.3.5 自動檢測 43
2.3.6 脈衝壓縮 47
2.3.7 監視雷達 48
2.3.8 LPI雷達 49
2.3.9 脈衝多普勒雷達 58
2.3.10 跟蹤雷達 65
2.3.11 合成孔徑雷達 79
2.3.12 雙基地無源隱蔽雷達 82
2.3.13 多輸入-多輸出雷達 89
2.4 通信 92
2.4.1 接入方式 94
2.4.2 數字信號傳輸 94
2.4.3 保密通信 97
2.4.4 通信信號編碼 97
2.4.5 典型的軍事通信系統 99
2.5 衛星導航系統 102
2.6 光電熱像儀 105
2.6.1 最低可分辨溫度 110
2.6.2 紅外導彈導引頭 112
2.6.3 紅外導彈探測距離 117
2.6.4 紅外導彈導引頭抗干擾 118
2.6.5 導彈逼近告警器 118
2.7 激光雷達系統 119
2.7.1 激光目標指示和測距 119
2.7.2 激光雷達接收機 120
2.7.3 激光雷達距離方程 121
2.7.4 目標探測 123
參考文獻 124
第3章 電子戰射頻傳感器系統 126
3.1 引言 126
3.2 雷達電子戰傳感器 126
3.2.1 RWR體系結構 127
3.2.2 ESM體系結構 128
3.2.3 ELINT體系結構 128
3.3 電子戰傳感器的靈敏度 129
3.3.1 結論 134
3.4 截獲概率 135
3.5 雷達波段電子戰傳感器體系結構 140
3.5.1 上一代截獲接收機的體系結構 140
3.5.2 新型的電子戰雷達波段傳感器的體系結構 147
3.5.3 DSP技術 153
3.5.4 新一代電子戰雷達波段傳感器的體系結構 157
3.6 低截獲概率雷達的探測和分類 157
3.7 輻射源去交錯和分選 163
3.8 輻射源識別 165
3.8.1 特定輻射源識別 166
3.9 通信支援測量(CESM) 168
3.9.1 CESM 169
3.9.2 通信情報(COMINT) 173
3.10 信號情報(SIGINT) 175
3.11 結束語 176
參考文獻 176
第4章 射頻測向與輻射源定位技術 178
4.1 引言 178
4.2 比幅法測向 178
4.3 單脈衝比相法測向 184
4.3.1 相位相關法測向 187
4.4 時差法測向 191
4.5 輻射源定位 196
4.5.1 三角交叉定位法 197
4.5.2 三距交叉定位法 198
4.5.3 可操作的移動無源輻射源追蹤(PET)系統 201
4.5.4 到達頻差無源定位技術 206
4.5.5 逆無源定位 208
4.6 結束語 212
參考文獻 212
第5章 電子對抗系統 214
5.1 引言 214
5.1.1 典型的RECM需求和任務 215
5.1.2 預警雷達干擾方程 217
5.2 雷達ECM結構 218
5.3 數字射頻存儲器(DRFM) 222
5.3.1 相位采樣DRFM 224
5.4 雷達ECM發射機 227
5.4.1 RTDL 236
5.5 箔條 237
5.6 通信CECM系統 239
5.7 紅外ECM系統 242
5.7.1 曳光彈 247
5.7.2 定向紅外干擾-誘餌干擾相結合 248
5.8 結論 248
參考文獻 249
第6章 電子對抗技術和傳感器反電子對抗 250
6.1 引言 250
6.2 對抗監視雷達的ECM原理和技術以及相關的ECCM 250
6.2.1 傳輸中的頻率捷變 251
6.2.2 脈衝重復間隔(PRI)捷變 251
6.2.3 超低副瓣 251
6.2.4 多副瓣對消器 252
6.2.5 旁瓣匿隱器 255
6.2.6 自適應陣列 256
6.2.7 噪聲干擾 257
6.2.8 虛假目標 257
6.3 ECM技術對抗SAR 258
6.4 對抗跟蹤雷達的ECM原理和技術及其相關的ECCM 263
6.4.1 距離跟蹤環路欺騙 264
6.4.2 對抗雷達多普勒跟蹤的雷達ECM技術 266
6.4.3 對抗雷達角度測量的雷達ECM技術 269
6.5 有關雷達ECM技術的總結 282
6.6 通信對抗的ECM原理和技術 283
6.6.1 噪聲干擾 285
6.6.2 跟隨干擾 287
6.6.3 智能干擾 289
6.6.4 GNSS干擾 289
6.7 ECM技術小結 292
參考文獻 292
附錄A 傳感器接收機的信號檢測 294
附錄B 估計理論概念簡介 300
附錄C 天線與相控陣天線 304
附錄D 模擬調制方法 318
附錄E BFSK通信系統中噪聲與單音干擾提高誤碼率的評估 321
附錄F 雷達脈衝壓縮波形 325
參考文獻 333
縮略語 334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