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新約鑑別學導論:方法論與應用指南
滿額折

新約鑑別學導論:方法論與應用指南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60 元
優惠價
9041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你不是不想讀經,你只是需要方法!
揮別有心無力的讀經生活!一次掌握15種鑑別法!
拉近你和聖經研究的距離
開啟你的新約研究之門
掌握挖掘真理的各樣方法

專家和一般人之間的區別,在於是否了解並善用方法。聖經學者和我們之間的距離,在於他們懂得觀看聖經的各樣方法,以致能看到、想到常人所注意不到的要點或細節,而能對聖經有更豐富深厚的詮釋。《新約鑑別學導論》涵蓋了最廣、最新的聖經研究方法,企圖拉近我們與聖經學者的距離,以及華人教會在聖經研究上與世界的距離。對於想擴展新約觀看視域、更好把握聖經真理,或有志以真理餵養群羊者,本書無疑是必備的工具。

本書特色:
◎介紹分析聖經文本的3個面向、15種鑑別法,一次掌握最全的聖經研究方法,豐富你觀看文本的層次。
◎詳細介紹各種鑑別法的概念要點、操作步驟、發展歷史、最新研究成果、優缺點評估、應用範例。
◎實際示範各種鑑別法如何應用在不同的新約體裁上,能看到各樣方法於同一段經文的展示應用,品嚐從不同角度觀看聖經的甜美果實。
◎本版新增各種鑑別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情境,使你在日常訊息的處理上也能有意識地去分析鑑別。


「本人非常樂意推薦這一本兼具理論與實務的好書,它不僅為華人教會提供更整全、跟得上時代的聖經研究法概論,期盼它也能帶動華人教會的傳道人與平信徒『謹慎研讀並傳講聖經』之風潮。」
蔡慈倫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校長

作者簡介

曾思瀚
英國雪菲爾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聖經研究博士,現於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加拿大安布羅斯大學(Ambrose University)教授新約和講道學,並致力於世界各地推廣其研究和講課事奉。精通英語、粵語和國語,以旺盛的創作力與深刻的解經著述著稱,中英文著作超過五十本,是產量多、學界評價佳,能打入英文神學圈的華人聖經學者。二〇一一年,憑《士師記的刻劃研究──領袖、女性與家庭的故事》獲得香港基督教金書獎最佳作者(學術)。他以教導更好的聖經閱讀方式,使讀者提升聖經閱讀能力,進而能以更好的方法來釋經為己任。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一:鑑別學就是料理之道

「鑑別學」,第一次接觸這名詞,是一九九三年在台灣新竹的信義神學院。新約教授德格納(Dr. Waldemar Degner)私下教授經文鑑別學(Textual Criticism),因我們夫婦的負擔是要架設華人的解經網站,提供免費的聖經研究資料與工具。他讓我們看見中譯本聖經與原文聖經之間存在著翻譯上的差距,而原文聖經也存在著抄本之間的差異。那時我以為經文鑑別學就是一切了。

十五年間,信望愛聖經網站成長為全球華人基督教網站第一大站,道碩學的已經不夠用,我到了台灣神學院研究部攻讀新約神學碩士。這才知道經文鑑別學只是鑑別學中的一種,還有社會學鑑別學、體裁鑑別學、編修鑑別學……。老師說寫論文要清楚自己打算用哪種鑑別學,讓我驚惶失措。正為著鑑別學傷腦筋,載浮載沉於茫茫的學術大海中,上帝預備了一根浮木──曾思瀚的《新約鑑別學手冊》(編按:本書舊版書名),我抱著它啃讀多次,才搞清楚自己跟隨的指導教授迪皮納爾(Dr. Chris Dippenaar)的專長是文學鑑別學。在海浪咆哮之時,我找到了引路的燈塔。

次年,校園出版社「讀經新世界」講座,把曾思瀚老師請到台灣。我因著神學生的身分,竟有權參加講座前一天給神學院師生的特別聚會。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曾老師。中場休息時間,我那同班同學竟然拿著寫好的論文計畫書草稿請老師過目!同學的無恥行徑,令我欣賞又佩服,暗罵自己為何沒有這等聰明。而曾老師短短數分鐘就翻閱完計畫書,問了同學幾個問題,就立即給予回應的超能力,更是令我傻眼。如今的我在神學院教書,到各教會講道,寫書、寫文章,不斷地運用鑑別學,於是破解了曾老師超能力的來由,因為他已掌握住各種鑑別學,就能很快捉到論文主旨。

