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人文西藏”叢書旨在通過新手法、新視角,點面結合,立體呈現,講好中國西藏故事。全套叢書分為兩輯:一是“西藏風情”系列:包括《雪域經輪——西藏宗教考釋》《藏地風土——西藏民俗趣談》《物華天寶——西藏藝術掠影》《高原華章——西藏文學擷英》《流年乾坤——西藏歷史述略》,全方位描繪西藏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風貌,向國內外讀者展示西藏魅力和時代亮色;二是“西藏歷史文化名人”系列:包括《松贊幹布》《元朝首任帝師八思巴》《九世班禪傳》《首席代表阿沛·阿旺晉美》,通過西藏歷史人物形象側面反映西藏社會的演進和轉折,讓歷史人物走進新的歷史方位。
西藏民俗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藏民俗文化內容豐富,民俗形式多姿多彩,飲食、服飾、居住,茶醇酒香、色彩斑斕的西藏生活民俗;誕生禮、婚嫁、喪葬,西藏人生禮儀;民間信仰、苯教信仰、藏傳佛教,神聖時空中的西藏信仰民俗;歲時年節、生產節日、宗教節日、娛樂節日,時光輪回中的西藏節日民俗;鬥智鬥勇、怡情益智的西藏遊藝競技,等等。
《人文西藏叢書-藏地風土:西藏民俗趣談》以親臨現場的筆觸描繪了西藏民俗的多個方面,體現了青藏高原民族的生活風情和審美情趣,展示了特有的高原風采,演繹出藏族歷史文化的豐厚與變遷。
作者簡介
陳立明,西藏民族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長期從事西藏歷史文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十多次在西藏各地進行社會和文化考察,著有《西藏民俗文化》《走入喜馬拉雅叢林——西藏門巴族、珞巴族文化之旅》等,發表相關論文六十餘篇。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以親臨現場的筆觸描繪了西藏民俗的多個方面,體現了青藏高原民族的生活風情和審美情趣,展示了特有的高原風采,演繹出藏族歷史文化的豐厚與變遷。
序
平均海拔4000 米的青藏高原,矗立於地球之巔,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第三極”。千百年來,生活於這片高天厚土、神奇大地上的西藏人民,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民族文化。西藏民俗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藏民俗,蘊含著濃郁的雪域高原神韻。
西藏民俗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至遲在5 萬至1 萬年前,青藏高原便有古人類的活動足跡。西藏民俗文化濫觴於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西藏昌都卡若和拉薩曲貢兩個原始村落遺址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一幅西藏遠古先民生活的圖景,展示了西藏遠古先民的衣食住行以及佩戴裝飾等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風貌。
唐朝時期的西藏即吐蕃政權時期,是西藏文化大發展的時代,也是西藏民俗文化走向興旺繁盛的時期。在吐蕃時代就已成形的民俗生活基本範式一直綿延發展,影響至今。吐蕃之後的1000 多年間,隨著西藏社會的發展變化和各民族間文化交融,西藏民俗文化得以不斷發展和豐富,成為西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藏民俗文化源遠流長,自成體系,具有鮮明的特徵。
地域性特徵
地域性特徵是西藏民俗文化區別於其他民俗文化最顯著的特徵之一。西藏地處世界屋脊,其北部是昆侖山脈和唐古喇山脈,中部是岡底斯—念青唐古喇山脈,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東部是橫斷山脈,這些高大的山脈構成了高原地貌的骨架。西藏的地勢和地形結構可分為藏北高原(包括阿裡高原),地處昆侖山、唐古喇山和岡底斯—念青唐古喇山之間,藏語稱之為“羌塘”(意為北部高地)的廣大地域;藏南谷地,位於岡底斯—念青唐古喇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包括雅魯藏布江及其主要支流拉喀藏布、年楚河、拉薩河、尼洋河等流域;喜馬拉雅山地,主要指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和東南坡;藏東高山峽谷區,即西藏最東部的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峽谷地帶,地處橫斷山區。
