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曲楓,教授、博士生導師,聊城大學北冰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宗教學會民俗與民間宗教分會副主任。研究方向為北極考古學和民族志學、北極環境史、近北極民族志學。《北冰洋研究》集刊主編。
序
20世紀70年代,生態人類學作為人類學的分支得以充分建立。以馬歇爾·薩林斯(Marshall Sahlins)和埃爾曼·賽維斯(Elmanservice)等人為代表的新進化論學派與以馬文·哈裡斯(Marvin Harris)、安德魯·維達(Andrew Vayda)、羅伊·拉帕波特(Roy Rappaport)等人為代表的新功能主義學派興起。從兩個學派中均可以看到斯圖爾德的影響。前者強調斯圖爾德的多線進化理論,提出特殊進化的觀點,進而審視人類社會的文化適應過程和階梯式社會發展進程。後者則基於斯圖爾德文化適應論觀點,進一步強調文化和社會的適應性功能。拉帕波特的生態系統論將關注點從環境方面轉移到生態系統內部,將人口、食物生產、環境承載力、能量流動、營養循環等因素納入研究框架之中。這種量化研究方式與系統平衡研究範式盛行於20世紀70年代的人類學領域,考古學的進程主義學派也深受影響,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的人類學呈現出與自然科學合流的趨向。文化的能動性在生態系統研究中被有意排斥。
目次
前言
人與自然適應狀態和和諧關係的生態人類學觀照及闡釋
由敖包看東北亞環境問題:草地主位的生態知識、政治表述及儀式實踐
What Do Oboo Cairns Tell Us about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Northern Asia? Emic Ecological Knowledge, Political Discourse and Ritual Actions in the Grasslands
鄂溫克族馴鹿飼養業的困境與對策
鄂溫克族馴養馴鹿的本土知識
鄂溫克人與埃文基人生計變遷之共性闡釋
馴鹿鄂溫克人的植物利用及鄉土知識:重讀《額爾古納河右岸》
馴鹿鄂溫克人生態移民的民族學考察
開發、國家政策與狩獵采集民社會的生態與生計
清以來大小興安嶺環境與狩獵文化的生態人類學觀察
狩獵經濟文化類型的當代變遷
鄂倫春族日常生活節奏的變遷與適應
文化中的生態: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的生存智能和挑戰
現代化過程中的赫哲族:“文化”還是“生產方式”?
論赫哲族傳統文化與自然環境的互動和適應
生態變遷下赫哲族的生存與發展研究
布裡亞特蒙古族生產方式的變遷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