《新約鑑別學手冊》修訂版,每一類鑑別學,都增加了更多鮮活的實例,可大大地幫助讀者。我個人建議如果讀者比較害怕理論,可以先翻到後面看應用。當年是菜鳥神學生的我,被理論卡住,就去閱讀書的後半部──鑑別學應用在新約書信(約翰福音)與天啟體裁(啟示錄)的實例,再回頭學習理論。

鑑別學,其實離我們不遠。說白了,鑑別學就是料理之道,扒、汆、炒、炸、烤、涮、溜、煎、煨、蒸、熏、燉、燒、燜、燴、醬、爆。講者、作者從聖經中取得食材,選擇料理方式,烹調出色香味俱全的靈糧大餐。就像一隻豬,身上有不同部位,料理方式應有所不同,不能單調地全部都用水煮白切肉沾醬油。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我也成了廚師,可以很快地看到別人的講道、授課、文章,是用了哪種料理方式,甚至知道是否是暗黑料理。

《新約鑑別學導論》絕對不只是一本幫助神學生寫論文的書,更是一本幫助信徒閱讀聖經、幫助牧者預備講道的書。我發現很多人,拿到聖經食材,不分辨部位(體裁),就大鍋煮,造成許多錯誤。就像不能用讀福音書的方式去讀詩篇與箴言,這樣聖經閱讀次數再多,也不會進步。學習鑑別學,但求逼近上帝的真理,煮出的料理讓自己與會眾可以安心吃下肚,扎實地吸收,令生命成長。
陳鳳翔
信望愛聖經網站執行長兼主編

前言
我還記得多年以前,在我獲得博士學位之後,我曾經教授一門福音課程。「鑑別法」一詞,在課堂上引起不少爭議。英文的「鑑別法」(criticism),成為問題的關鍵,因為它隱含對聖經負面觀點的暗示。一些過去的學生和教導系統神學的同仁(還有許多和他們有關的人士),對教導各類鑑別法和誠心想要評估這些方法的人,發出猛烈攻擊。雖然秉持崇高的意圖,但他們誤導的熱忱使他們抹黑了許多學者的清譽。在北美華人教會中,有許多忠心和屬靈的華人聖經學者,他們以誠實、分辨和合理的態度,嘗試教導現代的聖經詮釋法。不幸地,這些忠心的學者竟然成為一群無辜的犧牲者。當其餘的世界已邁入二十一世紀時,這些抹黑學者清譽的激進分子還自以為他們在向十九世紀的自由主義宣戰。他們妄想和戰鬥的心態,反映了北美華人神學院(未必僅限華人),缺乏和抵制理性思考的悲慘事實。他們高舉「合用」和「事奉」的旗幟(不論這些措辭的定義為何),大力討伐與「鑑別法」有關的學者。

在一位福音派美國神學家的新近著作中(神學家的名字保留不提),甚至還出現不需要鑑別性學術研究,只需要研讀聖經的說法。難道他不知道(或許他選擇忽視)任何一種正確的聖經翻譯都經過大量的鑑別方法,才有最後的成品出現嗎?北美教會領袖對這種倒退心態的倡導,將培養出完全不會思考的下一代。幸運地,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新一代的福音派學者中,已有不少令人歡欣的例外。其中一位是史巴克斯(Kenton Sparks),他的著作《神與人的話語》(God’s Word in Human Words)是所有神學和聖經研究生與牧師的「必讀」。 他的關切較偏思想上的,而實務上則是我的重點。他認為如果基督信仰包含任何錯誤的觀念和信仰,這種問題將成為知識分子(基督徒或非基督徒)尋求真理的絆腳石。 我相當同意他的看法。

從尖銳與對立的不同意觀點來看,對鑑別法的憤怒實際來自一面倒的誤解,源於知識的貧乏和對聖經「鑑別法」真實意義的無知。這些敵對者的有害論說,顯示他們完全不知道近幾十年來現代學者在釋經和聖經研究上的成效。這些反對到底的人士,沒有辨明神永不改變的話語和不斷進步的詮釋法之間的不同。使用陳舊的方法詮釋永恆的真理,就像拿著鐵鎚和釘子建造高樓一樣。他們對「保守」的渴望和熱切,表明基要派長久以來毫無能力面對文化改變的軟弱。這方面的經歷讓我看見,至少還有一些處於潮濕與陰暗角落的北美華人教會(包括非華人教會),仍然活在石器時代中。而其餘的世界,卻早已投入電子時代了。

