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構建完整而宏大的「愛的刑法學」的理論體系是作者一直以來的學術目標,同時也是其畢生學術研究的依歸。「愛的刑法學」將刑法的禁止規範與命令規範背後的原理歸結為「愛人如己」的誡命,並試圖透過這統一的原理構建刑法學理論體系。
本書從這一基本立場出發,探討了刑事法相關問題,闡釋如何充分發揮刑法規範的先導機能,並使刑法在實現社會統合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這種理念與視角有助於我們對刑事法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新的解讀。
本書從這一基本立場出發,探討了刑事法相關問題,闡釋如何充分發揮刑法規範的先導機能,並使刑法在實現社會統合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這種理念與視角有助於我們對刑事法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新的解讀。
作者簡介
《作 者》
金日秀
.高麗大學法科大學畢業
.完成司法研修院第2屆研修,律師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Alexander von Humboldt財團受資助人
.瑞岩學術財團受資助人
.美國哈弗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檢察改革諮詢委員會委員長
.檢、警偵查權調解委員會委員長
.法務部政策委員會委員長
.國家警察委員會委員長
.韓國刑事政策研究院院長
現 任
高麗大學名譽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武漢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
中國西南政法大學、中國遼寧大學客座教授
法務部刑事法修訂、刑事訴訟法修訂委員
整體刑法學雜誌(ZStW)外國編輯諮詢委員
《譯 者》
李穎峰
吉林延吉人,朝鮮族,武漢大學法學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出站,韓國高麗大學訪問學者。現任武漢大學法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刑法學、比較刑法學。
金日秀
.高麗大學法科大學畢業
.完成司法研修院第2屆研修,律師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Alexander von Humboldt財團受資助人
.瑞岩學術財團受資助人
.美國哈弗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檢察改革諮詢委員會委員長
.檢、警偵查權調解委員會委員長
.法務部政策委員會委員長
.國家警察委員會委員長
.韓國刑事政策研究院院長
現 任
高麗大學名譽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武漢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
中國西南政法大學、中國遼寧大學客座教授
法務部刑事法修訂、刑事訴訟法修訂委員
整體刑法學雜誌(ZStW)外國編輯諮詢委員
《譯 者》
李穎峰
吉林延吉人,朝鮮族,武漢大學法學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出站,韓國高麗大學訪問學者。現任武漢大學法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刑法學、比較刑法學。
目次
序 言 金日秀
第一章 社會安全與刑事法
Ⅰ 為何提出安全或/以及社會安全/1
Ⅱ 傳統憲法•傳統刑法缺失的一環/5
Ⅲ 安全社會•安全國家的刑事法/11
Ⅳ 界限與對策/17
Ⅴ 結 論/21
第二章 國家刑罰權正當化的根據是什麼
Ⅰ 序 論/23
Ⅱ 刑罰權正當化的必要性/24
Ⅲ 刑罰的倫理正當性/27
Ⅳ 刑罰目的論層面的正當化/32
Ⅴ 刑罰限制論層面的正當化/50
Ⅵ 結 論/57
第三章 犯罪被害人學視角下的犯罪、刑罰與刑事程序
Ⅰ 傳統刑法缺失的一環/61
Ⅱ 犯罪被害人學視角下的犯罪論與刑罰論/66
Ⅲ 傳統訴訟程序結構與對話式訴訟程序論/73
Ⅳ 公訴案件中被害人的審判程序參與權/79
Ⅴ 結 論/84
第四章 社區處遇的刑事政策意義及其界限