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造就了獨特的西藏民俗文化。遼闊的藏北高原地勢高寒,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境內有眾多的湖泊和縱橫的水系,是野生動物的樂園和天然牧場。人們世代逐水草而居,創造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高原遊牧文化。藏南谷地海拔在2700—3700 米之間,這裡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適宜農耕。人們從“猴子變人”的神話時代開始便從事農耕活動,延續至今,創造了西藏的農耕文明。雅魯藏布江中遊河谷平原,是西藏遠古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相傳西藏最古老的居民首先出現於此。西藏的第一塊農田、第一座房屋、第一代贊普,無不與雅礱河谷相聯繫。藏東三江流域屬高山峽谷區,江河切割,溝壑縱橫,氣候呈立體分佈。人們從事半農半牧的經濟活動,依山勢建屋聚族而居。喜馬拉雅山南坡和東南坡氣候溫和,多雨潮濕,森林密佈,動植物資源豐富,決定了人們的生產活動方式長期以採集和狩獵為主,兼事刀耕火種的傳統農耕。正是地理環境的差異決定了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差異。
地域性特徵是西藏民俗文化區別於西藏高原以外其他民俗文化的顯著標誌。同時,在青藏高原內部又有許多小的地理單元,正如藏族諺語所講的“每一個喇嘛有一個教派,每一個地方有一種方言”那樣,不同地區的文化又帶著顯著的地域色彩,它們共同構成了西藏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風貌。
民族性特徵
西藏民俗文化是由西藏各民族共同創造的。藏族主要居住於雪域高原,而門巴族、珞巴族、?人和夏爾巴人生活於喜馬拉雅山南坡和東南坡的廣大地域。他們共同生活於西藏高原,都有自已對西藏民俗文化的創造和貢獻。從語言到婚喪嫁娶,從信仰、節日到衣食住行,在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西藏民俗文化表現出的民族性特徵,又與其地域性特徵有某種一致性。
西藏各民族雖有各自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但他們共同生活於青藏高原這一地域範圍,彼此間交往歷史久遠,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聯繫十分緊密。西藏各民族創造的民俗文化,共同構成了多元整一、色彩斑斕的西藏民俗文化。風情習俗是民族的標識和徽記。西藏民俗文化折射和展示出西藏各族人民的精神風貌。
互融性特徵
西藏民俗文化的互融性特徵,表現在對外來文化的兼收並蓄、各民族文化交流互融和宗教與世俗互融統一等多個方面。西藏地處亞洲腹地,是東亞、南亞和中亞的連接帶和樞紐。從文
化地域看,又處於東方文化、南亞文化和中西亞文化相接觸、撞擊的交匯點上。自古以來,西藏就同周邊地區有著交往和聯繫。遠在新石器時代,西藏同中亞和南亞就有文化交往,西藏文明與黃河流域文明有著緊密的聯繫。在吐蕃時期和吐蕃時期以後,西藏同周邊地區尤其
是同中原地區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交往進一步擴大。印度、尼泊爾佛教文化,中原儒家文化,對西藏文化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西藏民俗文化有著宗教性與世俗性、神聖性與娛樂性互融統一的特點。
時代性特徵
民俗文化是歷史的創造物。任何民俗文化現象都是該民族千百年來創造的文化因數的積澱和熔鑄。民俗文化既有歷史的傳承性,又因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和變化,呈現出特定時代的文化風貌。在西藏民俗文化發展史上,卡若文化、吐蕃文化和封建農奴制文化都帶著鮮
明的時代印跡。
隨著西藏社會的變革和經濟的發展,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和現代化進程的推進,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觀念都發生了許多變化。這些變化,表現於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無論是衣食住行、婚喪嫁娶還是節慶遊藝,無不表現出鮮明的時代變遷與歷史進步。當代社會日新月異,西藏民俗文化在新的時代呈現出更加瑰麗多姿的風貌。
目次
引言
西藏民俗:蘊含濃郁雪域高原神韻的壯闊畫卷
第一章 茶醇酒香色彩斑斕——西藏生活民俗
飲食習俗
服飾習俗
居住習俗
第二章 靈魂之禮生命之儀——西藏人生禮儀
誕生禮
取名習俗
婚姻習俗
喪葬習俗
第三章 瑰麗幻想神聖時空——西藏信仰民俗
民間信仰
苯教信仰
藏傳佛教信仰
第四章 節慶四季歡樂海洋——西藏節日民俗
歲時年節
生產節日
宗教節日
娛樂節日
第五章 鬥智鬥勇怡情益智——西藏遊藝競技
民間競技
民間遊藝
主要參考資料
書摘/試閱
“土巴”是藏族人喜歡的食物,系用糌粑、肉丁、面塊、蘿蔔等煮制的粥類食品,多作晚飯。做“土巴”時,多搓揉成面片或搓捏成面疙瘩。糌粑還可用來煮制“觀顛”(青稞酒粥) 作為飲品,即青稞酒加熱後放入酥油、奶渣、紅糖和適量糌粑,這是過年和招待貴客親朋時的上等佳品。
冬小麥“卓”或“袞卓”是又一類藏族主食。冬小麥的吃法比較單純,多是磨成麵粉後做烤餅吃。出門旅行或外出勞作,“巴勒”(烤餅)是常帶的食物。麵粉還可做藏式麵條,也是做“土巴”不可或缺的原料。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