英國和歐洲大陸對於「鑑別學」一詞的定義,實際上大異其趣。當哲學在歐陸主導鑑別學的興起時,歷史研究成為英國這一方的主導力量。可見,歐陸的鑑別學興起是哲學與宗教間戰爭的一部分,這種情形尤其顯見於德國。這場戰爭導致許多的負面結果和不少的爭辯。但如同葛斯魁(W. Ward Gasque)所指,這種情況並未發生在英國。 與德國的處境相反,英國的新約鑑別者主要是聖經語言、歷史或考古學方面的專家,而非哲學(雖然有不少學者也相當熟悉哲學領域)。在英國的意義上,鑑別學是一個中性許多的措辭。如此說來,福音派對於鑑別學主要和極其誤解的負面觀點,顯示一種單一的定義。這種定義是根據他們對於部分世界之教會歷史的狹窄了解,他們顯然忽視了世界其他部分的教會歷史。換言之,讓我坦白直言,福音派對於鑑別學的普遍了解,乃基於他們對歐陸教會歷史不同部分發展的無知。因此本書將避免普遍一面倒的誤解,針對鑑別學提出更整全的評估。我對於鑑別學的定義比較傾向英國的,不僅因為我在英國獲得博士學位,更因為這是一種更加有幫助的理解。這種理解可使以事奉教會而非學術研究為主的一般福音派神學院學生,明白這類研究將如何為他們提供益處。如此說來,本書以事奉教會者為服事的對象。

因著上述經驗,我非常高興地接受天道邀請我寫作有關聖經「鑑別法」的邀約。我相信我們的神非常幽默,祂在華人神學教育(尤其北美地區)所面臨的十字路口上,展現祂的幽默感。在個人的負擔上,我誠摯盼望本書一方面能夠澄清許多關乎鑑別法的誤解;另一方面也能夠幫助任何一位願意虛心學習解讀聖經全新工具的信徒。我強調「工具」一詞,因為在實際的運用上,這些方法不過是工具罷了。因此,不論方法多好,沒有一種工具完全中立或百分之百有益。如同鑽子不能鋸木頭一樣,沒有一種工具可以合於所有的用途。然而,正確的應用肯定會產生一些益處。更確切地說,工具是否能夠產生它的最大功能,常不在工具本身,而取決於使用者的智慧。

事實上,我許多同胞們對「鑑別法」的誤解,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在我著筆本書時,維基百科對聖經鑑別法的一般定義就大有問題。維基百科如此說:「聖經鑑別法是歷史鑑別法的一種形式。」 儘管這篇文章的其餘部分仍有一些價值,但「聖經鑑別法是歷史鑑別法的一種形式」之陳述,不但過時並且完全錯誤。事實上,這個充滿問題的陳述之反面才是正確的,歷史鑑別法才是聖經鑑別法的一種形式。這篇文章的作者,代表一些福音派人士的共同誤解,尤其在平信徒層面,他們真以為歷史鑑別法等於聖經鑑別法。這種看法根本錯誤!按實際的情況來說,有許多不同學科在聖經研究領域中興起,它們早已超越歷史鑑別法的範疇。更感恩的是,它們已經跳出質疑文本歷史問題的階段。維基百科這篇文章的定義,可能適用於十九世紀中期,但對今日的聖經研究則不具任何真實的意義。基本上,沒有一種鑑別法是生來相同的。本書將會針對早年興起的其他學科提出探討。

在上一個世紀中,新約鑑別法曾經引發嚴重的爭議。這種爭議尤其可見於一九七〇和一九八〇年代的福音派基督徒之間。許多學者針對新約鑑別法的負面應用,提出令人信服和大多正確的論點。然而,我相信學者已經從上一個世紀的極端反應中,達至了一種平衡。單憑反應,絕對無法建立信念或「真理」的根基。因著近期獲致的平衡,基要派對於一般學術,尤其是鑑別學的防禦姿態,已經被審慎研究新約鑑別法的學術發展所取代。現在「鑑別法」一詞的使用,已經愈來愈正面,和十九世紀的負面涵義完全兩樣。後現代的挑戰,加上將僅是知識和實證主義命題的學術對話轉變成適切又有洞察力的敘述的呼聲,促使許多華人學者在呼叫「狼來了」之前,先行檢視「狼」的本質。