Ⅰ 社區處遇理論的產生背景及其理論基礎/89
Ⅱ 社區處遇與刑罰替代措施的樣態/96
Ⅲ 社區處遇制度存在的問題/102
Ⅳ 結 論/108
第五章 為何重提保安處分制度
Ⅰ 序 論/111
Ⅱ 刑法修正試行案中的保安處分及其標準模式/116
Ⅲ 舊社會保護法中保安處分制度存在的問題/126
Ⅳ 有關保護監護處分的刑法政策及其完善方向/133
Ⅴ 刑法修正試行案概要/137
Ⅵ 結 論/142
第六章 危險刑法‧敵人刑法與愛的刑法
Ⅰ 面臨新挑戰的傳統刑法/149
Ⅱ 圍繞危險刑法的爭論/152
Ⅲ 敵人刑法的立場與贊反論/155
Ⅳ 愛的法律/163
Ⅴ 愛的刑法/169
Ⅵ 結 論/174
第七章 韓國刑法與「壞撒瑪利亞人」的處罰問題
Ⅰ 序 論/177
Ⅱ 刑法的應對方案/179
Ⅲ 比較法層面的考察/183
Ⅳ 結 論/187
第八章 韓國法中的孝道法──以刑法為中心
Ⅰ 序 論/191
Ⅱ 刑法中的孝道法原理/193
Ⅲ 結 論/205
第九章 通姦罪存廢爭議的核心是什麼
Ⅰ 序 論/209
Ⅱ 憲法法院判決中通姦罪是否合憲的爭議/211
Ⅲ 通姦罪廢除論與存置論的現狀/216
Ⅳ 關於通姦罪合憲論與違憲論的探討/219
Ⅴ 憲法視角下通姦罪的正當性/226
Ⅵ 刑法視角下通姦罪的正當性/237
Ⅶ 結 論/245
第十章 「找回的兒子」比喻中罪與罰的意義
Ⅰ 序 論/251
Ⅱ 「人的形象」的界定問題/251
Ⅲ 浪子的故事中出現的罪與罰的問題/256
Ⅳ 結 論/276
第十一章 30年以來我對刑法學的理解──在「學」與「教」的旅程中
Ⅰ 序 言/279
Ⅱ 從報應性正義到再社會化刑法,再到原狀恢復性正義/281
Ⅲ 與危險刑法的相遇/282
Ⅳ 與敵人刑法的遭遇/283
Ⅴ 法為何需要愛/286
Ⅵ 刑法為何需要愛/288
Ⅶ 為何需要構建對話式的刑事訴訟程序/290
Ⅷ 為何矯正與處遇中需要希望/291
Ⅸ 結 語/293
第一章 社會安全與刑事法
Ⅰ 為何提出安全或/以及社會安全/1
Ⅱ 傳統憲法•傳統刑法缺失的一環/5
Ⅲ 安全社會•安全國家的刑事法/11
Ⅳ 界限與對策/17
Ⅴ 結 論/21
第二章 國家刑罰權正當化的根據是什麼
Ⅰ 序 論/23
Ⅱ 刑罰權正當化的必要性/24
Ⅲ 刑罰的倫理正當性/27
Ⅳ 刑罰目的論層面的正當化/32
Ⅴ 刑罰限制論層面的正當化/50
Ⅵ 結 論/57
第三章 犯罪被害人學視角下的犯罪、刑罰與刑事程序
Ⅰ 傳統刑法缺失的一環/61
Ⅱ 犯罪被害人學視角下的犯罪論與刑罰論/66
Ⅲ 傳統訴訟程序結構與對話式訴訟程序論/73
Ⅳ 公訴案件中被害人的審判程序參與權/79
Ⅴ 結 論/84
第四章 社區處遇的刑事政策意義及其界限
Ⅰ 社區處遇理論的產生背景及其理論基礎/89
Ⅱ 社區處遇與刑罰替代措施的樣態/96
Ⅲ 社區處遇制度存在的問題/102
Ⅳ 結 論/108
第五章 為何重提保安處分制度
Ⅰ 序 論/111
Ⅱ 刑法修正試行案中的保安處分及其標準模式/116
Ⅲ 舊社會保護法中保安處分制度存在的問題/126
Ⅳ 有關保護監護處分的刑法政策及其完善方向/133
Ⅴ 刑法修正試行案概要/137
Ⅵ 結 論/142
第六章 危險刑法‧敵人刑法與愛的刑法
Ⅰ 面臨新挑戰的傳統刑法/149
Ⅱ 圍繞危險刑法的爭論/152
Ⅲ 敵人刑法的立場與贊反論/155
Ⅳ 愛的法律/163
Ⅴ 愛的刑法/169
Ⅵ 結 論/174
第七章 韓國刑法與「壞撒瑪利亞人」的處罰問題
Ⅰ 序 論/177
Ⅱ 刑法的應對方案/179
Ⅲ 比較法層面的考察/183
Ⅳ 結 論/187
第八章 韓國法中的孝道法──以刑法為中心
Ⅰ 序 論/191
Ⅱ 刑法中的孝道法原理/193
Ⅲ 結 論/205
第九章 通姦罪存廢爭議的核心是什麼
Ⅰ 序 論/209
Ⅱ 憲法法院判決中通姦罪是否合憲的爭議/211
Ⅲ 通姦罪廢除論與存置論的現狀/216
Ⅳ 關於通姦罪合憲論與違憲論的探討/219
Ⅴ 憲法視角下通姦罪的正當性/226
Ⅵ 刑法視角下通姦罪的正當性/237
Ⅶ 結 論/245
第十章 「找回的兒子」比喻中罪與罰的意義
Ⅰ 序 論/251
Ⅱ 「人的形象」的界定問題/251
Ⅲ 浪子的故事中出現的罪與罰的問題/256
Ⅳ 結 論/276
第十一章 30年以來我對刑法學的理解──在「學」與「教」的旅程中
Ⅰ 序 言/279
Ⅱ 從報應性正義到再社會化刑法,再到原狀恢復性正義/281
Ⅲ 與危險刑法的相遇/282
Ⅳ 與敵人刑法的遭遇/283
Ⅴ 法為何需要愛/286
Ⅵ 刑法為何需要愛/288
Ⅶ 為何需要構建對話式的刑事訴訟程序/290
Ⅷ 為何矯正與處遇中需要希望/291
Ⅸ 結 語/293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