甚至在最近不少香港學者和著名牧師的討論中,鑑別法仍被描述為「洪水猛獸」。 這種描述很容易因為某些分析方法論背後的前提而來。許多詆毀現代學術研究的人缺乏足夠的訓練,因為他們沒有經過世界級大學博士班的挑戰。而在這類大學中的福音派學者,卻必須面對百花齊放的鑑別法。這種情況使鑑別法的問題更形複雜。詆毀鑑別法的學者,常在福音派「溫室」博士訓練的保護下,無法了解尖端的鑑別學術研究。他們已經被古舊、疲乏和反知識的福音派修辭所洗腦。希望本書能夠展現,鑑別法對所有不同教派的華人聖經學者來說,都是一項化妝的祝福(有些鑑別法比其他鑑別法更能為詮釋者帶來祝福)。其實,外表看起來像「狼」的,很可能是一隻披著「狼皮」的綿羊。在狼皮之下,可能藏有一隻溫馴的小羊。總的來說,具明辨力的知識分子應是現代的常規。對於這些鑑別法,我提倡一種公開卻審慎分析的態度。換言之,「明辨」是本書大聲疾呼的心態。歷史一次又一次地證明,對於任何事的徹底拒絕,很可能使我們退回知識的石器時代。顯然,伊斯蘭教的基要派不單在宗教上,並在政治和社會的運作上,犯下這個嚴重的錯誤。基督教的基要派雖沒那麼嚴重,卻以同樣悲慘的方式退回自己狹小的教會貧民窟中。 在這種退後的光景中,無論是教會或學術界,都無法產生任何接近「真理」的成果。即便是一半的真理,也具有一半的真實性,它並非完全錯誤。真理實在重要!真理的追求因此不可或缺!

在運用新約鑑別法時,詮釋者嘗試對聖經文本進行透徹的理解。根據現代學術界的說法,聖經鑑別法已經成為「聖經研究」的同義詞。在過去,聖經詮釋只具有限的神學、歷史和詞彙議題,有時候還多少帶著來自現代主義的天真。至少在現代對於聖經文本的理解上,聖經鑑別法是一種方法論的學科,它未必是「批判」有問題的聖經文本的工具。雖然有許多人使用鑑別法來批判聖經,方法也只是使用者手中的工具。如今,聖經詮釋日益多變,為要擷取新鮮的洞察,許多創新的詮釋者綜合了其他學科的視野。按傳統來說,這些學科並非聖經研究的一部分,但這些學科的整合使聖經詮釋如虎添翼。既然這許多學科都從大學校園興起,忽視它們就不應成為聖經研究者的選項。在愈來愈世俗化的全球環境中,基督徒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忽視或拒絕所有的世俗學科。太空時代的人,怎能再過石器時代的生活?現今不斷改變的神學趨勢,要求讀者採用一種更加整合的方法(或多種方法)來詮釋聖經,以使詮釋在知識上使人信服,在屬靈上也與人緊密相關。 正因聖經是神所啟示的話語,我們更需以嚴肅的態度來解讀聖經文本,以明辨的眼光和頭腦來分析,以使我們秉持的基督信仰更忠於「真理」。

本書的撰寫並不代表我贊成無論何時都可以將所有的方法全盤應用在每一卷聖經文本上。絕非如此!同時,我也不能冒著淹沒理性的危險,毫無保留地拒絕所有的方法。顯然,某些方法比其他方法有用,但即使用處不甚突出的方,法也值得本書一提,因為它們在人文科學的研究上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在最差的情況下,如我們所見,有些方法甚至馱著沈重的破壞性包袱,讀者將在本書後文看見有關的討論。因此本書的目的,既不宣傳也不攻擊這些方法,這類爭論最好留待自由派或基要派的極端分子來解決。此外,本書將檢視不同的學科,如何產生對聖經研究有益的聖經鑑別法。本書將由兩個主要部分,來了解聖經鑑別學這個廣泛的學科。

第一部分和鑑別法的三個世界有關:文本後面的世界、文本之內的世界、文本前面的世界。文本後面的世界與社會歷史相關(如:來源鑑別學、社會學鑑別學等)。文本之內的世界和文學相關(如:修辭鑑別學、語言分析、敘事鑑別學等)。文本前面的世界則與所有讀者的世界相關(如:意識型態鑑別學)。

在鑑別法的三個世界的描述中,我嘗試提供產生這些方法的歷史綱要。本書的歷史簡介可能有極多的空缺之處,因為本書並不以詮釋歷史為主要焦點。畢竟,每一個學科至少需要一本書的篇幅,才能進行較詳盡的闡述。對歷史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尋找與所提及人名相關的資料,以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我提供這些人的名字,為使學生能夠開始自己的研究。縱覽這些方法的發展歷史,主要是為了提供一個概覽,好讓學生對與這些學科相關的概念,有更宏觀的理解。在缺乏這些理解的情況下,任何一種評論或估計都只能從傳聞或宗教偏見而來,而這兩種偏差都無法讓人追求真正的知識誠實。如此說來,歷史回顧乃為這些方法提供一些概念的基礎和發展的歷史。歷史誠然是人類的良師!在歷史回顧部分,我將以極大篇幅討論歷史鑑別法(即文本後面的世界),因為許多繼起的鑑別法(我會針對這些方法提出更多討論),都是正面或負面回應歷史鑑別法的結果。幾乎沒有學者以漠不關心的態度,來回應歷史鑑別法的議題。

本書的風格不但適合「資訊簡明」和維基百科的時代,並且符合大學和神學院碩士課程的需要。本書縮短的寫作方式,嘗試為大學和碩士班的學生提供廣泛的概覽,未必符合神學碩士和博士課程在微觀方面的深入探討。有些讀者可能甚至覺得本書的討論極為表面,但細節的討論可能使只需概略了解鑑別法的學生倍感挫折,畢竟這些讀者只需擷取對他們未來事奉有益的基本理解。我相信本書的簡潔寫法相當合理,因為過往我自己也曾當過碩士班的學生,我認為對這些方法有整全的概念,而後在不需陷入細節的情況下繼續詮釋的研究,是相當重要的學習過程。在探討完諸多方法的發展歷史之後,我將為學生展現運用這些方法的重要步驟。這些步驟是了解每種方法的不可或缺。或許有些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並且認為:「這並不是我對於此種鑑別法的定義。」這種回應不但正常,並且相當健康。在方法的呈現上,我預期學者(即我在大學和神學院的同仁)運用他們的智慧來增加、修正、甚或澄清我的陳述。總的來說,本書為想要初步了解鑑別法的讀者,提供最基本的骨幹。我非常明白即使在一種鑑別法中都有一些不同的變化,但鑽研於細微的相異之處,將錯失整全概念的主要目的。因此,縮短的寫法成為達致本書目標的重要管道。有一位同仁的生活座右銘是:「愈多愈好」。我的生活座右銘則恰好相反:「愈少是愈多」!

最後,我將針對每一種方法提出優缺點的評估。本書的讀者不需完全同意我的看法(有時或許有偏差),我的目的乃在為學者和學生開啟方法論的對話。在新約文本的詮釋上,文本「後面、之內、前面」的三個世界時常互相碰撞,對謹慎並且明辨的詮釋者來說,這些激起的最終火花常為詮釋帶來重要的意義。詮釋者必須解決這些碰撞,並將其轉變成一種和諧的整體,為文本帶出更豐富整全的意義。為古舊文本帶出現今意義,不就是詮釋學的任務嗎?這使我們進到本書的第二部分。

本書的第二部分,針對詮釋者在詮釋新約主要體裁時,應當如何綜合來自三個世界的觀點。重要的新約體裁包含敘事、書信和天啟文學。在第二部分中,我將針對不同體裁,分別說明綜合不同方法的正確方式。我深信有些學生特別需要具體的例子,來學習詮釋過程中的基本細節。凡以例子為學習方式的讀者,將發現例子的部分最有幫助。在處理文本上,我提供的例子絕不是確定或最好的方式,我實在不敢如此武斷。然而,這些例子都粗略展現了如何透過鑑別法來進行詮釋。由於許多方法的定義遠未達成普遍共識,因此自然而然一些學者自然會告訴學生,通過不同於所舉實例的方法和定義來進行詮釋。我預期不同看法的差異,並將其視為十分健康的學術對話。或許有新約研究的學生或同仁可以在我所做的事上繼續改進或創新。在新約學術研究的領域中,任何一種新的方法組合都將受到歡迎。

本書這兩大部分顯示了多重解讀新約文本的有趣過程。雖然本書並非釋經學的教科書,但按實用的層面來看(與神學-哲學的層面相反),它的確具有釋經的意涵。我誠然不是提瑟頓(Anthony Thiselton),我本應將釋經學的理論留待這方面更有研究和能力的學者來處理。本書可能是華人世界這類書籍的首先創作,我誠心盼望它不會成為最後一本。如果我能夠刺激華人詮釋者與本書互動,並為本書提供值得改進之處(無論本書如何不完全),我就心滿意足了。事實上,我將全力支持他們的工作,完整我不完美的成果。

目次

推薦序一 /鄧紹光 1
推薦序二 /蔡慈倫 4
推薦序三 /謝樂知 6
推薦序四 /陳鳳翔 8

前言 11
修訂版前言 19
本書的必要性 23

第一部:新約鑑別學-方法論 25

第一章:文本後面的世界—歷史鑑別學(HISTORICAL CRITICISM) 27
歷史鑑別學的發展歷史 28
歷史鑑別法的慎用和評估 47
歷史鑑別學的類別 58
 1.經文鑑別學(Textual Criticism) 58
 2.來源鑑別學(Source Criticism) 64
 3.社會學鑑別學(Sociological Criticism) 71
 4.形式鑑別學(Form Criticism) 86
 5.體裁鑑別學(Genre Criticism) 91
 6.編修鑑別學(Redaction Criticism) 95

第二章:文本裡面的世界—文學鑑別學(LITERARY CRITICISM) 101
文學鑑別學的發展歷史 102
文學鑑別法的慎用和評估 107
文學鑑別學的類別 110
 1.正典鑑別學(Canonical Criticism) 110
 2.修辭鑑別學(Rhetorical Criticism) 116
 3.敘事鑑別學(Narrative Criticism) 122
 4.口述鑑別學(Oral Criticism) 131

第三章:文本前面的世界—意識型態鑑別學(IDEOLOGICAL CRITICISM) 139
意識型態鑑別學的發展歷史 140
意識型態鑑別法的慎用和評估 143
意識型態鑑別學的類別 148
 1.心理學鑑別學(Psychological Criticism) 148
 2.自傳鑑別學/讀者回應(Autobiographical Criticism/Reader Response) 158
 3.性別鑑別學(Gender Criticism) 164
 4.政治鑑別學(Political Criticism) 174
 5.接受史(Reception History) 187

第一部結論 193

第二部:新約鑑別學-應用 197

引言 199

第四章:應用於福音書敘事體 201
.經文鑑別學(Textual Criticism) 202
.來源鑑別學(Source Criticism) 205
.社會學鑑別學(Sociological Criticism) 206
.形式鑑別學(Form Criticism) 209
.體裁鑑別學(Genre Criticism) 211
.編修鑑別學(Redaction Criticism) 213
.正典鑑別學(Canonical Criticism) 215
.修辭鑑別學(Rhetorical Criticism) 217
.敘事鑑別學(Narrative Criticism) 218
.口述鑑別學(Oral Criticism) 223
.心理學鑑別學(Psychological Criticism) 225
.自傳鑑別學/讀者回應(Autobiographical Criticism/Reader Response) 228
.性別鑑別學(Gender Criticism) 232
.政治鑑別學(Political Criticism) 234
.接受史(Reception History) 236
鑑別學的解讀結果 238

第五章:應用於新約書信 241
新約書信的議題和方法 242
.社會學鑑別學(Sociological Criticism) 243
.體裁鑑別學(Genre Criticism) 247
.編修鑑別學(Redaction Criticism) 248
.正典鑑別學(Canonical Criticism) 249
.修辭鑑別學(Rhetorical Criticism) 252
.口述鑑別學(Oral Criticism) 258
.心理學鑑別學(Psychological Criticism) 260
.自傳鑑別學/讀者回應(Autobiographical Criticism/Reader Response) 263
.性別鑑別學(Gender Criticism) 266
.政治鑑別學(Political Criticism) 268
.接受史(Reception History)270
鑑別學的解讀結果 275

第六章:應用於新約天啟體裁 277
新約天啟體裁的議題和方法 278
.來源鑑別學(Source Criticism) 279
.社會學鑑別學(Sociological Criticism) 280
.形式鑑別學(Form Criticism) 282
.體裁鑑別學(Genre Criticism) 283
.編修鑑別學(Redaction Criticism) 285
.正典鑑別學(Canonical Criticism) 286
.修辭鑑別學(Rhetorical Criticism) 290
.敘事鑑別學(Narrative Criticism) 290
.口述鑑別學(Oral Criticism) 292
.心理學鑑別學(Psychological Criticism) 293
.自傳鑑別學/讀者回應(Autobiographical Criticism/Reader Response) 294
.性別鑑別學(Gender Criticism) 296
.政治鑑別學(Political Criticism) 297
.接受史(Reception History) 299
鑑別學的解讀結果 299

附錄:第三期探索的近期回應 301
附註 31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1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